03.02 汶川大地震你最为难忘的事是什么?

莫小贝穿越火线解说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六年,但在当年那场大地震中,给我留下最难忘印象的,当然还是人民解放军。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大地震爆发!

当日14时32分,成都军区3000名官兵开始紧急集结,成都军区向中央军委发出的第一份报告内容仅有8个字:“报告!军队已经行动!”

第一,军队的快速集结,震惊世人。

首支投入救灾行动的就是成都军区的这3000名指战员,在地震发生后42分钟,急行军12公里,冲向距离成都16公里外的震区,崇州。

在那之后,四总部、七大军区,共组织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共13.7万人,冲入震区!

大地震爆发全球瞩目,但外军传媒尤其对我军集结速度,感到震惊。

这是当代最大规模军队的快速集结!

以往在外军看来,我军装备不足,长期未经实战演练,现役军人中新兵多,老兵少,假如遇到战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集结,这种军队数量有余,却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但他们错了!

中国军人虽有不足之处,但这支军队中的军人,又是与众不同的。

令行禁止,绝对服从命令,军令之下,所有个人利益必须全部丢开,这样的军人,与许许多多国家军人,有着本质区别。

第二,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笔者曾在部队十余年,也深知当代军人的苦。

那种苦,不是物质的苦,而是心里的苦,因为,和平年代的军人,是被遗忘的一群人。

然而,我们这支军队是人民子弟兵!

每当灾难来临,这支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会毫不犹豫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去营救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试问,这样的军队和军人,哪里还有?

也只有这样的一支军队,才真正是人民的保护伞,随时护卫人民的安全!

汶川大地震救援已经过去整整八年,那些曾经进入灾区,参与救援的官兵们,他们虽然异常艰难,但他们的心中,一定是开心的。

因为他们是所有当代中国军人的代表,他们向全体中国人民展示了一个道理。

我们永远是人民子弟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99随便


汶川大地震你最为难忘的事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快十年了!这样的悲剧可能这辈子都忘不掉!

我是个不太容易被感动的人,但是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眼泪流了好几次!记得当时央视为此还组织了好几场募捐的晚会,我看一次会哭一次,实在是太惨了!

当时我们单位也组织了募捐,我当时捐了五百元,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人不理解表示意思意思就行了,其实听到有人这样说,我很不能理解,因为我也曾是个灾民受过别人的捐助!这个经历也让我对那场灾难更加感同身受!

我的老家是98年的抗洪一线,汶川大地震难免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这个经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大爱的!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太了不起了!他们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这场灾难第一个难忘是惨烈程度的难忘!这样的惨剧会直击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真的不是一般的惨!

第二个难忘就在于对整个救灾过程的难忘,那一刻我感觉自豪而感动,我们有一只钢铁般的解放军队伍,我们有许多有爱心的人!其实我们并不冷漠!


心安理得君


话社会语: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也感谢题主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经历过98抗洪的退伍老兵,汶川大地震中让我最为难忘的还是那一个个身着军装的人民解放军在抢险过程中的身影。


令世界震惊的快速反应数据

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不携带武器迅速进入灾区令世界震惊。

1个多小时。从分析收集受灾情况到上报中央并启动应急预案。

2个多小时。从下达命令部署到部队出动。

24小时内调集2万部队。

山地空降,单日空运万人入川,全实况的新闻输送,通讯恢复的速度与能力,医疗措施的跟进,在之后的抢险救灾中甚至不惜动用十五军精锐。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为迅速的救援行动。


那一个个冒死抢救受灾群众和打通生命通道的绿色身影

1、在地震刚开始的时候正在执勤的武警某部映秀住勤指战员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第一时间就地展开抢救受灾群众,他们忘了他们自己也是受灾人员的身份,而只记得自己是一名军人。

由于水电、交通、通讯的堵塞,映秀已成为一座孤岛,在医疗器具、药品短缺的情况下,住勤部队指战员们充当起了人们心中的支柱,在指战员们不断的鼓励声中,人们的意志逐渐的坚强、坚定起来。

2、人民解放军在交通、通讯堵塞的情况下,连夜徒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奔赴各个灾区,一切通往灾区的道路都是未知的,他们只能一边施救一边探路。

无论是被碎石淹没的公路,破败不堪的木桥,还是陡峭的山体,都被他们一一打通,道路交通和通讯也逐步被恢复,为后续的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和灾区受灾群众们铺设了一条条生命通道。

汶川地震出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这真的是应了那句“你们是人民的解放军”。


为普通人降下半旗

根据我们的《国旗法》就是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生命的损失,那么应该要下半旗,但是这么多年了,我们国家从来没有为普通的百姓下过半旗。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死者享受的最高的荣誉,13亿人为他们送行,愿逝者安息。

结束语:解放军是人民的解放军,人民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民生黄金眼


2008年5月12日,是护士节,不过,这一天,四川汶川却发生了8.0级地震。汶川地震,震惊华夏。那时,我国的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已经很发达了。而我当时是一名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当时回家处理些事情,当时离开了学校,看到了很多关于此次地震的相关报道以及我的家乡大连对此次地震进行的相关纪念活动。可以说,目前再提及那次地震时的相关报道,我依然会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镜头一: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道路复杂,交通不便,所以,当时有一批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们是通过空降的方式抵达灾区的。由于要面临余震造成的各种诸如滑坡,落石等危险,以及空降时产生的各种风险,这批空降到灾区的解放军战士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几乎每个人都写了遗书。

个人感想: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是人民最信赖最可靠的部队。每当国家危难,人民生命受到威胁时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或许,他们才是我们所看到的“大片”中能救人于危难的真正的英雄!

镜头二:

这个孩子相信当时看过新闻的人对他都比较熟悉。他被解放军叔叔救出来后,向救他的叔叔们致敬,表示感谢。这张照片,让很多国人为之感动!如今,这位“敬礼”的孩子大概十多岁了,希望他茁壮成长!

个人感受: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啊?我想看到这一幕,当时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们也会为之哭泣。这个孩子教会了大家什么是感恩!

镜头三:

这个是我在那个时候看新闻时看到的镜头。当时,镜头记录的是一支结束救灾任务的部队,整装待发,即将离开灾区。这支部队的对面,是一群在此次灾难中被救出的小学生。他们看到解放军“叔叔”即将离开,立即用最洪亮的声音高喊“谢谢叔叔!”。有不少战士听了孩子们的喊声,当即流下了“男儿泪”。

个人感受:这群孩子再次教会我们感恩!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哪位解放军叔叔救出来的,更不知道救出自己的解放军叔叔叫什么名字,他们只知道解放军叔叔是他们的“守护神”!

镜头四:

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国家决定在几天后,设立全国哀悼日。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在建国后第一次为自然灾害的死难者,为普通百姓进行哀悼。

在全国哀悼日当天,我正好在大连人民广场附近。当时,在下午1点左右,就有不少市民在人民广场升旗台附近,献上鲜花,表达自己的哀思。甚至有人还在胸前别着白花,哀悼此次地震的逝者。

哀悼时间开始后,当时,路过人民广场的所有汽车全部停车鸣笛,表达哀思。我当时就站在人民广场的旗杆周围,对着下降到旗杆三分之一处的国旗,低头,肃立。那个时候,很多市民都流下了眼泪,我也不例外。

当天晚上,我看《新闻联播》,看到北京在哀悼完后,很多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高喊“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那一刻,我感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个人感受: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多难兴邦”。灾难虽然能会毁坏家园,使人们丧失生命,可是,只要我们有克服灾难的勇气和信心,那么,我们一定能重新振作起来,树立信心,重建家园!


由于篇幅所限,本人只写了个人感觉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感动的瞬间。相信很多人会有更多的记忆。

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快十年了,灾区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不过,回想起那时,那一幕幕感到的瞬间,总是让人感觉“人间总是充满着爱!”


大连的杂家


悲痛与感动并存,至今仍有许多刻骨铭心的瞬间在心头难以抹去。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坐标: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

事件:

1、发生了我国自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重灾区10个县(市),较重灾区41个县(市),一般灾区186个县(市)。

2、截止当年9月18日12时,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3、灾难发生,举国哀悼,山河同悲。全国上下迅速投入救灾行动中年,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涌现出了许多永生难忘的瞬间。今天想起都止不住会落泪。

一、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一起为生命而努力。



二、这个小孩叫郎铮,他被救出来后在担架上给战士们敬了一个礼,以此表示对救命之恩的感谢。



三、大灾之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活着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一切灾难。



四、太累了,几十个小时都没休息,低头眯会。



五、地震中一名死难学生的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



六、一位母亲在呼唤尽快救出被埋在废墟中的儿子。



七、一个千个顶顶起生命的希望。



八、襁褓中的孩子似乎在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感谢。



九、心急如焚的官兵,将重伤人员送上直升机时露出的眼神。



十、80岁老人刘惠珍手中捧着一个大大的谢字,感谢政府和好心人给予的帮助。



结语:灾难已经过去,但我们要记住灾难,感恩奋进,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欢农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8年过去,每一个遭受灾难的家庭,都无法轻言忘却。回顾那些定格的让人感动的瞬间。

母亲已死 3个月的孩子压在她身下 手机留下了 ...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只是为了护着身下年幼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痛苦不可能成为放弃求生希望的阻碍


还记得当年小男孩的敬礼吗

战士们组成“人桥”,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珍惜每一个生命,也莫忘历史。


静子小屋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时间永远的定格了,空气那一刻仿佛凝固了,那一刻灾难降临人间,那一刻大地同悲,那一刻华夏大地齐悲鸣,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年,但是永远的伤口还是在人们的心间,永远也不曾忘记!



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在东莞虎门镇大宁村的果利来市场做百货生意,看到当时的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刊登出了汶川大地震的那一幅幅惨像,眼泪就那样哗哗的往下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为那些可怜的人,为那些所有的正义能量而深深的感动震撼,所以留下了太多的热泪,看到那些官兵战士们用双手挖着废墟,双手血肉模糊手指都烂了,看到所有那一幕幕的惨不忍睹,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看到一个班级的几十个书包,我的心在颤抖在流血在痛苦,孩子们你们到底承受了怎样的痛苦?

你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间惨境?看到那些幸存者以及他们经历的苦难,都不知哭了多少次,看一次报道看一下文字心中就是流血不止,一共捐了多少次我都忘记了,市场的管理人员拿着一个红色的捐款箱,所有的人都自动上去排队捐款献爱心,那一刻真的是华夏大地正义永存,那一年整个广东省是捐得最多的!



而多少的市民都是发自内心主动去捐的,记得有一位女士甚至卖了房子捐了500万,这就是人间自有感动天地,正义冲撞着人们的心灵,想起那一幕幕的惨状永远的挥之不去!还有一位男子背着他妻子的尸体,真的是让人不禁动容潸然泪下,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点滴永远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有母亲自己弯腰趴在那里,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坚持为孩子承受住了灾难撞击,当救护人员扒开泥土的时候母亲已经没有生命气息,而孩子却还活着,手机上还有发出去的信息,孩子我是那样的爱着。真的让人不禁让人的心深深的震撼,深深的动容流血,这就是所谓的母爱!

看到这些字语还是禁不住地潸然泪下,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的感觉!那些感动人间的正能量,总是会让我泪如雨下,而官兵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河,让孩子们从身上面踏过,这难道不是人间真情吗?总是温暖着人心,所以这些正能量永远都是这样感动天地,总是这样的震撼着华夏大地!



还有一位最美妈妈,一位女警抱着婴儿喂奶的场面真的是让我心头发颤让我痛苦流泪,因为我是女人因为我是母亲,本着人性的本能我也会这样做的。把自己的警服解开给孩子喂奶,而她胸前的警号却是那样的震撼人心,所以每次看到这一幕总是会让我禁不住的泪流满面!

这是一种感动的这是一种幸福的一种人间自有温情的发自心灵的深深的震撼泪水,所以愿正义之声永存华夏大地,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世间将会变得更加的灿烂美丽,祝愿天下所有正义之师所有好人一生平安!


铁血女汉在乡村


2008年,多么特殊的一年,多么可怕的一年。

这一年,有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痛——汶川大地震;

这一年,有我们举国欢腾的荣耀时刻——北京奥运会;

这一年,有震惊全国的恶性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而要说这一年哪件事让我最难忘,莫过于让全国人民为之恸哭的汶川大地震。


十年了,一提起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又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心底深埋的记忆又开始翻腾,那些口号又开始在耳畔回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地震后的那些天,全国都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电视上全都是救人的画面,画面中人们哭泣着,呐喊着,失去丈夫孩子的妇女跪在映秀镇的废墟上无助地号哭着,北川县找到家人的人们抱头痛哭。



那些天,到处都在哭,受灾的四川同胞们在哭,守在电视机前的人在哭,海内外心系祖国的人在哭,整个国家都在哭,那些天,我落了好几次泪。

那些可怕的画面没有最难忘,它们都是那么的难忘,但又让人想立刻忘掉。

孩子离开了母亲,母亲失去了孩子,那一声妈妈叫得人心碎。

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母亲用并不伟岸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无数生命,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许多人没能再醒过来,他们永远地离开了,离开时手里抓着生命的回音。

在我心底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某台(哪个台我忘了)的一个女播音员在播前方发回的灾区报道,播着播着这个女播音员就哭了,然后电视机前的我也哭了,不知道后来那个播音员怎么样了?

关于汶川大地震,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我们只希望世间能少一点灾难,多一份温暖。


珞珈社


我应该虔诚恭敬地
走进这一条条深谷,
爬上这一座座高山,
到古老羌寨的火塘边、田野里,
去吮吸柴火燃烧、庄稼生长的气息;
去倾听山野村民或满怀憧憬或愁苦无奈的声音。
——高屯子

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将那些隐秘在高深谷间的羌民推向无助的恐慌当中:无数房屋顷刻倒塌,经过多次战乱迁徙而定居下的家园不复存在。这场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正是当今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羌族聚集地。

一直常年穿梭在这一深谷高山之中的摄影团队,凭借熟悉路线和地形救援优势,为重灾区的灾民倾尽全力。作为一支“沉静之后才会行动”的拍摄团队,高屯子将镜头一转,从千米高空潜入高山深谷,到达古老羌寨,利用手中的相机将无常时空背景下“汶川大地震之后的高山羌人身影”定格成永恒。

高屯子,中国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自幼好文学,1987年至1992年在《阿坝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1993年之后从事摄影及独立影像创作。近年回归写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联合李连杰壹基金,在阿坝州人民政府帮助下,发起羌绣就业帮扶计划。

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中国摄影家高屯子用五年时间,深入岷江上游、湔江上游几乎所有羌寨,以二百幅图,十万字,三十分钟纪录片,分“夕格羌人的迁徙”、“羌在深谷高山”、“最后的释比”三个篇章,立体呈现了灾后高山羌人的精神状态与现实处境。让我们在独立于学术文本、宣传媒体之外的语境下,感受坚守、脱变、迁徙中的“羌”。

2017年9月,高屯子带领摄影团队,再次来到夕格羌人中间,此时,夕格羌人已迁居邛崃南宝山八年,他们的生活、精神状态究竟如何?拍摄者将如何去发现、纪录、延续坚守与脱变中的“羌”?

迁居八年:夕格羌人的新故事

2009年5月6日 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 杨永顺全家

2009年5月6日,离"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还有6天,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的杨贵生全家,就要和世代居住的羌寨,和这座长年相守的房屋告别了。全家人到山下的东门口与夕格、直台两寨的七百多名男女老幼会合,然后一同乘车前往他们新的居住地:邛崃南宝山。

前排右二就是贵生的大儿子杨永顺,永顺身边是弟弟杨永学。永学腿有残疾,先前在家放羊,"5.12"地震后经人介绍,去了郫县一家工厂打工,请假回来帮助家里收拾东西。后排是61岁的杨贵生,和比父亲大16岁的大哥杨德生,两位老人背上麻袋里装的,是杨家世代相传的释比法器。前排左边是贵生的老伴余秋珍,和儿媳王彩文。永顺母亲脚下和手中口袋里装的,是他家那只每日准时打鸣的公鸡,和终日蜷伏在火塘边或贵生怀里的那只小猫。永顺7岁的儿子杨有理,已经跑下山看汽车去了。永顺右手牵着的是五岁的女儿杨群星。在小姑娘稚嫩的脸上,我们还读不出关于迁徙、离别的滋味。

2017年10月,夕格、直台两寨的村民,从汶川龙溪沟迁居邛崃南宝山已近九年,政府为村民新修建的住房名为“木梯”。仿真石板,模仿羌寨石楼,试图发展“羌族民俗旅游”开辟脱贫门路,但各家的室内陈设与内地普通家庭无异,对比老照片,似乎看不到一丝“羌文化”的气息。

2009年5月6日 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 杨贵生、杨永顺父子

2009年10月 茂县雅都乡大寨子 村民

南宝山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让这里长不出像样的庄稼。山民们不善经营茶叶,便租给了成都的一家公司,以租金和低保补贴作为稳定收入。每个人没有过多的劳作,平时守着电视看看宫庭争斗戏、抗日神剧,自然比在夕格时轻松安逸,他们看上去脸上的皮肤似乎比在夕格时柔和、松软了不少,腰身也丰润了许多。但勤劳了一辈子的夕格老人们,始终觉得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靠领低保过生活,总是不大习惯、觉得没劲。

杨彩琳常常坐在门前,望着对面的大山一言不发。老伴前去叫她吃饭,她总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老伴:“你回哪里去?”

杨彩琳:“回老家夕格去。”

老伴:“两个孙儿要上学,述文(儿子)要去挣钱,咋个丢得下呢?”

亲家袁德才也劝她:“夕格房子都垮了咋个回去?到处白米养得人,到处黄土埋得人,死了就埋这儿算了。”

“我不想死在人家的地头。”——杨彩琳说,她总想着有一天能再回夕格。

杨彩琳

祈愿:释比的救赎

释比,主持祭祀、祈愿、消灾、治病等活动,担当着人与神灵、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邪魔之间的协调者,是古羌文化的守望人与传承人

。在仪式中,他们身着羊皮褂,头带猴皮帽,脚蹬云云鞋,在神秘奇诡的唱辞中,击打着羊皮鼓。

贵生、永顺父子受“一针一线计划”的邀请,到成都表演“释比感恩还愿之舞”。表演结束后,邀请方安排父子俩到成都时尚街区太古里参观。刚走出地铁口,永顺接到南宝山打来的电话,永顺停住脚步对父亲说:“杨彩琳大姐走了”。

贵生“哦”了一声说:“彩琳76岁。她爸爸是我堂哥,我们杨家这一代释比是他传给我的。彩琳大我六岁,喊我幺爸。”

南宝山一片杂草覆盖的山坡上,亲人们围在杨彩琳坟前焚香烧纸,摇曳的火光映照着杨彩琳的遗像。述文的儿子捧着奶奶的遗像跟着父亲、爷爷等亲人离开坟地,贵生与大爸德生、袁德才三位老人在半道的路边停了下来。袁德才回望坟地的余烟,叹了口气说:“还是死在了人家的地头。”

三位老人面对群山一时无语。

2017年12月7日,白霜铺地,晨雾弥漫。释比贵生、大爸德生、袁德才三位老人,和永顺、永富、国顺等七八个年轻人回到故乡——汶川县龙溪乡夕格寨。

云开雾散,杨家老幼跪在了古柏围绕着十几个古坟堆前。这里是杨氏一族的祖坟地。永顺从布袋里拿出各类水果:“祖宗们,这三个是苹果,这是柑子,我们到邛崃,邛崃产水果,这是我们阿坝州没有的柚子。”贵生燃纸向祖先诉说:“高祖、启祖、爷爷、奶奶杨府叔姨老辈,今天是十月十一,你们的后人离别故土快九年了,今天才来看望你们。你们的儿女、孙子、曾孙,走到天边都要来祭拜你们,让你们后世子孙的生命延续和内心恭敬。请保佑你的子孙像山岳一样稳重,像大阳一样明亮,星星一样灵动。”

一朵花开在时光深处,拾花而行,我们在云朵之上相遇。

在岷江上游高山羌人的生命里,还流淌着远古歌谣的余音;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保存着与自然、传统血脉相连的四季风俗。

中华民族的许多古风雅韵,往往靠着边远乡村的一群农民保存和延续。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己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并不注定永远消失;那些正在流行和横行的,并不一定益于人类长久的福报。

时间无有终始,当我们遭受危机与困顿时,也许,我们可以在流淌的光阴里,找寻到给予我们启示的远古歌谣。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汶川大地震我在四川,我在广场上睡了一个月,躺在广场上,真切的感受到了背部下面的那种地动山摇,也经历了把啤酒倒着放,啤酒瓶一倒撒腿就跑的过往。关于这个问题,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新闻普遍报道的,我说一些新闻没有报道的。

在四川乐至县,一栋居民楼的四楼,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经历了最剧烈的震动之后,因为心理极度恐惧,开窗子直接跳了下去,摔死了。他如果不跳的话,他就活下来了,因为最剧烈的震动已经过去,房子也没有倒。可见人们在天灾面前显得是多么无助多么的绝望。

我当时在四川简阳县,从乡下返回城里的车上。车在回城里的路上,突然停了下来,我以为是堵车,过了一会儿听司机师傅说前面山上石头滚下来堵住路了,要通了才能走。就这样堵了有一个小时。当时还不知道是地震。到了城里之后,看到满大街都是人,都在往广场上跑,才知道是地震了。然后就赶紧跟公司,给家里打电话,然而是各种打不通。我和同事就在广场上待到天黑,想着要睡觉,回住的地方拿个凉席,我们还是住的七楼。我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说不怕,那是瞎话。当时的情况余震很多。我鼓着勇气一口气跑到七楼,拿了凉席就往楼下冲,我感觉我当时冲的速度,比刘翔都要快!

在四川,那时候感人的事迹太多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百姓的关爱与支持,以及那种大爱精神,真的让人热泪盈眶。还有四川人民那种对生活的乐观,太让人感动了。

愿这样的天灾以后不要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