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軍重大事故?

scrter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說到軍事事故,往往我們能想到的大部分都是墜機啊、導彈發射失敗之類的情況,基本上都是能飛的東西。可事實上,海軍和陸軍同樣也有各種事故。以海軍為例,就在十幾年前,還曾經出過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就在演習過程中因為魚雷自爆而沉沒的事故,以及印度潛艇導彈自爆事故。而像這種事故,在歷史上也並不只有這幾次,甚至也有因為事故引發戰爭,或者世界頂級戰艦沉沒的情況。

得,話說到這,我們今天就來列舉一些,五場最嚴重的海軍事故。

第五位:K-19事故以及共青團員號核潛艇沉沒

冷戰時期,蘇聯核潛艇一直以極限性能而著稱,但這也帶來了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和風險。再加上蘇聯在反應堆的技術和可靠性上不及美國,導致蘇聯核潛艇時常會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故。1961年,K-19號彈道導彈核潛艇就因反應堆過熱,迫使艇長不顧核輻射危險,進入反應堆艙進行搶修,雖然最終沒有釀成太大的事故,但還是有數十名艇員因核輻射而死。22年後,水下航速高達38節的共青團員號潛艇也因火災導致反應堆故障,這一次雖然有一半艇員獲救,但潛艇卻沉入了海底。而且其帶來的核輻射,也將給當地海域和沿岸造成長達數百年的惡劣影響。

第四位:墨爾本號“雙殺“事件

如果說有哪一艘航空母艦能用臭名昭著來形容,那答案肯定就是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在服役生涯中,曾經在航空演習過程中先後撞沉過兩艘友軍的驅逐艦,堪稱雙殺。不僅如此,該艦還曾發生過十幾次撞船事故,甚至還曾經出現過雷達天線脫落等離奇事件,最終也導致澳大利亞海軍不得不信邪,在現代化改裝之後不久便將其退役。

第三位: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沒事件

蘇聯潛艇除了在核反應堆方面經常要求極致性能以外,對於武器的威力要求也非常高。為了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蘇聯人還專門建造了水下排水量高達兩萬噸,可以攜帶24枚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及650毫米大型魚雷的奧斯卡級核潛艇。可是在蘇聯解體之後,財政緊縮的俄羅斯海軍在艦艇維護和水兵素質方面下滑很大,2000年8月,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魚雷發射演習中因過氧化氫洩露燃起大火,引爆了艇內的魚雷,潛艇立刻開始沉沒。而且由於維護不當,倖存艇員發出的求生浮標也未能正常打開,導致全艇118人全部陣亡。

第二位:緬因號戰列艦的沉沒

1898年2月15日夜間,停泊在古巴哈瓦那的美國緬因號戰列艦突然發生爆炸,整個艦首都被炸斷,全艦266人喪生。雖然按照事後調查發現,該艦沉沒是因為煤倉內的煤炭粉塵自爆所導致,但在當時,美國政府卻借題發揮,將髒水一股腦地潑到了正與其爭奪加勒比海控制權的西班牙人身上,並以西班牙人偷襲緬因號為藉口發動了美西戰爭,奪取了加勒比和菲律賓的控制權。

第一位:陸奧號戰列艦爆沉

如果說蘇聯的潛艇很愛出事,那就不得不說日本的主力艦。早在1905年,對馬海戰的功勳艦三笠號戰列艦,就曾因152毫米副炮彈藥庫自燃殉爆而沉沒,雖然該艦後來又被打撈起來修復。但僅僅三年後,甲午戰爭時期松島號就步其後塵,發生自爆沉入海底。不過這些都比不上陸奧號戰列艦。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時間,這艘安裝有8門410毫米主炮的四萬噸鉅艦位列世界七大戰列艦“Big 7“(Seven)之一,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可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陸奧號尚未得到與敵艦交戰的機會,便於1943年6月8日在本土軍港內突然發生了彈藥庫殉爆,其三號彈藥庫發生的爆炸將整個艦體後部炸斷,重達數百噸的炮塔也被炸上了天。這艘強極一時的鉅艦,在幾分鐘之內沉入海底,全艦1470名船員僅有350人倖存。


每日點兵


冷戰期間及後冷戰時代,蘇聯和俄羅斯的核潛艇沉沒海底高達12艘。為了大力發展核潛艇的數量,蘇聯人也不顧核潛艇這種精密儀器的的質量與工藝,導致核潛艇製造出現瑕疵,產生安全問題,從而導致一次次的悲慘事故。


蘇聯的潛艇質量、可靠性和維護保養方面多有欠缺,從1970年到蘇聯解體這段時間裡,核潛艇出過338起事故,750名海軍官兵喪生。


1961年7月4日蘇聯第一艘核潛艇核反應堆的控制系統一根管道破裂,結果導致輻射外洩,造成艇長和7名官兵遇難;1968年3月8日至10日蘇聯一艘裝備有3枚SS-N-5型核導彈的“高爾夫”級柴油動力潛艇在太平洋沉沒; 1970年4月12日蘇聯的一艘“N”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在西班牙附近的大西洋沉沒,這艘K-8潛艇上有兩座核反應堆及兩枚核魚雷; 1986年10月6日蘇聯一艘“揚基”級戰略核潛艇在百慕大東北部海域沉沒,上面攜有16枚SS-N-6型戰略核導彈,每枚導彈都裝有兩枚核彈頭; 1989年4月7日蘇聯一艘“麥克”級核戰略攻擊潛艇在挪威北部海域沉沒,42名官兵遇難 1993年3月20日俄羅斯一艘“達爾塔-3”級戰略核潛艇在巴倫支海與美國海軍“格拉林”號核動力攻擊潛艇發生相撞事件,兩艘潛艇最終都平安返回;

2000年8月“庫爾斯克”號在演習中沉入巴倫支海,118名官兵全部遇難; 2003年8月K-159號潛艇在巴倫支海沉沒,8名官兵遇難。這艘一萬多噸潛艇,因魚雷爆炸,沉於海底百米之處,因為各種原因這次救援俄羅斯沒有能力來打撈,最後是由外國人打撈出來。

中國潛艇事故,70餘人喪命

在訓練時,因為潛艇動力通氣系統發生事故,導致全員窒息而亡,然後潛艇上浮,後來直著用。


泰瑞坊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說起歷史上著名的海軍重大事故,日本海軍在昭和初年的三大“天災人禍”肯定是名列其中,那就是1927年8月的“美保關事件”、1934年3月的“友鶴事件”和1935年9月的“第四艦隊事件”。

美保關事件發生於1927年8月24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島根縣美保關外海進行夜戰訓練,當時擔任聯合艦隊司令的是加藤寬治大將,此人是艦隊派的強硬人物,上任後極力提高訓練強度和難度,令整個艦隊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疲憊至極,為重大事故埋下了隱患。當晚的訓練科目是夜間雷擊,按照要求所有艦艇關閉燈光,完全在摸黑狀態下進行搜索和模擬攻擊。當晚11時,擔負攻擊角色的日軍第5戰隊和第2水雷戰隊在機動過程中因夜暗發生衝撞事故,輕巡洋艦“那珂”與驅逐艦“葦”相撞,輕巡洋艦“神通”與驅逐艦“蕨”相撞,事故導致“蕨”號當場沉沒,“神通”和“葦”號重創,“那珂”號中創,包括“蕨”號艦長五十嵐惠少佐以下120名官兵遇難,事後“神通”艦長水城圭次大佐引咎自殺。這一事件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海軍展開嚴酷訓練而致重大傷亡事故的典型案例。

在美保關事件中艦首嚴重受損的“神通”號輕巡洋艦。


友鶴事件發生於1934年3月12日夜,第21水雷隊的3艘千鳥級水雷艇與“龍田”號輕巡洋艦在佐世保附近的寺道水道進行夜間訓練,遭遇風暴,“友鶴”號水雷艇因艦體大幅傾斜,在大浪中傾覆沉沒,造成100名官兵死亡或失蹤。調查顯示,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於千鳥級水雷艇的設計存在重大問題。在《倫敦條約》簽訂後,日本海軍在巡洋艦、驅逐艦受限的情況下,極力加強600噸以下輕型艦艇的武備,在這一背景下由藤本喜久熊設計的千鳥級水雷艇加裝了過度的武備,導致重心大幅上升,穩定性嚴重不足,最終造成了“友鶴”號在風浪中傾覆的悲劇,在事後的調查中,藤本喜久熊受到處分,突發腦溢血死亡,年僅47歲。這一事件在某種程度上迫使日本海軍改變了過度追求武備的偏執做法,重視對艦艇穩性的要求,並實施了大範圍的艦艇復原性改善工程。

友鶴事件的主角“友鶴”號水雷艇。


第四艦隊事件發生於1935年9月26日,當時日本海軍在北海道附近海域進行大演習,在演習中扮演美軍的第四艦隊在演習海域遭遇猛烈颱風,造成大批艦船在風浪中受損,“初雪”、“夕霧”號驅逐艦艦首被切斷,另有4艘驅逐艦的艦橋垮塌,航空母艦“鳳翔”、“龍驤”受損,重巡洋艦“妙高”的艦體中央鉚釘鬆動,輕巡洋艦“最上”號艦首開裂,潛水母艦“大鯨”號中央船體和艦橋出現裂痕。此外還有9艘驅逐艦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有54人在風暴中殞命。調查顯示,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於艦艇的船體強度不足,其次對於颱風天氣的預測不夠準確,風暴強度超出了大部分艦艇的承受範圍。這次事件在“友鶴事件”後對日本海軍的艦艇建造產生了重大影響,此後開始大規模的艦體強化工程,提高了艦艇的抗風浪能力,但負面影響是鉚接開始大範圍復活,電焊工藝的進步和推廣受到阻礙。此外,此次事件還促進了日本海洋氣象學的發展。

在第四艦隊事件中受損的日軍驅逐艦,被颱風所斬首。


除了日本海軍的這三次重大事故外,美國海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也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的事故,這就是翁達角集體觸礁事件。1923年9月8月,美國海軍第11驅逐艦中隊的14艘驅逐艦由舊金山駛往聖迭戈途中,在途經海況惡劣的聖芭芭拉海峽時,由於海上起霧,只能依據推算確定航線。由於導航失誤,艦隊提前轉向,結果直接撞向海岸,有7艘驅逐艦在翁達角海岸觸礁損毀,23名水兵遇難。這是美國海軍在和平時期發生的最嚴重的海難事故,這次事故促進了美國海軍對於無線電導航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在翁達角附近海域集體觸礁的7艘美軍驅逐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