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三國演義之後街亭時代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當初鎮守街亭糧道的有哪些人,正將為馬謖,副將為王平,救應為魏延,不遠處還有列柳城的救兵高翔。這些將領帶了多少人呢?馬謖帶了一萬人,王平帶了五千人。魏延的本部人馬也就是五千左右,高翔在列柳城有一萬守軍。用這三萬來人抵擋司馬懿的二十萬大軍,失敗了至於讓馬謖負全責而斬首嗎?

單這麼看不至於,可是稍微一調整就至於了。諸葛亮明知道馬謖不懂業務,卻給他派了個懂業務的王平。王平這個人除了懂業務之外,還一個特點就是愛頂撞上司。他連徐晃都瞧不上,何況馬謖呢。馬謖之所以敢來街亭是因為他不懂軍事,他覺得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司馬懿不敢來。馬謖對這個戰略要地的重要性毫無察覺,因此到了街亭之後對王平說:“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原文)”

三國演義之後街亭時代

馬謖選擇屯兵在山上,是因為在山上屯兵那是有各種先例的。且不管兵書上怎麼說,當初夏侯淵、黃忠不都是先找山頭屯兵麼。馬謖可不管山和山的情況是否一樣。先上山再說。

馬謖在街亭胡來,必然會遭到王平的抵制。王平一抵制,主帥馬謖肯定不聽,這樣更顯得馬謖不行。外加副司令魏延和大將高翔幫襯著,街亭還能失守,那就顯得馬謖太坑人了。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第一時間埋下伏兵,準備撤退。然後把隴右三郡的大部分人口都拆遷到漢中安置,畢竟出次祁山,怎麼也得有點業績。諸葛亮大規模遷動人口,誰都帶了,就是不帶走姜維的親媽,因為留著這位老人家在天水還有深意。

接著諸葛亮以空城計退了司馬懿,以姜維、馬岱、趙雲、鄧芝斷後,全軍退回漢中。這場大敗之後,諸葛亮得和諸將研討一下了。誰負主要責任,誰負次要責任?按理說主帥諸葛亮部署失誤,負首要責任那是必須的。可是諸葛亮聰明啊,他不提審馬謖問罪,他先問王平的罪,為他為啥不勸諫馬謖。

這不搞笑麼,你讓馬謖當正將,王平是副將,副將能節制主將嗎?但是諸葛亮這麼做,就是為了嚇唬王平,嚇的王平一股腦把責任都推給了馬謖,還聲稱自己不僅沒過,還兩次救人有功。這樣一搞,就又顯得馬謖沒水平了。有了王平的供詞,諸葛亮就不深究魏延為啥救援不力,高翔為啥沒守住列柳城?重要的是馬上提審馬謖,問問為啥不在路上安營紮寨?

馬謖到現在算是明白過來了,他根本不知道屯兵路上和山上有什麼區別,而且他也不用知道。作為一個政治家,馬謖意識到自己的這條命就相當於當年曹操帳下的運糧官王垕,就是個替死鬼。現在所有人都覺得是因為馬謖部署失誤,導致全局崩盤,沒有人再去想街亭這個漏洞一直存在,而且這個漏洞不是馬謖造成的。當諸葛亮問馬謖為啥失敗的時候,馬謖說了句宇宙真理:魏軍勢大!

諸葛亮勃然大怒,雖然是司馬懿帶魏軍主力全來了,確實是魏軍勢大。但是如果這個理由成立的話,還是諸葛亮部署有問題。所以諸葛亮說馬謖“亂道!”愣把責任歸結於馬謖屯兵的地方不對,彷彿馬謖守的住街亭,他就能攻下長安一樣。

諸葛亮告訴馬謖,這回死罪是難逃了。馬謖心裡也清楚,跟著亮爺混,有時候會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好在馬謖死了個明白。雖然當初馬謖立下軍令狀,如果戰敗全家抵命。現在已經不是戰敗戰勝的問題了,是要為丞相頂缸的問題,因此那張軍令狀就是廢紙一張。馬謖慷慨赴死,之前跟諸葛亮打了個暗語,說讓丞相記得舜帝“殛鯀用禹”的典故。意思是馬謖自己死就可以了,不要再連累家人了,子孫後代該重用還得重用。諸葛亮當眾答應善待他的家人,馬謖說既然這樣,那也就死而無憾了。諸葛亮怕拖下去有變,也怕馬謖胡說八道,讓刀斧手趕緊拖下去行刑。這時候蔣琬來軍營公幹,見刀斧手要斬馬謖,趕緊喊刀下留人。

蔣琬不清楚裡面的奧秘,都是荊州系的哥們,丞相怎麼會斬他呢?因此蔣琬去找諸葛亮求情。諸葛亮說了,殺他是依軍法行事。可拉倒吧,真按軍法行事,那就得殺馬謖全家。很快,刀斧手斬了馬謖。這件事情就有了定論,因為馬謖沒守住街亭,導致了諸葛亮沒有能攻下長安滅了魏國。

三國演義之後街亭時代

主要責任人已經被斬首,諸葛亮欣然領了次要責任:識人不明之罪,然後自己把自己的官職降了三級。在跟皇帝劉禪的奏摺中,諸葛亮把責任歸結為馬謖違背自己的的號令(原文: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可是諸葛亮從來都沒告訴馬謖該在哪裡駐軍,何來違命之說?

劉禪驚呆了,丞相大人自貶三級,會不會是試探自己呢?於是皇帝趕緊表態,這事諸葛亮沒責任,不能受罰。朝廷中樞還一個重量級大臣叫費禕,費大人知道老上司諸葛亮的意圖,趕緊奏請皇帝滿足諸葛大人的姿態。於是皇帝下詔諸葛亮貶為右將軍,暫攝丞相大權,總督蜀國兵馬。

諸葛亮這次很鬱悶,一時大意,險些就成功了,誰想得到司馬懿又被啟用了,當初派刺客殺了賦閒的司馬懿就好了。因此諸葛亮屯兵漢中,根本不回成都報到,時刻準備著再出祁山北伐。

諸葛亮不愧是三國第一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把一支敗軍訓練的兵強馬壯。而且諸葛亮軍事、經濟兩手抓,兩手都很硬,糧草輜重也完全齊備。原文中是這麼說的:“(建興六年九月)此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而諸葛亮退回漢中的時間是建興六年五月,就這點時間,諸葛亮又打造出一支強悍的部隊來。就這份水準,在當時無出其右者。

按下諸葛亮勵精圖治不表,下面來說說司馬懿同志。司馬懿經過這次一起一落,總算對仕途的事大徹大悟了。迷信努力工作就有好收入那是不可能的,司馬懿從這次開始,就走上了一條優秀政治家的道路。司馬懿多聰明。他很清楚像華歆、鍾繇這樣的元老掀不起多大浪來,真正能左右司馬懿命運的還是曹氏宗族大臣,如曹真、曹休。其實司馬懿跟曹真的感情算是不錯的,曹真對司馬懿的才能很服氣,司馬懿也感念他關鍵時刻不曾對自己落井下石。

就在這個時候,東吳那邊出事了。當時的中國分為三塊,曹魏、蜀漢都稱帝了,只有東吳的孫權是吳王,這讓孫權很不爽。孫權這個人沒有太大的野心,能坐擁江東八十一州和荊襄之地自立一國稱帝即可。不過從法理上講,當時的東吳是曹魏的屬國,孫權是曹叡的臣子。一旦孫權稱帝,那曹魏必須派兵南征。這樣一來,鎮守揚州的曹休就像一把懸在孫權頭上的利劍,讓孫權坐立不安。為了除掉曹休,孫權這邊也是煞費苦心。

東吳智謀之士周魴忽悠曹休說要投降,並且自稱深知東吳的虛實,只要按他說的進兵,必然能滅東吳。曹休很爽啊,趕緊上述魏明帝曹叡,誓要掃平東南,立不世之功。消息傳到朝廷,曹叡召開御前會議商議此事。

這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是魏國第一智者司馬懿卻說這是真的,甚至要求親自帶兵配合曹休的行動。但是建威將軍賈逵一眼就看出來這是詐,力阻出兵。賈逵這個人很有能力,想當初曹操薨了,曹彰帶兵進京奪權。結果被賈逵三言兩語說的不僅沒有爭權,還把本部兵馬交給了曹丕。如今賈逵判斷,周魴是江南智謀之士怎麼可能投降呢?這肯定是詐。曹休一介武夫參不透其中的道理,賈逵可看的清清楚楚。

魏明帝明顯更信任剛剛退了諸葛亮的司馬懿,決定按照周魴的建議,分三路伐吳。讓曹休打皖城,賈逵攻東關,司馬懿取江陵。三路大軍出發,這裡邊最高興的是曹休,因為他覺得滅吳指日可待。最憂心的是賈逵,這明明是詐還往人家埋伏圈裡撲,簡直是作死。最淡定的是司馬懿,因為他這次出動簡直是來觀光旅行,就沒打算打仗。

賈逵得算是為國家負責的好員工,實在不忍心看著本方軍隊這麼被東吳坑,於是改變了周魴給出的路線,徑自去找曹休陳述利害。既然要南征,那就反其道而行之,不用周魴的路線,那就不用去考慮周魴是不是詐降了。曹休很生氣,這不是來搶功勞的嗎?再說了,人家周魴為表忠心連頭髮都割了,還能不信人家嗎?

賈逵哭笑不得了,當年要離為殺慶忌,連胳膊都砍了呢,割點頭髮算啥?曹休不僅不聽,還罷免了賈逵的官職,收了賈逵的兵馬,雄赳赳氣昂昂的殺進了東吳的埋伏圈。很明顯,曹休那兩下子根本不是陸遜的對手,這一戰打得慘敗,要不是賈逵設謀斷後,曹休就回去中原了。

三國演義之後街亭時代

另一邊司馬懿在探聽消息,知道曹休兵敗,那這趟出差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打道回府。自這一戰之後,朝廷中最具實權的人就變成了曹真,而曹真和司馬懿這對好戰友又沒有根本矛盾,司馬懿自此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東吳大勝,不想引起曹魏的過分注意,於是遣使找到諸葛亮,勸他北伐來吸引曹魏的注意力。這事不用東吳多說,諸葛亮早就想北伐以雪前恥。轟轟烈烈的二出祁山即將開始,而諸葛亮二出祁山所採用的若干戰略,足以解釋一出祁山時的若干問題。具體事宜,下節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