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我為什麼辭掉年薪20萬的工作,從帝都跑到成都賣肉?

這是在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從北京來到成都,從朝九晚五上班到沒日沒夜的創業狀態。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現在從創業的狀態中走出來,重新出發。別有一番滋味。把當初來成都前寫的文章再翻出來看一遍。

文/幹雄

本文首發於五言(read5yan),笨鳥網受權發佈,在此感謝!

對,看到這個毫無節操的標題,繼續往下看的時候,這是在宣告:又一位從互聯網圈子跳出來,暫別北京,投身傳統餐飲業的北漂族。站在他前面的,是已然闖出一番名堂的前輩:聲名顯赫的雕爺牛腩,漸入佳境的黃太吉,在路上的西少爺肉夾饃。接下來,你們會發現,有一個新面孔:盡膳口福蹺腳牛肉。

此刻,北京的夜色濃重,霧霾籠罩下,看不清遠處的樓,遠處的行人,甚至路燈都在顆粒物的侵蝕下,模糊直至虛無。

這是北京最常見的天氣。三年半前,離畢業還有一個多月,帶著一股懵懂和衝動,懷揣著600元人民幣,坐16個小時的硬座火車,第一次走進帝都,第一次來到以前只是在新聞和地圖裡才有的北京。走進北京城的時候,悶熱難耐。第一個夜晚,是在一間地下旅館渡過的,也就看不清外面的夜色了。

我為什麼辭掉年薪20萬的工作,從帝都跑到成都賣肉?

很幸運,遇到了對的人,找到一份相當體面的工作。進入到五道口一家讓人羨慕的互聯網巨頭公司(中國最大的門戶,咳咳~~),做著當時最新潮的社交產品——微博運營,走進新媒體運營的圈子,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在人來人往的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寫字樓裡,揮灑著自己的青春。

那時還是懵懂的,對互聯網的認知也是模糊的,一種向上的意識在引導著。但在老家農村,親戚朋友眼裡,他們以我為驕傲,“北京”“首都”“名人”“大公司”“大老闆”,這些關鍵字都成為他們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姑父也總是在電話裡叮囑:好好幹,不要亂跑。

在這個“大公司”,我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並融入到這座城市的節奏裡。南方口音依舊濃重,但漸漸的學會了兒化音,學會轉起舌頭,略過幾個音節,與人打起招呼:嘛呢。週末的時候,揹著揹包,走遍了北京的大小衚衕,即使是一個人,也放肆的在首都熱土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我為什麼辭掉年薪20萬的工作,從帝都跑到成都賣肉?

開始習慣和上百萬人一起擠著13號線,來往於“睡城”回龍觀和“宇宙中心”五道口中間;開心習慣在五道口車水馬龍燈光閃耀的浮華中帶著耳機穿行;開始習慣和同事朋友坐在咖啡廳的一角,八卦人生;開始習慣和各個圈子的人聊各種亂七八糟的話題;我越來越覺得離不開帝都,開始有了紮根帝都的想法,開始憧憬自己再帝都的未來。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我想著不遠的將來,我也能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

這是在一年前,我儼然一角成了半個北京人。

這期間,所住的回龍觀某小區,經適房的價格也從1萬左右,漲到3萬多,依然供不應求。某個調控政策頒佈,曾經租過他房子的代理,一個星期之內,賺了整整30萬。某天晚上,在一起擼串的時候,他說:有這一筆,他可以回老家好好的置辦家業了。

在這間“大公司”,三年多的時間,從一個稚嫩的小菜鳥,成長為深諳互聯網特別是移動新媒體運營的老鳥。從微博,到新聞客戶端,接觸的都是移動新媒體最前沿最新奇的內容(學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深深的感謝引導和幫助的同事朋友)。因為某些原因,按耐不住內心的想法,終是含淚出走。進了某家中國最拉風的三巨頭之一控股的在線旅行網站(還是不提名字了,大家懂的),薪資到了近20萬。這個時候,還有另外一家公司在邀約,薪資更是高過了這個數。突然小小的有了種志得意滿的感覺。

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翻開那些寫北漂的文字,自然的有種心有慼慼的悲涼。即使你身處宇宙的中心,你還是在這個城市的邊緣。每天朝九晚六的上班,面對各種常規工作機械的運轉,有時還要加班到深夜,熬在電腦前,想著策劃,想著運營方案。現實總是沉重的,壓力總是實在的,你蜷縮的再深,也無法躲避。

也在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北漂到底是為了什麼?內心的那種衝動是什麼時候泯滅了麼?難道就真的這樣一直按部就班的工作下去,忘穿一生?是否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來一次瘋狂的衝動?

在一個並不算太偶然的機會,曾經的一個北漂的朋友毅然回成都,幹起了我即將投入的工作:盡膳口福蹺腳牛肉。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聊到了“盡膳口福”成都的新店。

盡膳口福蹺腳牛肉,是峨眉山第一美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08年入選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一個全牛系的產品,食材全部採用峨眉後山高山生態放養牛,根據24節氣的不同精選近60味對人體有益的中草藥精心煲制各類時令湯底,體現了千年來中醫文化防病治病以髒補髒的基本原理——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產品。嘗過之後,更是不禁豎起了大拇指,看到它非常不錯的前景。

半年多的時間,他們從峨眉山大本營把觸角延伸到成都,中國的小吃之城。這家位於成都市中心最繁華的科華北路59號的新店,一開始,就注入了互聯網的元素。

從新店籌建之初的“第一口 誰來吃”的眾籌估值,引入互聯網圈內資金,再到後來“三劍(jian)客 速來報道”的招新,再到開張時,請“馬雲”表弟請李伯伯(李伯清,四川本地相當有名的笑星)的策劃,再到9月28號,成都新店開張的時候,向遠在北京的互聯網圈子的朋友寄送“吃第一口”蹺腳牛肉的請柬……挺有意思的。

現如今,在餐飲O2O,叫著最響的就是互聯網思維引導餐飲走向新生。其實,互聯網思維只是方法論,而最根本的還是“產品”。

一個不經意的“勾搭”,開始萌生了一起做這個品牌,做牛郎的念頭。不久之前,和這個朋友,我未來的夥伴,搭檔,也煞有其事的進行了一次“香山會談”,我們聊人生,聊未來,聊成都的妹子,聊北京的漢子。

霧霾天裡,我們揮汗如雨,一邊爬山一邊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圓滿的會談。

這一次,堅定了我遠離北京,奔赴成都的想法。一起做一個注入互聯網元素的餐飲品牌,帶著這個有些年邁的餐飲品牌走向年輕。也在這裡找到新的自我。

規劃裡,我們將會重新殺回北京。

我為什麼辭掉年薪20萬的工作,從帝都跑到成都賣肉?

夜已深了,在選擇與放棄中間,記起了我美女CEO姐姐的話:你現在還年輕,無法準確的判斷未來和市場,這個時候,就遵從你的內心。所有的經歷,都將是你的財富。

遠離,不是告別,而是新的開始。

希望好事多磨,希望這次選擇不會走彎路。

不久的將來,你們會看到一個全新的餐飲品牌。

我們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