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手裡有300萬的我,仍然不敢不工作

手裡有300萬的我,仍然不敢不工作

假設今年60歲到了退休的年紀,壽命為80歲(保守估計),按照現在的生活質量每月6000花費,通脹率為4%,我們的養老公式:需要的總錢數=∑(每月生活費*12)*(1+通貨膨脹率)n,n=0,1,2,…,(最終年齡-當前年齡)來計算的話,我們大概需要157.76萬,按這個來計算300萬也是夠的,但是這只是養老的最最最保守的估計。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到底需要多少錢?

一、為什麼退休後的生活需要很多錢?

首先我們來幫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說退休後需要很多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想到我們退休後生活多少年、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未來的財富購買力。

1、壽命延長

先來看看我們的壽命吧。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小夥伴們也都有所感受,自己或者朋友的爺爺奶奶等長輩們大多還是很健康硬朗的,而且身邊能看到的八九十歲的高齡老人也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我們的壽命變得越來越長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6.34歲。其中,女性平均壽命79.9歲,男性平均壽命68.9歲,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11歲和8.5歲。而現在基因技術的發展也會讓人類壽命大幅度延長。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參考以往的壽命增長速度,保守估計2030年後,人們的平均年齡會達到95歲。那從60歲退休到95歲,我們的退休生活可能長達35年,時間越長,花費也就會越多,要準備的錢當然也就更多了。

2、追求生活品質

知道了我們會活更久,那這麼長的時間我們應該如何度過呢?

餵馬劈柴是一種生活,周遊世界也是一種生活,我們未來希望怎麼過,和要準備的錢可是緊密相關的。這裡,指旺君參考美國先鋒基金的做法,按照退休前工資的收入百分比,將未來生活分為3種:普通生活,品質生活和樂享生活。

手裡有300萬的我,仍然不敢不工作

普通生活就是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比如一日三餐吃得飽,出門坐公交,看病靠醫保,這種生活需要的資金大約佔退休前稅前收入的40%左右;那品質生活呢,是在滿足基本生活之上追求一定的生活品質,比如不僅要吃飽還要吃的健康,出門可以自駕,每年還能出國旅遊,這種生活大約需要按照退休前收入的60%來準備;而樂享生活是指在品質生活的基礎上更加享受人生,比如想退休後環遊世界看看世間美景,享受國際先進科技的醫療保障,這種生活大約需要退休前稅前收入的120%才能夠滿足。

對指旺君的朋友小強來說,退休後過上品質生活就是他的目標。他和指旺君算了算,按照每個月花5000元的標準,要在退休後生活30年的話,他只要準備5000元*12個月*30年=180萬元,就能退休了!

那麼,這些錢真的夠了麼?

3、通貨膨脹

其實除了壽命和生活品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常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通貨膨脹,會讓我們不得不準備更多的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從1990年到2015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4.37%。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

保守估計未來的年均通脹率僅為4%的話,那你現在手裡的5000元錢,在35年後,就只相當於現在的1267元,折損70%!假設你有一筆180萬元的存款,35年後這筆錢就縮水成了45.6萬元,根本不夠滿足之後的養老生活!這樣一算,你還敢確定存款上百萬,就能在退休後妥妥地過上品質生活了麼?

當然了,要計算退休養老錢可不能這麼簡單粗略,指旺君會在下節課告訴大家更精確的計算方法。

那在上面說完了這麼多關於退休養老的內容,其實指旺君也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手裡有300萬的我,仍然不敢不工作

二、不同的人對於退休養老的觀點

1、靠社保

有的小夥伴會說,還有社保呢,我可以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啊!

確實,社保養老金的確可以保障我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光靠社保養老的生活可不那麼好過哦。

如何判斷退休後的生活是否好過呢?先來了解一下衡量退休前後生活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吧: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收入水平的比率。根據世界銀行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了60%-70%,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那麼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而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偏低,是社會平均工資的40%左右。按照各地社會平均工資來看,這個比例與我們想要過的品質生活存在著巨大差距。以上海市2016年月平均工資6504元為例,按照40%的比例領到2602元,對於當地的物價水平來說,僅僅只能維持最基本的保障。

所以,如果只靠社保養老,退休後的生活質量會出現斷崖式下降,更別提追求品質了。

2、靠儲蓄

有的小夥伴會想到,既然社保不夠,那我靠自己存錢總應該可以吧?

指旺君想說的是,如果要存錢,就一定得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因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負利率時代,把錢存在銀行只會越存越少。如果現在你的銀行存款超過千萬,也許還有可能滿足你30年後的退休生活。但如果你現在的存款額不高,還要一味存錢,那麼,這個“錢生錢”的速度就太慢了,最終極有可能無法跑贏通脹,產生巨大損失的。

所以指旺君不建議依靠儲蓄這種方法來積累資金。

手裡有300萬的我,仍然不敢不工作

3、靠商業養老保險

還有人要說了,買商業養老保險呢?

商業養老保險的確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現在我國主流的養老型保險產品是以保本的長期儲蓄型為主。不過,如果從養老需求來說,它的不足之處也很清晰:

一是資金領取方式不夠靈活,通常會有金額和領取年齡的限制。如果中間要退保,損失也很高,有的甚至會高達本金的20%以上。再就是收益率較低。2016年保監會76號文規定,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商業養老保險的保本收益率為3%。考慮到期限長、流動性低、通脹率高等因素,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總體收益還是偏低的。

4、靠養兒防老

聽到這裡,還有人會調侃說:那我們靠養兒防老吧?

且不說作為父母是否願意完全依靠孩子養老,僅從客觀來說,這種想法也較難實現。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421”家庭結構正在變成一種常態持續下去。這種家庭中1對夫妻上要照顧4個老人,下要撫養1個孩子,壓力非常大,未來出現贍養能力不足的情況也將會很普遍。

所以,指旺君建議小夥伴們,還是想想怎樣自主養老吧!

三、為什麼要儘早開始?

說完這麼多想法,有的小夥伴就乾脆表示,反正我還年輕,退休還很遙遠,等以後再說吧。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有類似的想法吧?

然而,指旺君卻想認真地告訴你:別再等了!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在複利的作用下,越早做投資準備,付出的越少,所獲得的收益越大。

比如你打算65歲時手裡有300萬元用來養老,假設投資年化收益率為8%,那麼,如果你從25歲開始準備,每個月拿出850元來投資就夠了。但如果你從50歲才開始準備,那每個月就要拿出來10315元才夠,這對於普通工薪族來說就很困難了。

不過,也許還有小夥伴會覺得,收入也在不斷增長啊,那以後準備也來得及吧。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我們到了30歲到55歲的階段,收入增加,而支出也會大幅增加,這時候不僅要負擔房貸、車貸,還有子女的教育支出,對父母的贍養費用等等。所以寄希望於高收入的未來也是不切實際的。

其實退休養老規劃就像登山,年輕時走的是盤山路,路程長但很輕鬆;而年老時走的路非常陡峭,儘管時間和距離都縮短了很多,但攀登的風險和難度也增加了。與其等以後壓力倍增,不如趁現在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