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chunqiuu


1836年6月15日,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在进行。婚礼的主角是夏洛特·罗斯柴尔德与她的堂兄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作为家族盛事,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几乎悉数到场,除了观礼,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撮合家族中的青年男女,挑选出最适合的配对。此时家族中的母亲们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女儿进行拉郎配,而待字闺中的姑娘们除了要参加家族每天的聚餐,还要学习语言和刺绣等技艺课。这种近亲结婚的传统,被认为是使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据悉,在1856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累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也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迄今为止,罗氏家族早已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拥有着超过250多年的历史。

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就曾立下森严的遗嘱: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性,罗斯柴尔德家族近亲结婚的传统有150年。从1824年到1877年间,老罗斯柴尔德后代的二十一次婚姻中,至少有十五次发生在家族内部,就是说堂兄娶堂妹,表姐嫁表弟。近亲结婚除了保证血统外,同时可以保证祖辈打下的江山不会被后代作为遗产瓜分,使得财富越来越多,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哈佛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曾在书中这样写道。

有不少专家认为,正是这种近亲通婚的方式,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天赋的基因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直至今天,他们族人对于金融和生意都有着极好的嗅觉,而敏锐的嗅觉则来自于家族的金融工作间。不过据生物学专家研究,近亲结婚,有33.33%的概率出现天才,比如拿破仑、爱因斯坦、希特勒、牛顿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有33.33%的概率出现普通人;有33.33%的概率出现白痴,例如几百年前困扰英国皇室的血友病,也是近亲结婚的结果。从公开资料看,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了家族优良基因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婚姻上也发挥了冒险精神。直至20世纪初,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家族才放弃了近亲通婚的传统。

201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詹姆斯·罗斯柴尔德与来自希尔顿集团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的曾孙女妮基·希尔顿步入婚姻。

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相比,希尔顿家族虽算不上富可敌国,但也经营着全球70多个国家的数千家酒店,是身家260亿美元的美国酒店行业巨头,而新娘妮基·希尔顿的个人身家已达15亿美元。外界称这是世界两大最负盛名的家族联姻,典型高富帅与白富美门当户对的结合,同时也印证了上流社会之间家族婚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

虽然放弃了近亲通婚的传统,在新时代,后代依然坚决贯彻及继承的原则有两条:即兄弟之间永保团结,男性后代才是家族的核心,女性,包括女儿和媳妇都被排除在外。老罗斯柴尔德在遗嘱中也写道“我希望公司只属于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及她们的后人对于公司不具备任何权利。我绝不原谅我的孩子违背我的遗愿,打搅我的儿子,使他们不能平静地经营他们的生意。”

老罗斯柴尔德的后代们谨遵遗嘱,守望相助,精密协调。虽然两个世纪过去了,家族势力也不如往昔,但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依然在世界各个经济领域延续着家族的事业:他们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钻石供应商、全球最主要的红酒供应商,同时对英国的黄金市场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是默多克传媒集团中最重要的董事会成员。


家族企业杂志


犹太人家族伙同盎格卢撒科逊英国和美国打残中国200多年,让中国失去巨额黄金白银,让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简单描述一下犹太家族主要有3个:

1.Rothschild 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响西欧大陆,影响盎格卢撒科逊人的英国和美国;

2.影响远东并发起鸦片战争的 Sassoon家族。

3.影响北非及西班牙的 Cattaui.

4.Rothschild家族通过法国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发了战争横财,同时也参与了美国内战期间的军用贸易,后来通过大量财富投资摩根,美林等银行,也投资了盎格卢撒科逊人石油产业,包括洛克菲勒,美孚等;

5.Sassoon家族通过鸦片战争,在中国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在英国获得爵位,然后把大笔资金投入到中东地区,掠夺当地石油,他们也投资了美孚,英国石油等到现在还非常牛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

6.Cattaui家族和沙逊家族联姻染指北非及西班牙棉花,矿产等业务,但是最后被西班牙肃清了。

7.沙逊 Albert Abdullah Sassoon和罗斯柴尔德联姻,他们一起用从中国掠夺的资本投资创立了汇丰银行HSBC。满清红顶商人 胡薛岩 就是从汇丰贷款帮助左宗堂的,结果为了点利息把命运搭上了,留下了一套胡庆余堂在杭州,而罗斯柴尔德和沙逊们还在不停地影响各地政府。

总结一下:前代岂无当代史,座中也有剧中人。


Skyworld2


在一些言之凿凿实则胡说八道的书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了一个叫作“国际银行家”的领头羊。自拿破仑时代以来,他们在暗中操纵世界200多年,甚至为了集聚财富,不惜策划了两次世界大战!通过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行为,今天他们的资产已经达到了50万亿美元之多!

但这根本不是事实。200多年过去,罗斯柴尔德家不但没有暗中操控世界,反而早就有所衰落。正如老话所说“盛者必衰”,传承到第八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那个罗斯柴尔德了。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能算是一家影响力不大的金融投资公司,其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目前可以说微不足道。无论是按股票与债券承销、交易及企业并购业务的市场份额,还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资产的规模,该公司都往往排不上国际前十名,更谈不上呼风唤雨、主宰全球金融市场了。罗斯柴尔德的家族财富不可能维持每年 6%的持续增长,如今更不可能有所谓50万亿美元资产。

罗斯柴尔德家族真正的高峰期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此后就好运用完,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严重低估了美国的发展。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居然认为美国会没有前途,将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业务全部撤出。此外,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观念事事都要和这些成功的管理经验背道而驰,坚持保守的家族化运作,完全不接受外人担任重要职位。没有抓住这波发展潮流的罗斯柴尔德,也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地衰落下去了。据有关人士透露,眼下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年利润规模大概在1亿美元左右,甚至还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和当年的盛况相比,也只能是感叹逝者如斯夫了。


国家人文历史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由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1744—1812)组成。罗斯柴尔德通过他的五个儿子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Naples建立了自己的财富,并建立了一个国际银行家庭。这个家族在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被提升为贵族。

在十九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财富,也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财富。也因为这点,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常是阴谋论的主体,其中许多都有反犹太主义的原因。其中国内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描写最为多,但是要说这准确性,那就未必。如今他们的兴趣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金融服务、房地产、矿业、能源、混合农业、酿酒和非营利组织。

就今天来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代企业、投资与慈善事业,在维基百科上的介绍是这样的。

自19世纪晚期以来,该家族采取了低调的公开姿态,将许多著名的地产和大量艺术品捐赠给慈善事业,一般不炫耀财富的炫耀。今天,罗斯柴尔德公司的规模比十九世纪的规模要小,它们涵盖领域算起来也不少。

罗斯柴尔德继续控股控股: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隶属于Bron戴维Ree de de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继续控股:康科迪亚BV控制。,由法国Orl E.S.A.管理,法国注册持股公司。

由罗斯柴尔德康科迪亚SAS控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持股:巴黎奥勒斯S.A.。

罗斯柴尔德和CIE-BANK控制:巴黎和欧洲大陆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业务。

罗斯柴尔德控股:AG控制,一些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其他地方,包括NM罗斯柴尔德和儿子在伦敦。

罗斯柴尔德继续持有AG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于2005出售给怡和战略,怡和是香港怡和公司的子公司。

罗斯柴尔德继续收购AG集团的7.5%:荷兰领先的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法国和英国分支机构控制:巴黎Orl E.S.S.,在巴黎泛欧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巴黎Orl是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旗舰,控制着罗斯柴尔德集团的银行业务,包括NM罗斯柴尔德和儿子和罗斯柴尔德和CIE银行。

罗斯柴尔德控制:NM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是一家英国投资银行。

爱德蒙阿道夫德罗斯柴尔德,成立了LCF罗斯柴尔德集团,现在叫:Edmond de Rothschild集团,这个集团主要是一个金融实体,但其活动也涵盖混合农业、豪华酒店和游艇竞赛。

Edmond de Rothschild集团包括这些公司:瑞士银行私人银行Edmond de Rothschild,法国私人银行金融Edmond de 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本杰明,爱德蒙罗斯柴尔德葡萄酒酿造公司

罗斯柴尔德在前两百年时,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占有相当大的经济份额,但是在今天,它不像宋鸿兵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是一个保持家族传统的以金融业为主的家族公司,据可靠的估计,家族总资产为86.2亿欧元。而不是几十万亿。也就是说相对全球300万亿美元的财富来说,它不过是很细小的一支,和今天的瑞银集团都不能相比。


大舟财经观


历史:《货币战争》

掌控货币发行几乎等于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在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就已经落入罗斯柴尔德家族手中,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美国的所作所为是最为猖獗的,他们曾与美国总统们有过上百年的“战争”因此导致了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比美军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伤亡率还高。这可能略有夸大,但也足以说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强大。

如今

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退隐后台,但经济活动还能看到其踪影。中国钢铁的原料供应商,吉利收购沃尔沃,山东酒厂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插手,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

在二战时期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也与之相关,资本主义政府的后台都是大财团,当时世界上主要竞争对手德意志财团和美国财团和斯柴尔德家族在金融领域对抗失败,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本体,犹太人。树大招风,通过支持希特勒和二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


美国财团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覆没,靠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经此一役,韬光养晦。


四十五度历史


三分钟解读财经热词,我是阿历,财富词典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解释财富名词。欢迎关注!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480001df07d214110d\

阿历观楼市


罗斯才尔德家族原本是在德国生活的犹太裔家族,19世纪初,由梅耶·罗斯才尔德创建。他早年丧父。在一家银行当学徒。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给他们带来发财致富的机会。在后来的时间里,不断的向王公贵族提供贷款,贩卖与走私棉、麦、军火等重要物资。战争结束后,又向铁路、钢铁、煤炭、金属等领域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往日的辉煌不再延续,毕竟时代在变,社会在变。

现在应该还是存在的


17看科技


罗家究竟控制了多少资产外界都不清楚,但在全球来说,肯定是排名靠前的大型财团。两件事可以侧面证明,一是犹太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二是罗家是美联储原始股东。就这两件事,就不是一般财团可比的


失落后重生


首先,问出这个问题的大多是因为看了《货币战争》产生的疑惑,而《货币战争》只是一本小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多厉害不谈,但如果用书中的内容看待,那是完全错的,我就来谈谈书中的几个错误,然后详谈一个(太多写的累)首先是黄金定价权(有兴趣我之后谈)1944年至1968年金价是卡死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果,35美元一盎司黄金,不存在定价调价问题,68年后各国央行退出黄金市场,罗斯柴尔德才参与进来至04年退出,然后是美联储股东等

美联储

是否真的像阴谋论宣传的那样,存在自己的股东呢?答案是:是的。但有几个需要强调的地方。首先,这些所谓的股东是

联邦储备银行

的股东,而不是联邦储备局的股东。联邦储备局是

联邦政府

的一部分,是政府机构。所以不能笼统地说这些股东是整个

美联储

的股东。其次,这些所谓股东的权利和上市公司股东的权利完全不同。比如

联邦储备银行

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公开转让或者出售,也不能对

美联储

的利润进行分红。

美联储

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发放利息。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和这些股东相关的董事会平时也不干预美联储公开市场政策的制定。



  美联储的这些规定和前面介绍的美国第一银行及第二银行有本质区别。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可以公开交易。最后这些股票被集中在少数富人,包括来自欧洲的国外投资者手里。因此当时这两个银行被指责是受少数金融财团控制,为富人赚钱和服务的机器。美联储目前的这种设计就避免了上述情况。看到这里一定有读者奇怪,如果有这么多限制又没啥好处,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美联储的股东?这个问题我在介绍完背景知识后再予以回答。


  其实

《货币战争》

中关于美联储的阴谋论故事在美国流传已久。这些阴谋论声称外国大金融家族是美联储的股东,从而在背后操控美联储。比如加里·卡(Gary Kah) 在1991年《占领全球之路》Gary Kah, En Route to Global Occupation. Lafayette, La.: Huntington House.一书的第13页中写道,纽约联储被瑞士和沙特的一些金融大鳄控制。他列出了包括

罗斯柴尔德银行

在内的一系列银行,声称他们是纽约联储的八大股东。这些银行包括:


  罗斯柴尔德伦敦和柏林银行(Rothschild Banks of London and Berlin);


  巴黎莱哲兄弟银行(Lazard Brothers Banks of Paris);


  意大利以色列摩西银行(Israel Moses Seif Banks of Italy);


  汉堡和阿姆斯特丹沃伯格银行(Warburg Bank of Hamburg and Amsterdam);


  纽约

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of New York);


  纽约昆氏银行(Kuhn, Loeb Bank of New York);


  曼哈顿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en Bank);


  纽约高盛(Goldman Sachs of New York)。


  这种指责存在诸多漏洞。首先,高盛和

雷曼兄弟

属于投资银行,这些银行不直接从储户那里吸取存款。这种非传统性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不是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因此不可能是美联储的股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高盛为获得美联储的紧急贷款,才把公司性质改成

银行持股公司

,正式开始接受美联储等机构的监管。


  其次,阴谋论给出的美联储股东名单完全错误。究竟谁是美联储的股东呢?答案并没有

《货币战争》

中描述的那么神秘。《联邦储备法案》中明确规定,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就是其股东。那么,谁是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呢?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银行结构说起。


  目前美国吸纳储户存款的银行主要分为两类:全国性银行和州内银行。通过财政部的货币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注册成立的银行为全国性银行,比如美国

花旗银行

。通过州政府注册成立的银行为州内银行,比如

德克萨斯州

的德州资本银行(Texas Capital Bank)。美国的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我们日常听说的

花旗银行

美国银行

等大型全国性银行外,全美大小银行总共有6000多家,分别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


  美国的全国性银行必须成为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主要接受货币管理办公室监管。州内银行可以选择是否愿意成为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如果愿意成为会员,就要接受美联储监管。不愿意成为美联储会员的银行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的监管。成为会员银行,也就是成为美联储股东的一个好处就是,当金融危机发生时,美联储可以提供紧急贷款。美联储提供紧急贷款的这种功能被称为最后贷款人。我们在后面几章中会更详细地介绍为什么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要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以及这种政策的利弊。20世纪80年代后,美联储的最后贷款人功能向所有在美联储有储备金账户的金融机构开放,而不再仅限于美联储的会员银行。


  《联邦储备法案》中明确规定,每个地区联储的会员银行就是它的股东。各个会员银行根据自己资产的比例认购所在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股权。我们刚才提到,这些股权和一般公司的股权不同。这些股票不能对外转让或者出售,股东也不能参加美联储每年利润的分红,美联储只是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向股东发利息。


  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也就是股东)都是美国的银行,而非阴谋论宣扬的外国金融大鳄。美联储会员银行的名单也属于公开信息,在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网站上都有公布,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达拉斯联储法律部的同事告诉我,如果网站上找不到会员银行的信息,可以向这些联储的法律部(Legal Department)或者公共事务部门(Public Affairs Department)索取。这些信息都属于公开信息,如果有人查询,美联储有义务提供。


  比如达拉斯联储的会员银行名单可以在达拉斯联储的网站找到。http://www.dallasfed.org/assets/documents/banking/memberbanks.pdf下面是达拉斯联储的几个会员银行:


  全国第一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全国公民银行(Citizens National Bank);


  德州资本银行(Texas Capital Bank);


  西南国家银行(Southwestern National Bank);


  休斯敦国家联合银行(Unity National Bank of Houston);


  中南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 South Central, National Association)。


  纽约联储完整的会员银行名单也可以从它的网站找到。http://www.newyorkfed.org/banks.html截至2012年9月,纽约联储的会员银行包括:


  艾迪荣黛可银行(Adirondack Bank);


  埃尔顿州立银行(Alden State Bank);


  凯特罗格斯银行(Bank of Cattaraugus);


  密尔布鲁克银行(Bank of Millbrook);


  德意志美洲信托公司(Deutsche Bank Trust Company Americas);


  帝国州立银行(Empire State Bank);


  高盛银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


  注意,上面的高盛银行只是高盛公司旗下很小的一部分。高盛最近才开始尝试一些传统银行业务。这里的高盛银行是高盛在纽约州设立的一个州立银行,而非平时大家谈到的高盛集团。高盛集团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属于证券类公司,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监管,而不是美联储。2008年高盛改成银行持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后才正式接受美联储的监管。


  地区联储的所有股东都是美国国内注册成立的全国性或者州立银行,完全不是阴谋论者宣扬的那样——被少数几个国际金融家族所掌握。我曾经问过达拉斯联储的几位副行长,为什么不针对阴谋论中关于美联储被世界金融家族控制的言论作出公开回应,比如专门搞个资料放在网站上。美联储对这种言论置之不理是因为多数人认为阴谋论在美国属于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尽管平时各界对美联储的政策有各种各样的批评,但阴谋论那种荒谬的东西从来不会成为主流媒体评价美联储的依据。因此,如果美联储主动回应,反而给那种荒谬的故事做了广告。美联储应该把有限的时间花在那些严肃认真的政策讨论上。


  即使股东是美国国内银行,美联储会不会是他们的赚钱机器呢?正常情况下,美联储的收入主要来自持有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券)的利息。在支付正常的运营开支和股息后,美联储将所有盈利上缴财政部。每年美联储所谓的“股东”从美联储获得的利息大概有十几亿美元,远小于美联储每年上缴到国库的超过两百亿美元的利润。这些具体数字在美联储每年的年报中都有公布。年报由外部的审计公司审计,放在美联储的公开网站上接受监督。


  另外,美联储分配给“股东”的利息相对于股东们的主营收入而言微不足道。前面提到分配给所有银行的利息收入每年大概只有十几亿美元,而仅花旗银行一家2011年的利润就超过了100亿美元。这些银行想靠美联储派发的利息赚钱显然是非常不靠谱的。因此有人宣传美联储通过垄断美元发行为银行家赚钱盈利完全是捕风捉影,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一生一世一双人a


2005年,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曾进行了一项名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二十位商人”的评选。在这个财富榜上,囊括了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排在第7位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虽被冠以“国际金融之父”,却并不太为今人所知。

实际上自18世纪末起,梅耶所缔造的金融帝国就始终对整个欧洲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被视为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家族之一。只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其独特的行事风格,该家族似乎总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一、梅耶开创“红盾”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那时,该家族还默默无闻地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直到18世纪时,在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努力下,这个古老的家族才开始兴旺发达。

出生于1743年的梅耶自小就很聪明,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其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他先是前往汉诺威银行学习金融实务,20岁时又返回法兰克福,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梅耶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个红色的盾牌,于是周围人渐渐就称这个家族为“罗斯柴尔德”(德文中的意思为“红盾”)。

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普遍爱好收藏古钱币。梅耶于是便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希望能够借此成为王家指定店。幸运的是,德国诸侯黑森伯爵威廉同意了他的要求。紧接着,梅耶以近乎赠送的价格,将自己收藏的许多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卖给威廉。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他介绍一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就这样,双方建立起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而梅耶则迅速成为法兰克福的首富。

更巧合的是,一次意外的机会又使得梅耶获得了巨额财富。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期间,德国境内的许多小诸侯国都曾遭到冲击。为了逃避拿破仑的打击,黑森伯爵威廉也被迫逃亡丹麦。临行之际,这位当时欧洲最富有的诸侯将300万英镑现金交给梅耶保管。正是这笔巨款,使罗斯柴尔德家族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在短短的几年间,梅耶利用这笔巨额资金发展自己的业务,并将触角伸向欧洲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当拿破仑失败后,梅耶便将那300万英镑以及一大笔利息交还给了黑森伯爵。这一举动,又使本已声名显赫的罗斯柴尔家族身价倍增。

到1812年去世时,梅耶已基本奠定了罗斯柴尔德金融王国的基础。具有独创性的是,他还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洲、而且只属于本家族专用的情报传递网。正是这个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使其家族得以在后来利用信息优势而大发横财。在那个年代,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而可靠,以至于就连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他们的信使来传递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作为一名犹太商人,梅耶还非常注重家族的建设,他所制定的家训便是:“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在去世之前,他还立下了森严的遗嘱,其中包括: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等。为了扩充家族的势力,目光远大的梅耶还把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派往欧洲各大城市,从而使家族的商业传奇不断延续。

第二、罗斯柴尔德“五虎”掌控欧洲

1804年,梅耶将三儿子内森派往英国伦敦,从而迈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向国外发展的重要一步。内森只身来到伦敦后,起初只是做一些棉布生意,但很快就开始在金融界呼风唤雨了。当时的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被迫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就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世交黑森伯爵威廉。后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而内森便借机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他凭借与其父亲一样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大发横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地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1814年,当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由于战局变化无常,导致英国的证券交易很不景气。1815年6月18日,英、法双方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对于这场战役的结果,当时几乎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而在金融界,这场战役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最终的胜负结果将直接决定英国政府国债的命运。如果英国获胜,那么它的国债的行情就会猛涨;反之,则连英国国家银行都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可想而知,所有投资者都在等待战役的最终结果,而如果谁的消息更为灵通,谁就可以获得暴利。

这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达的情报组织充分体现了其价值,他们驻扎于欧洲大陆的信使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随后,报信者立即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将消息交到内森手中。内森接到消息后立刻登上马车赶往伦敦,乘英国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一下狂赚了几百万英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比英国政府还早几个小时得到这一消息。滑铁卢战役之后,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控制了英国的金融命脉。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与内森一样,梅耶的另四个儿子也几乎全部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内森在英国的成功,更鼓励了梅耶。他先后又将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将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分别派往奥地利和意大利,让他们在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加上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最终形成了一个由罗斯柴尔德“五虎”控制的、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金融和商业帝国。在此后百余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简直是无所不能,即使那些王公贵族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例如在1905年时,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因而被时人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1833年,当英国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内森曾一下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替英国政府解决了一大难题。

第三、犹太民族的骄傲

到19世纪中叶,罗斯柴尔德家族除了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外,还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这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在欧洲的各个角落都发挥着影响。特别是到该家族的第三代时,这种影响力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每当发生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1854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他们为英国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替法国向普鲁士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即使在大西洋对岸,他们也是内战期间美国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通过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可以最好地证明。那是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内森的儿子列昂内尔在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买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由于当时国会休会,政府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做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犹太商人的成功代表,拥有巨大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并处处维护犹太人的利益。列昂内尔就曾自豪地宣称:“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据说,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梵蒂冈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而当沙皇俄国政府迫害和虐待本国犹太人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又宣布坚决不向其贷款。1858年,列昂内尔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但他执意要求以犹太教方式而不愿以基督教方式举行宣誓,最终居然获得了上议院贵族们的同意。后来,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在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时,又同样用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

此外,罗斯柴尔德家族还积极参与犹太人的各种活动,经常向犹太社团捐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家族还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重要的一分子。早在20世纪初,该家族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就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他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同样出自该家族的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此人后来与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以色列国的建立。

20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已大为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摩根家族等更现代化的财团。尽管如此,这个家族仍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家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