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熙圈禁十三爷胤祥十年,是惩罚还是别有用意?

炒米视角


说起十三阿哥胤祥,大概很观众是看了《雍正王朝》才知道这个人,其实胤祥的为人生平还是很值得一提。



剧中十三爷胤祥被康熙先后囚禁过两次,第二次更是长达十年,硬生生把一个生龙活虎的拼命十三郎迫害成了唯唯诺诺未老先衰的病秧子,也为后期胤祥的早逝埋下伏笔。据《清史》记载,康熙的确囚禁过胤祥,但是只有短暂的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废太子之时,胤祥貌似牵扯其中被圈禁了一年,这点剧情跟史实基本符合,后来虽然没有十年牢狱之灾,但是康熙却从对胤祥的荣宠有加变作冷落疏离,终康熙一世,胤祥再也没有被提拔重用跟受封。

令人诧异的是,康熙刚死第二天,继位的雍正皇帝即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大臣之一,同时晋封和硕怡亲王。《雍正王朝》的这段演绎也基本符合,只不过剧中更加详尽的描述了胤禛胤祥二人共同为康熙办差患难与共的兄弟感情,剧情如此安排胤祥的苦难经历,因该就是康熙临终时对胤禛的一番话,两人走的太近,而胤祥是出名的拼命十三郎,性子太直,怕惹出事端来连累胤禛,实在是康熙的良苦用心,在为雍正的上位之路扫清障碍。而被康熙临时罢免的张庭玉、马奇等人也成为新主登基即可马上起用的能臣干吏。



果然能做帝王的人都不容易,也是为后世操碎了心,雍正登基后,被起用的胤祥,张庭玉等人都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以报答知遇之恩,尤其是胤祥,军政财工后勤一把抓,担任各种重要职务,且不辞辛劳,事必躬亲,终于积劳成疾,于雍正八年病故,年仅四十四岁。

胤祥在世时得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死后配享太庙,谥号为“贤”,为了缅怀这位贤王的功绩,雍正特下旨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使胤祥成为满清唯一一位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皇子。



在历代封建王朝,皇帝上位后对弟兄们往往不是削藩就是罢免,不是杀头就是革爵,像胤祥跟雍正这种兄弟情谊实在难得,因此不论在剧中的义薄云天十三爷,还是史书上的爱新觉罗·胤祥,都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物。


如画四季


用电视剧或小说来分析历史人物,这算是一种沙盘推演吗?

在电视剧中,康熙临终召见胤禛。很清楚的讲了为什么圈禁胤祥—— 十三阿哥过于耿直,怕惹出事来,牵连胤禛,圈禁十年,也磨炼了性子,可以作为胤禛的好助手了。

听起来好感动,康熙作为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但冷静想一想,这逻辑成立吗?


假若康熙要毫无保留的扶植胤禛,就应该把胤祥放出来,去掌握京畿兵权。这样所谓八爷党,也没有反抗能力。

假若偏袒胤禛胤祥,有康熙在,即使胤祥犯错,也不是什么大事,对错都是皇帝来裁定。

实际上康熙晚年对于继承人是个犹豫的过程,太子两立两废,对其他儿子,到底是选择喜欢的,还是选择能做事的,很难决定。所以对哪一方也没有明显倾向,更不会交付京城军权。这样反而可能威胁到皇帝自己。最是无情帝王家,并非传说。

然而以上都是二月河和刘和平编的故事。历史上,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被短时间圈禁就是剧中张五哥求情放了十三爷那次。之后没有记录胤祥被圈禁,最后十年只是被康熙冷落了,也患了腿疮。胤禛继位后,即立即重用胤祥。


几苇渡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十三两次被圈禁,尤其是第二次竟被圈禁十年之久,为什么会这样呢。

虽然康熙驾崩之前对老四的解释是圈禁老十三是为了保护老四,免得冲动的老十三被人利用连累了老四,磨炼磨炼以后也好当老四的帮手。

但其实并非如此,康熙圈禁老十三还有其他重要原因,比如说为了平衡,免得自己晚年落个不得善终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一、老十三的军方影响力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十三的设定是在军方拥有深厚影响力的。

老十三可以说是诸位阿哥中军方影响力最强大的一个了。

像隆科多和图里琛还有太子部下将军凌普都是老十三的旧部。

老四登基当晚谁也没有叫,只是急匆匆的放出老十三,派老十三去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就是因为老十三的军队旧部多,才可以顺利夺取兵权。

老十三这样拥有军方深厚影响力的皇子,对于最高统治者康熙可不是什么好事。


二、康熙的平衡之道

康熙身为最高统治者,晚年虽然酿成了九子夺嫡的乱象,但没有被儿子加害落下不得善终的下场也是不错的。

康熙之所以可以善终,就在于他的平衡之道。

比如说一废太子以后,满朝文武大部分支持老八,康熙深感老八威胁了他的地位,因此没有立老八为新太子反而大加呵斥,最后复立胤礽为太子。

这就是很明显的平衡之道。

老十三终康熙一朝都只是一个小小贝子,比起被封为亲王的老三和老四还有老八是差的远了,就是康熙为了平衡。

因为老十三军方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政治再有些建树,康熙这个皇帝就危险了。

因此为了平衡,早在老四与老十三完成下江南赈灾任务时,康熙就没有封赏老十三,而老四成为了郡王,表面原因是康熙为了让老四做一个孤臣,真正原因还不是为了避免老十三功高震主。

所以康熙驾崩之前说是为了老四考虑,免得冲动的老十三牵连了老四。其实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固考虑的。


三、老十三的性格缺陷和康熙为了避免他被人利用

老十三的性格缺陷其实很明显,那就是侠肝义胆。

其实侠肝义胆放江湖上是大侠,放庙堂之上就是没有政治智慧。

所以康熙才会说怕老十三冲动之下犯了错连累了老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康熙不只是防范老八,对于老四也是防范。(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准确来说,身为最高统治者,康熙对于所有人包括儿子在内,都是防范于未然。

虽然九子夺嫡时康熙对于老四很是赞赏,但也是考验了老四很多次。

而老十三身为老四的铁杆支持者,在军队又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万一被老四利用起来发动一场兵变,可不是康熙想看到的。

所以康熙经过多方考虑,以江夏镇被屠的原因一口气圈禁了老十三十年,既避免了他军队方面的威胁,平衡了各方势力。还免得老十三被包括老四在内的人利用,同时也保护了老十三。而老十三被磨炼十年之后,也变的成熟起来,成为了老四的得力助手。

第113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按《钦定八旗通志》的说法他小时候在一帮皇子里并不出众,为了表示对父皇的尊敬和崇拜,爬在地上闻康熙走过的脚印。这显然有了些夸张,但胤祥最后的谥号是“贤”,史官记录的时候笔下就难免有春秋了。



年纪稍大以后,他貌似被康熙有所眷顾,在这些皇子中同康熙南巡的次数最多,和康熙到过五台山,巡幸西安,特别精于骑射,这一点尤其招老皇帝喜欢。

可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废太子时,被圈禁的除了太子还有皇长子胤褆和十三子胤祥。这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剧情有所展现,而真正事实在此事前后康熙还圈禁了皇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还有那个八爷胤禩。数下来除了早死的皇六子和争储漠不关心老七没有被圈禁,其余连后来的雍正也在其中。



这件事是根据乾隆年间八爷的儿子弘旺在《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乾隆初年,为了稳定和收拢人心,乾隆恢复了“阿其那”和“塞思黑”后人的宗室身份,弘旺才有著书立说的机会。

同年十一月,除了皇太子,长子,十三子其他人又全部释放。在这里撇开电视剧剧情需要的影响,关于胤祥为何被圈禁,所有史料都没有具体的说明,都说天子无家事,但实际上这就是天子的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家的家事照样理不清。

只是有推测当年胤祥将皇长子诅咒太子的事向康熙告密,康熙在治罪长子时连同告密者一起处分了。也有推测他和皇三子胤祉或其它皇子有过节遭暗算,毕竟在争储的明争暗斗过程中他和皇四子站在一边,有些不便胤禛出面的事,他皇十三子是要被背锅的。

至于电视剧里老皇帝出于保护他的目的,等将来能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而暂时让他销声匿迹,也是编剧们的揣测,这也无外乎一种可能。

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圈禁,一直道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再次出现,胤祥何止被禁十年,这十四年在他生命中是一片空白,是何原因?他的皇帝哥哥,将来的皇帝侄子都是满清文字狱高手,删除和矫饰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记录,他们也没料到后人的小说和影视剧会这样热衷此道。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皇子十分的悲惨,当然一些未成年就夭折的,或者自己作死造成的不算。单提老十三胤祥,可以说这个人物贯穿整部电视剧,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雍正王朝。

老十三胤祥随着两次太子胤礽的被废,接连两次被圈禁,而第二次竟然被圈禁了整整十年时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康熙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

我们先分析一下老十三胤祥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老十三胤祥号称“侠王”,这可不是虚的,是真的侠肝义胆,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他的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在老十三胤祥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个皇贵妃的名号是雍正帝在她死后封的。

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土谢图汗王爷,所以他身上是蒙古血统,从小酷爱习武,熟读兵法。因为母亲去世的早,从小就跟着老四胤禛混,两个人关系相当好!

在雍正王朝开始的阶段,老十三胤祥一直在维护太子胤礽,当太子胤礽的做法让他非常不满的时候,他仍然按命令照做,九子夺嫡后期,他开始敲打老四胤禛,希望他也能参与到竞争中,只是老四胤禛隐藏的比较深,不愿意透露自己争皇位的意图。

老十三胤祥对军队的控制力比较强,像康熙帝后期的隆科多、图里琛、张五哥还有太子部下凌普,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年羹尧也属于老十三的旧部。

在康熙御驾亲征大西北的时候,老十三胤祥就鞍前马后随行,立下战功。后面提到的丰台大营、锐键营都属于老十三的旧部。

在康熙帝驾崩的时候,老四胤禛把圈禁了十年之久的老十三胤祥放出来,赤手空拳(当然,有个金牌令箭)就接管了丰台大营和锐键营。在八王议政逼宫的时候,也是老十三胤祥,被人抬着就过去接管了兵权。可见这些皇子中,在军队中最有威望的就是老十三胤祥。

二、

那么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的前提是什么呢?

在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杀害了近700条人命!

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16期也提到了,康熙帝面对一个非常难的抉择,那就是必须有人要为江夏镇惨案负责,否则将无法给天下人交代。

如果处罚了年羹尧,那么老四胤禛必然会受到牵连,也给了其余皇子攻击老四胤禛的把柄,这样一来,就无法保障后面的老四胤禛能顺利当上储君了。

而年羹尧又是奉了老十三胤祥的命令去江夏镇捉拿刘八女,于是,最后康熙帝把所有的罪过推到了老十三胤祥身上,把他圈禁了起来。

难道此时康熙帝已经打算传位给老四胤禛了?

其实康熙帝并不能确定,他的心中还是对太子胤礽保有一线希望,毕竟宠爱了太子胤礽这么多年,从康熙帝二次复立太子也能看出他的犹豫不决,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让太子胤礽充当活靶子,暗里保护老四胤禛不受攻击。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康熙帝何尝不是放不下太子啊。

所以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一方面体验民情,一方面也是舒缓心情,更重要的是再给太子胤礽一次锻炼监国的机会。

只是没有想到,太子跟任伯安的书信被年羹尧抄到,并带给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手里。老十三胤祥打算毁掉书信,但是老四胤禛有自己的打算,利用坎儿设计给了老八胤禩,最后害得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同时也害得老十三胤祥被圈禁十年。

三、

那么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目的有三:

首先,对于康熙帝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皇子最重要吗?人民最重要吗?储君最重要吗?

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天下,也就是江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所以,不管老十三胤祥也罢,太子胤礽也罢,甚至老四胤禛也罢,只要阻碍了江山稳固,他都在所不惜。

难道圈禁了老十三胤祥,江山就稳固了?

最起码老十三胤祥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一个人贪财、好色、爱权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这一切都不在乎。老十三就是这么一个人,至少从多个方面可以看出:

比如南方赈灾,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一起去的,但是最后封赏却只给了老四胤禛。别人为他打抱不平,他却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我干着顺心就好。”

后来因为太子胤礽的事,他打抱不平,跟大阿哥起了冲突,他不顾大臣和康熙帝在场,说了一句:

“无情最是帝王家。”

再到后来也是因为太子胤礽的事跟老十四胤禵干架,他说了一句:

“如果西北再有战乱,你我各领十万大军,我到底看看是谁大获全胜,是谁全军覆没?”

说白了,这些都是没脑子的话,康熙帝也看到了这些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无所不用其极,老十三这么没脑子,难免被人利用,又加上他在军队有威望,万一再跟其余皇子干起来,对江山不稳。

四、

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的第二个目的是自保:

对,你没有看错,康熙帝也需要自保,历史上因为皇位弑父的,杀兄的多了去了,对于康熙帝来讲也是一样。

老十三胤祥虽然跟老四胤禛关系好,但是他没有老四胤禛会审势度时,比如老八胤禩他们伪造太子手令围困八大山庄的时候,太子胤礽去找老四胤禛,胤禛就知道躲起来不见,而老十三胤祥就傻啦吧唧的去见了。如果不是张廷玉提醒康熙帝手令有问题,我想老十三跟太子当场就以谋反罪斩了。

而且刚才也提到了,老十三为了太子跟多个皇子争吵,甚至打架,更奇葩的是,太子搞了自己的小妈郑春华,老十三胤祥还设计给保出来了,要知道老四胤禛都提醒过他,他的身边都是老八胤禩的眼线,比如老九送的乔姐。结果老十三说了一句:

“我告诉你吧,我府里的眼线多着呢。”

从后面太子不惜铤而走险,真正武力逼宫可以看出,如果老十三不被圈禁,以后难免也发生类似的事情,以他对军队的掌控力,康熙帝实在是心里没底!

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的第三个目的则是监视老四胤禛:

在康熙帝第二次废太子以后,为什么迟迟没有确定储君人选?就是因为他还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立老四胤禛为太子。因为他也是怕老四胤禛当上了太子,会不会重走太子胤礽老路。

这个不用多讲,在康熙帝病重的时候,他亲自跟老四胤禛讲了很多,大体意思就是锻炼他,不要让他冲动坏事:

“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最后康熙帝对老四胤禛的考察结束,他当储君,同时对老十三胤祥的磨练也结束,未来就是你俩的天下了!

所以,康熙帝圈禁老十三十年时间,一方面也是对他的鲁莽进行处罚,一方面锻炼他成为老四胤禛的助手,另一方面也是他老人家自保的一种手段!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康熙最喜欢的儿子有老四、老八、老十四和老十三。

康熙对太子的喜欢源于他的母亲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而且她英年早逝,为了安慰皇后封她生的儿子为太子,此后康熙也想把太子培养成接班人,后来太子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堪大任。于是康熙便想在皇子中再物色一个接班人,康熙对太子、老八和老四暗中考察,既考察他们的能力也考察他们的人品。康熙废了太子后,发现老八结党营私,觊觎太子之位,老四稳重,一心支持老二复出。为了更慎重的考察老八和老四,康熙又重新任命老二当太子。

老十三热情豪爽,义薄云天,他心中只有情义,没有私欲和权谋。康熙非常喜欢和信任他,令他管理兵部。康熙帝知道这样的人如果卷入党争,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牺牲。康熙皇帝不想看到他喜爱的儿子被利用,因此把他圈进起来。

康熙统治的后期,官吏贪污腐败十分严重,康熙要整治吏治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便想任命一个手段严厉的儿子当接班人,这个人就是老四。于是康熙帝开始为老四登基做准备。他第二次废掉太子后,便秘密立储,要传位给老四胤禛。

老八的军事核心人物是老十四,于是康熙任命老十四当大将军王调离京城。

康熙帝圈禁老十三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他,让他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二是磨砺老十三的性子,让他遇事理智,不再鲁莽。三是给老四保留一个臂膀,留一个恩典。一旦老四登基继位,就会放出老十三,老十三受此恩惠便会死心塌地的忠于他的四哥。

事实证明,经过圈进的磨砺,老十三成熟了。老四登基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出老十三。老十三也为了他四哥雍正皇帝的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润杨阆苑


康熙皇帝在驾崩之前对胤禛详细的聊了这几位参与夺嫡的阿哥,在谈到十三阿哥胤祥的时候,老皇帝一声叹息,缓缓说道:

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给牵连了进去,那怎么收拾啊?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康熙在临终之前的这段话其实说明白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康熙在二废太子之前就已经选好了胤禛做接班人,而却不能立胤禛为皇太子。一是怕胤禛走了废太子胤礽的老路,被其他的阿哥构陷;二是还要继续观察胤禛,看他能否担起这千斤重担。

而第二层意思则是说康熙之所以将胤祥圈禁十年,绝不是为了他暗杀郑春华和擅自派兵围剿江夏镇。派兵围剿江夏镇,是一条几百条人命的大案。而具体执行者年羹尧一不受审,二不用担责任,反而由四川提督升为四川巡抚。却单单为此惩罚胤祥,说明康熙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彻查年羹尧,而这个器就是自己已经选好的继位人胤禛。

之所以圈禁胤祥就是为了不再让胤祥惹事,从而将胤禛牵连进去。围剿江夏镇这件事情可以让十三爷顶罪,但是如果再发生这种事,迟早会查到胤禛的头上。而八爷党势必会利用这个机会达到整倒胤禛的目的,所以康熙必须要把胤祥这个爱闯祸的儿子从胤禛身边弄走。所以康熙选了一个不太高明的方式,圈禁胤祥十年,美其名曰磨炼性情。

在表达清楚这两层意思之后,康熙又徐徐的说道:

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胤禛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对康熙的良苦用心感动至极。康熙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康熙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说:

你之前或许认为我很无情,把你的手足圈禁了十载。可是我都是为你考虑,为你们兄弟好。圈禁十三阿哥十年,是为了保护你,也是为了磨炼十三阿哥的性情,让他将来可以做你的擎天保驾之臣。

可是真的只有圈禁这一条路可以走吗?如果真的是为了保护胤禛并且要磨炼胤祥的性情的话,那么只要让胤祥远离京城这个权力漩涡即可。十三阿哥打小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让胤祥去边界带兵就行了,又何必这样残忍,圈禁十年,圈禁了胤祥最好的年华。只要让胤祥去带兵,同样可保护胤禛免受胤祥拖累,亦可磨炼胤祥性情。

那为什么康熙还是选了最残忍的哪一条路呢,那是因为康熙在面对胤祥的时候首先选择做胤祥的皇帝而不是做胤祥的父亲。作为大清的皇帝,康熙必须要把风险控制在最低,而只有把胤祥圈禁,这样才是代价最低而风险最小的做法。而如果是作为胤祥的父亲,哪个父亲舍得让自己的儿子被圈禁十年,从一个鲜花怒马的“天子骄子”变的伤病一身呢。

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胤祥站在戒得居外面,大叫“无情最是帝王家”。一语成谶,十三阿哥胤祥生于帝王之家,打小便被阿哥们欺负,母亲早逝,父亲又将自己圈禁十年,他可以说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无情”二字了。

而唯一能让胤祥感到温暖的也就只有他的四哥胤禛了,而胤祥则用这条命报答了胤禛。把他最好的和最坏的年华都献给了“雍正王朝”。

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几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以上。


逆流时代


康熙爷不在留恋因为皇后赫舍里氏的死而转嫁对她的儿子胤礽的爱,而是恨死了这个儿子。

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是为了调养龙体,体察民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一次对太子胤礽的考验,看看是否真的能担当大任。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十三阿哥胤祥是侠肝义胆,他有着蒙古人的血统,因为他的外公是蒙古土谢图汗王爷。

根据二月河的故事,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就是流落江湖寻仇的宝日龙梅,被康熙爷发现后纳为后妃,生下了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的母亲死的早,自小与四阿哥胤禛一起长大,四阿哥胤禛一直罩着胤祥,所有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深厚得多。

康熙爷非常喜欢这位皇子,由于胤祥的直率性格和蒙古血统的缘由,他自小练武,懂兵法,是一位带兵打仗的阿哥。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一直以来,胤祥都是按照皇阿玛的旨意办差,对太子也没有别的心思,追随四哥左右行事,对太子爷和四阿哥胤禛没有半点自外,对其他的阿哥也没有半点得罪。

康熙帝的这次废太子是不打折扣的,可是当康熙爷看到或者发现十三阿哥胤祥对太子胤礽的态度不太明朗,况且胤祥又是一个讲义气的阿哥,一旦陷入党争,可惜了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实际上在这次废了太子后,在康熙帝的心里已经萌芽了选择四阿哥胤禛做皇位继承人的想法。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那么如果选择了四阿哥做继承人,谁来保驾护航?

康熙爷第一个想到了十三阿哥胤祥,因为康熙帝知道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最得力的铁杆兄弟!

康熙爷知道这位十三阿哥胤祥向来有“侠王十三爷”的美称,做事仗义,容易意气用事,一旦插入哪一个党争中,或者直接大张旗鼓的支持四阿哥胤禛做新太子,那一定会遭到围攻或者遭到打压。

一个办法,圈禁他!十三阿哥胤祥哪知道,难理解老皇帝的苦衷,连四阿哥胤禛也一团迷雾。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对十三阿哥胤祥的圈禁十年,既磨炼了他,也保护了他,为了雍正帝的顺利登上大位创造了条件。

在雍正帝继承皇位的日子里,雍正帝利用了十三阿哥胤祥控制了京城兵马,在后来雍正帝推行新政和整顿旗务,十三阿哥胤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及影视资料)如果网友们喜欢看,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所谓侃,就是故事,看官要是高兴,请给予评论、留言必回复!@炒米视角@杨角风发作


日尧居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两次废太子,同时也两次圈禁了十三爷,而且是同时的,十三爷的被圈禁都与太子有关,与都跟雍正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次的时候,是在热河行宫,木兰狩猎后,太子因为刑部的事情失宠,连藩臣进献的明黄如意也没有给太子,而是最后给了雍正的儿子弘历(乾隆帝),太子与郑春华私通之后被康熙发现。

太子在何柱的通风报信之下逃走,就来到了雍正的屋外,而雍正、十三爷和邬思道正在饮酒,太子要找雍正,而邬思道劝雍正不能出去,因为他知道太子此时来找雍正,说明太子出事了。

如果雍正此时出去的话,会被牵连进去的,雍正说,如果他不出去,那么太子不走,反而会更麻烦,这个时候十三爷就挺身而出,说他去见太子,邬思道表示同意,后来十四爷假冒太子手谕,让凌普率两千兵入驻热河行宫。

就变成了,太子与十三爷一起调兵造反了,当然,康熙在张廷玉的提醒下,也知道这个手谕是有人模仿了笔迹,但是十三爷因为大阿哥要杀太子,而说了一些比如无情最是帝王家,还有骨肉相残的话,就将十三爷给圈禁了起来。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次,十三爷完全是为雍正受过,受太子牵连,因为太子是来找雍正的,十三爷成为挡箭牌。

第二次的时候,十三爷被圈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为太子杀郑春华(当然十三爷设计了郑春华假死),第二,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奉兵部十三爷的手谕,这一次跟第一次也是很像,完全也是为太子与雍正两个人受过。

康熙在临死前,对雍正说过,他之所以圈禁十三爷,是因为十三爷是个侠王,为人过于耿直,突然惹出事情,所以需要圈禁起来,磨磨性子,等出来之后,就可以成为雍正的帮手了。

另外,根据电视剧的逻辑,对十三爷的圈禁 ,对雍正来说,显然是力量的削弱,但正因为如此,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之间矛盾就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十四阿哥与八阿哥就能被分化。

比如江夏镇的事情,八阿哥让十四阿哥上奏折,十四阿哥却留了个心眼,只汇报不自己上折子,另外,在大将军王上面,十四阿哥自己就想当大将军王,而雍正也出面举荐十四阿哥。

有些人认为让十三爷去掌握兵权不是更好吗?其实并非如此,树大招风,十三爷这招妙棋应该是在关键的时候使,康熙当然知道十三爷在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统领衙门的影响力。

康熙即使死了,但是他给雍正留下了张五哥,而张五哥可是知道金牌令箭在哪里的,那么十三爷是可以直接被放出来,然后掌握大局的。


历史简单说


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最直接的原因,应当是为了尽快终结江夏镇事件所带来的政潮,以免此事久拖不决牵扯出心中的默定继承人——四阿哥胤禛。


满朝上下人尽皆知,十三阿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铁杆政治盟友,而此次执行抓捕刘八女、任伯安任务的又是四爷府里出去的包衣奴才,时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尧。

若是说江夏镇事件背后,没有四阿哥胤禛的谋划和参与,估计满朝文武、八爷党和康熙,都是不相信的。

而一旦这起事件得不到快速的解决,则搞不好就要牵扯出四阿哥胤禛在这里头的关系,到时候康熙骑虎难下,对胤禛的处置将会变得左右为难。

因此,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康熙,及时果断得耍了一把“权力的任性”,将江夏镇事件,及后续太子企图逼迫康熙退位的兵变风波,做出了最官方的解读和定音。

太子胤礽经历第二次被废,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十三阿哥胤祥也因暗杀郑春华、擅自带兵剿灭江夏镇等罪名,被康熙下令圈禁了起来。而且这场圈禁好似“无期徒刑”,康熙直到十年后的临死前,都没有明确透露出要将这个苦命的十三儿释放出来的口风。


康熙在圈禁胤祥的背后,其用意不得不说是饱含了诸多良苦用心。

一来康熙圈禁了胤祥,貌似给了外界这样一个信号,他内心里中意的储君人选不是四阿哥胤禛,否则也不会把胤禛的铁杆盟友给关了起来。

二来康熙对直接带兵血洗江夏镇的年羹尧,不但没有予以相应的处罚,反而将他的官位由四川提督,给提成了四川总督,变成了手握一省大权的封疆大吏。

这一“关”一“提”,确实是把夺嫡之争的水,又狠狠得给搅浑了一把。

不消说,这样的结果,最大的受益人还是四阿哥胤禛。康熙模糊胤禛的“储君”身份,实则让其躲开了夺嫡之争的许多明枪暗箭。


当初的太子胤礽本也是个中规中矩的储君,只不过多年来遭受来自八爷党、大阿哥等夺嫡势力的下套、陷害,背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干出了许多倒行逆施的荒唐事来,最终沦落到两次被废的悲惨结局。

如若胤禛的“储君”名分被外界探知,很难想象会有多少股夺嫡势力,对其展开疯狂的攻击。

最后,摆在当事人十三阿哥胤祥身上,康熙将他圈禁十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便是要磨炼掉胤祥身上那股子急躁、莽撞之气。

胤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直爽、有情有义,然而这样的性情,放在充满了政治斗争的朝廷上,却是极度不合时宜的。


康熙并不怀疑胤祥的为人和孝心,但却很担心以他的性情,哪一天又会闯出什么样的祸事来,严重些甚至要牵连到四阿哥胤禛。

因而,康熙圈禁胤祥,除了出于保护四阿哥胤禛层面的考虑外,也指望着通过这十年时间,胤祥的性情能够有所改变,将来有朝一日成为胤禛的擎天保驾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