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装党卫军和德国国防军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小牧童


先简单说一下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渊源。

国防军的历史远远早于纳粹政权,可以上溯到18世纪的普鲁士陆军。国防军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军陆军(Heer),国防军空军(Luftwaffe)和国防军海军(Kriegsmarine)。但是一般认为,在谈论国防军的时候指的就是其中的陆军,部分书籍会在讨论的时候将空军海军单独列出来。在魏玛时代,国防军的核心仍是从前的德意志帝国陆军军官团成员。它的总体姿态是保守、传统、正统的——这也可以从国防军入伍筛选标准比较重视农业保守地区的兵员中得到验证。德国国防军自上而下的保持着德国容克军事贵族的精神气质。在魏玛共和国,国防军是一个独立王国,且实质上扮演者某种“监国”的角色,不论是总统还是总理为首的政府,只有获得国防军的支持,才能维系权力。兴登堡就是在国防军的拥戴下成为总统的。

党卫队(Schutzstaffel,简称SS),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后演变为可执行作战和情报任务的武装力量。原本是冲锋队的一部分,1925年独立出来,并在国防军的支持下壮大,继而演变为最受希特勒信任的核心武装。最主要的力量是武装党卫军(Waffen-SS)和盖世太保(Geheime Staats Polizei)。党卫队向希特勒本人效忠。

武装党卫军作为党卫队的野战部队,是独立于德国陆军以外的一支单独的武装力量。希特勒是武装党卫军的最高统帅,他通过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对其进行指挥。没有希姆莱的授权,任何一支武装党卫军部队都不可以遣散或进行战略调动。武装党卫军的编制近似于德国陆军的编制,但是有其独特的军衔和组织名称。

下面说说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关系演进史。

纳粹掌权后,希特勒认为有必要缓和与军队等传统利益团体的关系,这与他在未掌权时的激进口号“打倒大资本家,推翻容克阶层”出现了矛盾,以底层人员为主的冲锋队无法接受这种缓和,要求彻底推翻包括国防军在内的旧德国统治阶层。希特勒担忧国防军因此发动政变将其推翻。于是主动清洗了冲锋队。嗣后,党卫队迅速吸纳大量原冲锋队成员,成为纳粹党唯一的暴力单位。但当时只不过是希特勒和纳粹高层的私人卫队,尚未发展成可以上战场厮杀的军事组织。

国防军高层对希特勒主动清洗党卫队的姿态很满意,便在兴登堡去世前与希特勒达成交易——国防军支持希特勒继承总统职位,希特勒则设法消除凡尔赛条约对国防军的制约。从这一刻起,国防军这个军事官僚机构和希特勒这个行政首脑达成同盟,共同管理德国。这一同盟一直维持到1942年1月。

在希特勒就任德国元首之后,党卫队才开始渗透进国家机器中。党卫队开始发展自己的军事部门,即武装党卫军。但在战前大扩军的浪潮里,国防军把握了人力和装备的分配权,也拒绝分配军官协助党卫军提高军事素质,因此出身低微的党卫军无论在装备还是战斗力上都不如国防军。

直至二战爆发,希特勒仍无法直接控制国防军,必须经过OKH(陆军总司令部)繁琐的指挥链条。OKH作为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在事实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于是希特勒组建了OKW(武装力量统帅部),这样就可以统一指挥OKH、德国海军、德国空军以及武装党卫军。随着战争的推进,希特勒与国防军的矛盾日渐突出,在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一口气解除了大批高级军官以及OKH的最高领导,由自己兼任OKH的最高领导——陆军总司令。至此国防军与希特勒的政治同盟宣告破裂。1944年7月刺杀事件之后,希特勒彻底端掉国防军领导层,才算彻底掌握德国所有武装力量。将国防军逐步纳入党卫军编制。在1944年7月后,党卫军指挥官首次可以指挥大单位的国防军部队。不过这已经是灭亡前最后的荣光了。(NT)


联合防务


这里边存在着很大误解,因为党卫军的3大部分出现时间不同,最早出现的集中营看守“骷髅队”因其工作的不人道和非军事专业,自然不被自以为是的德国国防军看好。由于德国几百年的军事贵族思想导致正规部队与生俱来的清高自傲,他们对迫害人民的监狱看守和政治打手骷髅队很不屑,这一点从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就可以看出一二。

“盖世太保”虽然是空军司令戈林创建,但是由于他在情报机构和特殊警察领域才能有限,很快就转交给了希姆莱与海因里希,因此盖世太保也属于党卫军的一部分,这就导致国防军与党卫军不可避免的摩擦,毕竟盖世太保监视的对象不只有平民还有军队,电影《刺杀盖世太保》中就有党卫军高层海因里希与国防军将军的争吵剧情,可见两者关系十分紧张。

至于最后出现的“武装党卫军”也受到国防军的敌视,不仅仅是因为党卫军的前科还因为党卫军直接对元首负责,分走了国防军的资源和权力从而导致军事领导者的不满。武装党卫军第一次亮相是在闪击西欧战役,而真正被元首希特勒器重是在“杰米扬斯克”包围战,此战骷髅师、帝国师、警卫旗师首次成建制参战。作战疯狂、不顾牺牲和绝对忠诚的武装党卫军一举改变了德国国防军的偏见,希特勒本人也是在此战之后开始重视武装党卫军的。

杰米扬斯克战役后三个武装党卫军师伤亡惨重,被调到法国占领区修整被换装成为装甲师,再次参战已经是1943年3月的南方集团军大崩溃了,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武装党卫军达到声誉的最高点,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充分肯定了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和人员素质,从此之后武装党卫军成为各条战线的救火队,已经被国防军认可为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德军前线将领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党卫军的到来会大大提高士气,任何一支部队都愿意与党卫军并肩作战”。


利刃巨透社


在二战中,战术素养较高的部队,大家会一致认为是德军。但是,在德军中还有一支部队,他们不讲究战术,却有着狂热的士气,敢打敢冲的猛劲,是盟军头疼的德军部队。可能许多读者又想到了DWJ,没错,就是武装DWJ。那么一个不讲究战术的部队,伤亡率极高的部队,怎么能被成为德军的精锐部队呢?

首先,他的“出身”好。

早期XLT上台不久,为了维持对付反对他的人,组建了一支准军事的快速预备队,那就是它的前身就是DWD特别机动部队,简称“DWD”。DWD人数不多,却对元首十分忠诚,彻底的执行元首命令,排除国内的异己分子,维持XTL的NC统治,是XTL的“心腹部队”。组建初期,DWD只有4个团,约4000人左右,他们驻守在德国重要地区,分别是慕尼黑的DWD一团、汉堡的DWD二团、维也纳的DWD第三团,以及柏林的“元首警卫旗队”。

DWD的军装在德军中是最漂亮的,吸引着众多德国热血青年,能穿上DWD的军装在当时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XTL的崇拜。XTL上台后,致力于煽动民族情绪,发展经济,摆脱一战后英法等国对德国的欺辱。德国民众内心中纯粹的爱国情绪被彻底点燃,他们紧紧跟随着元首,为了高贵的日耳曼信仰,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于是,DWD吸收了一大批狂热的“死忠”,他们是日后扩建武装DWJ的骨干力量。

二战爆发后,这些“死忠”积极要求上战场,他们要以自己的狂热来显示对国家、对XTL的忠诚。XTL自然也想扩大自己的“死忠”部队,增加自己在德军中的威信。于是,DWD特别机动部队迅速的扩编为武装DWJ,它独立于德国陆军以外,由XML指挥的一支特别的武装力量。他们着陆军军服,佩戴DWD特有的的军衔和符号,拥有自己的坦克和炮兵部队。没有XTL和XML的命令,武装DWJ部队不能随意被调遣。当然,XTL也没有亏待他们,DWJ的装备优于德国陆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优先调拨的。就当时来说,德军中DWJ部队的火力是最猛的。

其次,战斗作风顽强。

作为DWD独有的野战部队,在德军中享有特别的待遇。他们虽在军事行动中归属德国陆军指挥,但是有着自己部队编制的独立一面,比如,他们的官兵不能和陆军官兵互换;在下达命令时必须经过元首的认可或同意等等。他们在德国陆军中是一支“牛气冲天”的部队。当然他们不负盛名,在这个二战期间,所有大的战役中都有DWJ的影子,诺曼底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柏林战役等等。他们凭着一股狂热劲,在作战中猛打猛冲;他们的士气高涨,是任何其他德国部队无法比拟的。DWJ的战斗作风顽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对于DWJ的军事和战术素养却差强人意。二战爆发后,DWJ扩军速度很快,以至于缺乏足够的、有军事素养的军官和士官,部队也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虽然有陆军的指挥参谋来充实DWJ的指挥力量,也弥补不了DWJ的缺陷,军事素养没有多大的提高。在作战中,DWJ在战术运用上常出问题。不知道交替掩护,只知道往前冲;不知道攻击敌方薄弱处,只知道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伤亡率比较高。由于DWJ装备的火力凶猛,这些不足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并没有成为他的致命弱点,依然认为他们是一支有较高战斗力的部队。

作为德国NC的急先锋和“近卫军”,他们总是充当德国部队不计代价的“消防队”,哪里战事不顺,XTL就会派他的DWJ部队过去。例如:莫斯科战役后,大批德军从莫斯科撤退,在德米扬斯克,德军的12万人陷入了苏联红军的包围圈,其中的DWJ骷髅师既要抵御苏联的进攻,还要面临严寒的天气和食物的短缺,减员非常严重。但是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骷髅师在严重减员的情况下,竟然冲破了苏军的包围圈。一个师级建制的DWJ骷髅师,几乎被打成团级建制,但是却成功的让大部队突围,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DWJ一战成名,这一战使得髑髅师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最后,信念是最大的战斗力。

武装DWJ较高的战斗力和坚定的NC信念,让XTL另眼相看。在战争期间,DWJ的编制不断扩大,不断有新的武装DWJ师组建起来并投入战场。截至大战结束时为止,武装DWJ共有38个师,人数约95万人。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不是德国NC党员或纯正的雅利安人,他们都是外国人,却因为极具煽动性的NC信念和精神而备受鼓舞,参加了DWJ。可以说,DWJ是个“国际化”的部队。在DWJ所有的38个师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完全由德国人组成的师,包括“阿道夫XTL”师。

DWJ的忠诚令人吃惊。在战争后期,德国的国防军开始反思战争,对XTL产生不信任感,不再拼死抵抗,甚至自动向盟军投降。唯有DWJ依然效忠元首,哪里最危急就出现在哪里,NC精神深深的鼓舞着他们,甚至青少年也加入DWJ,对盟军发动不惧死亡的进攻。这也是柏林战役久攻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无比忠诚的DWJ也犯下了种种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捕杀犹太人,枪杀战俘。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将武装DWJ定性为一支“歹徒部队”。

结语

抛开正邪之分,德国的DWJ是德军的精锐之师,DWJ士兵是最符合军人的标准。他们遵从自己的信仰,讲究忠信与服从,富有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耀感,对上级忠诚(甚至愚忠),对敌人凶狠,不惧生死。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志尤为重要。从忠诚和意志来说,DWJ无疑符合这些标准。虽然DWJ成为了历史,当前的德国民众也在反思二战,但对他们的曾经,借朱可夫说过的一句话:“二战德国DWJ是最值得依靠的部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白杨树下谈历史


武装党卫队和国防军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处于互相看不起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主要和两支军队的起源和性质有关。

武装党卫队

武装党卫队是隶属于纳粹党的武装力量,前身是罗姆的冲锋队,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为了打压其他反对党,开始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从纳粹党员中挑选人才,成立冲锋队。



冲锋队

但是随着冲锋队实力的增长,冲锋队总队长罗姆渐渐影响到希特勒的地位,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后不久,策划了“长刀之夜”,屠杀大批冲锋队员,包括罗姆。

为了巩固政权,希特勒取缔冲锋队,把冲锋队中的精英人员重新组织,成立党卫队,由希姆莱指挥,用SS作为标识。

党卫队人员的选拔按照希特勒的种族论,只挑选人高马大的纯种雅利安人,只要血统不纯,一律拒不接受(后期标准降低)。

国防军

德国国防军隶属于德国武装部,是国家的军队,相比较而言,党卫队只是纳粹党的武装力量,两者有本质区别。

在纳粹党夺权,一直到希特勒上台过程中,国防军作为国家的军队,不干涉政治,一直冷眼旁观,直到希特勒上台。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国防军人数只有区区十万,冲锋队却有数十万人,实力远远超过国防军,为了获得国防军的支持,希特勒撤销了冲锋队。

二者区别

党卫军既然是纳粹党的军队,行事上完全按照纳粹党的宗旨进行,尤其是对犹太人的屠杀,可谓劣迹斑斑。但是党卫军也有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例如党卫第一装甲师,几乎参与了西线的所有重要战争。

国防军相对于党卫军,更多的是遵从国家的意志进行战斗,包括将领在内,比较有骑士精神,能够尊重对手,不滥杀无辜,不屠杀战俘,虽然这类事情在战争期间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国防军手脚比党卫军干净的多。


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一点国防军也看不下去,许多国防军将领一直在制止,但是基本无济于事,国防军看不起党卫军的行为,但是党卫军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令国防军佩服。

战后,党卫军成员因为杀戮过重,大多受到了严厉的制裁,国防军的惩处相对轻一些,这也侧面印证了党卫军的恶行。


视野新观


其实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

德国国防军,是一个国家正式的军事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严重的限制,其陆军总人数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且不得拥有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更不能组建空军。

直到希特勒上台后,秘密的扩充军事力量,并在1935年将《凡尔赛合约》规定的防卫军,更名为“德国国防军”。

党卫军实际上就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他们以忠于领袖为自己的格言。

其中以“预备队”和“百人留守队”为基础扩建了武装党卫队,比如“帝国师”就是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参加了包括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战役,阿登反击战等很多著名战役,除此之外“骷髅师”、“维京师”等也都名声在外。

在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中,国防军一般都不屑和党卫军共事,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军人,像隆美尔等人都对党卫军敬而远之,古德里安更是禁止他的部队中出现党卫军份子。

在二战中,党卫军劣迹斑斑,即便是战败投降,国防军的士兵投降能得到战俘待遇,而党卫军通常就比较惨。


一点点历史


你好,我是迷彩派。感谢悟空问答,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你。

在二战德国中,党卫军和国防军都是德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欧洲和非洲的主要作战力量。

德国国防军,其最早前身是成立于1921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防卫军。那时的德国由于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军队几乎完全解散。加之那时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迫切的需要军队力量,因此,组建了临时防卫军。后来,临时防卫军依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正式更改为德国防卫军。1933年,希特勒上台就任德国总理之后,开始对德国防卫军进行秘密扩充。两年后,德国防卫军正式被纳粹德国更名为德国国防军。1945年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德国国防军随即被解散。

德国党卫军,最早是由希特勒的武装党卫队发展而成。党卫队作为希特勒极其纳粹党的私人武装,经过不断的扩充和武装,后来逐步形成军队规模。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党卫军的规模达到了90多万人。据统计,德国党卫军在编制方面共有18个军,30多个师的规模。

但国防军和党卫军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和指挥关系。德国国防军在当时,属于德国政府的部队,代表着德国国家力量的体现,属于堂堂正正的正规军。而党卫军则属于希特勒极其纳粹党的私人部队。尽管两者在当时都属于希特勒指挥,但是党卫军无法代表当时的德国政府。

相对于名声而言,国防军的名声要比党卫军好很多。国防军上下都带有德国传统的骑士精神。除了在战场上作战,私底下做的坏事还是很少的。但党卫军相反,在整个二战期间,党卫军臭名昭著。他们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具体的在这就不列举)。但是党卫军战斗力强悍,令许多对手都为之胆寒。而“吾之荣誉即忠诚!”是党卫军所崇尚的唯一信条。

在这里特别提出党卫军的维京师,这支由丹麦以及荷兰的志愿兵组成的部队,是党卫军中战斗最强悍的部队之一,但是也是党卫军之中相对最“干净”的部队之一。这支部队在其历史上几乎没有未参与灭杀战俘、平民事件,因此这也彰显了他们王牌部队的称号。


迷彩派军事


国防军是德国传统正规的主要国防力量,而党卫队是一支政治武装,最早是希姆莱(就像斯大林的贝利亚)为希特勒建立的私人保镖队伍,因规模较小,早期在形式上从属于冲锋队,但是独立武装,在服装上也刻意保持与冲锋队的区别。后来因冲锋队严重阻碍了纳粹党的发展和希特勒的个人野心,使得以罗姆为首的一大批冲锋队领导人被处决,这只鱼龙混杂的流氓队伍便极速的衰落和萎缩。

冲锋队失势后出现的巨大权力空间便留给了党卫队,希姆莱趁机极速扩张,党卫队最终成了一股巨大的恐怖力量。

党卫队大致可分为①控制警察机构的安保组织,②负责情报和反间谍工作的秘密警察也就是盖世太保(希特勒的安全也都靠他们,权力大的很,就像苏联的内务部),③搞大规模政治清洗的普通党卫队(管理集中营和大屠杀多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④直接参与战斗的武装党卫队。

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武装党卫队,从二战开始它便参与了纳粹德国的所有军事行动,特殊的性质使其优先获得了大量的装备和人员补充。作为政治武装,它首先终于希特勒和纳粹党,而不是国家。因此在军事权限上有些模糊,也与国防军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但总体上还是很配合国防军的作战行动。

相较而言国防军还算纪律严明,但党卫队确是双手沾满鲜血。虽然表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但仍旧摆脱不了纳粹匪徒的本性,最终落得极其悲惨的下场。



我是机智的国王


两者分别属于纳粹德国两个不同的系统,而两者之间,也在战争期间由于一些纳粹的政策等原因会爆发一些冲突。

首先说武装党卫军,武装党卫军是党卫军组织中一支专门用于作战任务的部队。党卫军最早是纳粹党的治安部队,用于保护纳粹党高级领导人、维护治安等,更重要的是对德国纳粹党内进行监督,而在后来冲锋队被撤销之后,党卫军成了纳粹党的唯一的鹰犬,更是加速发展。

党卫军中分为下属党卫队、武装党卫军、以及集中营看守等这些具体的职务划分,而最有名的,就是武装党卫军。比如著名的“帝国”“骷髅”“维京”“警卫旗队”师等这些著名的部队,都是武装党卫军的部队。而其实这些部队的装备并不是很好,最初很多党卫军部队都不如国防军部队,使用的很多都是老旧武器。在战争中后期,由于希特勒不信任国防军等原因,党卫军被受青睐,装备水平也迅速提升。

而国防军则是纳粹德国的正规国防力量,是在一战后德国重新组建的军队。国防军拥有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力量较为完善。最初的国防军是由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指挥的,但是在后来由于希特勒的独裁专断,指挥权全部被希特勒一人独揽。

而在二战中的很多时候,往往是党卫军协同国防军一起作战,被当作救火队使用。而一般情况下,一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都是希特勒,或者是希特勒授权战区指挥官调动被分配过去的党卫军部队,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党卫军隶属于国防军之下(当然,作战的限制有很多,比如希特勒就曾有要求不得将党卫军部队分散使用)。

而两军的平常关系则不是很好,党卫军部队由于狂热信仰纳粹,经常有屠杀犹太人、杀害无辜等这些罪行,被很多国防军军人所不耻。


用户5770541302


国防军归国防军,SS归SS,系统都不一样,不存在隶属关系 都是归自己的老板指挥

然而小胡子可以下令让某支国防部部队归到党卫军下的某个人指挥,毕竟元首,大佬大佬惹不起。

如果说两军的人际关系的话...战争一开始时候是不错的。反正推的顺风顺水的,无非是党卫军在占领区更不人道一点,国防军军官大多都是普鲁士军官家庭出生,军人荣耀感还是很强的,一般不削做丢份的事。

↓国防军(左)和党卫军还是有说有笑的

然后到了战争后期,尤其是1944年之后就不是那么有趣了,补给一般都是先给党卫军,国防军变成了四等人。所以两者关系有点僵

而且国防军的将领,如龙德施泰特、曼施坦因、再到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国防军将领也都因各种原因被小胡子办了。而党卫军势利则不听的壮大,所以国防军很不爽


疯狗的轻武


在二战初期,武装党卫军其实刚刚组建不久,缺乏经验和训练,所以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期间多半是以团级单位配属给国防军(作为武装党卫军第一个师级单位的帝国师在此时作为一个暂编师级单位出现),一般也就是敲敲边鼓混混经验。



1942年7月武装党卫军组建了第一个军级单位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后来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1944年突出部战役之前党卫军获得了第一个集团军级单位第六装甲集团军,不过第六装甲集团军直到1945年初才正式改称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至于党卫军指挥过得最大单位,那就是希姆莱同学担任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了……



一般来说,由于武装党卫军少,单位小,所以通常会被置于国防军指挥之下,例如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就配属给第四装甲集团军,而党卫军第5装甲师则归第24装甲军指挥。但是党卫军的军和集团军级单位,往往也会配属国防军单位,比如突出部战役中,党卫军第一装甲军除了三个党卫军装甲师之外,还下辖国防军第12和277国民掷弹兵师(步兵师)以及150装甲旅,春醒行动中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也配属了好几个国防军单位。



至于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互相看不顺眼是必然的,武装党卫军作为元首嫡系私军总能优先获得人员装备的补充,令国防军对这支听调不听宣的军外之军非常之不爽,尤其是党卫军除了少数十来个师以外,大多数部队战斗力和军纪都是渣中之渣,更令国防军鄙视,而党卫军作为天子亲军也是鼻孔朝天,不过一般来说,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高级将领之间关系至少表面上还能维系(也有暴发激烈冲突互相告御状的),不过中下层之间的龃龉从来没断过,武装党卫军算是能打的那十来个师大致和国防军配合作战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剩下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武装党卫军单位么,那就只能呵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