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军,为何一定要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

半城烟沙断桥雪


二战中的德军,由于希特勒的上台也发生了种种改变,因此分为两种军制,一军为国家,一军为政党,既有合作,也有争斗,不过在希特勒的独裁下,隶属希特勒本人的党卫军在各方面优于国防军,且被严格分开,区别对待。



国防军和党卫军两军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代表着国家力量的正规国防部队,名正言顺,而党卫军却是作为希特勒个人独有军备力量来投入到战争中去的,所以希特勒将两者严格区别对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影响战争进程。

作为希特勒的独有军备力量,希特勒当然会偏向党卫军这一方,在供给、装备等方面两者各不相同,很显然党卫军在这些方面都比国防军要好很多。

德国进入独裁帝国时代后,国防军名义上归于希特勒个人专属,从国防军原誓言:“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忠诚地服务于我的人民和祖国,并以一个英勇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在所不惜。”到希特勒改编后的誓言:“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毫无保留地服从阿道夫·希特勒——帝国元首、国防军最高统帅的命令,并以一个英勇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在所不惜”即可以看出。

但是国防军的军官大多是旧贵族,他们未必认可纳粹主义的主张,国防军自始至终是不被希特勒真正信任的军队。


只有信任的部队,对于希特勒这种独裁统治者来说,才是真正可以倚仗的嫡系,而党卫军又是希特勒一手带起来的,希特勒本人对他们深信不疑,像我国的历代皇帝来说,用的人都是心腹。没有心腹,君主的个人统治有可能朝不保夕。

党卫军原是纳粹党于冲锋队外专为希特勒设立的个人随护团,后隶属于冲锋队。因此党卫军对于希特勒来说就相当于嫡系中的嫡系部队,有什么好的装备,供给都倾向于党卫军,既然作为希特勒纳粹主义的心腹军,条件自然绝佳。

党卫军保持了对希特勒个人的绝对忠诚,因为从“啤酒馆事件”后希特勒为保护自己的安全,以及增强个人力量,在纳粹头子们的策动下,原本只是执行治安勤务的党卫队迅速发展成为一支特别机动部队,后被称为党卫军。

由于组成部分是激进的纳粹分子,这批部队在所有条件下都对希特勒个人有着绝对忠诚。在作战中,党卫军的队员作战勇猛,激进,残暴,甚至不去遵守国际交战规则,作为希特勒的杀人工具,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刽子手,这批部队在后来战役中的铁血手段也为世人皆知。



有一场党卫军参与的战役堪称典范,当时仅仅2000人的党卫军同15000人的苏军作战,而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党卫军硬生生摧毁了那个15000人的军团,尽管最后党卫军也损失惨重,但在如此劣势之下能够为德军带来胜利,这种战斗意志不可能不为希特勒所看重,也成为他们被区别对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战中的德军严格分成国防军和党卫军,其原因少不了希特勒的独裁作为,但党卫军也用战绩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回报了希特勒的信任。


历来现实


在一本反映二战的小说《鹰从天降》里,英国牧师叱骂德国士兵,说他们是卑鄙的纳粹。德国伞兵中校施泰纳回答说,我们是德国国防军,不是党卫军,你以为所有的德国人都是在希姆莱手下服役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这两支军队分别是两个系统,一个属于陆军,一个属于纳粹党。但是,既然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系统呢?

这是因为在纳粹党夺取权力的时候,它就拥有了一支多达二百万人的准军事化武装----冲锋队。这些身穿褐色衬衫,脚踏皮靴的暴徒,是纳粹党的重要支柱。他的首领罗姆也是野心勃勃的人,对权力有无限的渴望。

在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的时候,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他答应了解散冲锋队的要求。为了这个目的,他动用了他自己能够直接指挥的纳粹党的特别行动队,党卫队。在党卫队的迅速处置下,罗姆和他的党羽被处决,冲锋队被解散。

冲锋队被解散了,德国军官团认为,这除去了纳粹运动对他们的传统特权和权力的威胁。但是,他们错了。因为除去了冲锋队,又来了党卫队。不久,党卫队因为执行处决有功,脱离冲锋队而独立,由希姆莱担任全国领抽,只听命于希特勒一人。没有多久,这支纪律严明得多的忠实部队的力量就大大超过了当初冲锋队的力量。

希姆莱偷偷摸摸的招募人员,来扩大党卫队的实力。但是,与国防军相比,这支部队缺乏必要的装备和训练。同时,德国陆军也对这支超出自己控制的第二武装抱有戒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允许了党卫军建立自己的战斗队,因为他认为党的军事精英应该在战争中付出血的代价,这样,在战后他们就将得到广泛的尊敬。

这个观点被一些党卫军内的高级官员所接受,例如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埃利希·冯・巴赫・泽勒维斯基就曾对此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非常重要,“党卫军中大多数的高层领导干部应该在这场生死斗争中流血牺牲”。

这些思想,成为党卫军建立的理论依据。1938年8月17日,希特勒签署的一项命令明确指出了党卫军战时的职责以及军事地位。该命令指出,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包括----除了豪塞尔的三个团外----警卫旗队、容克学校以及艾克的骷髅队,还包括骷髅旗队的预备队。

这就不太引人注意地指出了,骷髅队的后备人员将为武装党卫军各作战单位提供后备力量。这项命令在当时确实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却让希姆莱一改战前偷偷摸摸用尽手段扩大党卫军部队的做法,他现在可以积极地为各个预备旗队招兵买马了,对党卫军预备队的人员限制放开后,现在的党卫军想招募多少人就招募多少人。

希特勒明确地指出,武装党卫军将在陆军的指挥下参加战争,这就给予了武装党卫军合法的军事地位。这一安排被陆军在1938年9月17日欣然接受了。

该规定还指出,“党卫军军事组织的成员……根据他们的加入时间,与国防军士兵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这样,这项法令就彻底解决了党卫军的合法性问题,它成为一支和德国国防军一样的国家武装力量。

党卫军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四处扩充人员,并且和陆军合作,派军官去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党卫军表现出色。在东线,党卫军尤其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在许多战役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三个党卫军装甲师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德国获得了胜利。

在战争后期,尤其是发生了狼穴的爆炸暗杀行动后,希特勒对德国国防军失去了信任。他越来越依赖自己的党卫军。希姆莱趁机将党卫军扩张到三十八个师之多。在很多地方,党卫军成为了作战的主力。党卫军为了希特勒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纳粹德国灭亡。

与德国国防军不同,德国国防军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正规武装,他们遵循自己的传统。他们认为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国家而战斗。因此,在战争中,虽然国防军也犯下了很多战争罪行,但一般都能够遵守国际法。比如,隆美尔在北非就拒绝执行处决犹太人俘虏的命令。

但是,党卫军则不同。他们的忠诚是向着希特勒的。他们唯希特勒之命是从。在战争中,他们对所谓的战争法则嗤之以鼻,毫不在乎的践踏国际公约。他们不但执行作战任务,还担负占领区的治安任务。

他们在战争中滥杀无辜,处决战俘。并在占领区进行大规模的灭绝犹太人,犯下了累累的罪行。因此,党卫军的名声十分恶劣。甚至在盟军,有着不给与党卫军俘虏军人待遇的呼声和做法。最终,党卫军随着战争的失败,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二战时的德国武装力量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两者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国防军是德国名正言顺的正规部队,效忠于国家,服务于人民,不去崇拜某个人;而党卫军则是纳粹党的专属武装力量,是只属于这一个党派的军事力量,他们崇拜希特勒,可以说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装力量。从这一点上说希特勒并不信任国防军。

着重说一下党卫军:党卫军最开始就是党卫队,主要就是希特勒的护卫以及处理他的政敌之用,他们是有了纳粹党之后才成立的。在冲锋队长罗姆被解决后,党卫队得到长足发展,因为他们干的竟是一些脏活(屠杀犹太人就是他们搞的),在这方面国防军是瞧不上党卫军的,国防军认为党卫军充其量就是一群打手。1935年希特勒扩军后,党卫队被军事化,有名的就是那三个装甲师,其中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又被称为希特勒师还参与了坦克大决战。



这里说一下,一开始我就说了希特勒不信任国防军,所以假如你是国防军,但是晋升速度很慢,这可以考虑加入纳粹党,成为他们一个系统的人,这样你的晋升速度就很快了,但是你会被周围的国防军同僚排挤,瞧不起,因为国防军成员是不屑于加入某个党派的,他们根本就瞧不上党卫军。



在发生战斗的时候,党卫军是要被编入国防军战斗序列的,虽然党卫军只听从于纳粹党,但是在这种大事大非的时候还是会和国防军合作。在战事很顺利的时候,国防军是主力,当战事陷入焦灼时,希特勒就不信任国防军了,着重打造党卫军。所以在战争后期,党卫军的装备武器还要比国防军略微先进一些。

另外如果一个国防军和一个党卫军被俘,他们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国防军很可能被按照战俘优待条例对待,而党卫军可能就呵呵了。干坏事的往往都是党卫军


怎样区分国防军和党卫军:国防军陆军头盔两侧的标志分别是鹰徽和国旗三色徽,而党卫军则是双闪电和万字旗。


铁血战史192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也是漫长的故事。

德国国防军来源于普鲁士军队,有着几百年的悠久传统。

早在腓特烈大帝纵横欧洲的时候,普鲁士军队就是他的工具。

所谓德国国防军就是德军。

至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个说法没有问题。

当年希特勒在一战中加入的,也是德国国防军。

在整个二战中,德国国防军也是德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国防军的将军们,基本都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军人。

他们对希特勒这个前下士多持不屑的态度,希特勒也不信任他们。

希特勒在自杀前,曾经接见过希特勒青年团的少年们。

得知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单人击毁了2辆苏军坦克,希特勒拍着他的肩膀,“孩子,真希望我的将军们,也能有你的勇气”!

二战中,希特勒一度认为,自己是在同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作战。

这些将军们过于保守,他们的思维和英法苏军都差不多。

希特勒认为,德军获得辉煌胜利的战役,基本都是强行命令将军们改变战略才获得的。

因为以上原因,希特勒对国防军并不很信任。

希特勒曾经向秘书说过心里话:我真想学斯大林,把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杀光。

只是,希特勒可以说是草根政治家。

他想要统治德国,必须获得德国各阶层的支持,也包括容克军人阶层。

所以,希特勒是不可能彻底改变德国国防军的。无论如果渲染希特勒是独裁者,只手遮天。

其实,希特勒对于德军的干涉有限。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都敢直接对希特勒出言不逊。

直到战败,国防军内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没什么改变。

然而,希特勒的改变,只能用于自己的军队,也就是党卫军。

党卫军来自于党卫队,本来只是冲锋队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

冲锋队是希特勒起家的准军事组织,多是社会底层组建。

在希特勒上台时,他和德国实力派达成协议,消灭仇视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冲锋队领袖们。

长刀之夜中,1934年6月枪决了罗姆和150多名冲锋队头目,以希姆莱的党卫队取代。

党卫队只是冲锋队的分支,在1929年在希姆莱领导以后,就开始快速发展。

到1934年已经有5万人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党卫队和党卫军是两个概念。

党卫军也就是武装党卫队,是党卫队下属的军事作战部队。

而党卫队一半以上的成员不是军人,也不需要作战,从事诸如行政、情报、警察、集中营管理等五花八门的工作。

大家看到死亡集中营的看守,基本都是党卫队,带着骷髅的标志。

党卫军则是作战单位,开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1939年波兰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国防军已经有400万规模,党卫军也就几万人而已。

本来党卫军是要严格选择的,必须是至少三代没有外族通婚史的纯正日耳曼人、身高和体重都要较高的要求、必须信仰纳粹党的主张等等。

到战争开始以后,德国兵员紧缺,党卫军就难以招兵买马,大量征召两种人。

第一是有日耳曼血统的非德国人,第二是东欧斯拉夫人。

这两种人都是党卫军中打酱油的,前者用于防御次要战场,后者干脆是在本地维持治安,对付游击队。

但武装党卫军是很可怕的。

他们只有50万(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打酱油部队),装备也不明显强于国防军,但作战意志很强悍,不怕牺牲,对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有狂热的忠诚。

他们的座右铭,就是最出名的:我的荣誉是忠诚!

在随后的一次次作战中,盟军都畏惧和党卫军交手。

这些人非常顽强,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党卫军受到的教育让他仇恨敌人,有过虐待甚至枪杀战俘的情况。

然而,党卫军的士兵也不是禽兽,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爱护自己的家人。

只是,他们被极端民族思想洗脑,相当吓人。

柏林被攻克后,一个月内追随元首自杀的党卫军达63000余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选择继续作战的达70000余人。

即便柏林战役中,面对绝对优势的苏军,大部分党卫军士兵在碎石瓦砾中战斗到最后一刻。

一个年仅18岁的党卫军士兵断气之前,是这么说的:“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爱他。”


萨沙


首先,国防军和党卫军有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国防军事隶属于德国政府本身的,由国防参谋部指挥(冯.凯特尔将军一派的)。党卫军是隶属于纳粹党的。希特勒亲自指挥。国防军用于军事战略的,而党卫军是用来进行处理希特勒的政治犯的(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曾经参与过平定二次革命,铲除国德国共产党,以及处理犹太人功不可没。),并且可以用来当做宪兵,是德国的秘密警察机构。


其次就是党卫军的建设,是在纳粹党在1933年之前没有夺权的时候就有了。最开始叫党卫队,隶属于冲锋队。队长是海因里次.希姆莱。为了防止罗姆的势力膨胀,格林提议下社的。并且平定了纳粹党内的二次革命(肃清冲锋队的问题)。后来成立了党卫军,并且日益膨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国。

(希姆莱在党卫军上的集会)

后来,由于德国战事吃紧,党卫军才开始参战。其实一直都是国防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扩张,党卫军的工作就是用来清除占领区的政治犯人,以及占领区的治安问题。


(德国阅兵式上的国防军)

另外,其最先的组成也是不一样的。国防军是由正式的军人组成的,然而,党卫军和罗姆的冲锋队也是一样的。最开始都是一些街头的地痞流氓以及退伍的军人组成。

(一战时的德国军队)


FengScharnhorst


二战中党卫军的头盔是双闪电和万字旗。国防军陆军头盔是鹰徽和国旗三色徽,所以很好的分辨出国防军和党卫军。

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分出国防军和党卫军呢!这两支军队服务的对象不同,首先国防军是服务于国家,而党卫军是纳粹党的私有部队,这支部队是服务于希特勒,所以两支部队服务不同。

希特勒是德国的老百姓选出来的首领,希特勒任期满的时候,那么就会换另外一个总统,但是希特勒不满足这样的一种现状,于是就开始培养自己私人部队,党卫军的前身是冲锋队,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应老百姓要求,解散了党卫军,希特勒换汤不换药,把中锋队的人员改改头换面变成了党卫军。

希特勒的党卫军有多么强大,可能只有苏联才知道,希特勒收下的骷髅师,维京师,京国师是苏联的噩梦,特别是骷髅师,让苏联损失惨重,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师,让现在很多的人都特别的敬仰。

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都是希特勒收下特别优秀账将领,他们的战略、战术都特别的厉害,希特勒的成就之所以那么高,和手下得力将领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人一直听从希特勒,因为在希特勒上台之后,让德国的失业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把德国从经济危机中拉出来,也同时对英法苏国际再交进行抗衡,这些将领从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德国的未来和曙光,他们在希特勒的手下,可以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


希特勒不仅仅是一个战争狂魔,但还是一个政治的观摩,不满足是作为一任的元首,建立自己的私人部队是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希特勒有威胁的都铲除,想铲除危险因素,就需要一支自己的部队。

希特勒虽然是一个战争狂魔,但是他也是非常的怕死的,所以他想用更多人去保护他,所以党卫军的出现,就是针对服务希特勒而已。

希特勒利用党卫军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刺杀、还有对犹太人下手,二战时候犹太人在德国不仅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而且还发起了国难财,他们贩卖军火,犹太人就像今天中间商,喜欢用低价购买,然后高价抛出,让很多的德国老百姓受到很大的影响,希特勒利用了德国的老百姓仇富的心理,对犹太人开始下手,希特勒利用党卫军刺杀很多的犹太人,从犹太人身上得到钱和资源物资。



希特勒也把这些任务交给国防军,利用国防军力量做一次见不得光的事,但是国防军没有做这样的事,因为他们是服务于国家,而不是服务于希特勒,他们不愿意做希特勒的手中的棋子,正是因为国防军和党卫军的不合,让希特勒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党卫军,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很多士兵变得更加的凶残,同时很多士兵在希特勒带领下,发掘自己的能力,一将功成万骨枯。


苏联攻破到柏林的时候,德国虽然还拥有700万的士兵,但是这些士兵都是临时拼凑的,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剩下的都是从苏联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争留下的老弱病残的士兵,而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这些兵已经心灰意冷,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所以只能投降,投降还可以给德国留下种子,从现在来看当时投降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当时跟苏联火拼,那么今天的德国不会那么繁荣昌盛。

德国投降之后,在美苏英的压力下,把所以的纳粹党都铲除,所以说德国把党卫军和国防军分出来还是有好处的,按照希特勒的疯狂,如果都让希特勒统治,那么二战更加可怕。


远程角度


这个问题准确的讲,应该是二战中的德军由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两部分组成。德国国防军很好理解就是德国的军队,基本国防力量。但是党卫军并不是国防力量,属于警察系统,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情报监视等任务的组织。随着党卫军力量和其全国领袖希姆莱私欲的膨胀,加上希特勒对德国国防军上层的不满,为加强纳粹党对武装力量的控制,党卫军成立了野战部队,即:武装党卫军,参加前线作战,统一受德军大本营指挥。所以属于德军的只有武装党卫军,执行治安勤务、情报监视等任务的党卫军就不受德军大本营指挥,直接听命于其全国领袖希姆莱和元首希特勒。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作战时统一受前线指挥官的指挥,区别是在部队建设上,二者不是一个系统,武装党卫军听命于党卫军。由于是纳粹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通常情况下主力的武装党卫军部队要比国防军的装备好,新式武器也优先装备武装党卫军,人员招募上武装党卫军也以招募“铁杆纳粹”为主,也招募一部分外籍军人,组成外籍部队。实际上不少国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伊朗的国防力量就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


因敌而变


在二战时期能够真正称之为德国军队的,那只能是德国国防军,这才是一支真正效忠于德国的正规军队。而二战时的德国党卫军,根本不算作是德国国家领导的军队,严格意义来说更像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队伍。

而二战中的德军,并不是德国有意的将其分为国防军与党卫军,因为德国国防军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早已经存在。在希特勒上台后,对这支军队进行军事改革,并且以国家的名义更名为德国国防军,属于正统的德国国家军队,也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德军。

那么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与党卫军到底有何区别呢?

在1936年,希特勒并不是推翻当时上个德国政府、也就是“魏玛共和国”而取得政权的。而是在那个时期依靠选举当上德国总理,而这个时候的德国也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说了,因为除此之外还有“国会”等各大国家机构。


而当时的希特勒,或者说是德国纳粹党想搞独裁政权,但是在德国国家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反对声音、或是政治对手。希特勒与纳粹党当时手中并没有绝对的一兵一卒的指挥权,因为德国国防军的指挥权是掌握在德国政府手中,就连希特勒想要调动国防军,也必须要经过德国政府这一程序。

而在之后希特勒成立的党卫军,那就是希特勒或者纳粹党的私人武装,同样党卫军的指挥权与德国政府也没有丝毫的联系。

而“党卫军”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特勒想要用于扫平独裁之路的障碍,用于对付国内政治竞争对手。或者在某些情况无法调动国防军事,能够直接调动党卫军为希特勒、纳粹党无条件执行一些私下任务。可能以上说的有点绕脑,但咱们只要知道:德国国防军的指挥权在德国政府手里,是属于真正的德国国家军队。而德国党卫军,是属于希特勒与纳粹党的私人武装,也可以理解为咱们所熟知的“锦衣卫”,甚至从严格意义来讲,党卫军并不能称之为德国军队。

举个例子,就算当时希特勒与纳粹党下台,只要德国政府还存在,那么对于德国国防军来说也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国防军的军费、指挥权一直都在德国政府所负责。

但是如果希特勒与纳粹党下台,没有了希特勒与纳粹党的私下军费支持,对于德国党卫军来说会遭到分崩离析的下场。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因为国防军是职业军人,他们服从国家意志,为国家服务,是国家的一把利刃,而不是效忠希特勒。并且国防军的领导阶层大都是以容克贵族为主的传统普鲁士军官,他们传承普鲁士精神,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总参谋部就是德国军人职业精神的象征,总参谋部也是战争中自始至终德国战略思想的执行者。

从希特勒的崛起到失败的12年中,德国军方将领始终在力图排斥来自外界的干扰,努力保持他们在军事领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做出不懈的努力。

而希特勒则无时无刻不想千方百计的控制整个军队,试图掌握最高的战略指挥权。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普鲁士将领们和希特勒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执和矛盾。

面对共同的敌人以罗姆为首的纳粹冲锋队,希特勒和军方的短暂蜜月期(利益交换)

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后,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政策得到了一战后被凡尔赛条约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容克贵族的一致支持,此时一路为希特勒选举保驾护航的纳粹党私人武装“冲锋队”在罗姆的带领下,人数一度达到了惊人的250万人,一跃成为超越国防军的德国第一武装力量,并一度试图撺掇军权。

▲罗姆的纳粹冲锋队

而罗姆率领的冲锋队虽然支持希特勒,但是也并不是效忠希特勒,而是效忠于纳粹党,于是通过希姆莱,希特勒和容克贵族达成一致,以国防军效忠希特勒为条件,换取希特勒绞杀纳粹冲锋队。

▲人数一度高达250万

于是希特勒在1934年发动大清算,处决了罗姆以及冲锋队的高层。此后希特勒变得更加倚重将领的支持,容克贵族也得以在军界重树他们的威望。

希特勒耍手段打击军方将领,试图控制军队,但遭遇强烈反对

面对希特勒大踏步的扩张政策,军方将领认为希特勒的步子迈的太大,他们告诫希特勒不要贸然挑起战争,试图以此来阻挠纳粹的侵略外交政策。

为打击军方将领,1938年希特勒和军方将领的斗争第一次出现小高潮,希特勒手下的第一打手,希姆莱率先出手,他首先抛出一纸警方密件,声称国防部长布隆贝格的夫人曾经是一个妓女,希特勒大光其火,立刻将布隆贝格撤职。随后希姆莱又抛出一份警方文件,诬陷全军总司令弗里奇将军是同性恋,希特勒趁势又将弗里奇解职。后来虽然在法庭上弗里奇的事情得到澄清,但是弗里奇却并没有官复原职。

▲希姆莱,希特勒座下第一打手

希特勒利用道德危机打击军方将领,试图抓住机会控制整个军队,他甚至提名自己的追随者赖歇瑙来担任陆军总司令一职,随机遭到了以龙德施泰德为首的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于是希特勒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即不亲纳粹又不反纳粹,并且在军界颇富人望的伯劳希奇担任陆军总司令。

希特勒自以为这一着颇为聪明,既可以对军方有所安抚,又确保总司令不像弗里奇一样难以驾驭。

但是伯劳希奇并不像希特勒预想的那么听话,为了维护军方的权利,他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同盟,此外总参谋长贝克将军的支持使伯劳希奇的立场更加的坚定。

贝克将军甚至公开谴责希特勒的好战政策,结果被愤怒的希特勒解职,随后军方保守派的哈尔德上位总参谋长一职。

随着战事的展开,德军将领与希特勒的矛盾越来越大

德国兵不血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希特勒威望大增,占领波兰后,将领们发现希特勒打算扩大冲突,在西线发动进攻,德国将领们为此忧心忡忡,与希特勒关系又趋于紧张,他们认为进攻的风险实在太大,但是他们的异议再一次被压制。

虽然面临将领的质疑,希特勒悍然下令入侵法国,侵法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德军的能挣善战,另一方面在于希特勒才弄了一名下级军官(曼施坦因)的计划和法国军方犯得打错。

但是征服法国的成功进一步削弱了德国将领的地位,胜利的风头全被希特勒领走了,希特勒为自己加冕炫耀,其内心也以世上最伟大的战略家自诩,从此更是对将军权限内的事务横加干涉。在日后的许多军事决策中,都会出现德国总参谋部与希特勒激烈争执的画面,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一书中曾经多次描写这种场面。

平衡普鲁士贵族实力,希特勒建立效忠自己的党卫军

为了平衡容克贵族的强大军力,希特勒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卫队,并不断的扩大规模和武装化,进而演变成了我们熟知武装党卫军。

所以党卫军本身就是牵制国防军的存在,是希特勒的嫡系亲卫军,时刻以希特勒的利益为先。

而国防军则服从以德国精神代表的总参谋部的意志,实际上是以容克贵族的利益为先,在核心出发点不同的情况下,所以国防军与党卫军的区别非常的严格。


小油瓶侃历史


欧洲历史上有一个赫赫有名的骑士团,叫条顿骑士团,而这就是德国的前身。

条顿骑士团是教皇手下的一个纯军事组织,每一名成员都是军人。

1525前后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在波兰国王的帮助下,完成了骑士团的世俗化,成立了普鲁士公国,阿尔布雷希特向波兰国王效忠,波兰国王则给予阿尔布雷希特统治普鲁士地区的权力。

普鲁士的大公们为了拉拢这些曾经的骑士团成员们,以及表彰他们对普鲁士这个国家建立的卓越功勋,赐予了这些骑士们作为“贵族”的权力,不但给土地,还让这群人基本垄断军队兵源,这些贵族也就是“容克”阶层。

于是,容克贵族们几乎完全把持住了军队,成为德国军队军事机构的最典型特征。

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了二战。

我们所熟知的让希特勒都忌惮三分的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就是典型的容克大贵族。

而这部分容克贵族所掌握的军队就是德国的“国防军”。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一路上为他的选举保驾护航的纳粹党私人武装“冲锋队”,在领袖恩斯特·罗姆的带领下人数膨胀到了250万,成为超过国防军的德国第一武装力量,且一度表示出了要“取代”国防军的意识。

面对来自冲锋队的威胁,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容克贵族们开始向希特勒软硬皆施,以国防军效忠希特勒为糖果,换取希特勒自断手臂,干掉冲锋队。

由于当时冲锋队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成规模的武器,根本无法跟国防军对抗,加之冲锋队忠于纳粹党,而非希特勒自己,于是希特勒在1934年6月发动大清算,处决了罗姆以及百余名冲锋队高层。

这是希特勒第一次领略到了传统容克贵族的能量。

希特勒虽然是大独裁者,但是从它掌权到柏林城破自杀之时,他始终没有彻彻底底的控制德国所有势力,其中他最不能抓住的莫过于德国的容克贵族们。

在此之后为了平衡自身跟容克贵族的实力比,希特勒将完全效忠自己的私人卫队不断扩大规模和武装化,进而演变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党卫军。

也就是说,党卫军是效忠于希特勒个人的武装力量,而国防军却是以国家为效忠主体的军队。

由于党卫队本身就是牵制国防军的存在,国防军往往十分看不起党卫军,认为他们只是走狗一般的存在。而党卫军这边因为跟希特勒走的近,也被钦点为了元首的“御林军”,往往在政治上自认为自己是高国防军一等,所以也看不起国防军。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