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第一首輔張居正為何落得悽慘下場?因他重功利輕道義

一談起明朝,大家一定會想起一個人物,那就是張居正。因為張居正這個人物在明朝的歷史上,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都太重要了,而且他的人生太富有戲劇性。

一方面,張居正與萬曆皇帝幾乎是情同父子。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感情,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兒子,張居正為了培養萬曆皇帝成為一代明君,費盡了腦汁。他甚至寫了厚厚的三本書來為萬曆皇帝講解資治通鑑。可以想象張居正在萬曆皇帝的教育上下了多大的功夫。

同時張居正對整個明朝,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張居正推行的政策從中國歷史上來講,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對明朝來說,也起到了一個挽救性的貢獻。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張居正這十幾年的改革,明朝很可能很早就結束了。

第一首輔張居正為何落得悽慘下場?因他重功利輕道義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剛剛去世,整個朝廷就沸沸揚揚,大臣們群起彈劾,從各個角度對他進行批評,對他進行攻擊,而且和張居正情同父子的萬曆皇帝,也立刻變成這幅模樣,開始追究張居正的罪責。所以張居正死後9個月就被抄家,而且抄家的情況極其慘烈。

抄家的聖旨一下來,執行的人還沒有到張居正家。當地的知府已經把張居正家的院門給封閉了,等著別人來抄家。據說在開門的時候,張家已經餓死了十幾口人。從那以後,張居正的兒子,兄弟都被髮配到遠方,他本人甚至險些就被開棺戮屍。

那麼張居正為什麼會落到這個下場呢?幾百年來人們對張居正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那麼張居正冤不冤呢?是有點冤的,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張居正在手握重權時的行為,就會發現他也不太冤。

為官不正,利用程序漏洞

張居正身為首輔大臣。但是他在推行他所制定的政策的時候,他不是完全依賴於和整個官僚集團的密切合作,而是利用了明朝特殊的票擬製度。

張居正和秉筆太監馮保形成了一個相對完美的合作關係,來推行他的政策。一般來講,當張居正要推行一個政策的時候,他會指使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大臣,給皇帝上奏摺。奏摺按照當時的規矩,是要以張居正為首的這些內閣大臣,提出一個意見,就是所謂的票擬,粘在奏摺上,拿到皇帝那裡去。皇帝如果同意,就會有秉筆太監抄錄下來,這就變成了硃批,也就是聖旨。加蓋皇帝的印章後,就可以執行了。

當時萬曆是個小皇帝,而且萬曆的生母非常信任張居正,所以整個過程萬曆是不參與的。所以票擬製度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三角關係,張居正和他手下的某一個官員,再加上馮保,就能製造出一個聖旨來,就能推行他的政策。

好在張居正本人確實在推行政策的時候是為國家著想的,馮保這個秉筆太監也是明朝歷史上難得的正直的太監。所以他們的政策沒有出現禍國殃民的情況,推行的也都是有利於國家的政策。但是這整個過程是不正當且不正義的。

第一首輔張居正為何落得悽慘下場?因他重功利輕道義

專制獨栽

張居正利用票擬製度的缺陷,他在推行制度的過程當中,或者說是在為官的過程當中,非常驕橫跋扈。因為張居正有了製造聖旨的辦法,他相當於擁有了皇帝的權力,所以他非常的專制專橫。

當時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了,按照規定,當朝的大臣一旦父母去世,就要回家守喪27個月。如果張居正回家守喪,就可能導致他的權力旁落。

所以張居正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了一個大臣上書奏摺,又讓馮保簽字蓋章,變成了一道聖旨。他用萬曆皇帝的名義對自己說:雖然你父親去世了,但是你要忍住不回家,因為朝廷用得著你,不要回家守喪,繼續當官好了。

從現代觀點來看,這道聖旨也有道理,一個這麼重要的人怎麼能回家守上27個月的喪呢?可是,中國古代是以孝治天下的,仁義孝悌是整個國家意識形態的基礎,如果"孝"被撼動了,就撼動了國家的根本,所以當時很多大臣上書反對張居正,說他有悖於孝道,有悖於人倫,這讓張居正十分火大。

最後張居正又製造了一道聖旨,把領頭批評他的四個大臣當庭廷杖40杖。在朝堂上把大臣的褲子扒下來打屁股,這是明朝皇帝發明的非常惡劣的一種刑法。本來作為一個讀書人,作為一個大臣,張居正應當是非常厭惡這件事情的,但是他卻親自做了這個事情,所以張居正是為官不正的。

第一首輔張居正為何落得悽慘下場?因他重功利輕道義

為師不正,過於嚴厲

除此之外,張居正作為老師,也是不合格的。他對萬曆皇帝的教育過於嚴厲。有一次,小皇帝不小心讀錯了一個字,本來作為老師,糾正一下就好了,但是張居正在小皇帝旁邊聲色俱厲,一聲大喊,把皇帝嚇得夠嗆。小皇帝在張居正的高壓教育下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為臣不正,不分尊卑

張居正如此對待小皇帝,已經是"為臣不正"了。雖然他是皇帝的老師,但是皇帝也是他的君主。在教育一個皇帝的時候,就必須給予尊重,而張居正顯然是沒有做到的。

為臣不正,不僅僅是體現在此。張居正手握重權時,有很多人都對他阿諛奉承。按理說,張居正是深受儒家薰陶的君子,應當對這些事情拒而遠之,但是張居正非但沒有拒而遠之,還欣然接受了。

有一次,有一個人給張居正送了一副黃金打造的對聯,對聯中將張居正與萬曆皇帝相提並論。這個對聯放在其他朝代,只要張居正收下,都是要掉腦袋的。

就算在當今的民主國家裡面,副總統也不可以走在總統的前面,這就是規矩,是禮,在政治的場合就必須分清主次。更不要說是在明朝那個時代。而張居正坦然的接受了這幅對聯,這就叫為臣不正。

第一首輔張居正為何落得悽慘下場?因他重功利輕道義

結束語

張居正此人非常重功利而輕道義,也非常重視當下的得失而輕視長遠的利害,所以註定了他的人生只有一個短暫的輝煌。

從長遠上來講,他的人生是非常失敗的。

孔子曾經說,一個人說話很忠誠,有信譽,行為很端正,即使到了野蠻人的地方,照樣可以暢行無阻,反過來,一個人說話不靠譜,行為非常粗暴,缺乏基本的對人的尊敬,那麼即使是在家鄉,也行不通。這句話,用在張居正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回頭看,如果張居正當時在手握重權的時候,對於他的臣屬,對他的君主,能夠保持言行端正,也不至於在剛剛死亡,屍骨未寒時,整個朝廷就沸沸揚揚,群起彈劾。也不至於讓小皇帝在剛剛親政的時候,就用這種方式來對待他的老師,這是多麼讓人膽寒的一件事情。

綜上來說,張居正落得這樣的悽慘下場,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