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组法国摄影师拍摄的老照片,描绘出了答案。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大街小巷挂满了斗志昂扬的宣传画,在那困难的时代,敦促和激励了无数的劳动人民。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汽车尚未普及,清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骑着自行车的工人,他们起早贪黑,可以说是中国最勤劳的一代,清苦却快乐。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在天安门广场前面,走来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队伍整齐,步伐一致,花花绿绿的裙子格外鲜艳,小女孩们好奇地盯着这名手持奇怪金属仪器,长相独特的摄影师。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金色的火焰象征着奋斗的激情,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们茫然地盯着镜头,产生出一种想象不到的强烈反差。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街道上群众的衣着都是深色单调的,但却有一种整齐规矩的美感。工人穿深蓝色工服,军人穿墨绿色军装,老百姓钟爱灰色中山装,他们走在街上,仿佛一个军队般整齐。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为人民服务是人们心中最朴素的真理,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下一个雷锋般的人物。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农业是人们生存的顶梁柱,出工是每名成年人必须做的事情。栉风沐雨,辛勤劳作,朴实无华。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在田间地头,休息之余,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唠些家常,这便是七八十年代真实的民间。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过年才有新衣服,哥哥姐姐穿后,弟弟妹妹穿,但一样觉得开心。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没有手机,也不觉得无聊。小人书,几毛钱一本,一捧就是一下午。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零食很少,二分钱冰棍的滋味,却一直记得,甜到心里。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还有那时的肉,普通人家逢年过节才有,但是,真香,现在再也吃不出那个味儿了。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物资虽匮乏,但大家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时国家虽不像现在这般繁荣,但那个年代的烟火气却让人感动无比。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由于科技的落后,七八十年代留下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彩色照片更是少之又少。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 Bruno Barbey),在跟随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时,幸运地拍下了一些珍贵的彩色摄影作品,让我们得以一探那个年代的中国风貌。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布鲁诺·巴贝1941年出生于摩洛哥,曾在瑞士沃韦应用艺术学院学习摄影和平面设计,作品以对色彩自如协调的运用而著名。近半个世纪以来,布鲁诺·巴贝在世界各地旅行、拍摄,作为艺术家和发现者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用诚实、精致、仁慈的镜头语言,保留了属于全人类的珍贵记忆。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1973年的第一次中国之行,让巴贝对这个古老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八九十年代关于中国的珍贵记忆。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他镜头中的中国,色彩鲜明,透过照片,我们能看到那个年代人们的昂扬斗志,看到他们对生活,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笑得是那么明媚,如初升的太阳般为中国注入无限的活力。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并不富足,但老百姓们依然过得很快乐。没有球网,孩子们便立起一块砖当作球网,玩得不亦乐乎。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有人卖菜,有人养鹅,知足常乐,便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骑着笨重的三轮车,依然笑得灿烂。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80年代的婚纱照,带有一股独特的复古味道,浪漫而温馨。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这些老照片可以体会到,巴贝先生的作品极具感染力,看过之后仿佛做了一次短暂的时空旅行,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发生的诸多故事,都在巴贝的镜头下凝聚,唤醒着那个无数中国人对过去时代的记忆。

彩色老照片:70、80年代的中国

几十年过去,记忆渐渐模糊,但那些被镜头捕捉到的笑容,依然真诚。

来源|乡土人文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