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徽縣古稱河池,夏、商、周時代,秦人與白馬族雜居。秦代屬隴西郡。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設立河池縣,河池一名一直沿用到元代。公元1264年,元朝元年改名為徽州。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降為縣,至此定名為徽縣。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徽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域內文化古蹟非常豐富,有漢代以來的嘉陵江沿江雙龍崖棧道、八渡溝通略古棧道、王家河瓦泉山棧道、月亮峽通緬、略棧道;唐代的水會渡遺址;宋代吳玠抗金的仙人關、吳王城遺址、何家寨與馬軍寨勝金坪遺址、羅漢洞、長豐寺遺址、四川宣撫使總領錢所、黃沙驛新倉遺址等。


徽縣。山清水秀,氣候溼潤,人傑地靈,這裡有來自大山深處的野果讓人垂涎欲滴,山野菜令人回味無窮。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泥陽甜醅

徽縣泥陽鎮的巧婦將優質小麥製成甜醅,炎炎夏日,一碗甜醅下肚,甘甜如飴,滿嘴生津,倍覺神清氣爽。


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子,一碗一樣子,是徽縣農村正宗的宴席,用來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這樣無論從南北或東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子”。在徽縣大河店鄉、嘉陵鎮等地的農家樂中,經過廚師的傳承和改良,成為備受人們喜愛的美食!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伏鎮麻花

伏家鎮麻花是用上好的麵粉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在伏家鎮集市上很多的攤點都有出售,很受人們歡迎。


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用玉米麵和小麥麥粉製作而成,酷如蝌蚪。土話叫“蛤蟆骨鬥”,意即小蝌蚪的意思,可熱吃也可放涼吃,味道十分鮮美。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酥饃

酥饃是徽縣特有的早餐品種,分甜、鹹兩種,甜酥饃在最後加調料時不放五香粉而放白糖。徽縣酥饃酥軟香甜,口感上佳。


甜漿

徽縣做甜漿的工藝是;將優質黃豆浸泡後磨漿,過濾出豆渣後把淘洗後的粳米氽豆中熬煮為稀飯,食時調放白糖或鹽面即可。椒鹽面製法是炒鹽時加上花椒粉或五香粉。徽縣的豆漿汁濃而鮮,香甜可口。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羊肉小炒

徽縣羊肉小炒,久負勝名,其用料各地基本相似,但在色、香、味諸方面,可說是獨樹一幟,很受顧客青睞。


羊肉小炒用料以精選羊肉和上等粉條為主,羊肉切成絲,粉條在下鍋前先用涼水浸泡變軟,待涼幹水分後再攔上熟清油或香油,這樣處理出鍋的粉條就不會粘在一起,吃起來柔軟滑順。其它佐菜還有紅蘿蔔絲、捲心菜、洋蔥、乾紅辣椒絲、蒜苗、姜沫等。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羊肉小炒,吃起來家常味,清淡適宜,不油膩,幹而香,食後回味無窮。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徽縣棒棒面

徽縣棒棒面好吃,且聲名遠播,不僅在於獨到的工藝,還在於別具一格的配料上。棒棒面配料中最主要的是豆腐丁,故為江洛豆腐採用傳統手法精製而成,外皮微黃,豆腐細而硬,炒出的豆腐丁香酥味美,保持著原味,口感獨特。


炒好豆腐,接著就製作油辣子,切好蔥或蒜苗備用,待鍋中水開將攔好的面體子再挫細一些後,均勻用力扯開這個環節最主要的是握面頭和用力的技術,一般人扯出的麵條粗細不均勻,而扯麵師傅嫻熟的手藝扯出的麵條粗細剛好,宜清耐嚼,筋抒可口。


鑲嵌在隴蜀之間的翡翠——徽縣


自古以來,徽縣(河池縣)就像一塊晶瑩的翡翠,鑲嵌在隴蜀之間,素有隴上江南之稱。漢代,在河池川中部,以川為名,設立河池縣。而河池川則是因為縣境內有一條最大的河流叫河池水而得名。徽縣境內風土人情內容豐富多樣,傳統風俗形式多樣。社火是春節期間徽縣各鄉村普遍開展的群眾性文娛活動之一,有泥陽高抬,伏鎮地攤子、江洛高蹺、雲朵舞、夜社火等幾種類型;民俗表演有伏鎮號子、羊皮扇鼓舞、山歌、廟會等;婚姻習俗有提親、盤八字、踩門、送酒、會親、送親迎親、婚禮慶典、鬧洞房、回門、認親、躲燈、追節、謝媒傳統流程。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