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陳希是一名90後的女生,之前因為女兒沒有人帶,所以在家裡做了三年的全職媽媽。雖然很辛苦,但是女兒出生就是自己帶的,很貼心,也很乖巧,現在很說很多暖心的話。陳希也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馬上女兒就可以上幼兒園了,這樣陳希也能找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一邊上班一邊帶娃。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最近,陳希發現自己的婆婆經常來家裡看孩子,言語中還透露出,希望把孩子接回老家由她們來帶。但是陳希就很不能理解,當初孩子生出來的時候,她們想請婆婆來幫忙帶一下孩子,因為當時陳希的工作單位還是很好的,陳希也不想辭職,想著婆婆來幫一下自己。但是婆婆就以自己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陳希也不喜歡強人所難,就和老公商量了,辭職自己帶。因為自己辭職了,經濟負擔就在老公一個人身上,所以陳希為了給老公減輕負擔,就自己全職帶小孩子,做家務,三年的辛苦只有陳希自己一個人知道。但是看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陳希也覺得很欣慰。這樣孩子三歲了,很多時候都能自己玩,也能聽懂話。婆婆這個時候,就像把孩子帶走,憑什麼?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原本以後婆婆是心疼自己上班,會很辛苦。後面聽見婆婆和老公的對話,把陳希氣炸了。

老公問婆婆 ,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帶孩子?婆婆說:孩子現在三歲了,能記住事情了,之前太小,孩子都不記得事情,帶了也是白帶。現在三歲了,誰帶就會記得,也會和誰親

陳希,聽了非常生氣,覺得婆婆怎麼能有這種想法,這個可是她的親孫女啊。而且自己辛苦了三年,的好不容易熬過來了,是不可能同意讓婆婆,把孩子帶回去的。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為什麼三歲之前的孩子記不清楚事情?

孩子從出生以後,所有的生活起居都要由大人來安排和照顧,媽媽們應該都知道帶孩子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為孩子不懂事也正是發育的階段,而且小時候孩子也比較吵鬧,半夜經常都要起來泡奶,常常也要抱著,所以很多老人都不願意帶孩子。

但是寶寶在三歲之前為什麼記不清楚事情呢,原因有三點

1 三歲前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全,對事物的認知不夠。

三歲以前的寶寶大腦還發育不完全,所以他們記不住餓了是媽媽在餵奶,困了是媽媽在抱著哄睡,大便了是媽媽給換。媽媽從小在身邊帶孩子,孩子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就像每天能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如果媽媽不在身邊了,聞不到這種熟悉的聞到,寶寶們就會感覺但不安,但是這些事情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是很容易被忘記的,等寶寶再大一點就根本記不住了。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2 三歲之前的記憶也是片段式

三歲之前的孩子,就算記事情,也是片段式的。就可能她們熟悉媽媽的味道,知道晚上都要有媽媽陪伴才睡覺。所以很多時候,白天都可以和其他人玩,但是晚上睡覺了就一定要找媽媽。而且隨著孩子長大,有很多新鮮事物的發生生,新的事情很快就會讓孩子忘記之前的事情。因為孩子的記憶就像一個內存一樣,是有限的,當有新的東西要進來儲存,就會自動刪除之前的。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3 三歲之前的孩子記憶力都不夠完善

因為三歲之前孩子的記憶力都是不完善的,但是到了三歲之後,孩子慢慢對周圍的事物有了認知,大腦各位方面也慢慢成熟。而且孩子這個事情的言語天分也凸顯出來,也能聽懂和理解大人說話的意思。能認識和記住身邊的事情,開始知道自己的家住哪裡,爸爸媽媽叫什麼,很多時候都能清楚的複述自己一天發生的事情。

孩子到了三歲,婆婆就主動要求幫忙帶,寶媽:憑什麼?


陳希遇到的問題相信很多媽媽們都會遇到過,比較是自己的婆婆,孩子的奶奶,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事情傷了和氣。可以試著和婆婆好好溝通,比如自己帶孩子已經習慣了,對於孩子的生活習慣如果發生變化,孩子會不適應,很容易生病。可以提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比如經常帶孩子去看望婆婆。或者可以和婆婆商量,輪流照顧,週末孩子放假就送過去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相處。

其實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我相信都是愛孩子的,有時候角度不同,立場不同。難免會有分歧,但是出發點都是好的。所以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家人,有事情要坐下來多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