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現在鄉村教育那麼差,是否與學生人數有關,還是教師素質差?

心靈相約93871716


鄉村教育,任重而道遠!大家認為鄉村教育質量差,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大家能夠質疑,說明了大家都在關心鄉村教育的走向。

首先,生源因素。我們都知道,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與生源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生源的質量決定了學校的辦學質量。鄉村學校的好生源太少了。這裡面最突出的問題是,好的生源都往城裡的學校跑。特別是私立學校的崛起也帶來了生源搶奪戰。每到小升初的時候,那些好的生源總是“香餑餑”,私立學校掀起招生宣傳的浪潮,家長學生群情激奮,再加上小學老師的推波助瀾,每一所鄉村小學的尖子生滿懷信心地參加自招測試。經過層層地篩選,留在鄉村中學的學生,是怎樣的慘淡,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次,教師因素。城裡的學校和鄉村的學校在師資力量、配套設施、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鄉村學校的師資隊伍極不穩定,好的老師留不住、呆不住,每年的進城考試都會吸引大批的鄉村優秀教師前往。鄉村學校的教師隊伍在學科方面也不平衡,有的學科缺編,只能年復一年地請代課老師,這怎麼讓教育教學質量上去?而受到生源因素的影響又讓廣大的鄉村教師沒有了成就感。一個班上的學生沒有幾個是拔尖的,老師就算拼命地幹也難以取得成效,教育教學的熱情慢慢地消失殆盡,這恐怕也是造成鄉村教育質量差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神燈一盞夜不黑認為:鄉村教育直接面對鄉村的學生,對於那些上不了好的私立中學的鄉村學生而言,他們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又該如何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振興鄉村教育是大事情,因為鄉村教育對鄉村的下一代來說是事關前途命運的事!顯然,大力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迫在眉睫又勢在必行!


神燈一盞夜不黑


我在農村工作十餘年了,有資格回答一下吧!有點囉嗦啊😄

首先,農村教師隊伍組成差。就以我校來說,八百多學生,15個班級,38位老師(包括校長),9個代課老師,9個支教老師,2個校長不上課,在編上課老師20個。支教老師不上主課,只上附課,還一個星期就來三天左右。代課老師中有初中畢業,高中畢業,也有大專畢業,其中大專畢業的一位老師考取了教師資格證。20個在編教師中有5個即將在今年或者明年退休。在這樣的師資力量下能讓每個班級的每門課有人上並且按照計劃完成所有課程的教學就已經不錯了。

其次,雖然是農村小學,但是檢查一樣不少。教育局每學期都有幾個檢查,安全校園檢查,平安校園檢查,教研室檢查,督導檢查,文明辦也會來檢查,再加上鄉鎮互相交流檢查學習,鄉鎮總校檢查等等。平時各個文件通告要搞活動留文字圖片資料和影像資料。所有的這些檢查都要有資料,沒有資料也要做資料。有時候為了做資料或者讓資料更完美,要把課停下。這些所有看似為了學校,其實都是為了校長。因為校長2,3年一換,他的成績影響他的下一站是高是低。最後苦的是老師和學生。

第三,農村留守兒童多,家長不重視教育。凡事重視的家長或者有能力的早就把小孩送城裡上學。最重要的是農村小孩真的吃不了城裡小孩學習的苦。他們有些可以吃生活的苦,有些連生活的苦也不能吃。比如在本校每個班都有幾個到十幾個不寫作業不背書的學生。再怎麼教育批評,就是不寫。就連作為學生最基本的任務都不能完成,更別提其它的了。也許你會說可以找家長。如果家長重視了,也就不會不寫作業不背書的了。有些家長知道後也若無其事。

第四,教師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再有激情有夢想的老師也會變得麻木,久而久之大家就上該上的課,批改應該批改的作業與試卷,至於成績,隨緣吧!因為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不足之處請包涵!


那時候的我7


現在的鄉村教育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隨著城鎮化的大趨勢,鄉村本就不多的生源,隨遷進城了一部分,留下了一部分,這種趨勢早在2000年已開始了,本來一村一校的合併後整合了資源。我所任教的原小學,在2002年時五年級人數為30人,當時我一直擔五年級數學 課,88年一直雙班,兩千多人的村莊學校老師十幾個,七,八個代課教師,我是其中之一。2003年一場大雨,學校圍牆倒了,暑假期間,無人修,後四五年級併入聯點,三個行政村,當時聯點後五年級一個班83人我仍擔數學課班主任,在以後的幾年時間,逐漸學生少,五十個,2008年又改為六年制,而學校卻沒了五年級,後逐步四年級也取消。一個屬三個行政村的公辦學校就這樣逐漸歸零。

二,鄉村學校的沒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交通便利了,小學生走讀的現象,水泥路上車水馬龍,有幾個家長願意任由孩子自去自回,或家長接送,或乾脆交錢把孩子送進封閉學,有校車接送,當然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後者居多,也就是各個民辦學校,也就是看到這點,民辦學校生源猛增,公辦學校逐步歸零。

三,說起鄉村學校老師,有幾個公辦老師願意去鄉下守那麼幾個學生?幾乎為零,而民辦學校的老師呢?勞動得到校長(老闆)賜予的報酬。

總之,鄉村學校的沒落並不能歸結於鄉村老師的水平好與差!素質的高與低。

作為鄉下原教育人,這三十年曆經了鄉村學校的興


衷。太多大多資源浪費了,太多太多工作在公辦學校的原民辦老師真虧啊!在那個過渡時期揮灑熱血,學校沒落了,他們卻……


河南黃政強


自我感覺兩方面都有,以我個人來說,我在零三年時就經歷過鄉村學校大規模關校的情況,當時那所學校分為小學和初中,在最鼎盛的時期,在一個鄉下辦的學校,學生總數達到上千人,學校在期中期末時也會很闊綽的獎勵,會有各種才能展示,好不氣派,只是,當我上到二年級時,學校已經辦不起來初中了,而小學也只剩下每個班一兩個人,我們當時只有一個老師,就是我們的校長,他爸一二三年紀湊在一起,四五六年紀湊在一起,教我們語文數學,一節課一二三年紀個四五六年紀分別上半節課,當時記得我們的學費是一百多,那學期我們只交了五十多,下一年便不在那裡上了

由於社會的高速運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選擇出去創業,而當他們在一個地方立住腳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鄉村的孩子越來越少,鄉村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

二是鄉村學校的老師許多都是當地一些稍微有文化知識的人,大城市畢業的人因為福利低,路程遠,交通不方便而不願意去,而當地的那些教師,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沒有專業基礎,反而造成了鄉村教育質量過差,所以,我覺得兩者都有


左左豆子52


關於為什麼鄉村教育差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也不能絕對這麼說,有些地方的鄉村教育搞得也是很好的,比如我的老家湖南。但整體來說,題主說得沒大毛病。我認為跟農村學生人數沒多大關係,儘管前三十多年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但農村一般生二胎的還是多,農村學生人數基數還是很大的。農村教育質量相對不如城市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師資質量因素

人大多是趨利避害的,城市醫療、教育等資源和生活條件以及待遇方面比農村好,所以自然能吸引更多優質的師資去城市工作,相對而言,農村條件就差遠了,在農村從教的教師從學歷,畢業院校來看就遠不如在大城市教學的老師高。這就必然影響到教學質量。


二、農村學校教育經費因素

農村學校教育經費一般都是有當地縣財政支出,中國除了沿海等少數經濟發達地區的縣財政比較充裕以外,大部分地區縣財政還是很緊張的,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以及西部地區的縣財政很困難。這樣自然會影響學校的軟硬件建設。教學治療自然也會差很多。不過,教育以上情況,國家專門制訂了對落後地區高考加分政策和調低錄入分數線政策,儘量保證各地區發展的均衡。


遠牧天山


個人認為主要因素有三個:

第一,鄉村孩子更難管教。鄉村的孩子留守兒童居多,父母教育缺失,爺爺奶奶隔代管理必然會出現溺愛,尤其是前些年的計劃生育導致每家只有一個孩子。這樣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很難管理,別說主動學習,被動學習都難做到。

二,教師的積極性不高。鄉村學校,本身環境就不好,交通不便,設施落後,再加上工資不多,職稱難評等因素,老師沒有多少積極性,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

第三,周圍環境的影響。城市的孩子大多父母文化素質較高,對孩子教育很重視,孩子作業及時輔導,放假就各種輔導班,反觀鄉村,父母都不在家,孩子放學或者放假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爺爺奶奶也捨不得管。

不是鄉村孩子的素質不好,而是各種因素造成的成績不好,很多屬於社會問題,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


人生苦旅80後


鄉村教育差,這是客觀事實。為什麼差?這和學生人數關係不大,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鄉村學校硬件設施差,辦學條件差。很多教學設備不齊全,一些教學活動難以開展,老師只能照本宣科,抽象講解。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大部分農村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以後就不聞不問了,現在農村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學校一日三餐供給學生,家長放心的去打工掙錢,不用操心孩子餓著,出了問題就到學校鬧一頓,。孩子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受限。



最後,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學校嚴重缺老師,所以老師的教學任務很重,再加上農村老師不受重視,外出學習的機會很少,沒有新的教學理念可以更新,閉門造車,在教學水平上也確實有欠缺。


另外,農村孩子的素質也是影響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部分家長不重視教育,孩子也不當回事,要想農村教育好,這些都是有待改變的因素。


秋城夏微涼


鄉村教育當前的局面,是撤點並校的後遺症。根源在於不少地方的鄉村教育發展戰略,不是發展鄉村教育,而是消滅鄉村教育,不少地方在過去10多年時間中,在甩鄉村學校的包袱,這嚴重破壞鄉村教育生態,現在要恢復極為困難。

當前鄉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有人說,就是派最優秀的教師到鄉村學校,也改變不了鄉村學校的局面。言外之意是,不要花那麼多精力辦鄉村學校,也告訴村民,最好把孩子送去城裡讀書,不要對鄉村學校抱什麼希望。

這就需要分析鄉村學校衰敗的原因了。我國鄉村學校的衰敗,源於大規模的撤點並校,撤點並校表面上的原因是鄉村學校生源減少,集中辦學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校條件。但真實原因其實是城鎮化戰略,不少地方覺得辦鄉村學校投入大,管理難,還不如集中辦學,而且,這可以促進村民放棄鄉村學校進城,實現教育移民。

撤點並校的後遺症,已經十分明顯。國家為此在2012年叫停了盲目的撤點並校。但是,不少地方對待鄉村教育的態度、戰略並沒有變,礙於國家規定,不能再撤鄉村學校,但對於保留的鄉村學校,只是低水平維持。很多村民也覺得,鄉村學校再怎麼辦,也難以達到和城鎮學校一樣的水平。鄉村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就變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學生越來越少就成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這恰是一些地方樂見的戰略效果。

對於鄉村教育,必須想清楚兩個基本問題。其一,我國鄉村要不要學校,要不要教育?如果所有鄉村孩子都進城讀書,鄉村將更加沒有活力與生機,如何振興鄉村?鄉村的未來何在?每個村民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但整個國家和社會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其二,為恢復被撤點並校破壞的鄉村教育生態,各地做的工作足夠嗎?還是陽奉陰違做表面文章?發展鄉村教育,需要有系統的戰略規劃,而非被動應付。

這兩個基本問題不解決,鄉村教育就難以看到光明的出路。


熊丙奇看教育


1、計劃生育導致生源萎縮,盲目撤點並校大傷元氣。

2、房地產盲目開發,有錢就賣房,為了賣掉房子,承諾新建小區必建學校,買房就有學位。致使鄉村學校人數雪上加霜。

3、家長盲目跟風,盲目攀比,導致鄉村學校學生不斷向城鎮流動。

4、私立學校的興盛,不僅抽走更多學生,更重要的是讓更多鄉村優質生源流失。

5、鄉村學生隨打工父母去城市就讀,外加以上因素,不僅導致鄉村學校萎縮,而且也導致城市學校人數暴增。

6、鄉村學校優質師資不斷流向城市,加劇了鄉村家長對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擔憂。


雲蒸雨降


現在人們都覺得鄉村教育很差,當然這值得我們深思。但是,鄉村教育真的很差真的是學生人數的問題還是教師素質差呢?其實都不是,而是現在城鄉差距的問題。人們對待鄉村教育的看法的改變。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不管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他們的教育觀念都大大加深,很多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城市裡的人都想讓孩子上重點學校。當然,農村的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城裡面上學,接收更好的教育。這樣,他們就對鄉村教育的看法就改變了。他們就認為農村的學校就是沒有城市裡的學校好。農村所享受的教育資源也和城市裡的學校沒法比。索性他們就認為農村學校的教師素質也不如城裡的老師有素質。這些錯誤的觀念也使農村家長開始想一切辦法送自己的孩子去城裡面上學。加著隨波逐流,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開始送孩子去城裡上學。慢慢的,鄉村裡的學生越來越少,人們也越來越覺得鄉村教育的水平跟不上了。

在我看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這些都是城鄉差異的影響使人們認為城市裡的一切都是好的。殊不知,在城市裡上學會有著很大的壓力,還不如在鄉村上學。有些鄉村學校的老師也是高學歷的,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鄉村教師的素質低下。想想看,並不是因為鄉村教育差與學生人數有關。而是人們的教育觀念使學生人數的變化讓鄉村教育的口碑變差。當然,鄉村教育有些地方確實是不如城市的,但是這些都是因為城鄉差距的影響啊。城市越來越富裕,農村變得越來越貧窮,這才會導致人們觀點的變化啊。所以,城鄉差距才是根源。與學生的人數和教師素質並無關聯。但是存在的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國家要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逐漸縮小城鄉間的差距。也要在鄉村教育上多做努力,振興鄉村教育。當然。我們作為現代人也要去除那種城市完美主義思想,也要為鄉村教育多做一份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