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兒子李治是如何對待老爹的15位漂亮妃子的?

zhm_327439078


15位國色天香的漂亮小媽,盡收囊中,固然用詞精妙、必寓褒貶,這是春秋筆法,我學不來。

真相很無趣,然而總是真相。

《舊唐書▪后妃傳》有載,唐代因循隋制,除了正宮皇后,按理應有正一品妃四人,正二品嬪九人,正三品婕妤九人,正四品美人九人,正五品才人九人,餘有二十七位寶林,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人采女。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經過無數代後人考古推敲,有名姓的只有15人,這也是題目的出處。

然而題目中“驚悚的”指出的15位漂亮妃子,單一位長孫皇后,李治就得跪拜在地口稱母后,而且老爸李世民死時,老媽都已經死了一十三年,可見在李治的心目中,至少老媽,並非那麼“香豔”。

李世民辭世之際,留有遺囑,對待這些可人兒總的原則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子”,沒有子嗣的,要去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其餘14位,除了有幸娶進門的武昭儀,其他13位分別的待遇是:

一、韋貴妃:

韋貴妃系寡婦再嫁李世民,在李世民辭世16年後,安然辭世,陪葬昭陵,育子申王(後改紀王)李慎、女臨川公主、女定襄縣主(與前夫所生),有子嗣,無需出家。

二、徐賢妃:

徐賢妃本名徐惠,太宗死後,思念成疾,次年去世,年僅二十四歲,陪葬昭陵。

三、陰妃:

這個姓氏十分少見,生子齊王李祐,貞觀十七年(643年),其子李祐因叛亂被李世民賜死,陰氏頗受牽連,被降格為嬪,疑似為李世民殉葬。

四、楊貴妃(大楊):

生子趙王李福,陪葬昭陵。

五、燕德妃:

與武則天是表親,李治奉其為長輩,生子越王李貞、江王李囂,671年去世,陪葬昭陵。

六、鄭賢妃:

無子,陪葬昭陵。

七、楊妃(小楊):

隋煬帝之女,生子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無歷史存在感,待遇有限。

八、韋尼子昭容:

韋貴妃的堂妹,注意,太宗死後,韋昭容就是無子嗣的妃嬪之一,韋昭容後來一直居於並死於崇聖宮,死後陪葬昭陵,沒有感業寺什麼事。

九、楊婕妤

十、蕭美人

十一、崔才人

十二、蕭才人

十三、王氏,生子蔣王李惲

後幾位固然史料不輯,難知下落,但非要說被李治潛規則,收入帳中,未免太過異想天開。

總而言之,李治在父親病重期間,有性勾搭成武才人,在武才人身居長安感業寺期間,臨時起意又臨幸了一次,食髓知味,遂招入宮闈,是屬於特殊現象。若指望李治把漂亮小媽們一網打盡,那得多大的胸襟多強的機能!


歷來現實


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據統計,持證駕駛的就有一百一十二個正名的后妃,至於屢屢闖紅燈的就不計其數了。至於題中所說的十五個漂亮的妃子不知道是哪十五位?(捂臉)

先說說唐朝後宮的編制,主要有這幾個等級:

皇后一人;妃子四人,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嬪九人,分別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代世婦二十七人,分別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代御妻八十一人,分別是寶林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總共是一百十二人。

為什麼有人說李世明的十五個老婆,而不是說一百一十二個老婆呢?這就是因為在史書中有名字記載的只有十五個,她們分別是長孫皇后(比李世民都死的早)、韋貴妃(比李世民大兩歲,後被武則天殘害)、大楊妃(李治三哥李恪和六哥李愔的母親)、小楊妃(李治十三弟李福的母親)、燕妃(李治八哥李貞的母親)、陰妃(李治五哥李佑的母親)、鄭妃(無子,去昭陵了)、徐慧(李世民的真愛)、王氏、周氏、韋尼子、蕭才子、蕭美人、崔才人、武則天。


大家都知道,李治最後娶了武則天,並且這武則天還當了皇帝,真是沒給李治丟人,當時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中排在三十三位,這就不怎麼起眼了。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的確是個異數,絕對沒有第二個能夠被父子充作後宮的。

作為一個堂堂帝國的皇帝,非要繼承老爹留下的這些殘花敗柳嗎?


南柯多萌


主要有三種對待方法:

1.最好:重新入宮,立為皇后。代表人物:武則天

武則天在太宗時期只是個卑微的才人,並不受寵。李世民死後,她被李治重新接回後宮,先封昭儀,後封皇后。夫妻二人相繼生了六個孩子,武則天后來還當上了女皇帝,可以說,李治待她是相當好了。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也找不出幾個類似的案例。

2.中等:遷居藩地,投奔兒子 代表人物:韋貴妃、燕德妃

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帝生母,卻生下過皇子。先帝駕崩後,可以離開宮廷,封太妃,投奔已經是王爺的兒子,比如韋貴妃就是這樣。她晚年和她的兒子紀王李慎生活在一起,紀王非常孝順,早晚都會給母親問安,韋貴妃對此也十分滿意。唐高宗李治對韋貴妃同樣敬重,如果有宴席什麼的,會邀請她參加,畢竟是長輩。乾封年間封禪泰山,本想在禪禮時讓韋貴妃終獻,可惜剛走到洛陽,韋貴妃就一命嗚呼。李治聞訊特別悲痛,發喪於東都。燕妃之子是越王李貞,她在李世民死後被封為越國太妃,情況和韋貴妃類似。

3.差:出家為尼,長伴青燈古佛 代表人物:沉默的大多數

有兒子的可以投奔兒子,沒有兒子的,對不起,只能出家為尼了,總不能賴在宮裡不走吧,新皇帝也要選妃,你讓新人住哪呢?出家後,每天就是念經祈禱,為先帝祈福,人生基本也就這樣了,不會有大的變化。時間一到,奔赴黃泉。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時拾史事


題主這個15位妃子的數量是哪裡來的,不會是某個電視劇設定的吧。

怎麼處置前朝後妃,唐朝也是一個成熟的封建王朝,各項制度非常完備,自然有一套成熟的制度。除了武則天這個特例外,其它的都按正常制度處置。

李世民死後,後宮嬪妃的去向一般是兩種。有兒子的出宮跟隨兒子生活,沒子女的出家為尼。

(李世民)

唐朝初期的制度,除太子外,皇子們到一定年齡則到地方出任州刺史,做得久了給換個地方,一輩子只做州刺史這個官職。當然封王享受王爵待遇肯定也是必備的。有兒子的妃嬪,自然到兒子做官地方和兒子一起生活。如李世民的貴妃韋珪(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未新立皇后,貴妃就是後宮妃嬪之首),在李世民死後跟隨兒子紀王李慎生活。

(韋貴妃)

沒有子女的妃嬪,則出家為尼,武則天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在李世民後宮十二年,品級始終只是個才人(才人正五品,皇后之下第五等級的妃嬪),是一個沒存在感不受寵的妃嬪。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按慣例和其它沒子女的一起到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

武則天大致在李世民病重李治經常去服侍時和唐高宗李治勾搭到一起了,得以在兩年後重新入宮被唐高宗李治封為昭儀。而王皇后因為唐高宗李治寵愛蕭淑妃,支持了李治將武則天納入後宮的舉動,也是武則天能夠入宮的重要因素。

(李治和武則天)

但大多數出家妃嬪則沒有武則天的這份幸運,只能在感業寺老老實實做尼姑,青燈古佛,伴隨一生。還比較年輕的,日子過的的確比較悲慘。


仁勇校尉




首先糾正一點錯誤,李世民的15位妃子到李世民死的時候,已經很難說還很漂亮了。如果都很漂亮,那李治同學可能就會照單全收了。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李治全部納入皇宮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說,這不是亂倫嗎?

哈哈哈,還真不是。

中華帝國有很嚴格的倫理觀和節烈觀是從宋朝開始的,之前是沒有這麼多講究的,因此後世講髒唐亂漢,沒有說宋朝明朝什麼的,只是站在後世的立場上來評價前朝。

在隋唐之前的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不是有一個皇帝說:生我者,我生者,不可動之外,其它所有女人皆可淫。可能現在人會罵,這太亂了,太黃太暴力,實在接受不了。

其實對於少數民族國家來說,這太正常了。反正又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為什麼不能娶回家呢。

金庸在小說神鵰俠侶中,描寫了楊過和小龍女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其中小龍女就是楊過的師傅,楊過平時也叫小龍女姑姑。因此這就遇到了所謂名門正派的反對,甚至包括正派人物郭靖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亂了輩分,是亂倫。這時支持楊過的只有黃藥師一人,黃藥師認為宋朝那些節烈觀過於形式式,都是狗屁,全是騙人的,他就堅決支持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

根據一些野史記載,三國時期,曹操死後,曹丕就把他老爸的那些二手貨老婆全納入了自己的後宮,被自己的母親丁夫人罵成豬狗不如。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唐朝,隋唐時期的皇帝們都是鮮卑族血統的關隴集團高層後人,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文化上都是有非常強烈的鮮卑少數民族傳統的。

唐朝的女人地位也是很高的,看看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等就明白了。男人隨便睡女人,女人隨便睡男人,簡直是太隨意了。

李世民的女人很多,但有姓有名有記載大概也就這麼十四個吧。

第一位,韋貴妃。李世民死後,因生有紀王被封為紀國太妃,隨同自己的兒子紀王去往自己的封地。後來在李治去泰山封禪的路上病死。

第二位,楊貴妃,前朝的公主,楊廣的女兒,也是李世民的小表妹,後來成了李世民的老婆。她的兒子在爭奪皇位時被處死,李治剛剛坐上皇位時,還藉助楊家的勢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對她非常恭敬。李治死後,被武則天害死。

第三位,徐妃。一位貞烈女子。李世民死後,她也得上了相思病,身體一直不好,拒絕治療,兩年後死去。

第四位,鄭妃,無子,為李世民陪葬了。

第五位,燕德妃,因生子越王李貞,隨自己兒子遠赴越地。

第六位,陰德妃,生齊王李佑 ,埋於昭陵。

第七位,韋昭容,無子女,按李治的安排,居於深宮。50多歲死後,埋於昭陵。

第八位,楊婕妤,死後埋於昭陵。

第九位,蕭美人,無子,墓葬不明。

第十位,崔才人,無子,墓葬不明。

第十一位,武才人,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第十二位,蕭才人,無資料。

第十三位王氏,生蔣王李惲。

第十四位,楊氏,生曹王李明。



從以上可以看出,李治沒有對他老爸的女人照辦單全收,只是收了武則天一人。

武則天天生男人性格,堅忍果決,長的又好看。而李治則是一個內向的小宅男,內心軟弱,沒有主見。象武則天這樣,既能當老婆,又能當老媽,還能幫自己處理國事的女人,對於李治來說,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李治不是昏庸的皇帝,但他不是一個性格陽剛的男人。他一生都處在關隴集團和武則天的夾縫中, 他非常依賴武則天這樣的女人來對抗中央政府內部大臣們的強大壓力,給自己的皇權爭得一絲體面。

也可以說,武則天滿足了李治對女人的一切幻想,這才是李治作為一個皇帝,可以娶更多更年輕漂亮美女,卻最終選擇了武則天的原因。


新知傳習閣


太宗身後十五妃,豔絕天下眾色殊,李治即位皆不取,惟有武媚入羅帷。

一般來講,新皇帝對先帝遺留的後宮佳麗,有如下六種處置方式:

一是留在宮中。出於對先帝尊重,嬪妃大多數會繼續留在宮中,移居別宮,生活無憂。

二是母憑子貴。兒子當上了皇帝,自己榮升皇太后,這種情況只有庶出的皇帝才可以。

三是外地就藩。自己的兒子被封王的,可以去兒子封地,母子相守,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是釋放回家。允許妃子歸回孃家,陪伴家人,很人性化,但是極少數。

五是出家為尼。沒生過孩子的要到寺院當尼姑,青燈黃卷,消磨一生,最為殘酷。

六是陪新皇帝,沒被先帝寵幸,又天生麗質的,可能被新皇帝納入後宮。


李世民不是好色之君,但後宮佳麗也不少,最著名的是一後十五妃,其中長孫皇后是李治生母。那麼李治登基後,是如何先帝留下的這些俏寡婦呢?

李世民駕崩時,這15名嬪妃中有的已經去世,自然談不到如何對待的問題。這15個嬪妃中,有5個尤其得到李世民寵愛,我們重點介紹。

一是大楊妃。

即楊妃,隋煬帝楊廣之女,李世民表妹,生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出身高貴的帝女兼太宗嬪妃,史書竟沒有多少記載,生卒年都不明確。她的兒子李恪後來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不知楊妃是否受到牽連,不過以她的身份地位,李治應該要尊重她。



二是小楊妃。

即楊貴妃,生趙王李福,很可能是太子李建成的妻妾,死於李世民之前,貴妃應為死後追封,自然談不到李治如何對待她。

三是韋貴妃。

二婚女,一開始嫁給李珉,還生了孩子,後來嫁給李世民,生臨川公主和紀王李慎。李世民駕崩,她仍留在宮中,受到李治尊重和優待,後以69歲高齡而終,陪葬昭陵。

四是徐賢妃。

天生奇才,據說出生5個月就能說話,4歲通《論語》《詩經》,8歲寫文章,很受李世民喜愛,與李世民死於同一年,享年24歲,陪葬昭陵,也談不到李治如何對待她。


五是巢王妃。

齊王李元吉之妃,因天生麗質,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納入後宮,受到其寵幸,李世民甚至一度想立其為皇后,貞觀二十一年去世,

其他如燕德妃、鄭賢妃、陰妃,以及眾多婕妤、昭儀、才人等,史料記載均不詳。

既然說到李世民的嬪妃,就不得不說武則天。

武則天14歲入宮,12年的時間裡並未得到李世民寵幸,始終是一個低品級的才人。李世民死後,她得到的處置是最悽慘的——出家為尼,不過最後成功脫離苦海,被李治納入後宮。


武則天入宮後,沒用幾年功夫就整垮了李治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自己成功晉升為皇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李治這個“妻管嚴”徹底被她吃死,不可能對先帝留下的嬪妃有任何想法。

據說武則天后來得勢,為掩蓋自己曾為太宗才人的不光彩隱私,把當初與自己同為太宗後宮的才人、昭儀等統統整死,鮮有善終,這種說法並不可信。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好色風流,後宮妃子如雲,到他去世時,妃嬪絕不止十五位,至少也有百來位,但由於大多數妃嬪沒有生育,也沒有突出事蹟,在史冊上找不到半點蹤跡。

真正在史書留下痕跡的的確只有長孫皇后和十四位妃嬪以及李元吉的原配齊王妃,李世民將其收入後宮卻並非授予封號,十四位妃嬪即韋貴妃、楊貴妃、燕德妃、鄭賢妃、徐賢妃、楊妃(隋煬帝女)、陰妃、楊婕妤、韋昭容、蕭美人、武才人、崔才人、蕭才人和王氏。

長孫皇后先於李世民去世,而楊妃、王氏和齊王妃的卒年均不可知,很可能也先於李世民去世。

其他妃嬪的最終結局跟隋唐時期的制度習慣並無太大差別,大概有下面幾種。

隨子就藩

唐朝取消封國制,但會把藩王封到地方當刺史,用頻繁調任和禁止繼承來防範藩王割據,藩王們雖然沒了割據能力,可爵位特權還在,帶上生母到地方就任也是很正常的。

李世民總共有十四個兒子,生母共有九人,分別是長孫皇后、韋貴妃、楊貴妃、燕德妃、楊妃、陰妃、齊王妃、王氏和不知名妃嬪李寬母。

陰妃之子齊王李祐因反叛被殺,是李世民殺的第二個齊王;李寬被過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並且早夭;陰妃和李寬母都走不通隨子就藩這條路。

再算上楊妃、王氏和齊王妃的卒年不確定,真正隨子就藩的只有韋貴妃(紀國太妃)、楊貴妃(趙國太妃)和燕德妃(越國太妃),她們都得到了唐高宗的高度禮遇。

為李世民祈福

這是絕大多數妃嬪的去處,只是地點有點不同,高級妃嬪去長安城內的太宗別廟崇聖宮;中級的妃嬪則在崇聖宮旁邊的靈寶寺;眾多低級妃嬪被安排到感業寺。

雖然等級不同,享受的待遇也有差別,比如崇聖宮中的妃嬪是不需要剃髮的,靈寶四及感業寺的則需要,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妃嬪都是被幽禁的,她們的餘生,絕大多數都只能在青燈古佛邊度過。

重回後宮

上面之所以說絕大多數,是因為有武才人這個例外,這個入宮多年的低級妃嬪毫無懸念被安排到感業寺,如果正常發展,她也是一輩子尼姑的命。

但武才人跟唐高宗李治勾搭過,之後更是抓住機會重回後宮,先後扳倒了王皇后和蕭淑妃,一步步成為大唐新的皇后乃至我國曆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綜述

話說回來,以上妃嬪也只有重回後宮的武則天跟李治關係較大,而且兩人再次好上也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為尼以後的事,李治並沒有阻攔武則天離宮前往感業寺這件事的發生,因為她阻止不了。

當皇帝去世,妃嬪按照規矩離宮,儘管大多數時候是新皇帝下的詔命,可程序是定好的,新皇即位又忙的很,根本沒空去管這些,等想起來是之後的事了。


平沙趣說歷史


唐太宗一生好色風流、後宮如雲,他的妃嬪遠遠不止十五個,根據《冊府元龜》記載,貞觀十七年時他已擁有妃嬪多達數百人,超過唐朝後宮一百二十人編制數倍。她們絕大部分因為沒有生育皇子或本身沒有突出事蹟而不被史冊記載而已。

貞觀末年,出於對死亡的恐懼,李世民聽信了印度進口胡僧的忽悠,吃下其煉製的印度配方長生不老藥,最終於貞觀二十三年駕崩。李世民去世後,後宮裡那幾百個被他寵幸過的美人們當然必須給下任皇帝的新人們騰地方了,也就是所謂的退宮。退宮自有程序制度,唐高宗李治並不需要過於親自垂問。

根據隋唐時期的制度習慣,李世民後宮數百美人的去向大體如下:

1、受封太妃、隨子之藩

南北朝隋唐時期,妃嬪們如果誕有皇子,而且皇子受封藩王的話,那麼在老皇帝去世後,皇子生母可以拜為太妃,跟隨兒子在其封地生活。這些人是宮廷裡極少數的幸運兒。

李世民有子十四人,他們由九個不同母親生出。長孫皇后三個、韋貴妃一個、楊妃二個、燕德妃二個、楊貴妃一個、陰妃(嬪)一個、齊王妃(弟媳)一個、不知名後宮一個(李寬母,李寬早夭)、不知名後宮一個(蔣王母)。

其中陰妃之子謀反被誅、不知名後宮子夭折,而楊妃(恪母)、蔣王母和弟媳可能在李世民生前就去世,所以最後能脫離宮廷束縛做自己小王國主人的幸運兒僅僅三個,她們是紀國太妃韋氏(韋貴妃)、越國太妃燕氏(燕德妃)和趙國太妃楊氏(趙王李福母楊貴妃)這三位太妃都得到了唐高宗的高度禮遇,尤其是越國太妃,高宗和武后在泰山封禪時,由於武后的推崇,越國太妃燕氏作為女性,參與了封禪這種最高級別國家大典的程序“終獻”。

2、無子的高級妃嬪退宮出居太宗別廟崇聖宮

崇聖宮位於長安城內,作為太宗別廟用來安置其地位較高的後宮。比如李世民的昭容韋尼子墓誌出土,她就去世於崇聖宮。崇聖宮的妃嬪雖然不用出家,而且待遇較為優厚,但她們實際上也等同於被終身幽禁。

3、部分中低級妃嬪被安置於靈寶寺,強制剃髮為尼

與位階較高的崇聖宮嬪不同,她們必須剃髮為尼。靈寶寺和崇聖宮比鄰而居,所以唐高宗儀鳳二年,兩寺合併為崇聖寺。

4、絕大部分低級妃嬪安置於皇家寺院德業寺,強制剃髮為尼

《三藏法師傳》裡有記載,在唐高宗年間,皇宮禁苑之中有所德業尼寺,尼姑規模達到數百。而陝西西安確實出土了不少有後宮品級的德業寺亡宮墓誌,所以這些寺尼當有大量是前朝低級妃嬪。令人感嘆的是,這些亡尼生平事蹟全無記載,甚至連姓名、父母和家鄉都無人得知,除了一方公式化的墓誌,人生了無痕跡了。

5、殉葬

唐朝沒有要求妃嬪給皇帝去殉葬的制度,但唐太宗寵愛的才女徐充容卻自願為皇帝殉死。徐充容徐惠少女時因為才氣而被召入皇宮為妃嬪,李世民很賞識她,將她從五品才人一路提拔到二品充容。她本可以退居崇聖宮安度餘生,但徐惠為了報答李世民知遇之恩,生病後不吃藥而死。唐高宗李治為了表彰她,追封她為一品賢妃,並陪葬昭陵主峰石室。

6、被新君所納,重新殺回後宮

李世民數百後宮隊伍中有個不起眼的武才人,她身份不高不低,十幾年來籍籍無名地蹉跎在才人位置從沒動過,可謂事業無成。所以唐太宗一掛她也是去當尼姑的命。但武才人不是個認命的人,她早就盤算憂慮過自己的後路,不甘心自己一身本事就這麼埋沒。老天偏愛自救的人,還真的給了她一根救命稻草。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生病,按照慣例,後宮和皇太子都要來侍疾,因此雙方難免要碰面。就在這段日子裡,武才人用盡全部智慧和皇太子李治在李世民病榻前勾搭上了,有了一段露水姻緣。

靠著這點點露水緣分,已成尼姑的武氏又抓住機會讓當了皇帝的李治念起舊情再度寵愛了她,而且還從感業寺中回到後宮,鬥倒了王皇后和寵妃蕭淑妃,鼓舞著李治反抗掌握政權的其舅父長孫無忌等人,最終高宗廢黜了父親為他親選的王皇后,立曾經的庶母武氏為新皇后,而反對武氏上位的長孫無忌等人也被高宗武后合夥逼死。


春和九如


看到有人將唐朝新皇繼位後可以續娶庶母歸結為胡人血統,其實這樣的事在漢族王朝裡也時有發生。曹魏時期,曹丕就曾將曹操的不少妃子侍妾都收入懷中了,以至於之後卞太后氣得大罵曹丕“狗鼠不食汝餘”,大致就是禽獸都不願意吃你的肉。從這可以看出,第一,續娶庶母之事的確是不合禮法的;第二,雖然不合禮法,但也是能做的。

唐朝之風,比如魏晉時期又有開放之處。李世民有一後十五妃,駕崩時一後也即長孫皇后已死,還剩下十五妃——李世民死的時候剛過五十,可想而知這十五妃不僅是難得的佳麗,同時要麼風華正茂要麼風韻猶存,是很容易讓後繼君主動心的。

不過,李治除了武則天之後,還真沒有對其餘十四妃動心思。這其中,楊婕妤、蕭美人、崔才人、蕭才人、王氏、周氏六人記載不詳;剩下的,有三人明確隨子出藩了,分別是韋貴妃、楊貴妃(不是楊玉環)和燕德妃,這算是母以子貴了,結局也比較好;另外的鄭賢妃、徐賢妃、楊妃、陰妃、韋尼子在史書中只寫了一個結局,但從李世民死後到她們死前的生平空缺,唯獨可以推斷的是李治並沒有將這些漂亮的小媽媽們收入後宮——李治收的只有武則天一人而已。

不過,這些妃子也大多是世族名門出身,身份非常不簡單。比如楊妃便隋煬帝的女兒,繼娶這些人,其背後都會牽涉到一個大家族甚至是一個派系的沉浮榮辱。李治原本寬仁(這也是他能當皇帝的原因),不繼娶這些小媽媽是正常的選擇。要說,只能說武則天開掛了……


切割地球


李世民死後,肯定有一個老婆被兒子李治給娶了,而且後來還成了皇帝,這個人就是武則天。

李世民的其他老婆有沒有被收入後宮呢?聽歷史知事給你聊聊。

1,李世民到底有多少老婆?

按照唐朝後宮的編制,李世民最多可能有112個有正規名分的后妃,當然這些都是持證上崗,還有一些無證駕駛的不再此內。

據說李世民還把表叔楊廣的老婆蕭皇后納入後宮了,這個應該是沒有名分的。

唐朝後宮編制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層級:

  1. 皇后1人

  2. 妃4人,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3. 嬪9人,分別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4. 代世婦27人,分別是:婕妤9名,美人9名,才人9名。

  5. 代御妻81人,分別是:寶林27名,御女27名,采女27名。

算起來就是1+4+9+27+81=112。

這個後宮體系不知道是建立的,絕對是數學家出身,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3的三次方,3的四次方,數列學的不錯。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中是一個才人,如果他是才人中間最高的那一個,前面有1後4妃9嬪18代世婦,算起來武才人才排名33名了,雖然不是很靠後,也不是能夠引起重視的那一個。不得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初,李世民聽到神秘預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為什麼想不到武則天,因為她在後宮太不起眼了。

可是

2,為什麼有人說李世民有15個漂亮老婆呢?

因為史書記載中留下名字的只有15個,他們分別是長孫皇后、韋貴妃、大楊妃、小楊妃、燕妃、陰妃、鄭妃、徐慧、王氏、周氏、韋尼子、蕭才人、蕭美人、崔才人、武則天。

算起來除了長孫皇后總共就有15個小老婆在史書中留下了自己的姓氏,要做“王朝的女人”,真的不容易啊!

李世民的後宮裡,有這樣幾個有個性的女人:

  1. 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有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卻沒有武則天的野心和慾望,在他的輔佐下,唐太宗開啟了貞觀之治。以至於歷史學家把他和劉秀的陰皇后、朱元璋的馬皇后併成為“三大賢后”。

  2. 籃球中鋒的韋貴妃。韋貴妃名字叫韋珪,比李世民大2歲,李世民死後,還又多活了十幾年,被武則天干掉了。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韋貴妃的身高是190公分,和姚明的老婆葉莉一樣高,如果去打籃球中鋒,妥妥的掌控全場。韋貴妃沒有掌控籃球場,韋貴妃掌控的是李世民的後宮,經常代行皇后職責,在後宮中也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3. 一生真愛徐賢妃。徐惠是初唐有名的才女,四歲能通誦《論語》和《詩經》,作詩也是張口就來,才華橫溢絲毫不遜色“鵝鵝鵝”的駱賓王。“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這是徐惠寫給李世民的情詩,李世民看完大喜,對他更加寵愛了。

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中,只得到了“媚娘”這樣一個芭比娃娃般的稱號,甚至李世民曾怒斥武則天“你看看人家徐惠,再看看你!真是人比人氣死人!”然而,最終氣死的卻是徐惠,呵呵!

3,李治有沒有把漂亮的小媽媽納入後宮?

歷史明確記載了李治娶了小媽媽武則天的故事,然而另外111個“媽媽”有沒有被李治霸佔呢?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1. 第一個是長孫皇后,這個明顯不可能,因為李治是長孫皇后的小兒子,不光有年齡差,而且長孫皇后死於公元636年,比李世民還早死十幾年。

  2. 第二個是韋貴妃,韋貴妃死於公元665,貌似李世民死後他還活著。可是,韋貴妃其實是二婚頭,生於公元597年,比李世民還要大1歲,比李治,要大31歲,算起來李治登基那一年是649年,她已經52歲了。有沒有可能,自己去想象。

  3. 第三個是大楊妃,這位是隋煬帝的女兒,同時還是李治的三哥李恪和六哥李愔的母親,大楊妃應該死於李世民登基前,因為四妃之中沒有她,唯一可能是死掉了。

  4. 第四個是小楊妃,原先是李元吉的小妾,然後被李世民搶過來了。如果還要被李治再玩一下,會不會玩壞了呢?小楊妃是李治十三弟李福的母親,應該會跟著兒子去當王太后去了,李治想霸佔也沒有機會啊!


  5. 第五個是陰德妃,這是李治五哥李佑的母親,不管是顧忌年齡差還是兄弟勤奮,這都不好下手的。

  6. 第六個是燕德妃,這是李治八哥李貞的母親,和陰德妃一樣,不管願不願意下手,都不好下手的。

  7. 第七個是鄭賢妃,沒有生孩子,但是後來隨葬昭陵找李世民去了,應該是沒有下過手的。

~~~~~~

後面還有100多個,還要一一考證嗎?我覺得沒必要!李治好歹是皇上,宮裡面那麼多年輕宮女都上去生撲呢,玩也玩不過來,有必要盯著自己老爸留下的那幾個老女人嗎?

男人啊,不管是20歲還是40歲或者80歲,喜歡的女人始終都是18歲的。這話還是有道理的。

武則天能夠成為父子兩人的后妃,這是異數,中國歷史上在沒有第二例了!所以,討論李治有沒有霸佔其他的“小媽媽”,完全沒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