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隋唐洛阳城,明堂掠影


“明堂”, 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在安史之乱中,明堂被叛军和回纥兵两次焚烧,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

明堂内景,金碧辉煌。

宝座后面的影壁,上有浮雕金凤,象征女皇武则天的至上皇权。

明堂宝座四周的大柱子,顶部装饰都是中华古建文明的再现。

1986年发现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明堂基址平面呈八边形,仅存底部夯土基础部分。由内而外由六周八边形夯土组成。其中心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为直径约3.67米的柱础石。

“唐三彩七星盘、唐三彩钱柜,”明堂内陈列的唐代文物复制品。

“绿釉竹节执壶”,明堂内陈列的唐代文物复制品。执壶又称“注子”、“注壶”,隋代出现的酒具。

“錾花花卉鎏金碗”、“掐丝花卉鎏金盖盒”,明堂内陈列的唐代文物复制品。

“马槊、步槊”,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发展而来。步槊是步兵用的武器。

“唐锤”,隋唐时期的武器。明堂内陈列的唐代文物复制品。

“唐鞭、唐锏”,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鞭为短兵器,其由来与锏相同,锏都是双用,鞭则有单双软硬之分。

“唐代障刀”,障刀是唐刀四制之一,唐六典:盖用障身以御敌。这个应该就是日本刀的祖先.优秀的武器装备,是大唐盛世的基础。

武周时期的洛阳城市模型。

女皇武则天在武周时期共造字26个,公元705年,随着武周政权的结束,武则天创造的新字除“瞾”以外,全部被废。

武则天中岳嵩山封禅图。

武周时期明堂复原模型。

武则天家族,武氏宗亲图谱。

一代女皇武则天蜡像。“武媚娘在此,谁敢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