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朝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可以說是愚忠的臣子?

從歷史看現在


我覺得題主首先是矛盾的,趙匡胤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其本身就有臣子奪權的前科,這句話本身就是愚忠的表現,你既然能提出這麼愚忠的問題,當然看著那些大臣們像是愚忠的。按照排中律,題主和那些題主所謂的愚忠臣子,必然兩方有一方是愚忠。


就愚忠的前科來看,中國愚忠的真正源頭有兩個:一是法家,二是黃老學。這兩個流派都要求大臣完全不能批評君王,所以秦始皇喜歡的馬屁精,李斯給留著,提出秦始皇不喜歡聽的話,李斯就提出焚書,這是燒燬百家之書,秦始皇就很高興,真是暴君遇上了愚忠的奸臣,雙方一拍即合。秦始皇還把諡號都廢除了,就是怕後世子孫給他作不好的評價,李斯他們都同意,這就是法家專門愚民的又一力證!

漢朝的時候爭論革命,黃老學覺得湯武是大臣推翻了皇帝的統治,就是不忠君的體現。看到沒,大臣推翻君主,這是不對的——這才是所謂的愚忠思想。

商鞅說,國家強大,民就弱,民強,國家就弱,君王的權勢就受到了威脅,所以商鞅專門提倡弱民。又說,老百姓就應該讓他無知,所以要禁絕詩書禮樂的學習,只有老百姓愚昧,統治者才能把老百姓玩弄於鼓掌之中,但老百姓如果有了智慧怎麼辦?就用武力壓制他們,商鞅的做法就是用殘酷的刑罰打擊秦國百姓,做到除了他自己和秦君以及太子,人人都面臨著被殘酷刑罰威脅和恐懼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愚民。

岳飛抗旨不擔任軍務,這叫愚忠?但他不能捨棄大宋的百姓,這和辛棄疾一樣。而文天祥所面對的是什麼?外族的入侵!在我看來,只有漢奸和愚忠者才會對著外族的侵略喊爸爸。會對著殘暴的君主說你應該一直統治下去,只要有人反抗你,那就是不忠。這個時代,就是因為法家這種愚民狗太多,我們的社會才會一直遭受這些矇昧思想的侵蝕,產生了一些媚權的怪胎來!


肥嘟嘟的小不理


首先,這個“忠”前,我不贊成加個“愚”字。

應該說,不只是宋朝多忠臣,“忠”自始至終,都是中華倫理傳統的主流。商末周初,就已經有“不食周粟”的故事了。自漢朝起,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更成為了中國社會綱常倫理的正統思想,“忠”就在為了中國人不斷追求的一個境界。中國人認為,“忠”不僅是臣對君、下對上、幼對長的“忠”,還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忠”。其實這是中國人樸素的人人平等觀念。如被奉為“忠”之大成的關帝爺,不但對上忠(劉備)、對朋友也忠(張遼、曹操)對士卒也“忠”。《三國志》裡就說“羽善待卒伍”,所以士卒願意為關羽賣命。

我理解,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但是上下、長幼、貴賤之間的“忠”,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的態度。因此,我不贊成在一些忠臣的前面加一個“愚”字。宋朝岳飛、文天祥、辛棄疾等忠臣,雖知大廈之將傾,卻始終不變匡扶之心,雖刀斧於其項而不易其志:其“忠”,非只忠於昏庸之君,更多的是忠於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是一種對家國之“忠”,其“忠”才是真正的大忠大節也!

試想,如果岳飛不遵守皇帝的十二道金牌,擅自北上,又或者擁兵自重,自立為王,可能只會帶來更多的混亂、國家更多的災難。岳飛當然清楚明白這一點,所以寧死也不背叛朝庭,這才是踐行“忠”的楷模啊!


50後男人


因為宋朝極其推崇儒家,還發展出了儒家新思想理學!儒家講究忠君,孝父,要求臣子無條件服從帝王,也就是要求愚忠。儒家的這思想被宋朝皇帝發揮得淋漓至盡,你可以無能無德,但是不能不忠,忠臣比能臣重要!


宋朝對待文武大臣很寬鬆,高官不一定有,但是厚祿是槓槓的有。只要不是十惡不赦之罪,一般不會殺大臣,處罰文人臣子也相對最輕。有宋一朝,只有岳飛大將軍被冤殺,其他大臣入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都是安享晚年了。


在宋朝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被儒家理學洗腦了幾百年的宋人自然形成了愚忠的習慣。這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選擇,你再能幹,很可能被寫成奸臣或者貳臣;我再無才無德,只要我愚忠皇室,那麼生前死後都是名利雙收!這就是宋朝及以後多愚忠之臣的原因所在!


大秦鐵鷹劍士


因為缺乏歷史知識,個人答不上來這個問題。不過,此時想到一點,就是提問者所提到的這幾個“愚忠”之臣,我以為有必要澄清他們是不是“愚忠”,因為,比如岳飛和文天祥,他們的行為並非簡單的“忠君”,而更多的是反抗和抵禦國家外敵的入侵和武力征服。


TeaC


愚忠雖不可取,但所代表的信仰是崇高的。在我看來,愚忠並不值得被批判。

宋朝皇帝和士大夫的關係可謂是了歷朝歷代最和諧的。自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大臣手裡沒兵權自然不會滋生野心),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只要大臣沒有犯叛國罪,皇帝最重的刑法不過是將其流放到偏遠地區(如蘇軾就被流放到了海南)。這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必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報之。宋朝皇帝對待大臣之好,以至於在大臣面前略顯懦弱,這樣的關係下,大臣們對皇帝忠心耿耿不就顯得十分自然嗎。

岳飛衷心可嘉,那他為什麼被賜死了呢?原因是因為他叛國了(別激動,聽我說下去),岳飛曾說過要北上迎回二聖,這無疑是對南宋趙構朝廷的背叛。(岳飛根本沒想到這些,所以給了他個莫須有的罪名)


辛棄疾怎麼都不能算的上是愚忠。他是主戰派,和主流的主和派之間不過是政黨之爭。最後被排擠流放責任大多在其他臣子,怎麼都不能怪皇帝吧。

文天祥則是抗元英雄,元滅南宋,這時他的死去已經不單單是對皇帝的愚忠了,畢竟元是外族,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照的是漢民族不會屈服的信念。


史之旅


首先,文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唐末動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割據勢力的坐大,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唐朝滅亡後經歷了五代十國,這時期戰爭不斷,誰有地盤,誰的兵多,誰就是老大,所以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重武輕文。直到宋朝的建立,從太祖開始就很重視文人的地位,地位的提高,責任感也就隨之提高,所以他們有責任為國家奉獻自己。


其次,儒家思想在宋朝發展到了新高度。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傳播,道教盛行,儒學也因為吸收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有了新發展。隋唐時出現了三教合一的趨勢。宋朝的寬鬆的文化氛圍為儒學的又一次發現提供了環境。這一時期,儒學的知識分子投身治國實踐,而且崇尚氣節,把氣節看的比生死都重要,所以在面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才是保全該有的氣節。

文天祥


第三,當時宋朝的周圍還有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宋朝與之經常發生戰爭。在這種情景下,國人特別是文人容易生出愛國主義情懷,並且相對宋朝人而言,其他政權是外族,不願意接受他們的統治,所以才奮起反抗。


長弓小義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說岳飛文天祥辛棄疾是愚忠更是沒有一點道理。這三個英雄都是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沒有選擇逃避,奮力抵禦外寇,他們保的不只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老百姓。宋朝是儒家思想佔主流,忠君是最基本的一個思想,在當時是沒錯的,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思維去要求古人,古人只能按當時的要求去做。


超哥說成語


忠誠在不看重這種品質的人眼前就是笑話。講求氣節,堅守底線沒有錯誤,每個人的信仰不同,也沒高低貴賤,愚忠跟現在人一有空就玩遊戲,對遊戲的狂熱沒區別。那時的社會崇尚民族大義,原始社會崇尚有奶就是娘,現在崇尚金錢。大概就是這樣


召喚20


歷朝歷代都有忠臣吧,宋朝的文官地位高於武將,他們的福利待遇都比較高,投靠新朝不一定落下好處,而且絕對會遺臭萬年,他們懷著崇高的理想,希望能中興本朝,只不過積重難返,事與願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