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這10種情況都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會計?(含19個案例)

這幾種情況都不知道,就不要說自己是會計!

這10種情況都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會計?(含19個案例)

稅種:通俗的說“繳什麼稅”

具體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耕地佔用稅、菸葉稅、關稅、船舶噸稅、環保稅等。

【例1】一項行為可能要繳多種稅:企業銷售貨物,繳增值稅,還要繳企業所得稅。

【例2】企業出租房屋:繳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

納稅義務人:通俗的說稅法規定“誰繳稅”

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注意:不是實際稅負人。

1.俗稱:對誰徵稅/誰來納稅

【例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國發〔1986〕90號)第二條規定,房產稅由產權所有人繳納。

由於轉租者不是產權所有人,因此對轉租者取得的房產轉租收入不徵收房產稅。 房產轉租,不需要繳納房產稅。

2.納稅人有兩種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3.代扣代繳義務人:是指雖不承擔納稅義務,但是依照相關規定,有義務代扣代繳其應納稅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例4】發工資,代扣代繳個稅

4.代收代繳義務人:是指雖雖不承擔納稅義務,但是依照相關規定,有義務代收代繳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例5】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代繳委託方應該繳納的消費稅。

徵收對象:通俗的說“幹什麼或擁有什麼資產”要繳稅

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徵稅。

1.通俗的說,不屬於某稅種的徵收對象,就不需要繳納該稅種。

【例6】房產稅的徵稅對象是房屋等

【例7】消費稅的徵稅對象是消費稅條例所列舉的應稅消費品

【例8】印花稅的徵稅對象是稅目稅率表中列舉的憑證和經財政部確定徵稅的其他憑證徵稅。所以審計合同不需要“貼花”/“繳納印花稅”

2.徵稅對象分為:流轉額(如增值稅和消費稅)、所得額(如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財產(如房產稅等)、資源(如資源稅等)、特定行為(如土地增值稅等)

計稅依據:通俗的說“按什麼量繳稅”

是指計算徵稅對象的應納稅款的直接數量依據,就是徵稅對象課稅的計算問題。

【例9】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計稅依據就是應納稅所得額。

【例10】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佔用土地面積乘以每單位面積應納稅額,計稅依據就是佔用土地面積,屬於從量計徵。

【例11】生產銷售化妝品應納消費稅的應納稅額:化妝品的銷售收入乘以適用稅率,計稅依據就是化妝品的銷售收入,屬於從價計徵。

稅目:徵收對象具體化

是指對徵稅對象進行具體的分類,反映具體徵稅對象。

【例12】個人所得稅稅目:(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徵稅的其他所得。

每個稅目算應納稅額都不同,所以算“應納稅額”的之前,要知道分清楚稅目。

稅率:通俗的繳,按“多少”繳稅

是指對徵稅對象的徵收比例或徵收額度。

【例13】比例稅率:企業所得稅(25%)、增值稅(如:16%等)、城建稅等

【例14】定額稅率:城鎮土地使用稅(按面積)和車船稅(按輛)

【例15】超率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

納稅環節:通俗的說“哪個環節繳稅”

是指稅法規定的徵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流轉過程中應納繳納稅款的環節,會存在多個環節重複繳稅。

【例16】增值稅:生產和流通環節

納稅期限:通俗的說“什麼時間繳稅”

是指關於稅款繳納時間的規定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應稅行為發生的時間

【例17】增值稅:預收貨款方式銷售貨物,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2.納稅期限:就是申報繳納稅款的時間,納稅人每次發生納稅義務後,不可能馬上或者每次都繳稅,就規定了每個稅種的納稅期限。

【例18】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季度後15日繳納稅款(一般規定)

3.繳庫期限:就是稅款繳入國庫時間(通俗的說,稅款扣款時間)

納稅地點:通俗的說“在哪裡繳稅”

是指納稅人(包括代徵、代扣、代繳義務人)的具體繳納稅收的地方。

【例19】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地點:以被投資企業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比如:小陳稅務(住在北京)轉讓其持有上海青浦區一家企業的股權,需要繳納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地點:上海青浦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