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每天的作业,老师都要求家长检查并签名,这样对吗?

湘137693173


家庭作业就是检验孩子在学校学习成效的一种方法,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与掌握的程度,孩子每天的作业,老师都要求家长检查并签名,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失去了作业本身的价值,同时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亲子沟通的内容、时间与质量,因为说的都是学习,还有什么时间谈别的,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有可能造成亲子矛盾

检查并签名,这就意味着家长检查后要负责任的,同时检查后孩子是要改正的,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能够的负担,如果不对了,家长又讲不明白,讲解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致,也有可能指导错误。

孩子与家长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因为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就重,在加上写完了还要等待着检查与修改,试问,哪里有什么时间进行亲子沟通,孩子下了大的学校又走进了亲子小学校,他们的心理的承受能力是何等的大呀,孩子心理苦呀,所以,我想如果孩子在学校就能够吸收所有的内容,就不必留什么家庭作业了,在学校就是学习,为什么在家还要让家长来检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效呢?

虽然教育是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的责任,但学校的主要责任还是教育教学,教育是家长需要参与的,但教学为什么还要家长来参与呢?现在的家长真的太累,要跟着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为要为孩子解决不会和错误的问题。

作业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这样做孩子的作业也就是都是满分,教师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掌握情况,就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反而家长会比老师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有那么长,为什么一定要留家庭作业,老师其实通过上课的提问与观察就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又何必留那么多的作业,而真正该留的是预习作业,这个作业家长也就没有必要检查与签字了,因为老师上课一看情况就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


决胜网


这样不好,我小孩刚上一年级,我也是乖乖的照做。这么几次之后,我发现不对劲,这样子孩子的优化设计都是优,如果我每次给她检查,真的是可以保证每次都得优,但我发现没有意义,对孩子不利,真的。



后面我自己改变了做法,因为我也了解了下,现在趋势都是这样做,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但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偷偷改变。我跟我小孩说,我帮他签名,但不帮她检查作业,会检查她的字,字写得不好要改,作业的对错绝不检查。

后面一直就这样子很顺,如果我女儿的优化设计发下,有错题,我反而有一种快感,因为跟她一起分析错题的感觉真的很享受,深刻的感觉到女儿在成长路上的一点一滴。


其实有时候,签字的时候,也能发现她做错的,我要嘛侧面提醒她,要嘛不提醒她,有一点,她独自完成的,如果得优,我都会表扬她,这样做,有利于她的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当然我明确告诉她,在做的时候,确实有不会不理解的,思考再三都不会,可以来问我们。

我旁边小区有个女孩子,跟我女儿不同班同一个年级,有一次到我家来做作业,简直吓到我,做一面优化设计,至少问了不下15次,几乎每道题都要问到,我不是不耐烦,我是觉得不可以,真不知道她平常是怎么做作业的,我看她前面的优化设计,也完成得不错,难道都是父母一题一题看着做完的,教着改过的,这样怎么了得。


所以老师的要求,父母也是可以灵活看着办的,老师的目的,应该也是要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且这样的要求,好像都是低年级比较多,我女儿三年级以后都没有了。


啰嗦育儿与人生随笔


学生不写作业!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我想这件事情就很好理解了。每天把作业收上来,然后你就会发现有些孩子的作业没写,一问我忘记还有这个作业,或者我写了忘在家了。

每次一听到这样的说辞,真的让人很生气!一给家长打电话,都说不知道!你说生气不生气?

家长的质疑

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是站在一起的。每次一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很为难,因为没有人相信你!或者说,没写作业就没写作业,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真的头疼收作业,感觉每天不是给学生留作业,而是给自己留作业一样。

学生欺骗家长

每次一问你学校的作业写完了吗?都会回答写完了!然后家长就真的以为他写完了,其实呢?一点没动!

然后等第二天来了,作业一点没写。再叫家长过来,一问三不知,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让家长签字的目的只是为了您能监督学生把作业写了。就这么简单。

也请您谅解老师的苦心,每天为了让他们回家写作业,想尽了办法!

谢谢~致家长们。

如果您有别的意见也请评论,我回复你!


学之有地DL教之有理


作为老师,我反对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我也从不让我的学生家长检查作业和签字。

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尤其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我觉得这是老师偷懒并推卸责任。

若果家长检查作业,作为老师你还知道学生的薄弱点吗?知道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掌握吗?通常家长检查出错误,指导孩子改正,讲解方法可能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致,也有可能指导错误。

作为家长上班和照顾孩子已经很辛苦,再加上检查作业更是雪上加霜。有些暴脾气的家长看到孩子作业出错,有可能引起一场家庭风暴,闹得鸡犬不宁。不但不能改善亲子关系,而且还会恶化亲子关系。

我觉得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老师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监督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二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家长签字的作业可能不用仔细批改。

当我的孩子上五年级时候,遇到一个好老师,特别强调不让家长检查作业,更不让家长签字,家长一片欢呼,可见家长是不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孩子也没有因为不检查作业而成绩下降,反而做作业很积极,成绩稳中又升。


曾琦说教育


我有个朋友曾在朋友圈发表感慨,孩子放假了又成了可爱的孩子,关系又变得亲密了。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是因为上小学后每天监督孩子写作业、改作业,弄的自己很上火。

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名最原来的本意是让父母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刚上小学的孩子自律行很差,作业完成需要父母配合让其养成做作业的习惯。

可以理解为签字就像一种鼓励的行为,就像幼儿园小朋友通过想得到小红花让自己表现的越来越好。签字这个意图还是可以的。问题存在争议就在于很多父母对这一任务施行的太彻底。



家长做法:

  • 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一旁盯梢,发现错误立马指出这个写错了,应该是什么。关系就像“警察”与“小偷”。
  • 有的父母做法是写完后检查,然后教孩子改,改总得让孩子学会吧。三四遍后,父母的脸就比“四川变脸”还变的快,孩子不知家长在那个点就爆发了,感觉完成作业真的就在扫雷!!
  • 还有父母是直接上手,给娃解负。作业彻底成了家长的了。



上面情况长期以往的危害:①自律不但没养成,孩子还对作业有了抵触的情绪。②孩子觉得作业就是父母和自己一起完成的。对错有家长帮指正,认真专注性上变差。③作业本来是孩子的,现在却成了两个人的,责任意识变差。



那父母们该怎么做呢?

  • 先培养孩子养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
  • 然后强调写作业字写端正。
  • 最后再讲究对错,这个可以让老师评定。这个最重要。老师只有知道班级孩子在哪个知识点最容易错,才能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性的复习。孩子也明白如果不好好上课,要自己承担完不成作业的风险。

语文有语文的教学思维,数学有数学的教学思维。把教学的责任还给老师,家长让孩子死记答案,从长远考虑没什么益处。

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养成独自写作业的习惯。教学还给老师。如果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写作业了签字的意义就不大了。老师也要有所变通。


晓说育儿那些事


很多学校都要求家长签字,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不是简单的对错就可以评价的。

第一,我理解并支持家长检查签字的要求。很简单,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如果家长自己都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那该谁来管。而且,可以从检查作业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哪些不足,便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提高。

第二,家长签过字,老师就不再检查了么?可能有的老师是这样做的。但我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是会把作业重新再批改一遍的。有时候,我们忽略掉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书写规范,老师就会给孩子指正出来。

第三,我不认同那些觉得改作业是老师的职责,或者觉得这样做老师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水平等看法。其实孩子在学校会接收到很多测试,老师对孩子知识掌握的情况肯定比家长多。如果双方可以基于信任、尊重和对孩子的关心,增进交流,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孩子的。

学霸、人才不是单靠老师就能教出来的,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所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主人翁的态度,对孩子才会更好。


温蒂小屋


我想题主一定跟我一样,对老师这种行为很不理解,更是感觉到厌烦,其实我从很早就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老师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偷懒,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学习到新的知识,丰富自身,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东西!

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却相出这样的办法,减少自己的劳动力,虽然说家长也是需要教育孩子,但在检查作业并且签名的事情上,我觉得真的很没用,首先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回到家脑子早就成了浆糊了!

这时候给孩子检查作业,很有可能准确率不高,如果第二天被发现错误,会伤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地位,然后这样就更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作业不用好好的做,更不需要检查对不对!

因为一会父母都会帮助他们检查,这样对吗?难道不是让孩子越来越懒吗?我们家长是需要付出,但这样付出的不是地方,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业环境,让他们充分的去投入其中!

教会他们生活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一切我们能教会的知识,但绝不是检查孩子的作业,所以我觉得老师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偷懒,如果是我我就会找老师去谈,这样的做法我不认可,并不能帮助到宝宝的学习!

教育是双方面的,老师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家长同样要这样,教育孩子绝不偷懒,如果孩子又不会的问题,我们要尽量的去帮助孩子,如果遇到不会的,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能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


BabyFive育儿


老师的确不应该要求家长做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老师来指挥呢?家长应该自己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爱孩子全方位关注孩子的家长不用老师要求,不关心孩子成绩的家长你要求他也不会做,只会反过来抱怨老师,其实学生不仅有家庭作业,还有课堂作业,还有作业中的错误反复修改反复回批,有时一个学生同一道题老师反复讲,孩子反复改,需四五次才能改过来,老师的批改量与八九十年代比不知翻了几倍,课堂练习足以让老师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事实上家长多关注的孩子,成绩一定比家长不关注的孩子成绩好,作业正确率高有时也是一种习惯,及时发现错误改正了,也就不必在改作业上花费更多时间,实在不想看孩子作业的家长,老师也没有办法强求,毕竟孩子是家长自己的。老师要求签字的一般都是小学生,只是家长签字而已,就是督促家长每天关注孩子成绩,至于批改,各人看能力,能发现错误改正过来是孩子的收获,对没有能力的家长,老师不会要求作业必须丝毫不差。其实主要是这个阶段,好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有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作业现象。小学生作业如此简单,家长懂得的有懂得的方式对待,不懂的用不懂的方式对待就行了,可是让人不理解的是,家长为什么多看一眼孩子的作业,就有那么大的不满呢?孩子作业不写,一般情况下,第二天到学校老师也会要求他补上,但这样就同时给孩子第二天的学习增加了负担,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专门看管一个孩子补作业,这既影响了老师第二天的工作,也间接影响到了其他孩子。这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孩子不完成作业的毛病就会形成习惯,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改不过来。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待自己成绩的责任心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主要取决于家长,可以追溯到学前的家庭教育,这也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平时不能正确培养孩子,现在问题暴露出来了,却来针对老师,这对那不对的,这难道正确吗?最好是老师什么都不用家长做,老师也省心,只是结果会怎么样呢?教育是老师与家长为了同一个目标的合作,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从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能力上来看,如果非要争出来个谁应该做什么,恐怕那些抱怨的家长欠孩子的不是一点半点。


用户3002284223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英语学习和教育的老师,个人非常不提倡这种做法。在工作中从来没用强调过家长帮助检查和签字。个人认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应该由老师和学生自己负责,家长有条件的加以辅助和监督即可,但过分的参与孩子学习容易让他产生依赖心理,倒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高效的完成家庭作业是提高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检查也是其中一个过程,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查阅参考书,或者上网查阅资料,或是第二天找老师问等办法自己解决。


家长不签字不代表可以不关注!实事求是的说现在的家长大多为家庭奔波劳碌,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很疲惫了,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实在是一种折磨,甚至有的家长因工作性质晚上都要值班,没办法完成这项任务,老师应该体谅。但是即使在忙也要关注孩子学习,每周抽出两三次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下学习情况,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学习的重视,最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和家长应互相理解体谅!家庭作业最好选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或者是有趣的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批改时发现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单独与其家长沟通,说清缘由,嘱咐监督学习,而没必要每位家长都签字。这样签字的家长也能体谅。尽可能的减轻家长负担!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不要厌烦埋怨,老师也是希望您能多关注下孩子学习。实在有困难的可以和老师沟通,商量解决办法。孩子的教育本来就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互相配合。孩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viki姐姐


要不要帮孩子检查作业?原则上,不赞成帮孩子检查作业,那样确实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孩子应该为自己的学业和对错负责。

对孩子的作业,没必要为他负责,但有监督的权利。

关于是否帮孩子检查作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于不同的亲子情况应该给出完全不同的方法。

有的家长一直帮孩子检查作业,我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发现孩子完全可以为自己的作业负责,根本没必要帮他检查,因此建议家长马上退出。

有的孩子问题比较严重,不但家庭作业完不成,课堂作业也完不成,老师几乎天天给家长打电话。孩子的父母也尝试过完全不管,但是会陷入彻底失控状态。

这种情况,建议家长每天耐心地帮孩子检查作业,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而是通过这个过程逐渐规范孩子的行为。等孩子基本能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的时候,家长减少对孩子的监督,慢慢放手。

监督是为了过渡到不监督。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监督,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退出。如果家长无法退出,那就不是监督,而是代劳,是替孩子负责了。

很多家长总想等孩子完全改变以后,自己再退出,事实上这样是把自己和孩子绑定在一起了。对孩子的监督,绝对不要恋战。不要纠缠小的问题,而要坚持最低限度介入的原则,孩子有进步,我们就逐渐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