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中蘇聯紅軍的火力保障——自行火炮


SU-76自行火炮,是一款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蘇聯坦克設計師謝苗·亞歷山德洛維奇·金茲伯格設計研製的一款輕型自行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生產量最大的一種自行火炮。

ISU-122/ISU-152型自行火炮,經歷過蘇聯衛國戰爭的洗禮,它們的底盤與IS-2重型坦克是一樣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5名乘員負責操作這種45噸的“斯大林鐵拳”。

SU-122自行火炮,1942年4月,蘇聯命令一些設計局開發一種裝備122mm或者更大口徑的突擊炮。每個設計局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其中Uralmash工廠首先拿出了U-35設計樣車,第592號工廠則設計出SG-122(A)自行火炮。U-35裝備122mm的M-30型榴彈炮,底盤採用了T-34坦克的底盤。而SG-122裝備了相同的火炮,不過底盤卻是基於繳獲的德國StuG Ⅲ突擊炮。

SU-152自行火炮,面對德軍新式的坦克,蘇聯開始研製一種名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該種自行火炮裝備一門152mm ML-20型火炮,還裝備了全方位觀測儀以及ST-10型遠視儀。其直瞄射擊距離為700米。所有的KV-14突擊炮都裝備了10-RK-26型無線電以及TPU-3型內部通話機。它的底盤則是採用了仍在生產的KV-1s坦克的底盤。

ISU-122/ISU-152型自行火炮,經歷過蘇聯衛國戰爭的洗禮,它們的底盤與IS-2重型坦克是一樣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5名乘員負責操作這種45噸的“斯大林鐵拳”。

ZIS-30輕型坦克殲擊車,從一九四一年九月底開始服役。南方和西方前線的一些反坦克小隊和二十個坦克旅裝備了這些車輛。有記錄顯示這些坦克殲擊車又被稱為57毫米ZIS-2反坦克炮。

ZSU-37自行防空炮,蘇聯把一個開放式的炮塔裝上一款經過大幅度改造的SU-76底盤,並在該開放式炮塔上裝上一門M1939式37毫米SP自動防空炮,因此蘇聯把這種新式自走防空炮稱為ZSU-37。

BM-13自行火箭炮,蘇聯火箭炮之所以被稱為“喀秋莎”,有兩種傳說。一說:喀秋莎是一個美麗的蘇聯姑娘,在二戰中參加了對德國法西斯的戰鬥,後來英勇犧牲。人們為了紀念她,把蘇聯紅軍最厲害的武器火箭炮稱為“喀秋莎”。另一說:在火箭炮剛剛研製出來時,為了保密,起了一個與武器完全無關的代號--“喀秋莎”,因為這是很多蘇聯姑娘都喜歡取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