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给孩子辅导,怎么感觉是我在上学”,家长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存在?

YANZI永不放弃


孩子目前已经四年级,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如今,我一直在陪孩子学习,但是有几点感受是需要和大家分享的:

1.从最初参与到孩子学习过程当中,就已经强调老师在学校所教的知识,我不会讲第二遍,所以孩子能够在课堂上保证极高的学习效率,基本上老师所布置的习题性的作业,从来没需要我参与。我只会根据孩子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讲一些超出老师教学难度的题型,比如数学学科老师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我会把这个知识点和奥数有关联的一些题型,讲给孩子听。

2.每天孩子回家之后,我会要求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般情况下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阶段,每天40分钟左右就够了,在完成老师作业的基础之上,和孩子进行一些其他知识的学习,包括给孩子讲一些国学的知识,讲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一些科普的知识等等。

3.孩子的家庭作业,我从来不帮他检查错误,我会要求孩子自己检查,而且如果孩子完成作业之后,他能够检查出自己作业的错误,我甚至还会给他某些奖励。所以通过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训练,孩子在四年级这个阶段,即使在作业难度加深的情况之下,孩子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上不会有错。孩子老师所要求的任何签字,检查,背诵等等,都是孩子自己完成,甚至签字的部分,有时候都是孩子代签。

4.不管孩子的作业有多少,每天必须抽出练琴和读书的时间。孩子基本上能保证每天半个小时在练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中英文阅读。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家长会提出极高的要求,孩子学的任何一门课的知识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家长会有提前备课,其实备课也没那么难,就是买几本和孩子教材同步的,老师用的教案就可以了。


九斗学生心理


你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我们家以前就是这个状态的。我儿子读初二,每次辅导他做作业,写作业的热情还没有我高,每次都是三催四请,有时候还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配合你。真的好像我在学习一样,一问还是三不知,气得我说,这要是考试,我没在学校都比他打的分数多。



可是气归气,我还是耐心寻找孩子不会和学习不上心的原因,通过观察和旁敲侧击,我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当然是贪玩了,他的心还没完全在学习上,玩的心思重,所以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成绩自然上不去。因为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所以即使给他辅导,或者把他送到辅导班,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和孩子交谈,陈述其中的厉害,让他知道只有自己想去学才能真的学会。



另一方面是他一知半解,以为自己懂了,结果一做起题来就露馅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会了,所以根本不愿意再听你说,所以这样的孩子也很难辅导,无论你怎么说,他都用他自己那套理论作答。这样辅导的时候,尽量先看书中的例题,或者咨询老师,和老师讲课的方法一致,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各种考高分的各种资料,只要跟老师讲的不一致,孩子就本能地认为你教的不对,再怎么辅导也不会有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不认真,不细心。这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了。学习态度不端正,你费再多的心血也没用。这个时候就不要催促孩子,给他思考的时间,允许他做错,之后你再有针对性的给他讲解,给他自信。他会很信服。

学习态度不端正一般情况是孩子对自己不自信,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认为自己就是学不会,于是不学。纠正他的学习态度,先要树立他的信心,用一次次改错告诉他你能行。



经过观察,我儿子基本就属于这种情况,儿子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对自己很没信心,做题就很敷衍。一天我们做一份英语卷,整份卷子对错几乎是一半一半,我没有发火,把错的标注出来,让他重做一遍,他居然只错了两个,我那两个错的我让他再想想,因为已经去掉两个错误答案,他一下子做对了。我又有针对的给他讲了一下,又出了两个题,他都做对了,证明他真会了。

因为找到病症,对症下药,现在我辅导儿子,已经没有了题主说的那个现象,也有了效果,几天前的月考,他的分数整体提高了八十分,虽然不多,我相信,他还会提高的。

既然能辅导孩子,就证明想让孩子进步,而每个孩子真的都是渴望好成绩的,我们辅导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讲解,催促,找找病因,想想办法,对症下药,孩子还是喜欢让我们辅导的。我们的辛苦也不会白费。


暮如雪说育儿


不是家长,但是在辅导侄子学习的过程,感觉也是在涨知识的过程。

跟楼主一样,我也是一个没有一点画画天赋的人,自从上了初中,就没有所谓的美术课音乐课了,连体育课都没上几节。七八年没动过画笔的我,在给侄子辅导寒假作业的时候,他们老师布置了两张手抄报,结果我就懵逼了。不会啊😂一点绘画技术都没有,画出来的东西很尴尬。还有,侄子的寒假作业的题,有一些非常灵活,连我都必须要找度娘。😂

现在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复杂,需要培养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现在大学生学习的编程,小学生已经在开始学了,也就是说,这些大学生当父母后,编程说不定还得继续学才能跟上孩子学习的步伐。所以,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

这里是茯苓呀的回答,欢迎点赞、关注,一起讨论。

茯苓呀


同感的是,我又“上学”了。

不同感是,我在“上学”,而不是我替娃上学。

我常和周围的朋友说:“我重生了,又重新做了回学生。”

在家里我还封自己为“才女”,娃上的兴趣班,一个不落的也都跟着学了。

我很享受跟娃一起学东西,辅导娃的这个过程。

小时候,家庭条件和整个环境所限,好多兴趣爱好,都没有机会学。自从有了娃,给她报班,我就跟着一起学。不为别的,只为:

一为,重拾儿时的梦想。因为有些也是我喜欢的,比如画画,唱歌。

二为,学会了,以便在课后指导娃,不然,啥都不懂,连娃的问题都看不来,咋指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要做个业余辅导老师,帮助娃在家修行。

现在的课本和我当年学的,有很大不同,语文更生动活波了,数学也更灵活多变了。加上孩子自律性差,理解力有限,很有必要我重新学一学新知识(新知识指科学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新的思路等),用以辅导、督促娃的学业。所以,我依旧要做一个业余的辅导老师。

我并不会教给娃这道题具体怎么解,这个阅读理解该选哪一个。而是一步步引导他,让他自己去思考,去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和娃一起学习的这几年,作为全职妈妈,我发现,自己没有落伍,反而知识越来越丰富,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生活圈子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这也算是另一种收获吧。

(图片来自东方IC)


萌妈爱学习


这位家长给孩子辅导,是自己在上学的感觉,相信很多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感同身受,这其中也包括我。

不过,好在我及时醒悟,这种状态只持续很短时间。

因为当时小升初考试的试卷上出现奥数题,带孩子学奥数是家长的唯一选择,我的女儿在小学三年级就参加奥数班,当时女儿对奥数题有畏难心理,更别提思维能力了。我便亲力亲为,将每道题详细讲解。几天后,当时女儿的状态是,我讲过的题会做,没讲过的题照样不会,思维能力并没有提高,我发觉自己的授课方式出错了,便及时纠正。

奥数题的思维方式独特,题中出现拐弯处较多。我点明题中出现的知识点,遇到拐弯处,以提示的方式帮助她顺利过关。每作对一道题,便称赞一番,女儿渐渐对奥数题感兴趣了,畏难情绪渐渐消失。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初中,并减免了择校费。

辅导孩子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切勿全面代劳,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惰性心态,一旦习惯成自然,后果不堪设想。

家长应该协助老师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补习不如补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助感同身受的家长转变观念。


郁满芳华


这位家长你好,辛苦了!

我直言不讳,是你做错了而不自知,老人说你小时候也没有这么用功,我信了。如果你小时候这样用功,不至于现在还这么辛苦了。

粗略的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成才,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习能力,将来在社会上选择适合的职业,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学校给孩子留得作业,都是为了锻炼孩子。你可以辅导,不能代劳!

为什么辅导?还是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如果代劳了,孩子什么也没有学到,所有的辛苦都没有意义。

怎么辅导是关键!一般来讲就是给孩子讲解基本原理,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慢慢做出来,培养出独立思考,认真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真的笨,就让孩子多读书吧,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了。只有长期地读书,才能真正地开启智慧,成就人生。这是我个人的亲身体验。

希望你今后把学习的事情交给你的孩子。学习就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思维训练,也是能力训练。

个人愚见,谢谢阅读。


书棋人生


跟着孩子上学的感觉倒没有,跟着孩子进步的感觉有很多。

虽然是语文老师出身,但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不会讲故事,不禁替以前的学生们感到难过,他们跟我那些年,都没听老师讲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哈!然后就硬着头皮,每天给孩子编睡前故事。我家娃只听我自己编的,不听书上的,书上的她要自己读,这不是逼着我去弥补短板么?孩子的话比老板的都管用。

然后,又以工作需要为借口,读了一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生,其实是为孩子读的,但没告诉她。又读一堆的教育、心理方面的书。如果没有孩子,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估计自己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去读这些书,或者也不会读这些书。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有些人上完大学就停止成长了,30岁的人80岁的心态,这是带不好孩子的。

跟孩子一起上学,很累,但很幸福。人都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即《大学》讲的“止于至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同我们一起成长,少走很多弯路。为什么世界上凡是过得去的国家,都是以中产阶层为中坚力量?就因为他们有孩子,有孩子就有向上的动力,有动力就有努力,努力的人多,经济就发展。我们的努力也在为国家做贡献。


背包包大人


题主的做法令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各位朋友共勉。

首先,作为家长辅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在于“辅导”,从旁边协助,监督或者提点。主体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

问题中描述的家长帮孩子完成作业任务,直到凌晨三点,这种做法哪里是辅导孩子学习呢?分明就是代替孩子,自己在做作业。完全是本末倒置了,根本达不到培养孩子、锻炼孩子的目的。这样的作业交给老师,得到老师的好评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呢?记得笔者的孩子在上三年级时,去参加家长会,看见同班有个孩子的习作语言极其优美,谋篇布局别出心裁。惊讶的我询问老师,老师笑着说“很明显是家长代替孩子写的”。结果,多年以后,这个孩子连专科也没有考上。当然,或许这只是个案。



退一步来说,孩子处于学前幼儿段或者小学段,科目少,知识相对单一,家长通过网络查询可以找到答案或方法代替孩子完成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上了初中,尤其是高中,那时科目多,知识难度大,数理化不是一般的难,请问家长,你又怎么辅导孩子呢?

其次,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完成作业任务,关键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一点点积累。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作业任务,在旁边看着就好,随时提醒孩子。不要边看电视边写,边玩边写。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完成得好或不好并不太重要,只要他是认真专注地做作业,就要肯定他,表扬他,让孩子明白:学习要专心,作业要认真。专注学习的过程最重要。



刚开始可能字不是写的太好,习作或许也有错字病句,导致考试分数不高等等状况,但是,家长不要着急,要鼓励孩子,慢慢来,学习是急不来的。哪里可能“一口就吃成大胖子”呢?要坚持学习和作业习惯的培养。笔者自己就从来不代替孩子完成作业任务,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哪个阶段学哪个阶段的知识技能,哪个阶段该达到哪种学习程度,慢慢积累。如果家庭作业中出现了超范围的题目或要求,我都是直接告诉孩子:这(题)不用做!作为老师,笔者是完全可以所谓“辅导”孩子,把那些超范围的题目做好的,可是,笔者没有那样“辅导”。长期的坚持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后来顺利地考入了一所985高校。

所以,家长们,辅导孩子学习是要引导、监督孩子学习,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代替孩子学习!


花瓣上的蚂蚁


何尝不是!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就像自己上了幼儿园。那些手工作业,说是布置给孩子的,其实都是家长完成的。上小学更像进了劳教所工作,每天都要发怒吼叫的同时还要带点暴力!


说是孩子上学了,感觉只是身体离开,心仍然是自己操,就好像孩子进了自己带的班,学好学坏都是自己的事与老师无关。老师只是跟在屁股后面在微信群里不时催逼你,让你赶紧点,不然你的孩子就落后了!

只有孩子上初中可以松口气,但是考上县重点高中的欲望逼的你,不得不时时关心孩子学的怎么样?还有没有考上县一中的希望?尽管孩子一直很优秀,得了不少奖。但仍然不见黄河不死心,仍怕天有不测风云,怕孩子考试发挥失常。




高中则像劳改犯减刑后的最后阶段,熬到可以见光明的最后三天。第一天为孩子考上县一中这样的重点学校高兴得发狂,心里想着进了这样的学校,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大学的门槛了。但却是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时时在意胆小另一只脚也能踏进大学。


只有在收到大学录取通书的那一天,才觉得全中国都解放了!压抑了多年的苦和累一下找到了爆发口,心情不亚于董文华唱《走进新时代》的豪迈。走在街上,喜悦洋溢在心头,逢人都像见了自己的亲娘,那个喜呀乐呀难以言表,脚下更像生风,走路带飘。


这个冬季很漫长


家长还是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你不是陪孩子学习,而是引导孩子成长。

比如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孩子画毛毛虫,你可以带孩子去看看毛毛虫是什么样的,让孩子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然后可以去网上找几张毛毛虫的图画,让孩子看看别人是怎么样用图画来表现的。剩下的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完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引路人,适当的帮一下扶一把,更多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完成。而孩子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正是在这种自我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养成和加强的。

作为家长,你代替不了孩子走路,也代替不了孩子学习,你能做的就是引导好孩子正确的去做。很多的家长都错误地代替孩子去做事情,而不是引导孩子去做事情。这样不仅把自己搞得很累,而孩子却永远长不大,永远不具备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