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西安网讯: 等到疫情结束,我希望能自由呼吸,与众亲共赏繁华!

  ——张怡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除夕那天上午,您接到一个电话后就显得心情沉重,脸上也没了笑容。过了一会,您告诉爸爸和我,说您已经加入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二批救援医疗队。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紧: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家人这个时候正在开开心心围坐一起吃团圆饭。可是现在,您却在整理出发的行李……”

  这是西安大学南路小学一个10岁的小男孩李俊博写给妈妈张怡的信。自从妈妈随陕西援鄂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之后,李俊博每天写“援鄂日记”为妈妈加油打气,制作“平安表”盼望妈妈平安归来。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战“疫”一线:10岁娃写妈妈援鄂日记 为武汉加油

  1月30日晚,很多人都在电视上看到了李俊博对妈妈的祝福,不禁潸然。而此时的张怡却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拖着重重的鞋套,救治三十多个重症病人,完全无暇顾及其他。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1月30日早八点,陕西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对收治的32名危重症患者开展救治。全队60名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被分为6个小组,一天24小时分三个班次进入九院重症病区,每组配备2名重症医师。

  张怡是第二组进入的重症医学组组长,从下午四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八个小时内收治了6个重症病人,加上原有的病人,2个重症医师加8名护士一共护理了32名患者,其中包括8名危重症患者。

  一般来说,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医生比为1:0.8,也就是说32个患者至少需要25名医护人员。这样算算他们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宗媛解释说,“张怡是我们科年轻的骨干医生,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而且特别吃苦耐劳。平时工作中从不推脱任何一个重危病人。”

  除了工作量大之外,还要快速适应陌生医院的环境,在面对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更为辛苦的是医护人员还要穿着防护服“负重”工作。

  “在大家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的那一瞬间,他们并没有对我说他们鼻梁上已经起了水泡,他们的面部和手腕部被压得又红又肿,他们的内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我我看到的是一层层的汗渍”,张怡说这是令她非常感动的一面,在这种特殊时期所有的医护人员都配合得很好,没有任何多余得想法,只是在想如何把病人的病情稳住。

  当天结束工作已是晚上十二点,按照严格程序脱掉防护服需要大约一个小时,回到酒店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半。

  “当时翻开手机,发现有一百多条信息。但是我都没打开看,我怕太感动了,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张怡说,“其实最近以来收到太多太多的赞美、鼓励和支持,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同学还有患者家属,好多好多……我觉得作为一名重症医生,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所以我希望能够再多做一些尽量符合大家的期待。”

  直到第二天休息过后,张怡才打开这些信息。一个声音甜美看似柔柔弱弱的女子,采访过程中不曾有过太多感性的表露,而实际行动中却给人展现出无比坚强的一面。

  “我觉得自己一直被团队的精神鼓舞着,作为团队重症医学组的副组长和分组小组长,更应该以饱满的精神和战斗力鼓舞大家。”张怡说到,“这场战役结束后,我希望能脱下防护服自由地呼吸,和关心我的家人、朋友、同学们聚在一起,共赏繁华。”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希望这场疫情能快快结束,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像李俊博小朋友做的“平安表”一样,1月29日,平安;1月30日,平安;1月31日,平安……最后全部平安归来,一起共赏繁华。

收到百余条信息,她一条也没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