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農村宴席時有些客人都帶很多孩子的現象呢?

Sunlight君


帶孩子去吃酒席的現象一直存在。

各地區不同條件不同,它的意義是截然不同。

拿我們溫州先說一下吧。

我是80後溫州農村人,小時候老家生活條件整體不好,每年只能在過年過節時期才能吃上那麼幾次酒席,所以每次一聽到親戚朋友家吃酒席,精神抖擻、陽光明媚全家總動員去。而隨著這些年條件大面積好轉,生活條件的提高。隔三差五都是酒席,加上平時朋友請客吃飯,時不時帶著孩子,啥菜都吃厭倦了。

說實話現在有親戚朋友家吃正式酒席,心裡都是一百個不想去,孩子也是一千個不想去。都是顧著關係好才勉強過去坐著聊天,一席下來都沒動幾次筷子。

至於你說的那麼那裡都是帶孩子過去吃酒席的現象,應該是平時吃酒席不多。也可能是父母親出去打工,沒有帶孩子出來一起生活。

其實現在幾年在我們這裡打工的人,生活條件確實不錯的,也是隔三差五大吃大喝。加上中國內部地區整體發展不錯,甚至有的地方建設的比我們溫州還要好。

隨著各地區經濟發展,相信再過一些年你去請孩子去吃酒席都要拍馬屁靠關係好才請的動了。所以現在不要嫌棄人多。


殘人有夢黑哥


農村宴席帶孩子,農村人一般都是老人孩子們在家,親戚有宴席如果不帶孩子,大人都去了,孩子怎麼辦,怎麼吃飯,在家都剩孩子又不安全。農村帶孩子去參加宴席可以看著孩子,還熱鬧,全部是大人宴席也就不熱鬧了,農村人辦事都是圖熱鬧。這是我個人觀點,我在家帶孩子,我們親戚們有宴席我一般不去都是讓公公婆婆去,我只要去孩子都會跟去的,農村人大部分親戚有什麼喜事宴席全家都會去的。


棚戶區三寶媽幸福生活


很正常,在一般情況下沒有人反感這一現象,但個別情況除外。

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是在家裡請客,有喜事時到處接客,辦酒宴圖個熱鬧,帶孩子來赴席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農村留守人員較少,大多是爺爺奶奶小孩,大人赴宴,小孩放在家裡不放心,只好帶在身邊。在家裡設宴請客的人,也不在乎多個一桌兩桌的。象我們這邊,一般都是中午吃席,除了星期天,節假日,三歲以上的小孩都上幼兒園、學校去了。在學校吃午餐。在家的孩子不多,所以帶在身邊的多數是較小的孩子,不佔席位。但是碰上星期天,節假日的,小孩還是很多的,在定席數的時候一般都要多準備幾桌的。

現在的孩子,不象以前為了吃而上席,現在是為了玩而上席,吃不了多少,愛的吃,不喜歡的不吃。大人也很講面子,不是比較親的或特殊情況一般不帶孩子,有的乾脆只隨禮,不吃席。也有的只派一個小孩吃席,大人不去的。這種現象很普遍。

也有惱火別人帶孩子上席的,也就是我上面說的個別情況。一種是請客辦酒是為了收份子,賺錢的人,帶孩子來上席,增加了席位,縮小了收入。二是比較精打細算的人,特別是在酒店請客,每增加一桌,就要增加幾百元的開支,有點心疼。三是,算席數的時候沒算準。酒菜準備不足,席少人多,坐不下了。有點怨帶孩子的人。但在我們這裡,一般也是心裡不高興,也沒有直接說出來。說出來了,以後別人就要小瞧你了。

其實,在我們這裡多數人還是很自覺的。一般到酒店去吃席的很少帶孩子。到主人家吃席,如果發現席位緊張,帶孩子的一般都是主動加座。比如,平常是八人一桌,帶孩子的主動圍上十人一桌。其實小孩真吃不了多少,一般菜上到一半就跑出去玩去了。

綜上所述,村夫認為,赴宴席時帶不帶小孩要視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鄉鄰親戚互相都比較瞭解,參加那些平常比較大氣的人的酒席的人,可以帶孩子一同赴席。對那些平常比較小氣,或者關係又不是很親密的人,就不要帶小孩赴席,現在的人不差那一餐吃的喝的,不要賤了自己孩子,或引起不必要尷尬。對那些有屁大點小事,就想辦酒席賺錢的人。不要迎合,主動斷親。

以上是村夫夜話的回答,謝謝閱讀!



村夫夜話


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多,很多是因為孩子的媽媽打工,家裡沒有人,沒有辦法,但是也有的是因為喜歡沾點小便宜,喜歡帶孩子,認為自己隨禮了吃不夠本,這種人現在也很多。

我從來不帶孩子,主要是俺孩子根本不喜歡去,這麼多年就帶一次,孩子的媽媽不在家,辦事這家離學校特別近,放學的時候我站路邊等著兒子,但是還彆彆扭扭的吃了一次,這也是唯一的一次。

現在很多爺爺領著孫子的,有的領3、4個,上次我們村辦事兩個老人領了6個孩子,照料事的說你們幾個一桌吧!大家說這樣行嗎?確實難看,這樣最容易出差錯,很多時候坐不下,人多,辦事前一般也不這樣算,都是算大人,但是也會額外準備幾桌小孩的,關鍵是很多時候不按套路。

現在我們村帶孩子的很少,大家經常討論這個事,所以大家都不好意思了,確實也是一個問題,那麼多孩子怎麼辦,一個孩子一個座位,所以現在大家都很自覺,這樣比較好。


大海傳媒


農村宴席是農村文化、風俗習慣的一個縮影,帶孩子吃宴席就是其中之一。榮哥出生在70年代的尾巴,是帶孩子吃宴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農村帶孩子吃宴席可以分過去和現在兩個部分來說

【1】過去

過去農村辦酒席,是一個盛事,十里八鄉的都知道,特別是孩子們,早就翹首以盼,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過去農村人都不富裕,生活條件不好,家裡有點好的東西,一定要留在逢年過節才捨得吃,平時都是粗茶淡飯,甚至出現糧食青黃不接的情況。

如果遇上村裡有人辦酒席,也就是說可以吃到好酒好菜了,我這樣說有點太直接了,但就是這麼回事,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想的,鄰居家辦酒席我能吃得平時吃不到的東西,我絲毫不掩飾吃貨的本色,同感的小夥伴出來抖一抖,是不是這麼回事。

不光是本村,遠一點來隨禮的親戚朋友很多都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目的很明白,就是吃一頓,因為那個年代生活條件太差了,宴席上不可能有剩菜剩飯,風捲殘雲一般,吃完一席還意猶未盡。

所以說,過去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吃宴席帶孩子就是為了吃。



【2】現在

現在農村人吃宴席也帶孩子,但是目的和過去不一樣了,現在帶孩子吃宴席就是為了玩。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饞了想吃點啥就去買回來煮,君不見現在的人一個個都肥頭大耳的,挺著個啤酒肚,就是營養過剩的表現。



現在,農村裡辦酒席孩子也多,不過都是一群貪玩好奇的主,在榮哥老家貴州畢節農村,每次辦酒席的第一巡酒席一定是先請這群爺先吃,免得後面和客人搶座位吃飯。就像供神一樣,他們就聞聞味道,這群爺也吃不了多少,每一桌都有很多剩菜,這群爺不是為了吃而吃,他們是為了玩而吃。

遠一點的客人來隨禮一般不會帶孩子了,除非是自家的近親,才會帶著孩子一起來吃宴席,這些年這種帶孩子去吃宴席的情況沒有了,一般都是本村裡的。

所以說,現在的人帶孩子去吃宴席,不是為了吃,是為了玩,生活條件好了,不存在貪吃好吃的情況了。

山裡優果


現在農村待客,大部分都是帶著孩子,關於這樣的現象,真的是沒辦法控制的事情,現在好多人都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裡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碰上吃酒席,就只能帶著孩子了。其實我們駐馬店這邊帶孩子的特別多,我生我女兒的時候,是臘月二十一生的,農村女孩一般都是九天吃喜麵條🍜也就是待客。臘月二十九吃的麵條,那天準備了三十桌,熱鬧的很,這一天,該準備年貨的都準備齊了,外出打工的也都回來了,來了好多人,老公都擔心的不得了,生怕坐不下,有的一家來了兩口,三口人,四口人的都有,心裡有再多的不願意也不能說出來,別人家待客也都是這樣,碰上星期六星期天更是人滿為患。要是碰上主家準備的酒席少的,更是坐不上,我吃酒席就不願意帶女兒去,小孩子吃不多,在那人多雜亂,我女兒還不喜歡吃肉,因為我們是回族,吃酒席都是牛肉羊肉雞肉,也沒有蔬菜什麼的,湯也是辣的,小孩子一般吃不了。帶孩子吃酒席不算什麼,有小孩熱鬧


90後的鄉村生活


在我們那邊的農村舉辦酒宴,主人家會發請帖或口頭傳告邀請親戚朋友參加,不過會帶小孩來一起參加的一般都是關係比較近的。在農村,誰家沒有那麼幾十戶親戚朋友?所以農村宴席上常常會出現很多小孩子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親友並不是為了多蹭飯,帶孩子參加酒宴更多是為了多走動讓後輩也互相認識瞭解,不會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而這也正體現了農村人友善、純樸、熱情好客的人格魅力。

到了主人家小孩子只管玩的玩吃的吃,吃飯時孩子們可以集一起坐一桌,一樣有很多菜很多肉,甚至比大人吃的還豐富。小孩子也可以跟大人同桌,一般加人不加菜,加套碗筷就可以,酒席出的菜品常常是吃不完的,就算你一桌加兩三個小孩同吃,最後起桌時還是能分得一大份量的肉帶回家。素菜和部分葷菜是熱的,都當場吃了,而一些製作工序複雜的葷菜廚房師傅得提前加工好,到上桌時已經涼掉,那就打包囉。那麼酒宴上吃剩的菜該不該拿、好不好意思拿呢?這就看各村的習俗了,我們那邊農村大部分都會打包剩菜,畢竟那麼多的剩菜留給主人家,那得備上好幾個大冰箱凍著吃上一兩個月都吃不完吧,就算你不拿,主人家都會打包好硬塞給你的,所以乾脆大大方方地拿就好了,再說,禮貌上該給的份子錢也是不會少的,都是禮尚往來,農村人之間就是有那感情在,沒什麼好扭捏的。當然,也有些人是不打包的,比如年輕人或一些要在宴席上跟親友聊天喝酒的,他們一般不打包。

農村辦酒席是一個慣有的習俗、一種形式,更是各村各地親朋好友聚一起聯絡感情的機會。不管怎樣,習慣就好,開心就好。


廣西阿芳


如何看待農村宴席時有些客人都帶很多孩子的現象呢?


在農村只要是宴席上最常見的就是小孩子的身影了,其實很多時候因為有小孩子的吵吵鬧鬧添加了不少的熱鬧。以前在農村基本上家境都是比較一般,平時家裡吃的東西也都是五穀雜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美食,孩子們也都吃慣了沒有什麼特色的家裡菜。如果誰家有宴席就意味著有大魚大肉可以吃了,村裡有去的人自然會帶上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大吃一頓,反正是交了隨禮錢。再說宴席上的菜品也不會因為說帶了小孩子而不夠吃。

對於現在農村人來說吧,辦宴席還巴不得多些人過來呢。主要是因為現在農村人很多出去打工或者搬出農村了,村裡有什麼宴席也沒有以前熱鬧和像以前那樣那麼多人了。一般辦宴席的主人家都會多準備些菜品的,小孩子能來的話一個能多吃些菜品,也不至於浪費,二來小孩子的天真有的時候可以帶動宴席上的氣氛。所以主人家也很盼望小孩子能過來。

其實在農村這種現象非常的正常,現在農村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宴席也基本上選擇在酒店辦了,來的人越多就顯的家族的強大,兒孫滿堂,主人家也會催促來的人帶上家裡的孩子增加宴席上的氣氛。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農村的宴席,一般都是在農村自家辦的。辦宴席呢,看是什麼囉,結婚酒?滿月酒?進夥酒?喪事宴?結婚酒與嫁女酒,在農村來講都是比較喜慶的事兒,主辦方一般都會邀約,一家子男女老少全部都到齊,有一些不到的話,他們還十分的不高興啊,別說兩三歲的小孩子了,就在抱在懷裡,剛出生不久的也要到場沾這個喜氣,沾上這個熱鬧。如果是滿月酒的話呢,我們這邊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就有封建迷信的說法,很少去參加這一種宴席,但小孩子呢基本上都是到。特別生了男孩子,我們這邊農村叫添丁,後面跟那個詞,就是發財呀,誰不想沾上這個喜氣兒呢?😄也有一些主辦家呢,是結婚酒與滿月酒一起擺的,現在呢,他們也為了省事兒,也不需要那麼麻煩的,所以到的人越多越好,基本上都是全村人都會請過來的,這都是鄰里鄰居的,沒什麼二話說的,親戚朋友就更不說了,那小孩在家裡面呃,也不方便,說帶上他們很正常,這我們這邊沒有什麼特別的說法。但是到這個喪事宴,就有說法了。一般老人家自然壽終正寢的,在80歲以上的,這個就是喜喪了,基本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邀請到的都到,小孩子也不會顧忌的。一般中年人遇到事故的,或者是說有病的,這些呢都不怎麼參加了,就算擺宴的話也是他們的至親的親戚朋友到場。小孩子一般不會讓他們去沾這個晦氣的。


笨二旦


農村宴席早期的熱鬧不光提前通知全家去,也有主家專門上門恭請近親屬老人的,酒席開始不論紅事白事,老少四五代很熱鬧的。

現在熱鬧逐漸削薄,農村人口外出或減少,可主家依然統計男女老少人數和桌數,採購到總人數的菜飯,往往會出現多出的桌數坐不滿。

往年的紅白事都“賠錢”,現在的紅白事幾乎不賠錢,甚至還有的“盈利”。

家庭上全家啟的是祖父母、兄弟、叔兄弟全家人,堂叔兄弟家庭一對人,曾堂叔兄弟幫忙的個人;親戚上全家啟的是姑舅姨全家人,女方父母,女方的兄弟姐妹全家人;有固定來往的仁兄弟、好朋友、世交、關係戶全家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