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怀疑王冬龄乱书的东西他自己都不认识。在不看原作的情况下他能画一幅同样的吗?

留住乡愁


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写出完全一样的两幅作品,用这个问题来质疑王冬龄的书法作品其实毫无意义,反而更彰显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初衷。对于王冬龄的书法创作,特别是后来他所鼓吹和宣扬的“现代书法”风格的作品,说实话我是看不惯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看不惯的。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人的质疑,为何他还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发展呢?我相信一件事物能够长期纯在,就说明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客观说,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书法的教育,让我们与这种“现代书法”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格格不入;第二,可能是王冬龄先生接受的各种现代美术理论太高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我等平民百姓看不懂的,王冬龄先生是曲高和寡。

对于王冬龄的“乱书”还真的不太好说,毕竟没有现场看到过他的作品,从电脑上的小图片看的效果和现场看到真实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估计,现场看到之后应该会更加“震撼”和“刺激”了。

可是反过来说,我们传统的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要靠“刺激”和“震撼”来吸引人的眼球了。书法创作的三要素:内容、文字、形式,对于“现代书法”的创作者来说,内容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他们的作品中,乱七八糟的线条,而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恰恰说明了“现代书法”的特征了。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似乎可以放弃一切了。

作为一个美院的书法老师,王冬龄先生其实还是很有传统书法根底的,这些“乱书”虽然杂乱无章,但这些墨迹线条看起来还是很有质感的,只不过作为一个老百姓,我实在是看不懂而已。据说王冬龄虽然热衷“现代书法”,但是作为每天的日课,对传统书法的临帖始终没有落下。

因此我更加愿意从好的一方面来揣度王冬龄先生,确实是在进行“现代书法”的探索。而这种“现代书法”到底如何呢?不如交给历史去检验,也许五十年、一百年之后能真的自立门派,成为“现代书法”的开山鼻祖,也许只是桌上的一层浮灰,被时间擦拭后再难见其踪影。

但不管现今再多的跳梁小丑如何表演,作为中国书法的灵魂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他们所代表的传统书法始终会被我们这些老百姓心口相传。


翰墨今香


王冬龄先生的楷书隶书的确很有功底,"乱书"作品实在是不敢恭维了!我都怀疑他的"乱书"有没有人能认识。

可能他自己写完也不知道在写啥,象是正提笔书写时癫痫病人发作时的反应。

书法展示的是美感艺术,一幅作品十五个人有七个人不认识八个人懵圈到了让人惨不忍睹的地步也不是啥好作品!

据说王冬龄先生的"乱书"能超过羲之哥哥九万倍?是不是丢人丢了九万倍呀?把羲之哥哥都干懵啦,连说老朽不才自愧不如!

自成一家可以,最起码能让人认识一部分也行啊,这倒好,一个字都认不出来,气的王先生还红头胀脸地说大家不懂书法艺术……!

看来只有跳大神儿的能理解他写天书时所消耗的内力 。一般人都在认为突然抽羊角疯在乱划拉!




强歌1122


华夏祖先为我们创造灿烂的文明,中国文字,他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好看的字体往往为世人称颂,就算写不出好的字,最起码要让别人认识,如果写出的字让自己认识而任何人都不认识的话,那才是一种笑话。


手机用户张金龙


对王冬龄这样的文化败类、艺术败类、书法败类必须封杀、封死,让如此败类永生永世遭有识之士的唾弃,遭民众的唾弃,遭历史的抛弃


源远永远流长


当创作不是以辨识为目的的时候,能不能认识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此时的作品、线条只是创作者需要的一种外在工具、一种手段,艺术创作的真正诉求而是宣泄内在的情绪和思想,让作品成为艺术家需要的一种载体。

王冬龄先生近几年的作品被各大媒体和全国的书法爱好者所关注。对王冬龄老师的评头论足来势汹汹,表扬的文字很少,几乎都是讽刺、谩骂、嘲笑。大有老鼠过街和遗臭万年的势头。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讽刺、谩骂、嘲笑王冬龄的人,有多少的书法功底比王冬龄好?又有多少人的审美超过了王冬龄老师?还有多少人的艺术综合修养能和王冬龄老师相提并论?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大家对王冬龄的评价、谩骂、嘲笑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艺术需要百花齐放,也需要百家争鸣。但是放要有序、鸣也要有度。而作为看客的观众更要有独立自主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想。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随波逐流!

无心斋苦果一家之言,请各位道友批评教正。

(下图作品为王冬龄老师的楷书作品)





无心斋手稿研究


说“皇帝的新装”估计要被打,因为太抬举你了。

你的鬼画桃符倒像是你的脑电波和心电图吧。

只是替那些崭新的纸和笔墨可惜...



Bennybird


有人怀疑王冬龄乱书的东西他自己都不认识。在不看原作的情况下他能画一幅同样的吗?

对于王冬岭的“书法作品”来说,已然不属于书法的范畴了,其实说他是行为艺术更合理些。因为书法就有其固有的方法,也即后学者必须按照前人约定俗成的规迹(练习——熟练——精到——创作)练习再到创作。一个学书法的人,要想成为书法家都要遵循这个轨迹,概莫能外。查看他前期的书法作品,还是有一定水准的。但反观现在他的“书法作品”,除了视觉上没有规律的一片乱草外(已不具备汉字的基本形态了),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认识它,更不要说给人以美感了。我想,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让他不看原作,再写一次他的那幅作品,还原度可能极低。有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许我是杞人忧天,或是自己对书法作品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无论怎么说,从我自己的角度,不认可他的所谓书法“创新”。

这是王冬岭的“书法作品”,请大家欣赏评价。


中条山人14783123


跟大伙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某年某月某日,某市一企业主邀众书家搞了个专题笔会,一自诩擅长草书的哥们掏出范本乘兴挥毫,写的是《秋声赋》节录。完毕,企业主说草书太难辨认,好多字都不认得,那哥们直言,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只要熟悉了体势和笔法就很好认了。企业主很随意指了几个他怎么也认不出来的字请教,结果这哥们居然被其中几个字给懵住了!他先是迟疑了一会,然后又掏出范本再看,随后很坦然的说出了这几字的读音和意思。实际上,这两字一个是鏦字(形容金属相碰发出的声音),一个是蓋字,还有一个是缛字,他先把蓋字说成了益,而对另两字的认定和解释就完全离谱了!

虽说是范本写得太潦草,但一个乐于工草之人也不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吧?这说明此人除了赋文不熟悉外,并且对草书笔法尚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说明此类工草之人在习书过程中是何等的盲从与被动!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草书的确是属于书法的高端范畴,但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与行楷的结字要求是一致的,如果不能深谙此理,学习草书是很容易剑走偏锋甚至是徒劳的……启功先生还一再强调:无论你学什么体,无论你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给观者带来美感和享受,如果大家在观赏你作品时得不到愉悦或者辨认不出所书写的内容,那你的创作就是完全失败的!


江畔老侃


我不懂书法,但我是一个绝对可以写汉字的人,但像如此的书法简直是天书式的,敢肯定地说,书法界能畅读欣赏者百里能有几人?

读小学时,因我写字潦草,老师多次批评我,说我是“鬼画桃符”。

话说回来,作为探讨研究性书写是无可非议的。愿王老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熟的书法之路!


恒宗1


中国的汉字够复杂的啦,别再给那些学习汉字的小学生添乱啦 !毫无用途的所谓“文化”,还是孤芳自赏吧!那些各宗各派的草书如同天书一样确实让人望书兴叹 !给下一代多留点空间让他们学习些实用的东西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