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懷疑王冬齡亂書的東西他自己都不認識。在不看原作的情況下他能畫一幅同樣的嗎?

留住鄉愁


任何一個人也不可能寫出完全一樣的兩幅作品,用這個問題來質疑王冬齡的書法作品其實毫無意義,反而更彰顯了他的“藝術創作”的初衷。對於王冬齡的書法創作,特別是後來他所鼓吹和宣揚的“現代書法”風格的作品,說實話我是看不慣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看不慣的。

那麼既然有這麼多人的質疑,為何他還能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在發展呢?我相信一件事物能夠長期純在,就說明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客觀說,這裡面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書法的教育,讓我們與這種“現代書法”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格格不入;第二,可能是王冬齡先生接受的各種現代美術理論太高深,其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是我等平民百姓看不懂的,王冬齡先生是曲高和寡。

對於王冬齡的“亂書”還真的不太好說,畢竟沒有現場看到過他的作品,從電腦上的小圖片看的效果和現場看到真實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估計,現場看到之後應該會更加“震撼”和“刺激”了。

可是反過來說,我們傳統的書法從什麼時候開始要靠“刺激”和“震撼”來吸引人的眼球了。書法創作的三要素:內容、文字、形式,對於“現代書法”的創作者來說,內容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他們的作品中,亂七八糟的線條,而看不懂到底寫的是什麼,恰恰說明了“現代書法”的特徵了。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似乎可以放棄一切了。

作為一個美院的書法老師,王冬齡先生其實還是很有傳統書法根底的,這些“亂書”雖然雜亂無章,但這些墨跡線條看起來還是很有質感的,只不過作為一個老百姓,我實在是看不懂而已。據說王冬齡雖然熱衷“現代書法”,但是作為每天的日課,對傳統書法的臨帖始終沒有落下。

因此我更加願意從好的一方面來揣度王冬齡先生,確實是在進行“現代書法”的探索。而這種“現代書法”到底如何呢?不如交給歷史去檢驗,也許五十年、一百年之後能真的自立門派,成為“現代書法”的開山鼻祖,也許只是桌上的一層浮灰,被時間擦拭後再難見其蹤影。

但不管現今再多的跳樑小醜如何表演,作為中國書法的靈魂的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等等,他們所代表的傳統書法始終會被我們這些老百姓心口相傳。


翰墨今香


王冬齡先生的楷書隸書的確很有功底,"亂書"作品實在是不敢恭維了!我都懷疑他的"亂書"有沒有人能認識。

可能他自己寫完也不知道在寫啥,象是正提筆書寫時癲癇病人發作時的反應。

書法展示的是美感藝術,一幅作品十五個人有七個人不認識八個人懵圈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地步也不是啥好作品!

據說王冬齡先生的"亂書"能超過羲之哥哥九萬倍?是不是丟人丟了九萬倍呀?把羲之哥哥都幹懵啦,連說老朽不才自愧不如!

自成一家可以,最起碼能讓人認識一部分也行啊,這倒好,一個字都認不出來,氣的王先生還紅頭脹臉地說大家不懂書法藝術……!

看來只有跳大神兒的能理解他寫天書時所消耗的內力 。一般人都在認為突然抽羊角瘋在亂劃拉!




強歌1122


華夏祖先為我們創造燦爛的文明,中國文字,他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榮耀。好看的字體往往為世人稱頌,就算寫不出好的字,最起碼要讓別人認識,如果寫出的字讓自己認識而任何人都不認識的話,那才是一種笑話。


手機用戶張金龍


對王冬齡這樣的文化敗類、藝術敗類、書法敗類必須封殺、封死,讓如此敗類永生永世遭有識之士的唾棄,遭民眾的唾棄,遭歷史的拋棄


源遠永遠流長


當創作不是以辨識為目的的時候,能不能認識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此時的作品、線條只是創作者需要的一種外在工具、一種手段,藝術創作的真正訴求而是宣洩內在的情緒和思想,讓作品成為藝術家需要的一種載體。

王冬齡先生近幾年的作品被各大媒體和全國的書法愛好者所關注。對王冬齡老師的評頭論足來勢洶洶,表揚的文字很少,幾乎都是諷刺、謾罵、嘲笑。大有老鼠過街和遺臭萬年的勢頭。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諷刺、謾罵、嘲笑王冬齡的人,有多少的書法功底比王冬齡好?又有多少人的審美超過了王冬齡老師?還有多少人的藝術綜合修養能和王冬齡老師相提並論?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大家對王冬齡的評價、謾罵、嘲笑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藝術需要百花齊放,也需要百家爭鳴。但是放要有序、鳴也要有度。而作為看客的觀眾更要有獨立自主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思想。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隨波逐流!

無心齋苦果一家之言,請各位道友批評教正。

(下圖作品為王冬齡老師的楷書作品)





無心齋手稿研究


說“皇帝的新裝”估計要被打,因為太抬舉你了。

你的鬼畫桃符倒像是你的腦電波和心電圖吧。

只是替那些嶄新的紙和筆墨可惜...



Bennybird


有人懷疑王冬齡亂書的東西他自己都不認識。在不看原作的情況下他能畫一幅同樣的嗎?

對於王冬嶺的“書法作品”來說,已然不屬於書法的範疇了,其實說他是行為藝術更合理些。因為書法就有其固有的方法,也即後學者必須按照前人約定俗成的規跡(練習——熟練——精到——創作)練習再到創作。一個學書法的人,要想成為書法家都要遵循這個軌跡,概莫能外。查看他前期的書法作品,還是有一定水準的。但反觀現在他的“書法作品”,除了視覺上沒有規律的一片亂草外(已不具備漢字的基本形態了),大概沒有幾個人會認識它,更不要說給人以美感了。我想,在這個前提下,如果讓他不看原作,再寫一次他的那幅作品,還原度可能極低。有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許我是杞人憂天,或是自己對書法作品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有待提高。但無論怎麼說,從我自己的角度,不認可他的所謂書法“創新”。

這是王冬嶺的“書法作品”,請大家欣賞評價。


中條山人14783123


跟大夥講一個真實的笑話:某年某月某日,某市一企業主邀眾書家搞了個專題筆會,一自詡擅長草書的哥們掏出範本乘興揮毫,寫的是《秋聲賦》節錄。完畢,企業主說草書太難辨認,好多字都不認得,那哥們直言,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只要熟悉了體勢和筆法就很好認了。企業主很隨意指了幾個他怎麼也認不出來的字請教,結果這哥們居然被其中幾個字給懵住了!他先是遲疑了一會,然後又掏出範本再看,隨後很坦然的說出了這幾字的讀音和意思。實際上,這兩字一個是鏦字(形容金屬相碰發出的聲音),一個是蓋字,還有一個是縟字,他先把蓋字說成了益,而對另兩字的認定和解釋就完全離譜了!

雖說是範本寫得太潦草,但一個樂於工草之人也不至於鬧出這樣的笑話吧?這說明此人除了賦文不熟悉外,並且對草書筆法尚缺乏真正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說明此類工草之人在習書過程中是何等的盲從與被動!

啟功先生曾經說過,草書的確是屬於書法的高端範疇,但許多規律性的東西與行楷的結字要求是一致的,如果不能深諳此理,學習草書是很容易劍走偏鋒甚至是徒勞的……啟功先生還一再強調:無論你學什麼體,無論你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一個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給觀者帶來美感和享受,如果大家在觀賞你作品時得不到愉悅或者辨認不出所書寫的內容,那你的創作就是完全失敗的!


江畔老侃


我不懂書法,但我是一個絕對可以寫漢字的人,但像如此的書法簡直是天書式的,敢肯定地說,書法界能暢讀欣賞者百里能有幾人?

讀小學時,因我寫字潦草,老師多次批評我,說我是“鬼畫桃符”。

話說回來,作為探討研究性書寫是無可非議的。願王老師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熟的書法之路!


恆宗1


中國的漢字夠複雜的啦,別再給那些學習漢字的小學生添亂啦 !毫無用途的所謂“文化”,還是孤芳自賞吧!那些各宗各派的草書如同天書一樣確實讓人望書興嘆 !給下一代多留點空間讓他們學習些實用的東西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