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東漢有這樣一首奇詩,作者為無名氏,寫的內容也不是知名事件,卻力壓《木蘭詩》被稱為“古今第一長詩”。全詩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通篇敘事,是樂府詩的絕對巔峰之作。鋪墊了這麼多,大家應該能猜到是哪一首詩了。沒錯!它就是年年入選人教版中學課本的《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自問世以來,《孔雀東南飛》便受到了名家的一致推崇。明代文人王世貞歷來和胡應麟不合,但兩人評說起此文來卻難得的意見一致,認為此文: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是長篇之聖。一篇無名氏之作,能在浩瀚詩海中脫穎而出,並流傳至今,其實是不容易的。

2007年後,各地方版課本中的古詩都作了一次大的刪增變動,不少經典詩作被刪、或被換。其實對此咱們都是能理解的,因為幾千年文明確實有太多的經典需要讓孩子們接觸到,所以時常換一換也是有必要的。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打開厚厚的書

但北京等地將《孔雀東南飛》刪掉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多數家長覺得這樣做是一種遺憾。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他們甚至認為人教版也該刪除此文,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概括起來大概就是以下兩點:

1. 此文太長、生僻字也過多,對中學生來說讀起來頗有難度,完全可以換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簡單作品。

2. 此文說到底就是一場因婆媳關係不合導致的婚姻悲劇,對於這樣的負面詩,孩子們沒必要接觸。

就此事,筆者的態度很明確,這篇文章的精神內核遠不只是一場愛情悲劇那麼簡單,它在任何時候對孩子們都是有正面引導作用的,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再一次捋一捋此文: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首先,雖然是愛情悲劇,但女主人公劉蘭芝卻是自信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是她的能力,做得了女紅,彈得了琴,讀得了詩。這是文章開篇時劉蘭芝對丈夫說的話,她是如此自信,而且自信地如此有道理。新時代的女性,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自信的魅力。

其次,雖然被休了,但劉蘭芝是不卑不亢的。“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是劉蘭芝出夫家門時的裝扮細節。她明白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所以她要衣著光鮮地離開,這種堅強任何時候我們的孩子們都需要。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再次,劉蘭芝身上體現了中華女子的情、義、禮。“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劉蘭芝殉情而死是她對丈夫的至情至性;“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這是她與夫家小姑的友情;“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明知道是婆婆逼走自己,但臨走時卻仍與其拜別,這是她的禮教。

最後,除了女主人公的自信、堅強、和不卑不亢,這首詩也讓男子們知道了什麼叫擔當。當年焦仲卿聽聞摯愛投水而亡後“自掛東南枝”,這是他作為一個男人的情。但釀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封建家長制度,焦仲卿的無力反抗造成了這一切,這一點對現在的孩子們是有教育意義的。這倒不是讓他們不聽父母的話,而是讓他們在對錯已分的前提下,知道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和捍衛真善美。

《孔雀東南飛》真的該從課本刪除嗎?高中生該不該讀古代愛情悲劇

一篇《孔雀東南飛》寫盡了古人對情、義、禮的深刻理解,這種精神內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也就是它明明這麼長,有如此多的生僻字,人教版都不肯刪它的原因。若是現代人僅是把它當成一場婆媳惡鬥劇來看,確實枉費了老祖宗的一番苦心。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