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壁”,是收錄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

詩歌講述了劉蘭芝嫁到焦仲卿家,焦母對兒媳不滿意,逼迫兒子趕走劉蘭芝。焦仲卿與劉蘭芝定下誓言,日後接蘭芝回來。但孃家給女兒定好了另一門婚事,於是劉蘭芝在再嫁的途中投湖自盡,焦仲卿聞訊也在樹旁自縊。這段悽美的殉情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也歌頌了焦劉夫妻的愛情真摯。

詩中有個細節值得玩味。在古代,女性被趕回孃家被看作是丟臉的事。但劉蘭芝被遣回孃家後,立刻就有人上來提親,一家是縣太爺,一家是太守,都比當小吏的焦仲卿高出許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焦仲卿、劉蘭芝和小姑

01.劉蘭芝年輕文雅,天生麗質

劉蘭芝不堪婆婆對她專制的驅使和責怪,按照焦母的意思要回孃家了。臨走出門前的梳妝,讓大家能夠通過文字得以一覽這位20歲左右的“新婦”的風采:

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當然,文學作品也有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劉蘭芝一定頗有姿色,才能在回孃家僅十來天后,前有縣太爺的三公子提親,後有太守的五兒子求娶,丈夫的地位和條件越來越好。

臨走前劉蘭芝梳妝的目的,是要給婆婆看的。她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是婆婆的一再刁難,所以自己走出這個家,不能是低聲下氣的。她這樣做是一種無聲的反擊。因為古代的條條框框讓她受盡欺負,她也深知婆婆對於年輕貌美的女性心存芥蒂,於是在臨走時抓住這一點,展現對婆婆欺壓的不服氣。

焦仲卿在母親面前,是一個軟弱的丈夫。全文中沒有提到焦仲卿的父親,可以推斷焦母一個人守寡把焦仲卿帶大。焦母作為封建家庭中的大家長,自然有說一不二的權威。兒子結了婚,把目光更多的投向另一個女人,焦母的心態不可避免的失衡了。

因為成長環境,焦仲卿對於母親,也沒有十足的對抗經驗。文中他不恰當地在母親面前為劉蘭芝求情,更激起了焦母對劉蘭芝的厭惡。而焦母發了火,焦仲卿就立刻同意母親把妻子暫譴回家的決定。雖然這也是古代尊敬父母的常理,但焦仲卿沒有再用別的方式嘗試就匆匆退下,反映出他對母親的順從、愚孝,以及自身的不成熟等特質。

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是包辦的,兩人先前並沒有見過面,沒有感情基礎。夫妻二人臨別時,能讓焦仲卿這樣“媽寶”的男人許下忤逆母親的誓言,劉蘭芝美好的容貌絕對佔有一部分原因。

《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劉蘭芝(孫菲菲版)

02.劉蘭芝才華出眾,性格獨立

在外辦公期間,焦仲卿有一次偷偷回來見劉蘭芝。蘭芝見到丈夫,一肚子苦水要倒。但她沒有先說自己在家裡過的怎樣不好,而是先說了一堆自己的優點: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這一大段話,分明是在為後面“你們家太委屈我了”這種話蓄勢。

確實,這些話中的信息體現了劉蘭芝是一個優秀的女人。13歲能織布,後一年就會做衣服;俗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後來學的箜篌和詩書,在當時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學得起的。劉蘭芝的父母這麼做,是期待女兒能夠在以後的婆家,不僅能為丈夫織布縫衣,生兒育女,還能成為丈夫精神上的伴侶。劉蘭芝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按照賢內助正妻的模子去培養的。

這樣聰慧賢淑又有姿色的女子,當然是做妻子的理想人選。

焦母和劉蘭芝的矛盾,除了上文提到的婆婆擔心媳婦把兒子搶走外,更重要的點在於劉蘭芝是一個表面上溫文爾雅,實際心裡有自己主意的媳婦。

焦仲卿轉述焦母的意思給蘭芝,當時態度還不很堅決。而一口咬定要回去的是劉蘭芝,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細節。劉蘭芝此時在賭氣,這體現出她內在激烈的性格。後來孃家人勸她再嫁,因為“二婚”在東漢其實並不少見。但劉蘭芝執意堅守誓言,投湖自盡,這種帶著些許忤逆的做法,在前文中一直有鋪墊。

焦母想要的,是那種千依百順,最好比兒子還依著她的兒媳。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劉蘭芝回孃家後說“兒實無罪過”,而焦母卻專糾她“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這裡,我更偏向是焦母控制慾太重。因為劉蘭芝回家後,母親先是數落了她一番。而在劉蘭芝澄清自己並沒做錯什麼,母親便不再多說,只是覺得非常悲傷。最瞭解女兒的莫過母親了,她確信這點,所以明白了這樣的結果純粹是女兒遇到了不好惹的婆婆,只能是感到“大悲摧”。

《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焦仲卿和劉蘭芝

03.太守家兒子很多,所以對小兒子的婚事不是很重視

關於蘭芝為何如此遭婆婆討厭,有些人的說法是蘭芝沒有給焦家生個一男半女。

但這個說法很容易被推翻:一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不能生育,是可以直接休妻的,可不僅僅是遣返回家這麼簡單;

二來如果是蘭芝生育能力有問題,也不會有人來求娶了。畢竟不能生養在古代是有損門第的事情。

兩三年間,蘭芝沒生孩子,也是因為焦仲卿常年不在家裡。太守小兒子的家世比焦仲卿和縣太爺都好,看上劉蘭芝,首先因為她自身條件好,再有就是這個小兒子在家很可能存在感不是很高,娶親一類的事情只要喜歡,對方條件看得過去就行。縣太爺的三公子,證明縣太爺家至少有三個孩子;太守家五公子,家裡至少也有五個孩子。

這樣看來,若是蘭芝嫁給了太守五公子,雖然擺脫了焦家長輩太強勢之苦,可婚後生活也不見得很好過。一個家有五個孩子分家產,人多關係雜,更需要留心處理。

《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04.婆媳相處,也要注意門當戶對

結婚後,女人比男人要更加成熟。因為她們要來到男人的家裡,學習跟一群陌生人朝夕相處。而男人因為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家,所以幼稚的時間要更久一些。

《孔雀東南飛》的悲劇,主要是因為劉蘭芝和焦母婆媳關係的破裂。我們不能說是某一方的錯誤,因為從二人的背景看來,兩個女人本來就不是能和平相處的類型。

焦母是典型的傳統女性,在男尊女卑觀念嚴重的東漢,她含辛茹苦一個人養大兒子。而站在她對立面的劉蘭芝,是嬌養著的大小姐。雖然織布持家方面樣樣不差,但心態上是更嬌貴的,嚮往著自由和平等。焦母控制慾強,好長輩的面子;而劉蘭芝在家也能跟當家兄長哭著頂嘴,何況婆婆呢?二人只是婆媳,感情不深,只能在針鋒相對的氣氛下相處了。

反觀現代的婆媳關係,如果婆婆是勞苦人家出身,碰上個在家沒幹過活的千金小姐做媳婦,兩人的相處勢必要有些磕絆。這時雙方就要懂得換位思考,互相體諒。丈夫是最關鍵的角色,要做好一個溝通的橋樑,減少她們產生矛盾的機會。

《孔雀東南飛》:蘭芝被遣孃家,本不體面,為何立即有兩家求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