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男女情愛

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兩情相悅是人的天性使然。自古以來男女情愛更是成為演繹不盡、描繪不盡、抒發不盡的永恆主題。發之於情,成之於聲,宣之於口,便是愛情之歌;形成於文學家的筆墨,便成為愛情的詩詞曲賦。

縱觀中國千年文明史,“情詩”真是數之不盡,“痴情兒女”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被文史學家稱為“長詩之聖”的《孔雀東南飛》,無疑是這些愛情詩歌中最為傑出的一部作品。它上承風騷,下啟唐宋,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還是文學價值上都影響深遠,堪稱一篇鴻篇鉅製。

可是,對於詩作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人們歷來的評價往往都是貶低多於讚美。在很多人眼中,焦仲卿雖然能忠於愛情,但是卻懦弱無能,委屈求全,屢次屈服於蠻橫專制的母親,最終間接導致了他和劉蘭芝之間的人生悲劇。對此,有些學者甚至還將其怒斥為“

渣男”。

焦仲卿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聯繫到《孔雀東南飛》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主題思想,本文認為“焦仲卿”其實是一個亙古少有的奇男子,他奉行“愛情至上”主義。在他的靈魂深處,“追求愛情”才是人生最高夢想。甚至,把他評為千古少有的“情種” “情聖”都不為過。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焦仲卿和劉蘭芝

在文中,他其實和妻子劉蘭芝一樣為維護自己美好的愛情進行了鬥爭,並以實際行動控訴和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對愛情的迫害。他是作品著力塑造的男主人公,是一個勇敢反抗男權主義思想,反抗家長封建制,對愛情忠貞不渝,大膽追求真摯愛情的典型人物形象。

一、《孔雀東南飛》本身要宣揚的就是一種不妥協的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反叛 精神;

以往,人們在對“焦仲卿”進行評價的時候,很多都是站在同情“劉蘭芝”的角度上。作為我國古典文學中,第一個具有鮮明叛逆性格和強烈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劉蘭芝”從古至今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而焦仲卿作為丈夫,在面對妻子被母親逼迫,不得不自請離去時所表現的軟弱,也讓“焦仲卿”飽受批評。

然而,人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在焦仲卿與劉蘭芝的這場愛情悲劇中,焦仲卿本身也是一個封建禮教制度的受害者;同時,他還是《孔雀東南飛》這部作品所要著力塑造的一個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人物。這是與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思想主題有緊密聯繫的。而作品所要著力宣揚的就是一種不妥協的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反封建精神。

首先,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不僅摧毀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也使儒家思想受到了嚴重打擊;眾所周知,自從漢武帝劉徹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之後,儒家思想就成了“金科玉律”,控制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

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東漢王朝走向了滅亡。然而,隨之帶來的卻是社會動盪,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在基本生存都不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儒家思想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統治地位和支配人心的力量。因此,社會思潮為之一變,文學也得以擺脫經學的桎梏而自由發展。

其次,建安文學崇尚個性自由,注重個體思想情感的抒發,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所謂建安文學,是漢獻帝建安年間至魏明帝最後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作品,有詩歌,辭賦和散文等。因很多作品主要是在建安年間創作,故後世稱為建安文學,也稱建安風骨。

建安時代,文學開始擺脫經學的附庸而走向獨立發展。曹丕是第一個把文學看作“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這是過去從未有的新現象。建安時代的作家如三曹父子,建安七子等也大多具有離經叛道的反傳統精神。而普通的小市民階層,儒家思想和封建禮教就更加難以維繫人心了。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孔雀東南飛

最後,《孔雀東南飛》是建安時代追求個性解放,崇尚個性自由的光輝詩篇,而“焦仲卿”就是作品所要著力塑造的一個有強烈反叛精神的人物;雖然,女主人公劉蘭芝在家庭中處於被奴役受壓制的地位,作為丈夫的“焦仲卿”並沒有及時地給予支持,最後,才導致劉蘭芝不得不自請離家。

然而,在劉蘭芝“舉身赴清池”以後,焦仲卿也在殘酷事實的打擊下,大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不懼母親的威逼與利誘,“自掛東南枝”,與劉蘭芝雙雙自殺殉情。這不是軟弱和絕望的表現,而是在具體的環境和條件下的一種勇敢堅強的行動,是他對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不妥協的鬥爭精神。

而這正是此部作品所要著力宣揚的主題思想。事實上,在封建男權主義至上的的前提下,作為男主人公的“焦仲卿”最後也能夠勇敢地站出來,用“死”來向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發出無言的抗爭,用“死”來表達自己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和守護,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婚姻,相對於劉蘭芝而言,他的反抗要更強烈,影響要更深遠。

這,就是一種“愛情至上”主義的表現,就是一種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反叛精神。試問,世間有多少愛情能夠經得起生死的考驗?可以說,“焦仲卿”的“深情”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反覆吟誦,也代表了一個民族在思想上的覺醒,更給予了後世無數為“情”痴狂的文人墨客們以精神力量,慰藉了無數孤獨彷徨的靈魂。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悲痛欲絕的焦仲卿

除了作品本身要借焦仲卿對真摯愛情的誓死捍衛,來宣揚一種反抗封建禮教,大膽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反叛精神以外,焦仲卿在實際行動中也努力地踐行著“愛情至上”主義,是個名副其實的“情種”甚至“情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二、焦仲卿用“取一而終”來對封建男權主義進行無聲的批判;

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子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三妻四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休妻再娶也更是家常便飯。而女子卻要嚴格遵守“三從四德” “從一而終”,不可越雷池半步。因此,在很多關於愛情的古典詩詞歌賦中,女子總是以一種哀怨,愁苦,悲傷的形象出現。

在女人沒有權利與自由,男權主義至上的宗法社會里,“焦仲卿”卻自始至終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取一而終,絕不再另尋新歡。最後,他還為劉蘭芝殉情而死。在古代社會,他的確是難能可貴的純情的奇男子。

即使用現代價值觀來衡量,焦仲卿不懼死亡,忠於愛情和婚姻的行為也值得稱讚。

當他知道母親百般虐待折磨自己的妻子劉蘭芝時,便上堂質問自己的母親“女行無偏斜,何意意致不厚?”為此,母子之間展開了一場正面交鋒,各不相讓。而他的母親卻氣急敗壞蠻橫無理的宣稱:“吾意久懷忿,汝且得自由?”明確告訴焦仲卿,這件事必須聽她的,由她重新安排,同以另娶一個更為美貌的女子來引誘他。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夫妻訣別

對此,焦仲卿堅決不屈從,也沒有喜新厭舊,更不拿婚姻做交易。他當即毫不猶豫地向專橫跋扈的母親發誓道:“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真是字字千鈞,擲地有聲。試問,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現代社會,又有多少男子能夠像焦仲卿那樣維護自己的妻子,在美色面前毫不動心呢?

在與母親進行了一場交鋒之後,焦仲卿深知他短期內不可能改變母親的主意,再鬧下去也是徒勞無益。因此,他的內心痛苦極了,也無奈極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提出了一個緩兵之計,動員劉蘭芝回家暫避幾天。他親自將劉蘭芝送至大道口,並再次向劉蘭芝表明心志:“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這真是一個值得信賴和鍾情的男子!

當焦仲卿聽到劉蘭芝要改嫁的消息後,五內俱焚,立刻到劉家探視。兩人一見面,焦仲卿就對妻子發了一通牢騷“賀卿得高遷”,並且再次向妻子表明自己的心意:“磐石方可厚,可以卒千年。”起初,他與妻子曾相約“黃泉共為友”,現在他誤以為妻子變心了,於是悲痛的說道:“吾獨向黃泉”。這種,愛情在,我也在,愛情不在,我也不偷生的精神是多麼可貴!

由此,我們可以說,焦仲卿不僅是一位心口如一的堂堂君子,更是一個奉行“愛情至上”主義,把愛情看的至高無上的奇男子。在他的靈魂深處,追求真正的愛情才是人生的最高理想。他沒有男尊女卑的概念,他把妻子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相依相伴,不離不棄,有始有終。可以說,他的言行是對男權主義最有力的批判,是對男女平等思想的一種忠誠捍衛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蘭芝遭受劉母苛責

三、焦仲卿用自殺殉情來對封建家長制進行強烈的抗爭;

綜合人們對焦仲卿的批評意見來看,多數人之所以批評焦仲卿,就是因為他的“軟弱”和“屈服”才間接導致了劉蘭芝的悲劇。可事實上,從焦仲卿與母親的對峙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他自始至終都是抗爭的,不滿的,從未表現出“軟弱”和“屈服”。只不過他採用了一種柔中帶剛的策略,而這是符合他所處的時代特徵以及他自己身份特點的。

首先,他所處的時代建安時期,雖然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失去統治力量,但經過兩漢幾百年的推崇和統治,儒家思想的很多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並不是立刻就能夠發生根本性改變的。例如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孝道,要對父母百依百順的觀念,即使在現代也依然具有強大的控制力,更何況是在古代社會?

因此,在如何對待劉蘭芝的問題上,焦仲卿不可能一味地與母親對抗,不計後果。而且,作作為一名官吏,奉行“孝道”也是他的本分

我們知道,在古代社會,“孝道”也是考察官員政績的一個標準。焦仲卿即使知道自己的妻子沒有過錯,知道自己的母親蠻橫無理,他也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身份,一味地維護妻子,對抗母親。

其次,在與母親的數次交鋒中,他的態度其實是非常堅決的。他首先大膽地批評母親對劉蘭芝的迫害,一針見血地指出“女行無偏斜,何意置不厚”,言外之意就是暗示母親在故意挑剔虐待兒媳;而後,他還斷然拒絕母親為他再娶的主張,甚至不惜為此頂撞自己的母親。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蘭芝被迫離開婆家

在古代社會,稍微有些官職的男子三妻四妾,沾花惹草,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面對母親以美色相誘,焦仲卿卻毫不動心,並且非常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態度:“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對待愛情,焦仲卿是何等的堅貞,何等的堅決啊!

他採用緩兵之計,以退為進,這是一種反抗的表現,是一種果斷明智的行為。這其實就是採用“以柔克剛”的策略,採用暫時迴避的方法,緩衝一下矛盾,從長計議。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劉蘭芝回家以後被兄長逼迫改嫁。這對焦仲卿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儘管他的計劃失敗了,但他這種鬥爭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他用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禮教和家長制進行抗爭,這是極其悲壯的。在聽到妻子被迫改嫁之後,他十分絕望,與妻子表明心志後,準備以死殉情。面對封建禮教,他從容鎮定,毫不妥協。他在死之前對母親說“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他早已下定了決心去死,你就不要怨恨鬼神了吧。這表明他對封建家長制是無比憤恨的。

對焦仲卿而言,孝道固然要遵循,可是在真摯的愛情面前,他並沒有一味愚孝,而是以死來維護自己的愛情。面對母親的威逼利誘,他雖然沒有進行言行上的強烈抗議,更沒有怨恨母親,而是報以無聲的沉默。但是,在這無聲的沉默中,滿含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家長制度的一腔怨恨。正如詩中所敘:“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這種無聲反抗,其激烈程度甚至要遠勝於歇斯底里的吶喊。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兄長逼迫劉蘭芝再嫁

四、在物質與愛情之間,他選擇了愛情,以愛情為上;

在封建社會,踏上仕途,獲得高官厚祿,是幾手所有男子拼盡一生想要達到的目標。為此,很多讀書人一旦步入官場,都是拼命鑽營,努力攀爬。有些人甚至為了官位,泯滅人性,踐踏生命,出賣人格,尚權辱國,完全把儒家所提倡的“禮義廉恥”拋在腦後。在官位、權力和金錢面前,很多人連人格都不要,何況愛情?

在中國歷史上,把愛情當做交易,以換取高官厚祿和遠大前程的事例可謂是比比皆是,數之不盡。例如歷史上著名的陳世美拋妻再娶,為前程追殺妻兒,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吳起殺妻求將等等。與這些人相比,焦仲卿忠於愛情,始終如一,輕官位,重愛情的行為當然就值得大書特書了。

在焦仲卿的心裡,愛情至上,其他都不重要。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失去了愛情,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什麼“仕宦於臺閣”,這些他都不不放在心上。正如他自己所說:“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在當時的時代,像焦仲卿這樣的“貴家子”,休妻再娶,另攀富貴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正是因為有了“愛情至上”的精神境界,他無論母親怎樣威逼利誘都不為所動,最後與妻子雙雙殉情而死,用死來維護自己的愛情。事實上,焦仲卿至始至終都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早以把仕途官位,名利金錢視為糞土。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蘭芝投水自盡

所以,在聽到妻子投水自盡的消息後,他也“自掛東南枝”殉情而亡,離開母親和妹妹獨赴黃泉。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愛情至上主義的典範。而焦仲卿也更是成為亙古少有的奇男子!即使將其稱為“情聖”也絲毫不為過。

五、結語:焦仲卿不是渣男,而是一個亙古少有的痴情男子;

縱觀古今的文學作品,像焦仲卿那樣勇敢地為愛情殉情而死的人,很難再找到;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也很少見;在整個男尊女卑,婚姻包辦的封建社會,更是尋不到這樣的奉行“愛情至上”主義的奇男子;在現代社會,也更難找到像焦仲卿這樣痴情的男子。

作為一個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叛逆者,焦仲卿忠於愛情,敢於反抗,不懼壓迫,以死來捍衛愛情,是個值得後人大力稱讚的文學人物。面對世俗的種種誘惑,例如美女(秦羅敷),高官厚祿(仕宦於臺閣),萬貫家財如(汝是大家子),焦仲卿至始至終都將愛情放在首位這樣痴情的男子,怎麼會是一個渣男呢?

焦仲卿生活在黃巾起義、軍閥混戰、儒家思想大崩潰、道家思想大奮起的偉大變革時代,他有“無為處下”的思想境界,他身為府吏不願意向上攀爬;他雖然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但他卻敢於反抗母親,從思想境界上來看,

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實實在在的“愛情至上”主義者,是一個千古少有的奇男子。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