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这个春节大家过得都不太踏实,一边为疫情扩散忧心忡忡,一边因“禁足”过久百无聊赖。在所有娱乐场所关闭、电影撤档的情形下,影片《囧妈》的网络公映显然成为了许多人的居家娱乐首选项目。

这一“囧”字系列影片,虽质量每况愈下,但好歹打着喜剧的旗号,哪怕都是些装傻充愣的情节,按照国人的思路,大抵都会以“大过年的,图个乐呵”一带而过。而这次的《囧妈》,却连个“乐呵”都吝于带给观众,甚至毫不掩饰地将母子、夫妻关系中的大把焦虑散播开来,一度让人如坐针毡。几位笑星的客串和有限的搞笑桥段都只是点缀,主线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伦理大戏,用一段段几乎令人窒息的争吵充分而生动地演绎了控制欲极高的母亲对下一代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多么巨大的负面影响。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囧妈》海报


影片界限分明地划分为了两个段落,一半是极尽种种不堪的现实主义,一半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超现实主义;一半是戏剧性冲突的罗列,一半是荒诞式巧合的集锦。不可避免地,观影的感觉也被生生扯成了两半,一半是聒噪乏味,一半是莫名其妙。

导演大胆地将现实中亲子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尖锐问题狠狠地抛了出来,却一直游走在表象之上,观点也只是点到为止,无法通过有效的事件行为来解决危机,甚至只能依靠带有一定程度的奇幻色彩情节来促使人物完成戏剧性目标,这便造成了基调的断裂、结构的坍塌,使原本可以深度挖掘的现实题材活生生变成了一场臆想联欢。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徐伊万


虽然总体体验不佳,但不得不说影片在家庭矛盾的展现部分可算是相当典型且具有强大的共情效果。

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徐伊万,虽年过四十事业有成,却膝下无子婚姻破裂,一边要对母亲隐瞒实情一边要计算离婚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形可算占尽了中国式中年危机的要点。而导演在开端便安排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夫妻对话,更是直接暴露了人物的负面特性即矛盾的缘由——强烈的自以为是感和操控欲。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徐伊万妻子张璐


紧接着,伊万与母亲在火车上六天六夜的相处过程,充分证明了他在亲密关系中不自知的控制欲完完全全来自于他的母亲。而母亲对儿子的控制,在车厢这样狭小封闭的空间内,被再次加压,甚至发展为了监控,一度达到了矛盾的顶峰,也正是这种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母子间的对话格外充满了窒息感。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徐伊万与母亲卢小花


作为母亲,最为基础的操控手段就是管吃管喝,不停地询问儿子要不要吃东西,不停地向儿子嘴里塞食物,让儿子吃完一盘红烧肉又嫌他太胖。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关心”的行为,实则是背后对自我失序感的一种向外寻求补偿。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知晓,母亲在年轻时便热衷于控制丈夫酗酒,她不选择离婚或分居而选择执意改变对方,像许多亲密关系出现裂痕却依然紧紧抓着不放的人一样,无法面对自己选择的失败,无法接受自我世界的失序,一定要强迫对方来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不停地加以纠正,不停地将对方拽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以操控他人的胜利来掩盖自我失控的恐慌。

而当丈夫不在的时候,这种操控的承接往往又落到了孩子身上,哪怕在孩子过了不惑之年,依然要在自己可见的范围内对其加以管制,甚至插手他的婚姻,得以继续维持自我有序。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更可怕的是,当这种心理状态达到巅峰,便可以连对方的言语都能全然忽视,完全凭自己的臆想来行事,这也是影片中屡次出现的场景——伊万站在母亲对面讲着道理,母亲却仿佛听不到他一般,自顾自地说着自己关心的话题。这导致伊万又急又气,而母亲认为他小题大做,依旧我行我素,母子矛盾愈发不可调和。

忽略现实,逃避重点,甚至抹杀对方的自主意识存在,不聆听也不沟通,母亲这个角色可以说是相当典型集中的问题人群代表了。切断与现实的连接,沉迷在自我世界,还要求他人无条件听从自己,完完全全的“巨婴”行为。而这一切又将衍生出多疑心理,多疑继而增加焦虑,焦虑又再度寻求操控来得以缓解,恶性循环就此产生。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这也是这类人群容易上当受骗的缘由——自我封神,否认失败。影片中的母亲便是听信了公众号骗局,交纳了2万块去莫斯科参加演出,并坚信其真实合理性。

在这一路“看不到”对方的情形下,正常的交流势必是要失败的,于是导演不得不适时地安排了一场激烈的母子争吵,将所有的问题矛盾清点出来,不得不撕破这层遮蔽在双方面前的辈分尊卑网,让儿子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尖锐而残酷,让母亲尊严扫地,跌下自我神坛,怅然失落。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母子争吵


到此,现实主义落幕,超现实主义开启。

仅仅经历了一次争吵,一个“巨婴”式的母亲便可幡然醒悟,明白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不该干涉和操控,这是何等美好的理想主义。不仅如此,导演还安排了一场生死戏码,让母亲用实际行动来印证为儿子而活的誓言,进一步彰显这份虽令人焦虑窒息的“母爱”背后隐藏着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而当得知伊万已经离婚之后,母亲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无端的自责渲染了一份悲情。不得不说这也是“巨婴”心理的特点,仿佛世间万事都因自己而起,围绕自己而转。“都是你不好”和“都是我不好”实际上是同一种心理状态的不同攻击机制,一个对外一个对内,都是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情形下,用无效的攻击来抵御内心的失控。

继“熊出没”之后,影片在奇幻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母子二人躺在广袤的冰冻湖面上一筹莫展之时,天空中居然出现了热气球,并带领他们一路飞到莫斯科,公然降落在红星大剧院门前。虽然错过了演出时间,但大幕就是很凑巧地卡住了,母亲的歌声吸引了乐手和观众,演出得以重新进行,母亲得以实现了几十年前的愿望。伊万不仅与母亲拥抱和解,也与前妻握手言和,美好圆满地仿佛一段童话故事。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刹那间都明白了“爱不是索取和控制,爱是接纳和尊重”,只有观众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明白的。又或者说,没有后面的这些奇幻事件的发生,人物便无法完成转变,而这种依靠巧合来进行转折的手法,除了增加不真实的荒诞感,别无它用。

《囧妈》——一场超现实主义和解

母子和解


可以看出,导演对于人物转变也没有任何现实依据,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来强行制造一场虚幻的和解。形成一种道理说得都对,却没有令人信服事件发生的尴尬局面,仿佛天空飘来几个大字一般缥缈诡异,而这样的天真也只能愈发凸显现实中的无力,使得整部影片从强行咯吱人的痒痒挠又变成了一碗臆想中的热鸡汤。

而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性不仅未能真正使观众得到心理补偿,其巨大的失真感反而产生出一种戏耍糊弄的姿态。

毕竟在现实中,没有熊,没有热气球,没有半路卡住的幕布,更没有瞬间的顿悟,那些无尽的唠叨和争吵,依旧无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