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血壓的人,夏天最“怕吃”3白,是哪3白?吃了有什麼後果?

醫學每天看


高血壓的人,夏天最怕吃‘三白’是那‘三白’?

高血壓患者最怕吃的‘三白’是指:白糖,鹽,白肉(動物脂肪)。

高血壓患者吃太多白肉會導致病情惡化,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動速度慢,血管會受到傷害;過量食用食鹽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風險;高血壓患者過量攝入糖分血液會造成粘稠,血壓會升高。

溫馨提示:

高血壓患者平時飲食要清淡,要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飲食,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保持愉悅心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繁花似錦246577633


1,白肉 白肉,指肥肉,是一種脂肪含量非常高的肉類,攝入過多,身體無法消耗掉就會直接堆積在體內。 長期如此,會導致肥胖,甚至會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血壓高者,若吃太多的白肉會進一步導致病情的惡化,會促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減慢,對血管傷害更大


2,鹽 鹽,是生活中必備的調味品,沒有鹽,食物就沒有味道。 建議,成人每天鹽分攝入量不超過6克。一旦超過這個範圍,會增加患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食鹽攝入過多時,在滲透壓的作用下,會引起細胞外液增多,血容量也會增加,同時,增加了迴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輸出量,導致血壓升高。

3,白酒 喝酒傷肝、傷胃、傷血管。 酒精攝入過高會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也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同時,會給腎臟造成負擔,嚴重會誘發腎炎。 對血壓高的人來說,少量喝酒利於降壓,可將收縮壓降低2-4mmHg,舒張壓降低1-2mmHg,所以,有些人會選擇適量飲酒。 實際上,要防併發症,最好是不喝酒,因為酒精有很高的熱量,會增加體重,而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同時,酒精還會影響一些降壓藥物的療效,甚至會增加其副作用,損傷肝腎。


西瓜太郎307


高血壓患者每天要限鹽、限糖、限油,還要清淡飲食。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是由飲食造成的,不過這裡要排除那種遺傳基因的內源性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飲食太鹹、太甜、太油膩、偏愛某種食物,營養很不均衡、又管不住嘴、老是生氣或壓力大、心情抑鬱寡歡或心裡很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專家總是說莫吃“三白",要少吃“三高"。那麼“三白"是什麼呢?

1.“三白"是指白鹽、白糖、白味精。高血壓患者首要任務是少吃白鹽,把鹽的總量控制在每日6克,還有那些隱性鹽也要少吃,如沙拉醬、豆瓣醬、麵條、酥脆餅乾(含鹽、含糖很高)、開心果(鹽特高)、臘肉、燻肉、風乾牛肉乾、火腿腸等。高鹽飲食使血管脆化、動脈粥樣硬化;

2.白糖用途也很廣,有些人炒菜很喜歡放白糖、外面的餐館也經常用白糖提鮮、增加口感,特別是糕點,烤麵包、糖類更高。醃製食品含糖量也不可小看,如華梅乾、桃條幹、木瓜片、白蘿蔔片、蜜餞、果丹皮等,裡面添加了大量的白糖和鹽,如果喜歡吃醃製食品的人白糖和鹽必然超量,高糖飲食令血液變得粘稠;

3.味精又俗稱“穀氨酸鈉”,味精又包括各種調味料,如雞精、嫩玉粉、燒烤汁等,快食麵裡調味料更是嚇人,高達二十幾種,吃太多調味料會造成體內混亂,造成神經病變,建議味精各種調味料要少,儘量吃原味食品。

那麼少吃“三高"呢?是指少吃高脂肪、油膩食品;少吃高蛋白食品、高鹽食品。

高血壓除了控制上面說的這些以外,最主要是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別喝酒。情緒對血壓損害也很大。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千萬別鬥氣、生悶氣,損傷血管得不償失。高血壓患者想穩定血壓,除了吃降壓藥外,應從飲食、生活習慣調節起。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如有補充或留言?





健康是真理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病情控制必不可少,我們要正確認識,聽從專業醫生指導,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並規律服藥,同時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複查,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


高血壓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低鹽、低脂和低糖,少吃高鈉鹽食物,少用高鈉鹽調味品;要少吃肥肉、肝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也要少吃巧克力、奶油等高糖食物。要戒菸限酒,少飲白酒等酒類。要多吃新鮮蔬菜、粗糧、雜糧。

高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要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也要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也要聽從專業醫生指導,個體化使用降壓藥物,並注意監測和隨訪。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高血壓並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重在預防和正規診治。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白糖:糖是人類必須的,而且吃糖讓人開心,所以很多食物中都會有糖,但如果吃多了,可能會導致肥胖,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各種慢性病,還有蛀牙這種五官病,還有導致皮膚衰老這種美容問題。

吃糖不利於身體健康,是有人做過研究觀察的,有人研究過含糖飲料和冠心病的關係,發現吃糖增加冠心病的風險;有人研究吃糖和皮膚衰老的關係,發現吃糖多的人,衰老的越快……

鹽:隨著科普知識的普及,大家都意識到要少吃鹽,尤其是高血壓人群。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都提出了,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脂肪:增加肥胖,肥胖又是百病的基礎,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除了不吃脂肪,燒菜的方式也重要,紅燒總是會吃進來更多的鹽、更多的油。

喜歡就點個贊吧,歡迎關注我

大腦梗知識


高血壓是一種長期的慢性代謝疾病。

很多人覺得血壓高只要身體沒有什麼明顯不適,就沒有大礙。對於降壓藥也是想起來就吃點,血壓降了就拋之腦後。

這種行為是非常危險的,高血壓真正的危險之處在於其引發的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會造成3大器官受損,一定要警惕。

第1處:腎臟

長期持續的高血壓使腎小球內囊壓力升高,腎小球纖維化、萎縮,以及腎動脈硬化。

因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隨著病情的不斷髮展,腎臟的表面呈顆粒狀,皮層變薄。

由於腎單位的不斷破壞,腎臟出現萎縮,繼而發生腎功能不全並發展為尿毒症。

第2處:心臟

高血壓累及心臟時,往往使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

由於血壓長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負擔,使其長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擴張,形成了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可導致心力衰竭。

長期的高血壓還使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狹窄,使供應心肌的血液減少,誘發冠心病。

第3處:腦

長期的高血壓使腦血管發生缺血與變性,容易形成腦動脈瘤,從而發生腦出血。高血壓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可併發腦血栓的形成。

腦出血是晚期高血壓病的最常見併發症。一般病死率較高,即使是倖存者也遺留偏癱或失語等後遺症。

而不同時期的高血壓對身體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前期高血壓的危害:

主要表現是頭疼,部位多在後腦,並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還伴隨著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

中期高血壓的危害:

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

後期高血壓的危害 :

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加重全身小動脈硬化,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發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血栓;還可形成動脈瘤。一旦血壓驟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險。

血壓高的人謹記:少吃3白,常做3事,可輕鬆降血壓。

少吃3白

1、白鹽

攝入鹽分過多是造成血壓飆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血液中大量的鈉離子滯留,會造成血管平滑肌腫脹。血液流經時血壓升高。

而對於本身血壓就高的人來說,最好嚴重控制食用鹽的攝入量,一些高鹽的調味料也儘量少吃。

2、白酒

喝酒時不僅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

還會造成血管壁損傷,加速出血性腦卒中的病變。

長期飲酒還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減弱,控制血壓的能力減弱,影響血液的正常流通。

3、肥肉

很多老年人覺得肥肉吃起來香,而且有利於咀嚼。

但是肥肉等含油量較高的食物經常食用,會造成血液中甘油三酯、膽固醇等含量超標,血脂粘稠。

不僅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且心臟的供血壓力增大,也會造成心率加快,血壓上升。

常做3事

第1件:減慢血管氧化進程

抗氧化劑,是人體必須元素,需要從食物中攝取。

英國分子生物學家Harman指出:氧化應激決定壽命。

因此,抗氧化劑是血管健康必須的營養物質,能有養護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抗氧化劑進入體內,可抵禦自由基對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輕態”。

有效的抑制血管內斑塊形成,維持血管生理功能,減少甘油三酯、膽固醇、自由基對血管是損傷,穩定血壓。

主要來源,元芙菊、秋麻籽等天然植物,其中,元芙菊為藥用菊,抗氧化劑含量可達67%左右,常喝可養護血管,保持血壓平穩。

第2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不愛喝水:夏季天氣炎熱,水分流失較多,血脂粘稠。如果喝水較少會加劇血管堵塞,不利於平穩血壓。

晨練太早:氣溫較低時運動會導致血管收縮異常,而運動會心率加快又會造成血壓升高,增加血管破裂的幾率。

愛生氣:生氣時血壓上升迅速,血栓易剝落堵塞血管,引發腦梗、中風等疾病。

第3件:謹遵醫囑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

服用降壓藥要注意5大原則:

1、要根據不同的類型、分期和有無併發症的存在,由醫生決定採用何種適宜的降壓藥,切不可擅自濫用。

2、對輕、中度高血壓,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大劑量,達到降壓目的後,再逐步改為維持量,以保持血壓不再增高。

3、要密切注意在應用降壓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以便及時發現並加以糾正。

4、要經常測量血壓,根據血壓變化而調整藥物劑量。

5、不要憑自我感覺增加或減少劑量,以免出事。



我們常說的“三白”,即三種白色的調味劑:鹽、味精、白糖。這三種調味品大家都很熟悉,家裡廚房必備。對於鹽經過反覆的驗證,過多攝入鹽是導致高血重要的獨立因素,又經過廣泛宣傳科普,人們特別是高血壓人群絕大多數也都知曉。而對味精不少家庭都存在排拆狀態,拒絕使用味精調味,原因就是認為攝入味精對身體有害,甚至與患癌相聯繫。但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外就餐,宴親待友,就是平時隔三差五一家人就到館子吃一餐,春節年夜飯更是擠破頭到酒店餐館吃。原因是在家做麻煩,味道比不上餐館的好吃。餐館的菜為什麼好吃,除了廚師的廚藝、配料外,就是添加了各種調味,其中味精、雞精是主要的,是否鮮美主要靠這兩樣調味品。就是說,一方面家庭廚房拒絕不用,另一方面為了吃到美味又頻繁在外就餐,顯得很矛盾。據世界糧農組織做過大量試驗和分析,味精的安全性是添加劑中安全性最高的一種,沒有社會傳說的那樣可怕。味精又叫穀氨酸鈉,其本身含有鈉。上面講,鈉鹽攝入太多,就會形成水鈉瀦留,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人群,大多數是中老年人,他們的味蕾敏感度大大降低,吃東西的口味重了,一邊鹽的添加又重,再添加味精,鈉的量就大大超標了,對於降控血壓是很不利的。

再一白就是白糖,白糖在紅糖的基礎上經過精煉、去色漂白,其他營養成份幾乎沒有了,剩下就是能給人們提高能熱量。吃糖過多,能量過剩就轉化為脂肪在體內蓄積,人就會肥胖,而肥胖又是得高血壓的原因之一。高血壓併發腎病、糖尿病患者,由於腎功能受損,排鈉作用減弱,體內的鈉更容易瀦留,使血壓升高,

所以,高血壓人群不管是夏天,或者是冬天,都要儘量少吃這三樣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