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提議恢復傳統漢服與繁體字,對此你怎麼看?

沐譯


我倒是可以理解為什麼要把簡體字變為繁體字,學書法的同學們應該會知道,一些字的意思繁體和簡體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古籍中的有些繁體字的意思根本不能用簡體字的意思去理解。至於漢服嘛,是中華民族強大起來的標誌。關於是否恢復漢服,我也是很難說。但如果是因為漢服穿起來麻煩而拋棄它,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愚蠢了!若干年後,我們連漢服都不會做了,連漢服都不認識了,後輩兒孫看著漢服圖片問我們,這是啥?我們又該如何回答?


我的心裡只有邇


全面恢復漢服及繁體字無必要,但二者為我華廈民族的傳統精髓,絕不能棄之如無,理想的做法是:漢服,應作為傳統民族服飾保留,讓人們工作之餘在家中、節假日公共活動場所及婚慶喜事場合穿戴,使民族傳統得到保留並延續;繁體字,漢字簡化之後當然迎合人們書寫簡約心理,但絕不應用行政命令禁止人們使用繁體字,最好做法是無論官方民間皆許其自由使用繁簡漢字,學校語文教育簡化字當中也要讓學生知道其相應繁體字,特別在一些大型的節日活動中倡議使用繁體字以顯示我華廈民族傳統的古典特質。


欽之男


前有傳統,今有多元文化。研究傳統服飾的專家許多,比如沈從文先生。建議國家、或民間資本主導,系統歸納呈現各個歷史階段服飾樣本,比如周朝、春秋時代,秦漢唐晉宋明式標準樣式,民國旗袍馬褂也不錯,各取所需,不能說提倡,更不能反對,當今國民經濟一駕馬車就是拉動內需,物質消費、精神補充吧,支持。


先生l員外l熊l潑皮


討論這個話題,屬於吃得空的。任何一樣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其被淘汰的理由,永遠燦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漢服與繁體字亦是如此。它們存在過,繁榮過,但現在已經進了歷史,進了文化的博物館。它們的被棄用,也是有足夠的道理。比如漢服,不知倡導者要恢復的是漢代服飾,還是唐代,宋代,明代?如果是清朝服飾,那就不叫漢服,旗袍,這個旗說的是旗人的旗,滿族人以旗為社會單位,所以漢語稱滿族人為旗人,滿族袍服稱作旗袍。

再從實際情況而言,穿個寬袖大袍的漢服,人怎麼擠地鐵擠公交?怎麼騎自行車助力車,就算開私家小車,那長袍也很容易夾在車門裡!多麼不方便!多麼不適用!偶爾穿穿拍拍照吧,別再夢想什麼恢復漢服了。

繁體字也一樣,一切都在簡化中。簡化字已經流行如此了,就沒必要回到繁體字了。只是,我們應該容許繁體字存在,作為一種文化存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吳歌說事


懷念漢代的繁榮與文化這可以理解,但大力提倡穿漢服,恢復繁體字就太扯淡了,難道我們還要去掉計算機恢復算盤的使用?去掉汽車出門坐轎子騎馬,去掉導彈用弓箭不成?懷古不等於學古。不然,那就等著外國的侵略和被肢解吧。



房小詩


婦女是世界的中心,喜歡穿啥便穿啥,穿的多樣,世界才更美麗。漢字是民族特色,繁簡共焦進,也傷不了國體,採取自願,不做友對。


白依樓123


你讓大家用龜殼雕刻甲骨文,穿樹葉獸皮群居覓食我覺得更能代表傳統文化。你是不是腦子有病,有病就好好的治病不要一天奇思妙想的說糊話好嗎?



聖天使的心


對於那些熱衷於當奴才的賤骨頭,恢復九叩九拜最好。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毒害,到現在還陰魂不散,這是誰之過?靠這些封建思想流毒,中國還想崛起,痴人說夢吧!


星火燎原150149573


可列為一門專科去研究去弘揚,但不提倡廣泛普及,文字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是工具,好不容易從八股文裡面出來,又把中國人圈裡面,歷史的教訓中國的文字把人都圈成了神仙!人沒精力去搞科技,搞農業,搞國防建設,太可怕了,感覺中國的文化可以輸出走出國門讓美國人去學,肯定比原子彈,航母還厲害!


明天232501382


沒有必要。漢字簡化是現實發展的需要,作為文化記錄符號,簡便實用是最好的。簡化字發展到今天,已經被人們接受和廣泛應用。何必再回到複雜難書的繁體。

不論是取消漢字還是恢復繁體的主張,都不切實際。

至於漢服,之所以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說明它不符合現實需要。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特殊節日或活動中有必要拿出來秀一下,但全面恢復真的沒有必要。

順應時代潮流就是最好的發展和傳承。盲目的復古則是歷史的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