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甲胎蛋白升高是什么病?该怎么办?

Ng333888


甲胎蛋白升高不是一种病,而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比如肝癌、胃癌、性腺来源的生殖细胞和非生殖细胞肿瘤、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也见于妊娠期的女性。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怀孕的女性有胎儿肝脏和卵黄囊产生,后来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发现浓度升高,从而将它定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临床上,在急、慢性肝炎患者,也能发现甲胎蛋白升高,数值通常低于200,提示有旧的肝细胞炎症坏死和新的肝细胞再生,甲胎蛋白可能由于新生的不成熟的肝细胞合成。



当甲胎蛋白超过200,要小心肝硬化和肝癌。甲胎蛋白对肝硬化的诊断意义没有肝癌那么大,超过400的甲胎蛋白值,高度怀疑肝细胞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磁共振等检查,必要时还可以做血管造影或者肝穿检查来确诊。

那么,出现甲胎蛋白升高,该怎么办?因为这是疾病的表现,主要查清楚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目前没有、也不需要专门使用降甲胎蛋白的药物。

这些治疗措施,包括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合理营养,适当使用保肝药物,针对病因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戒酒等措施,注意定期复查甲胎蛋白。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什么是甲胎蛋白呢?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高代表什么呢?

  1. 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2. 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渐渐恢复正常水平。
  3.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有关 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然而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4.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胃肠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病人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除此以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病人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5. 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6. 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甲胎蛋白高该怎么办呢?



  1. 正确对待病情,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肝病,就整天愁眉不展的,殊不知,情绪低落可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病情恶化。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肝病患者至关重要。
  2. 积极配合治疗 阻止或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3. 合理饮食 乙肝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应避免食用发霉的花生和豆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咸肉和油炸食品。
  4. 禁烟酒 饮酒可以促使肝病患者较早发生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生率。故肝病患者应无条件戒酒,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5. 不可过度劳累 劳累过度可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使肝炎病毒迅速扩散,加重病情。
  6. 节制夫妻生活 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暂时避免夫妻生活,此时放纵夫妻生活,只能加重病情;乙肝病毒携带者、轻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止期的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夫妻生活,但应控制频度。
  7. 避免乱用药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许多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乱用药物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总结:以上就是对甲胎蛋白的相关介绍了。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医疗工作者张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甲胎蛋白升高是什么病?该怎么办?

甲胎蛋白的英文缩写是AFP,在医学上主要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指标,但是不能说AFP升高就是肝癌,因为某些生理作用下也可以出现AFP的升高,今天我来分享一下AFP的相关知识。

1.哪些情况下AFP会升高?

甲胎蛋白(AFP)的合成部位主要是人体的胚胎时肝脏,卵黄囊和胃肠道也可以少量合成,甲胎蛋白升高见于以下情况:
  • 原发性肝癌;
  • 孕妇;
  • 新生儿;
  • 生殖腺胚胎瘤;

2.甲胎蛋白升高就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吗?

如果仅仅甲胎蛋白升高并不能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通过上述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来,很多原因都能使甲胎蛋白升高;如果在排除以上的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因素外,AFP>400ng/ml可以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如果AFP数值逐渐升高不降低或者AFP>200ng/g持续8周,可结合肝脏彩超作出判断;

3.甲胎蛋白升高应该怎么办?

能引起甲胎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尽快明确是否有肝癌;肝癌的诊断需要依靠肝脏彩超和肝脏活检,如果查出了肝癌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如果没有肝癌应该继续查明白AFP升高的原因。

最后小结: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就是代表是疾病导致的,像孕妇、新生儿也是可以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另外如果AFP如果明显升高了,应尽快明确是否有肝癌,以免耽误治疗。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在胎儿出生后不久就慢慢消失了。

当肝脏发生恶性病变时,甲胎蛋白就会重新出现,致使血液中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目前,甲胎蛋白是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

甲胎蛋白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它的参考值是血清含量<25μg/L,当甲胎蛋白升高时,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原发性肝细胞癌,也就是常说的肝癌,这类患者大部分血清中甲胎蛋白明显升高,有50%左右的患者血清含量>300μg/L,但也不是所有肝癌患者甲胎蛋白都升高,约有18%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并不升高,这类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漏诊。
  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其绝对值一般<300μg/L。
  3. 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生殖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也可见升高。
  4.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含量开始升高,7~8个月达到高峰,一般在400μg/L以下,分娩后3个星期左右恢复正常。若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有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
甲胎蛋白含量升高应结合临床症状做一些相关的进一步检查,明确引起甲胎蛋白含量升高的原发病因,做出诊断。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将甲胎蛋白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灌灌灌灌灌灌


甲胎蛋白升高就是癌症吗?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先了解一下它是什么,它是一种由胎儿肝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在人出生2周后,甲胎蛋白迅速在人体下降,正常人血清的甲胎蛋白约为20微克/升。



甲胎蛋白升高代表什么?

由于甲胎蛋白是胚胎卵黄囊细胞、胎儿肝细胞和肠道细胞产生的,所以当人体中还存在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稚细胞时,甲胎蛋白都可能会升高。

主要常见于这些情况:1.怀孕的时候,肚子里的小宝宝会产生甲胎蛋白,导致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升高;2.患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在这个时候由于一部分肝细胞出现异常,会继续长出新的肝细胞来完成肝脏的工作;3. 肝癌,肝癌细胞不断增殖,新的肝癌细胞导致甲胎蛋白升高;4. 某些生殖系统或胚胎肿瘤,生殖系统和胚胎肿瘤细胞都属于幼稚细胞。

总结:一旦发现甲胎蛋白升高了就要马上进行治疗,以便及时降低甲胎蛋白高,预防肝癌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有疑问下方可留言,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医实语录


甲胎蛋白升高可见于:

1、酒精性肝炎、肠炎,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若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提示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型、无脑儿、脊柱裂等可能。

2、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血清AFP含量>400ng/ml为诊断阈值。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约为60%~80%.

3、生殖系统性肿瘤(睾丸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如畸胎瘤)等。

提示:

1、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AFP≤20ng/mL(ELlSA法)。

AFP≤7.0ng/mL(ECLIA法)。

2、AFP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3、AFP用于肝癌治疗效果和愈后评估:

AFP>500ng/mL,提示患者生存期短。

手术切除肝癌后AFP下降,一周内降至正常,提示愈后良好。

3、良性病变和妊娠AFP也升高,但一般在400ng/ml以下。

怎么办?


医学检验新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