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當別人問你工資多少時,你會怎樣回答呢?

邦尼hp


見人說人話,見“鬼”講“鬼話”;我們建議每個人都要學會權衡應變,才能讓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更好地捍衛自己的權益!

當別人問你工資多少時,你會怎麼回答呢?我們認為掌握三個原則就可以:

一.瞭解動機

他為什麼問你的工資,他有什麼目的?我們只有瞭解這些才能更好地針對性回答!

舉例1:他想借錢,而你又不想借給他

他問:你一個月工資多少呀?

你說:工資很低呀,而且我還是個月光族!

你在他開口借錢之前,就用“工資低,月光族”打消他向你借錢的想法!如此操作有兩個好處:①搶先一步斷了他借錢的念頭,避免直接拒絕,給他留面子②避勉撕破臉與避免局面僵持!

舉例2:兄長關心你,他害怕你在外面吃苦

兄長問:你一個月工資多少?

你調侃他說:哥,怎麼了?你要給我錢呀?來,來,來,給個百八十萬的,自己改天也買輛寶馬去!

兄長說:嚴肅點,沒個正形。

你如實回答:你一個月基本工資加七加八怎麼也有小六千吧;刨去各種生活開支,也還能存點;哥你就放心吧!

面對家人的關心,你不實誠一點說是糊弄不過去的,彼此太熟、太瞭解了;若不實話實說,反而他們會更擔心!

二.關注場合

我們和親人在家關起門來,啥話都可以說;但是家以外的環境、場合就要注意了!

舉例1:在某個五星酒店同學聚會,一個賽過一個的在那“吹大炮”;當有個同學過來問自己:你現在混得怎麼樣,一個月工資多少?我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大家乘十了沒有,如果大家都乘十了,我也乘個十吧;避免不合群!

舉例2:在公司裡有個新來同事問我“你一個月工資多少”;為了不讓受到心理打擊,要謹慎的回答,況且公司也有明文規定不允許私下透露自己的工資!

一般都是找藉口打發他,如果他追問得很勤,在百般無奈下,你就把工資往少的說;其目的有兩個:①讓新員工感覺工資差距不大,心裡好受一些。②萬一公司追究起來,你就可以不承認,畢竟你也沒向新員工透露真正的工資額度。

三.守住底線

不管誰問你工資多少,不管你怎麼回答;其底線就是不損壞他人的利益;當然也不讓他人損壞你的利益!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哪怕你撒謊也要做到對人無害;同時保護好自己!

舉例:你一個月五千元,竟然為了向他人借錢謊稱自己一個月工資收入一萬多,這是不允許的,你必須守住做人的底線!

綜上所述,就是我們在他人問"你一個月工資多少"時的回答套路!

【關注 專注職場十六年,堅持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的實戰經驗】


諸葛明職場教練


堂妹今年剛大學畢業,正說著自己不想回家過年。因為工資不高,不想被人問。如實說吧,說不定被人揶揄兩句:還大學畢業呢,就掙這麼點錢。不如實說吧,可能一個謊接一個謊,也不好。

其實,被問工資,是件比較尷尬的事,尤其是工資比較低的時候。自己還沒說出口,彷彿氣勢就矮了一截。被問及工資多少,我有以下幾點想說。

一、生活上,根據詢問對象及意圖問答

別人問工資多少,不是做數學題,是多少,回答多少。

很多人也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到底賺多少錢。所以,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看對方是誰,及這麼問的目的是什麼。

如比較親密的關係,可能是想知道你過得怎麼樣。如果不想讓他們擔心,可以說,現在工資不高,但夠用,可以與他們說說接下來的規劃,讓他們放心。

有的,只是不想冷場,隨便拋出這麼一個問題,說不多,然後找別的話題聊即可。可以主動出擊,自己把握話題的走向。既解了尷尬,又不用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

至於有些純屬看熱鬧,出於八卦,或者攀比之心的,滿足對方期待,反而能迅速結束這一問題。

不過,工資多少,畢竟屬於個人隱私,提出這一問題已經不禮貌了,回不回答都行。

二、工作中,打聽工資是大忌,不回答

很多企業都不讓員工互相打聽薪資,所以,即便別人問你,也可以拒絕問答。一來,這違反公司規定,二來,不管多少,總有一方心裡不舒服,何必呢?

但即便三令五申,每每發了工資,還是有人想知道別人發了多少,繼而和自己的對比一番。比自己多,不高興,覺得不公平。比自己少,暗暗竊喜。遠離這樣的人即可,或者被問及時,找個話題岔過去。

至於發工資後的議論,更加不要參與。薪資多少,自有評判標準,這樣的議論沒有意義。被領導聽到,更是不妙。

三、提升技能,努力賺錢吧

暫時工資比較低沒有關係,不用因為別人的詢問而心裡不舒服。不如把注意力專注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技能,以獲得升職加薪,增加自己的收入。

如果自己只是剛開始工作,工資不高更是不用在意,隨著工作能力的提高,工資增長不是問題。要知道,薪資常與工作能力匹配。

如果上升的天花板有限,可以另找一個更加有發展的工作,也可以嘗試合適的副業。

雖然工資高不高,都會有人詢問,但那時候自己應該是另一番心境。

以上,祝好。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不管是誰來問我的工資時,我都一律回答是月薪3800元。

這樣回答有兩個好處,一來簡單可行不用解釋,省了不少麻煩事;二來順便做做活雷鋒,讓聽者感到舒爽,瞬間提升來自於對比產生的幸福感。

其實,他們很多人心裡頭都在想:

“這傢伙看起來人模狗樣,原來月薪才3800呀,這麼低的工資竟然每天能開車,估計也就是滴滴司機這個水平吧,咳,我爽死了!”

巧合的是,他們月薪4000,由於比我多200,終於找到了優越感。其實這麼多年來,我發現一個規律,凡是喜歡打聽別人工資的人,其本人的工資一定不高!

當然還有一種多心的人多半不信,覺得我這是隨口亂說,他們會說:

“你騙人,不可能這麼少,你說的這個工資應該是基本工資吧?還有績效呢,獎金呢,補貼呢,雜七雜八加起來,怎麼說也得有五六千吧?”

呵呵,我也只能笑笑,你想猜多少我都沒有意見,那是你的事兒,我沒有必要跟你解釋什麼。

當然,更多的人會將信將疑。他們會覺得:“你一個搞人力資源的,工作這麼多年了,天天給人家算工資、做考核、搞招聘,工資不可能這麼點吧?要說你月薪3萬可能我不相信,但要說月薪3800,我也很懷疑。”

每個人總有每個人的想法和判斷,是高是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拿自身相比,其實這本身就很成問題。人哪,總是好奇心很重,尤其關係到工資待遇,這些涉及到個人切身利益的東西,往往特別關注。

我總覺得,在我們這個時代,什麼樣的情況,拿多少工資都是有可能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只要你留意,往某脈上的職言上翻一翻,你會發現,曬月薪5萬以上的員工比比皆是。

所以我這個月薪38000的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實,凡是隻拿月薪的,大多都是窮人,拿的高的,也不過是高級打工仔。

最牛的回答是,當下次再有人問你工資多少的時候,你直接告訴他:我工資只有3800,不過家裡有礦!

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同事、親朋好友見了面都會聊一些關於工作收入、家庭生活方面的問題,互相關心瞭解一下個人的一點信息,也沒有什麼可質疑的。但是,有些人的問話,確實讓你接受不了。

2017年我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有一天早晨我去公園鍛鍊身體,有一些善意的朋友,問我退休拿多少養老金,我如實的做了回答,大多數都說:“不少不少,總算熬到頭了,也算是吃“財政”了啊。然而,有些人卻不這麼問,當他知道你比他領得多的時候,他卻帶著滿臉的質疑問道:“你怎麼該領這麼多呢?”這話聽起來讓人特別反感。有時候我一生氣,我會反問他,我為什麼不該拿那麼多呀?問你這種話的人,本身就反映了一個不健康的心理,看不得別人比他拿的多。按他的想法,所有的退休人員比他拿的都少,他的心裡就會平衡了。

再往後,遇到有人問我每月拿多少養老金時,我就會一改以往的回答方式,我會告訴對方還差多少不到一萬,時間長了,他們也就不問了。



天老大11


說實話,對於別人問我工資這回事,我很反感,超級反感。我媽也是好打聽人家工資多少,我總是說她,這樣不好,日子是自己過的,冷暖自知。

自工作這幾年來,每年春節回家總會有人問我工資多少,我一般會先給一個謎之微笑,說不多,剛夠吃喝,一般情況下,這個人就不會再問下去。有時候有的人總是好奇你的收入,打聽出來和你或者和他兒子做個比較,那我也不會多說,就說一個平均工資水平,皆大歡喜。回家我聽的最多的就是誰誰掙了多少錢,誰誰今年買了車,誰誰今年買了房,最後都是既羨慕又妒忌又虛偽的說一聲看看人家。當然,如果碰到一個比自己弱的,優越感就迅速膨脹起來了,你怎麼才掙那麼點,我兒子現在在工地一個月都掙一萬多呢,你還是上過大學的呢,怎麼還不如不上的。

我不明白有的人為什麼總喜歡比較,似乎是通過比較,有比自己強的,就找到了努力的動力,有比自己差的,就找到了幸福所在。他們不知道,有些東西永遠是比不了的。

小時候問你成績的那群人現在改問你的工資了,而我卻沒有養成問別人成績的"好習慣",算是一種進步嗎?


liancheng827


我認為工資是相當隱私,如果關係不是很好,最好不要問人家工資!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你可以婉轉地問下,或者看對方的態度是很大大方方還是大太極,這個時候你應該適可而止!

我是不會拒絕別人的人!我也不喜歡別人打探我工資,我記得有一次跟公司的人一起吃飯,一圍太大概十個人左右!坐在我旁邊是剛來的同事,之前有點頭之交!剛坐下沒有客套幾句,她就問我,你現在工資多少!

空氣有一點點尷尬,我不想說,所以我還是說了:不是固定的,業績好就多一點!

我以為她會知難而退,但是她繼續問:大概有多少呢?

我突然有一點點不高興,說,不是很高,就這樣子!

她好像沒有看出我的不想說,很認真在堅持,好像一定要知道我多少錢一樣:有五六千嗎?

我這個時候不喜歡她了,但是我嘴巴笨,也因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人!也不懂怎麼打太極回去,就老老實實說沒有!

她突然很大聲很驚訝,你們部門這麼低工資啊?

我看到大家都看過來,我趕緊轉移話題,但是從那刻起,我就決定再也不要跟她做朋友了


有趣耶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333快樂小老頭


總是有那麼一些人,刨根問底的打聽別人的工資多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啊!特反感。我們小區有一個鍋爐工,總是覺得自己是重體力提前退休了,說某某人工資沒他多,某某人年齡比他大,開的工資和他差不多等等。打探別人不願意說的事情,本來就是一個沒禮貌,不是一個有素質的人做的事情。問我多少工資,我總是淡淡的說,比你少,行了吧?他也聽無聊的。


海納百川79年兵


真的挺反感別人問我工資是多少的,這是個人隱私啊。但我又真的被很多人問過工資多少的事,而且每個人發問的方式不一樣,我也採取不同的方式回答。


情景一

記得有一次,我的初中同學突然微信我。

“最近怎麼啦?還好嗎?對了,我想問下,你現在的工資是多少。”

我這個耿直的同學直接就扔了一句問我工資的話來,我有些措手不及,幸好她是在微信上發問,可以讓我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去應付。


隔了3分鐘,我回復她:“哎呀,我工資很低啊,只能夠養活自己。”

她接著又問:“那到底多少啊?”

幸好我跟她關係鐵,知道她的為人,所以我不介意。

我反問她:“你問這個幹嗎”。

接著,她說出了原因:由於做了3年全職媽媽的她,趁小孩上學了,就打算出來找工作,剛好找到一份跟我工作性質差不多的,所以就想請教一下我,目前這個行業的薪酬水平到哪裡了。

知道這個原因後,我就好辦了,直接上網查了一下同行業、同地區的行業薪酬平均水平,知道大約數後,我就直接跟她說了這個價位。


她“哦”的一聲,表示明白了。


總結:

面對這種情況,同學只是想了解行業薪酬水平,而不是真心想打聽你的工資,我們可以保留自己的真實工資,不透露,再尋找行業平均薪酬水平線來回復,真實且有說服力,給她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情景二

昨晚,我也剛好遇上了這種事。我帶著兒子在球場玩,期間,一個鄰居也帶著孩子出來玩,我們兩個人坐在一起聊天。這個寶媽突然就說到,“現在的生活很困難啊,自己在家做外賣,賺不了多少錢。”接著,她問:“你們上班的,一個月多少工資啊?”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我愕然了一下。因為是面對面,我的表情,我的語言都會第一時間傳送到她眼睛裡,所以沒法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啊。


我就說了:“哎呀,我們打工的,除了能買社保,其他的都比不上你們做小生意的。工資就別提啦,很丟人啊。”


然後我馬上又把話題轉移到她身上:“對了,現在寫字樓那麼多,外賣需求量很大啊,你每天做飯做菜也忙不過來啊,收入也不差吧。”


於是,她又跟我說起了做小生意的難處。


就這樣,我就給糊弄過去了。


總結

當你面對這種情景,對方面對面地問你工資時,你無法去迴避,那麼,我建議你可以使用迂迴的戰術,把話題轉移到她身上,先發制人。儘量擺脫焦點在你身上,這樣,就基本上可以避免她繼續打探你的工資了。如果她依然死纏爛打,你也可以反問她工資情況,看她難不難堪。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回答別人問工資的問題,我已經變得有些狡猾”

下面我具體說說自己回答這個問題的具體的一些做法。


一、全盤托出式

剛參加工作那會,最常問我工資的是我的家人和親戚,其次就是幾個要好的大學同學。 那時候,初入社會,心思和想法都比較單純,好像問的人的也沒有太多雜心思。所以,那時候我還是比較熱衷於回答大家這個關於工資的問題。每次無論家人和親戚們還是大學同學問起,我都會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

本身那些年,我們那個小村莊大學畢業的孩子並不多,更別說到遙遠的南方去工作了。所以家人和親戚們都會比較好奇,我總會像話家常一樣老老實實回答大家的這個問題。

至於大學幾個要好的同學,大家都是處於關心,常常互相問起各自的情況,當然工資問題是重要的部分,大家都是開誠佈公的分享一番。
^_^

二、因人而異式回答

幾年過去,同學們似乎已經心照不宣的不再互問工資。 但家人和親戚們的對問工資的熱度還是被持續了。但很顯然,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逢問必實答,而是用了區分式回答。

對於家人,這個我從來都是沒有過任何隱瞞和別的複雜心思。每月實發、應發、五險一金、補貼以及年終獎等等逢問還是會認真回答。

這也是一種希望父母可以對兒女放心的方式,畢竟父母總會覺得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生活總是很不容易,所以有時候我甚至會說的比實際更樂觀一點,希望他們不要太過擔心。

對於親戚們,現在基本都是看人,有些親戚一直都比較淳樸,他們問工資很多時候也只是聊天的一個話題和關心的方式,沒有其他別的意思,所以我也是實際回答,但有一些親戚,這些年隨著周邊孩子也都步入社會開始拿工資,他們問我工資,很多次我都發現他們都是拿來比較和尋求內心的平衡感,然後在茶前飯後開始八卦比較。本身這也不能說是中錯的做法,畢竟他們有自己的權利發表任何想法,但作為個人,並不希望工資成為被議論的話題。所以,後來我再面對這些人問工資的時候,一般都會先含糊起詞一番,等他們耐不住所的“猜出”一個他們心裡的數字,我再酌情默認或者適當左右搖擺一番,然後就搪塞過去。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做法,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