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經營性租賃才是真租賃?那中國的經營性租賃為啥沒發展起來?

資料來源:財經白皮書(融易學金融學院特邀自媒體)

融資租賃這個“舶來品”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引進到中國,其發展可謂一波三折。雖然融資租賃的出生年代與保險、信託等金融業態相同,但發展卻遠不及其他金融行業。截止2018年底保險資產規模16萬億,信託30萬億,融資租賃資產規模僅有6.65萬億,而且融資租賃的規模也只是在最近十多年才發展起來的。2006年融資租賃的合同餘額僅有80億。

當下融資租賃發展又遇到新的瓶頸,經濟下行資產壞賬率不斷攀升;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使融資租賃公司遭受來自銀行和金租的衝擊越來越大;監管趨嚴,以前因監管真空而促使租賃公司野蠻生長的外部環境也不復存在。

面對困境,整個行業都在反思過去,為未來尋找新的出路。筆者在想,除了宏觀環境的變化外,各家租賃公司在業務拓展上還存在哪些不足,此時經營性租賃業務的開展逐漸進入筆者的腦海。

在國際市場上,經營性租賃佔融資租賃資產規模的40%以上。我們看國內市場,2017年末經營性租賃資產餘額大約3000億,僅佔融資租賃資產規模的5%。而且資產主要集中在航空航運領域。開展經營性租賃業務的租賃公司也主要集中在“千億俱樂部”的工銀租賃、國銀租賃、民生租賃、遠東租賃以及渤海租賃等。


在2018年的一次研討會上,國際租賃專家阿曼波先生再次提出了經營性租賃才是真租賃,並呼籲大力發展經營性租賃。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經營性租賃沒有做起來呢?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天性使然。人的天性就是懶惰,為什麼我們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缺少環境的約束,面對困難的事情,我們大部分的時候習慣性的選擇迴避。然後去做簡單的、開心的、讓人感覺刺激的事。對於租賃公司而言也是如此,面對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雖然後者被稱為“真租賃”,可以幫助租賃公司建立更高的競爭壁壘,獲取更持久的收益,但是融資租賃操作簡單,賺錢更快,尤其是政信業務,一個項目動則上億,服務費隨便一收就是幾百萬,多刺激。尤其,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市場需求旺盛,租賃公司幹著銀行的事卻沒有遭遇銀行的各種束縛和監管,這個錢不賺白不賺。所以,經營性租賃沒有做起來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租賃公司都是隻顧眼前的苟且,沒有詩和遠方。很多租賃公司在經營性租賃上也做了大量嘗試,但效果確實不理想。遇到的問題也是制約經營性租賃發展的客觀因素。

筆者認為難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適租的經營性租賃物件難尋

經營性租賃和融資租賃最本質的區別就是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在融資租賃業務中,與資產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屬於承租人,對於出租人而言,他只是提供了資金的融通服務,本質上是一個金融行為。在經營性租賃裡,資產的風險和報酬還在出租人手裡,除了收益,出租人還需要承擔與資產有關的風險,包括設備的損壞、維修和保養等。

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一個產品能否成交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買方要不要買,另一個是賣方願不願賣。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來分析一下經營性租賃,對於承租人在什麼情況下願意採用經營性租賃而不是融資租賃呢?承租人的選擇一定是在報酬與風險之間做對比。如果資產給承租人帶來的報酬大於資產本身的風險,承租人傾向於選擇融資租賃。比例,一個具有購買能力的人在思考租房子還是買房子的時候,如果房產未來的預期是升值,那麼他一定選擇買房子。相反,如果資產本身的報酬小於資產帶來的風險,承租人更願意採用經營性租賃。


經營性租賃才是真租賃?那中國的經營性租賃為啥沒發展起來?

那麼什麼情況下,資產的報酬小於其所帶來的風險呢?

1、使用設備的時間遠小於設備的生命週期。如,在不同施工階段需要使用的工程機械類設備,在不同作業週期下使用的農機設備。這些設備都屬於在特定環境和特定狀態下才會使用,使用設備的時間遠小於設備的生命週期。

2、承租人不願意承擔設備使用過程中的維修、保養等技術工作。如,飛機、高端醫療設備租賃等。這些設備的工藝性強,維護和保養成本高,對於承租人而言不願承擔資產本身的風險,他也更傾向於採用經營性租賃。

3、資產的技術更新和貶值快。如,汽車、電腦等。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汽車租賃的市場空間,很多租賃公司都在佈局汽車租賃。

以上這三種情況是承租人在有能力並且願意採用租賃的方式下,考慮選擇哪種租賃方式的邏輯。假如承租人沒有能力購買或者無法購買也有可能採用經營性租賃。例如設備價格高,承租人無力承受,資金不足或經濟上不划算,還有一些外資企業在國內不願意購置固定資產,也會採用租賃的方式。

承租人想通過經營性租賃來租,但出租人願不願意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出租人考慮這件事的邏輯。因為經營性租賃是通過安排“不完全支付”的租賃形式來滿足承租人臨時使用資產的需要。所以出租人一定會考慮:

1、經營性租賃的目的主要是短期使用設備,且中途可能會退租。如果承租人不租,租賃公司收回設備以後能不能再租出去?這就要求設備一定具有通用性,如飛機、汽車、工程機械類等資產都具有通用性。諸如企業的生產設備,這些資產會因為生產條件、產品類型、產能要求、技術性能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性,它的定製化和獨有性決定承租人一旦不願租賃,出租人很難再轉租。

2、在經營性租賃業務中,出租人始終擁有租賃物件的所有權,並承擔有關的一切利益和風險。所以,很多情況下出租人既要提供租賃物件,同時可能還需要提供必要的服務,如設備的維修、維護和保養等。出租人有沒有這個能力?當然這種情況下,出租人可以根據是否提供除資產租賃本身以外的服務分為幹租和溼租,所謂幹租就是租賃公司只租設備,其他承租人自己承擔。例如,很多飛機租賃就屬於幹租,租賃公司只租飛機,不包括機組和備件,承租人必須自己提供機組、燃油以及維修服務。

3、二手資產的處置能力。因為資產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而二手資產的處置,包括再租賃和銷售都是租賃公司很重要收入來源,如果出租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市場上沒有形成成熟的二手資產交易市場,出租人也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

綜上所述,一個資產是否適合開展經營性租賃業務,承租人會考慮這個資產給他帶來的收益是否足夠大,他是否願意承擔與之相伴的風險。如果願意,對於承租企業,融資租賃實質上就是分期付款購置固定資產的一種變通方式。如果不願意,承租人寧願採用經營性租賃的方式。對於出租人,除了要考慮承租人的需求,還要考慮他有沒有能力做。包括二手資產能不能再租賃,再銷售,過程中資產本身的風險能不能承受等。面對種種限制,適合做經營性租賃的資產很難尋找。

2.經營能力構建難度大

融資租賃做起來很簡單,租個像樣的辦公室,招個有從業背景的團隊,只要股東有錢,這事就成了。但經營性租賃可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1、哪些設備租賃市場空間大,哪些設備性能好,穩定性高, 面對繁多複雜的細分領域、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設備,如何選擇都需要出租人自己確定。所以,沒有很深產業背景的團隊做不了。

2、因為與資產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始終在出租人手中,所以,設備的全週期運營環節也都在出租人這裡。包括採購、租賃、維修、保養、銷售等。這些經營能力如何構建?如何利用規模採購降低成本、優化資產配置;如何延長設備租賃期、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租金價格、降低設備調度成本;如何規模維修降低成本、提高設備完好率、提供維修服務;如何規模採購降低成本,銷售備件賺取差價;如何規模管理提高售價,提供二手設備服務,提供配置融資業務等。這些運營能力的構建也早已脫離現有融資租賃公司的經營能力之內,進入到產業運營階段。

3.缺乏專業人才

經營性租賃公司的人才跨度大,需要不同層次和結構的專業人才。

比如,融資租賃的租金設計比較簡單,按照公司收益率的要求和承租人可接受的方式就可得到一個雙方滿意的方案。但經營性租賃租金設計考慮的因素很多,要考慮客戶需求、市場競爭、設備生命週期、設備空置率、資產調度成本、維修和保養的成本,資產處置的成本等。

而且很多因素不是固定的,會根據不同的品牌、產品、型號、過程管理、市場情況而變化。所以,租金的設計包括或然率的計算。類似保險精算師,經營性租賃也需要專業的租金精算師。在資產配置方面,購買哪個品牌,哪個型號,哪個類型的設備都影響著租賃公司的收益,這也需要對行業有精深理解的專業人才。在設備維護、保養過程中需要技術服務人員。在業務推廣方面,市場網絡、營銷渠道和業務團隊的建設方面也與融資租賃有很大不同。在高端設備的經營性租賃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如飛機租賃,航空領域的租賃人才很多以法律背景人士為主,需精通國內國際法、歐美法律的專業人才。

4.缺少稅收政策的支持

談到中國發展經營性租賃的障礙,最主要還是政策障礙,具體就是稅收障礙。目前國內對出租人在經營性租賃合同下的租金收入全額徵收5%的營業稅。而融資租賃業務實施增值稅,適用稅率為16%,售後回租賃業務視為“貸款服務”,適用稅率為6%。如果國家對經營性租賃的稅收沒有支持政策,經營性租賃也很難得到大的發展。

經營性租賃被視為融資租賃的進化版,也是融資租賃發展到一個高級階段的產物,這個階段承租人更加成熟,對租賃公司的要求也更高。租賃公司也可以為承租人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資產交易也形成了成熟的二級市場。雖然租賃公司在通往經營性租賃階段的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很多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就看租賃公司願不願意沉下心,踏實去做。融資租賃的“寒冬”已來,也許經營性租賃的“春天”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