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利比亞衝突雙方在莫斯科的最新停火談判破裂?

夜劍影


利比亞停火談判破裂 土耳其:如哈夫塔爾恢復攻擊將予以教訓

利比亞軍事強人哈夫塔爾元帥在莫斯科和俄防長紹伊古會晤

俄羅斯外交部1月14日宣佈,控制利比亞東部地區的軍事強人哈利法·哈夫塔爾元帥已離開莫斯科,未與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GNA)總理法耶茲·薩拉傑簽署停火協議。俄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將繼續與土耳其一同努力斡旋。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則發出威脅,哈夫塔爾指揮的利比亞國民軍(LNA)如恢復攻擊,將教訓他。

此前,埃爾多安總統和俄國總統普京於8日在伊斯坦布爾呼籲,利比亞交戰雙方在1月12日凌晨零時達成停火。GNA 方面在1月12日接受停火以回應莫斯科及安卡拉停止內戰的要求,併發布聲明稱“從1月12日午夜開始停火”,但強調全國團結政府軍隊“有合法權利回應來自其他陣營的任何攻擊和侵略”;LNA一方則在幾小時之前已先宣告停止敵對行動。忠於哈夫塔爾的利比亞東部軍隊稱,只要敵軍接受,12日0時01分起,他們在西部的戰事停火,對首都的黎波里的攻勢一併停止。

利比亞自2011年卡扎菲政權垮臺後,一步步走向內戰。國際社會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始終未能在全境內行使職權。2019 年4月起,一直稱霸利比亞東部地區的國民軍在哈夫塔爾領導下,以清除西部地區的“恐怖分子”為名,開始挺進的黎波里,與GNA的部隊交戰。長達9個月的戰火令當地人民苦不堪言。根據聯合國數據,280多名平民百姓死於非命,雙方將士損失超過兩千,近15萬人被迫流亡,成為最近幾年歐洲面對的難民危機壓力的最大因素。

1月13日,GNA首腦薩拉傑在莫斯科與利比亞東部強人哈夫塔爾就簽署停火協定進行談判。其間,儘管剛剛啟動的停火十分脆弱,雙方不斷指責對方違反停火,但由於交火行為減少,的黎波里居民仍然獲得了片刻喘息,已經關閉多日的首都機場,13日也重新有飛機起落。

的黎波里港口

但無論是觀察人士,還是利國民眾,都對莫斯科會談的前景並不抱太大希望,因為雙方事前都提出了令對方無法接受的前提條件。民族團結政府要求國民軍停止進攻首都,並撤離的黎波里郊區;早已掌握利比亞東部地區及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國民軍,則要求民族團結政府解散民兵組織。

薩拉傑和哈夫塔爾雖然都抵達了莫斯科,但他們二人沒有直接會面,而是通過俄國和土耳其展開間接會談。哈夫塔爾指揮的軍隊現已在黎波里城外陳兵9個月。薩拉傑在停火協議簽了字,而哈夫塔爾在經過一番猶豫後,還是一走了之。

哈夫塔爾元帥14日未籤停火協定徑直離開莫斯科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揚言,如他的部隊恢復攻擊的黎波里政府,安卡拉將出手給予教訓。埃爾多安向他所在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的議員們宣稱,“如果叛變份子哈夫塔爾攻擊利比亞合法政府和我們在利比亞的兄弟,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教訓他。”

埃爾多安說,假如沒有安卡拉出兵支持利比亞合法政府,利國全部領土可能都被哈夫塔爾佔領。埃爾多安憑藉2019年11月與GNA簽署的協議,決定出兵利比亞。

為此,土耳其議會在今年1月2日曾發起激烈辯論。但支持方以武促和的觀點難以說服反對方。總統埃爾多安的立場得到AKP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的支持,反對方也結成了聯合陣營。

在土耳其執政的AKP指定了一名前國防部長就出兵一事發言。這名前部長聲稱,為了國家利益,安卡拉有責任介入。因利比亞不僅只是一個與土耳其有海上關聯的國家,也是北非的重要國家之一。當一個北非國家出現危機,地中海地區的所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包括土耳其。而埃爾多安政府出兵利比亞的提案將為政治解決建立一個有利的環境,可促成當地停火。

利比亞國民軍的作戰飛機

但當局企圖通過軍事幹預來推動利比亞實現和平的論據無法讓反對派信服。一名土耳其前駐外使節、社民黨議員指責這一決定違反國際法,在總統府指揮下出兵到利比亞沙漠去打仗,如同應邀準備一場可預見的災難。這位土耳其前外交官說,真想要有助於利比亞的和平及停火,出兵應屬於最後選項。他還指出,土國應該像其他大國那樣,讓外交渠道敞開,支持利比亞交戰方對話。

在13日的莫斯科停火談判失敗後,埃爾多安透露,他將參加預定於本週日(1月19日)在柏林舉行的利比亞和平會議。他說,我們將在柏林討論這個問題。屆時俄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大國,北非主要國家埃及、阿爾及利亞,以及海灣國家阿聯酋的領導人都將參加柏林會議。

在埃爾多安剛發表完上述講話,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總理薩拉傑就從莫斯科飛抵伊斯坦布爾。他在那裡與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戴維·薩特菲爾德做了會談,薩拉傑在會談中向美方說明藉助柏林會議重啟政治解決利比亞危機的必要性。

此間,歐洲外交人士最擔心的是,利比亞本來就很脆弱的停火狀態是否還能維持下去?而一旦戰火重開,原定19日在柏林召開的利比亞危機多國峰會能否舉辦都會成為懸念。俄國外長拉夫羅夫14日承認莫斯科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成果。但他說,將與安卡拉進一步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談判雖無果而終,但卻是俄羅斯和土耳其在中東地區努力推動各自影響力的最新表現。俄土兩國其實在利比亞危機中的立場及利益並不相同。安卡拉支持薩拉傑的民族團結政府,而莫斯科則更傾向於哈夫塔爾統率的國民軍。

但在彼此對立中,俄土兩國顯然都更加在意推進各自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埃爾多安政府不久前下決心向利比亞派出軍隊,而俄國則有不少僱傭軍在利國協助哈夫塔爾軍隊作戰。這次莫斯科談判,既沒有聯合國參與,也沒有歐洲國家代表。在克里姆林宮看來,西方大國應當對利比亞現今混亂局勢負責,正是由於美歐國家在2011年向利比亞反叛武裝提供軍事支持,才最終導致卡扎菲政權垮臺。而此後,歐洲對利比亞的長期混亂內戰局面也沒有拿出有效解決方案。

圖為一艘以色列戰艦守衛的海上鑽井平臺,土耳其在東地中海也擁有巨大的利益。

歐洲國家面對利比亞亂局的確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一方面,當地內戰局勢致使歐洲難民危機持續;另一方面,土耳其和俄國在利比亞的角力也讓歐洲擔憂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會淪為中東地區的第二個敘利亞。事實上,安卡拉與莫斯科似乎也正試圖在利比亞推行他們的所謂“敘利亞合作模式”。在敘利亞,俄土分別都支持不同的本地武裝力量,但卻都成為解決敘利亞危機所繞不過的關鍵對話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定於19日在柏林舉行的利比亞危機國際會議,算得是聯合國和歐洲等其他相關國家加入利比亞危機解決努力的一次機會。柏林會議將由聯合國主持,至少會有10個國家參加。

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談啟動之際,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特別指出,必須要達成一項“可信任的、持久的、可以核實的”停火協議。巴黎稱,柏林峰會的目標應當是鞏固國際共識,促進利比亞各方恢復對話,而利比亞交戰雙方倘若能在柏林峰會上簽署停火協議,那將是一大進步。

聯合國也自13日起進行討論,以便成立觀察員代表團,監督可能達成的停火協議執行。但利比亞衝突雙方簽署停火協議的希望,至少到目前還沒有變成現實。


齊林居


之前分析過,而且是成文,有興趣可以查看:

1.談判破裂,根本原因是俄羅斯不想讓哈夫塔爾簽字,而且現在希望不簽字、低烈度的利比亞內亂可以繼續進行,讓歐洲國家無法搞定,更突顯俄羅斯的作用。

2.默克爾訪問俄羅斯,普京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支持俄烏關係的改善,同時能夠一起推動“北溪-2”工程快速完工。而普京當時想的交換條件即使:讓利比亞雙方能夠簽署停火協議。

3.當時宣佈默克爾訪問俄羅斯是6日,默克爾訪問俄羅斯的11日,利比亞雙方準備簽字是14日。從昨天報道出來的新聞就可以推斷:美國確實給了英法德的壓力,甚至以加徵25%關稅為要挾,最終讓德國默克爾沒有答應普京的條件,自然聽命於普京的哈夫塔爾就不會簽字了。

4.就在訪問莫斯科之後,德國宣佈19日舉行柏林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德國這是為美國站臺,然後自己組織這樣的會議。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不要對會談有結果抱有太大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