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人為何愛用“齋”來命名自己的書房?

wiuyo


齋,原意是指在祭祀前整潔身心。《說文》曰:“齋,戒潔也。”

在先秦時期,齋字便開始遊離於祭祀之外,帶有整潔身心,摒除雜念,使心神凝寂之意。如心齋(或齋心)。


所以“齋”字在詩詞中,又泛指可整理心身的場所。讀書之房,自然是修心養性之場所,故關聯出“書齋”,便理所當然了。如:唐.王勃 《贈李十四》詩句:“直當花院裡,書齋望曉開。”

說到書齋,在詩詞中還有一個別稱叫“芸齋”,出自唐.徐堅所著的《初學記》:“芸臺香闢紙魚蠹。”故芸臺又泛指藏書檯,我們在詩詞中讀到芸臺、芸閣、芸香吏、芸齋、香芸避蠹這些意象時,大多與書房相關。如:“芸香誤比荊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濤.贈韋校書)“一與清風上芸閣,再期秋雨過龍津。”( 鮑溶.寄張十七校書李仁行秀才)

說回“齋”字,齋,在詩詞中也不單關聯出書齋。很多詩人都將認為適合修身養性之場所都與齋關聯,如琴齋、竹齋、松齋、山齋、水齋等等。例如:

花木栽深院,琴書伴小齋。( 清.許傳霈 )

曬藥竹齋暖,擣茶松院深。(唐.許渾)

松齋何用掃,蘿院自然滌。(唐.孟郊)

琴齋瀟灑何殊爾,布帳單寒卻念之。(清.弘曆)

擬來古寺觀新扁,且向山齋讀舊題。(宋·陳文蔚)

水齋歲久漸荒蕪,自愧甘棠無一株。(唐.白居易)

李商隱也寫有《水齋》詩,一併貼上作結:


詩詞書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齋,戒潔也。”言下之意是,齋乃清心潔淨之處,包含著恭敬、寡慾,而這正是古人讀書時所追求和要達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靜雅緻,避塵絕俗,一心向學,飽讀詩書,修身養性。   追求這種境界的古人,其書房一般都很簡單,沒有過多陳設。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即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書房雖然簡陋,但有琴彈,有書看,可避塵俗之擾,能免公務之累,這就足夠了。所以,劉禹錫引用孔子的話說:“何陋之有?!”   古人書房因“陋”出名的不少,如白居易居住、學習兼用的“草屋”,簡陋得甚至寒酸,他在《草堂記》中稱:“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   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大概意思是,造房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繪;牆塗泥就行了,不用石灰粉白。砌臺階用石頭;糊窗戶用紙,竹子做的簾子,麻布做的帳幕,一切簡簡單單。   古人不但不求書房豪華,也不在意書房的面積有多大。南宋文學家陸游在《新開小室》詩中說:“並簷開小室,僅可容一幾。東為讀書窗,初日滿窗紙……”新闢這間“僅可容一幾”的小書房時,陸游已年逾八旬,但陸游對小屋相當滿意:“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明代文人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也以“小”出名:“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使皇家書房,也並非以大為好。如清乾隆皇帝位於故宮養心殿內的書房“三希堂”,僅八平方米。   雖然古人不追求書房的豪華和寬敞,但對環境頗為講究。以“項脊軒”來說,這是一間百年老屋,門朝北,還漏雨,歸有光並不介意其又破又小,但對周邊環境絲毫不將就,他親自動手,在庭院內栽植蘭、桂、竹、木,將書房外部環境改造得十分幽雅:“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同樣的,劉禹錫的“陋室”外也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白居易的“草堂”則建在風景優美的廬山,選址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從上述名人書房可以看出,古人心中的理想書房其實就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所以,這句話常被古人書成楹聯掛於書房。


水淺蔥


稱齋號:古代文人都喜歡有自己的一間書房,並愛給書房起個名字,稱為岔名。後來為了紀念這些人就用他們的“齋名″來稱呼他們,就有了“齋號”。例如雪堂、觀堂、彥堂(“甲骨四堂")分別是羅振王、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四人的“齋號",“聊齋″已成為蒲松齡固定的吝名。


用戶6098140486450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齋,戒潔也。”言下之意是,齋乃清心潔淨之處,包含著恭敬、寡慾,而這正是古人讀書時所追求和要達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靜雅緻,避塵絕俗,一心向學,飽讀詩書,修身養性。追求這種境界的古人,其書房一般都很簡單,沒有過多陳設。


A.👑lemon莎莎


齋,《說文》:“齋,戒潔也。從示,斎齊省聲。”

其本義為“齋戒”,指祭祀前整潔身心。後“齋”引申為乾淨、整潔、幽靜之處所。如王安石的“昭文齋”、劉鶚的“抱殘守闕齋”,最有名的莫過於蒲松齡的“聊齋”了。


蒼蒼文藝


看到有學者較為細緻地講了“齋”字的來龍去脈,並以恰當的古詩例證,值得學習。

很多時候“齋”更多地表達了當人的心意和志趣。修行的心地。

也有“戒”的意義在裡面。



鄭成剛書畫


文案和几案合成"文/而"私人讀書的書房,書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