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成渝“双城记”②丨两地市场一套管理班子 企业一年省了数百万

人物档案>>

叶定坎市政协委员、千叶眼镜集团董事长。

成渝“双城记”②丨两地市场一套管理班子 企业一年省了数百万

1月9日,前往驻地报到后,市政协委员、千叶眼镜集团董事长叶定坎又赶回解放碑的办公室忙了好一阵。

提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叶定坎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叶定坎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景,是从一条跨越300多公里的成渝高铁说起的。

成渝高铁通车五年时间开店40个

叶定坎是温州人,已经扎根重庆32年。

当时,在朋友介绍下,他揣着借来的3000块钱到了重庆,走街串巷兜售眼镜。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凉板。”叶定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创业艰辛,至今回忆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1992年,在渝奋斗5年之后,叶定坎才在解放碑注册公司。自此,重庆成了千叶眼镜的主战场。

在这27年里,千叶眼镜的门店遍及成都、贵州、北京等地,总数超过320家,员工达到千人规模,年销售额约4亿元。

他在成都及周边的布局,是在成渝高铁通车之后才按下的“快进键”。前面20年时间,他在成都及周边拓展的门店有20多家。成渝高铁2015年12月开通后,叶定坎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门店拓展速度,5年时间开了40多个。目前,他在成都及周边的门店已超过60个。

成渝高铁让他一年省了几百万

拓展速度为何快了这么多?

“成渝两个市场就是一条高铁的距离!”叶定坎告诉记者,成渝高铁通车前,叶定坎一两个月去一次成都,去一次最快要三天时间:行车和休息要1天,办事情要1天,回重庆又要1天。

现在,他已经习惯早上乘高铁去成都,晚上11点回到重庆的家里。

叶定坎现在一个月要到成都七八次,基本上是当天去当天回。“最起码住宿费省下来了嘛。”叶定坎开玩笑说。

在高铁串联下,重庆和成都两个市场的千叶眼镜连锁店,可以是一套管理班子。同时,成都及周边市场的产品供应,可与重庆共享一个加工基地。

“单管理成本来说一年省了几百万!”叶定坎说,除了省下管理成本,人才交流也容易开展多了。

“一加一肯定大于二”

“某种程度上看,一加一肯定是大于二的。”叶定坎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未来将带动周边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变大了,企业拓展空间也会变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如何走?叶定坎建议,两地政府间要深化合作,首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尤其是把一些政策壁垒疏浚打通,共同为企业落地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顶层设计,让里面的要素像走亲戚一样流动,在互动中产生火花,生成效益。”叶定坎说,就像成渝高铁的存在,让两个城市的距离感大为减弱。“川渝一家亲,要有更多互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摄影 杨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