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你涉黑了嗎?

你在網上買到過過期商品嗎?

一般情況下你都是如何處理的?

是直接扔掉還是找電商理賠?

舉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有一個男子在網上買了10一盒的餅乾,快遞到家後發現餅乾過去了,男子憤而投訴到相關執法部門,相關部門責令該電商整改,二個月後該男子多次投訴,最終向商家索要了5000元,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很正能量的事情?

別慌,我們接著看,後經相關部門調查發現竟有幾十家家電商都遇到過類似事件而且,索賠者都是同一名男子!

索賠金額大多數從4000至7000元不等!

是不是一下聞到了一股陰謀的味道…

而在今年的10月份該涉事男子因涉嫌敲詐勒索已被當地派出所刑事拘留。

這件事令不少人深感疑惑

買到過期商品或者假貨找商家維權

難道不就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嗎?

那麼問題來啦

正當維權和敲詐勒索如何區分?

買到過期商品去維權,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在這個例子中該男子購買商品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進行消費,而只是為了以過期商品未藉口,向電商索要財物。其身份根本就不是一般消費者,不應該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首先我們要明確敲詐勒索罪的定義,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男子在本次事件中,是專門購買過期商品,其目的就是為了以此為由,向商場索要財物,符合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

正確維權應該怎麼做? 第一,消費者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先與商家協商解決。

第二,如果協商不成,也可以尋求消費者權益協會的幫助。

第三,同時,你還可以投訴舉報至工商或食品藥品監督部門。

但是在購物是一定要記得將付款記錄和其他憑證收好,這將是你維權的重要依據,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消費者“過度維權”不僅浪費行政資源,還涉嫌違法犯罪。因此消費者也需要理性維權注重方式和客觀事實不能突破法律底線。

你涉黑了嗎?

在此,我想抒發一下自己的個人觀點:1、現實不章,管理不當,怎樣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那就需要立法部門,執法部門針對網絡敲詐進行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這種看似正當的行為已經涉嫌敲詐,一樣是在欺壓民眾,難道不是嚴重的涉黑行為。

所以希望大家切行切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