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最佳跳槽時機,或許你選錯了

跳槽除了我們日常說的工資、領導等顯而易見的因素,

還應該考慮什麼問題呢?

到底什麼時候跳槽?

如何跳槽,才是最好的選擇?

1首先,我們說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合適的選擇。

適用於大多數的人可能不是一張精確到每天每月每年的計劃表,

而是一個大概的心理預期:“我要一直從事xxx行業;我要在xxx崗位上一直做到高管;我要在xxx時候達到年薪百萬;等等”。


最佳跳槽時機,或許你選錯了


一個良性的跳槽計劃,應該和這個預期關聯起來,當職業發展方向和職業規劃出現明顯差異的時候,或許是跳槽的所謂最佳時機。

比如,小李的職業規劃是最終成為一個高級程序員。

剛畢業的時候,他因為經驗不足和各種其他原因,暫時選擇了行政這個崗位作為過渡。想著等時機成熟再跳槽去做程序員。

過了一年,他大概才知道所謂職場的意義,算是從心理上也進入職場了,且這一年的時間裡,他越發覺得成為一名高級程序員是自己心理最期望的職業生涯,他這個時候產生了要去撥正自己職業發展的心理。

然而,程序員入門比行政高,他並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再耽誤下去,離職業規劃會越來越遠,於是他痛下決心,用一年的時間去學習程序員相關的知識,積攢實習經驗。

終於,一年後入職了一家中型公司,成為一名初級程序員。


最佳跳槽時機,或許你選錯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

小李的最佳跳槽時機,

看似是入職一年後,

但他真正實現良性跳槽是學習程序員相關知識後的一年。

他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有一個堅定的職業規劃。

做好抗風險的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說通俗點就是,最好不要裸辭,

保證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會崩塌,具體的計劃我就不多說了,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風險。


最佳跳槽時機,或許你選錯了


2再者,是否要做中短期的職業調整。

這個也應該成為良性跳槽的考慮因素。

看似這個因素和職業規劃有點像,

區別除了時間長短,更在於前者或許不用跳槽也能做到,

比如,我的短期調整是希望升職加薪;是希望領導可以調整一下我們的工作量;是希望我可以加入某個項目組等等。


這些都是可以內部實現的,如果內部不能實現,再考慮跳槽。

除了這些我們自己能左右的個人規劃,一些硬性的因素,也不應該忽視。


3這個公司的發展。

一般分為兩種

  • 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否和個人的職業規劃相符合。比如,你的發展期望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後來轉型去做電商了。如果覺得無法接受,就可以考慮跳槽。
  • 公司經營不善,業務發展不良。唇亡齒寒,這是一定會影響個人發展的,特別是個人事業在上升期的人。這時候不要想著拿那點賠償,之後能不能拿到足夠的工資都不一定,早做打算為好。


最佳跳槽時機,或許你選錯了


4

最後,我們全篇都在說時機,

那最淺顯的,

跳槽最好的時間就是金三銀四,

這時候大量的崗位空出來了,

各個公司的預算也出來了,可以大展身手了。

做任何事情,一個良性的規劃是成功的開始,特別是職業規劃,

能讓你不再陷入頻繁跳槽,職業發展一塌糊塗的境地。

什麼時候做什麼,一步步走向成功,是最好的前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