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昏恋,作为子女该支持呢?还是反对呢?

合肥宝迅


爱情不是年轻人当专利,老年人也需要爱情。作为子女应该支持老人再婚。

老年人独立生活,孤单寂寞,子女工作都忙,没有时间陪伴,再婚后,老人有人陪伴,相互搀扶,可以延长寿命,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儿女在外面工作,更放心。

子女不支持老人再婚,基本都是担心财产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婚前买的房,离婚对方分不到。

反对老人再婚的子女,都是自私的子女,老人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没有伴侣的陪伴晚景凄凉,孝顺,孝顺,顺着老人才算孝顺,想让老人幸福,做个孝顺的子女,千万别在反对父母黄昏恋。


肉丝姐在武汉


我七十岁老头,觉得上了七十岁后,还啥黄昏恋,我看就是黑混念,我的同龄人,同事。邻居七十岁老头有退休金的再婚的,没有一个再婚家庭夫妻生活和谐的,矛盾重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的还打架呢。最后都是各走各的。不黄昏恋生活质量还好些。黄昏恋组成家庭都是气死了的。没有一个好结果。

人太老过后,夫妻有个人必然先走。剩下的一个人也要生活。不找老伴后人经常看望,有了老伴后,后人不闻不问。七十岁的老头儿你还有多少余热没有放完。还有多少精神和精力照顾另一半呢。

我有个邻居陈老头儿。九十五了。天天起床在自己屋檐下慢慢的走步。走一会儿就静坐。我很佩服他羡慕他。


川黄老头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对于黄昏恋作为子女我觉得应该支持,我觉得老来伴非常重要,比年轻人找对象还重要,等着老了有一个老伴互相照顾非常重要,身边一个奶奶从60岁老伴就走了,当时子女不让老太太嫁人,后来老太太就在这几个子女家轮流住着,一住就是20年,现在老太太回想起来就说应该找一个老来伴,子女家再好也没有自己家好,在别人家不方便,20年子女也经不住折磨,看着别人和老太太一样失去老伴的老奶奶,当时改嫁,两个人安度晚年过的很幸福,老太太也很羡慕,我是一个旁观者看到老太太这些年遭遇,所以我很支持黄昏恋!


张家口人的北漂生活


老公的姥爷,在他姥姥去世后不到半年就找了一个老太太一起过,对方的儿女都很有钱,不为别的,就为两个老人做个伴,不牵扯什么金钱方面的问题,对方给自己的老人雇了保姆,也不管姥爷,姥爷的儿女也会定期去看望,也不会过多关注老太太,儿女没有反对,但是各自顾各自的老人,感觉无非就是两个人凑在一起说说话,做个伴,姥爷生病了对方就把老太太接走了,再无往来。

两个方面吧,第一个,如果子女没办法陪伴老人,甚至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的,那没道理反对老人黄昏恋,人老了需要陪伴,子女不能太自私,而且如果你不能尽到子女的义务,那么老人如果有财产就不应该干涉老人的财产问题,人老了对很多东西就看淡了,孤独是最可怕的,能够给予老人陪伴及心灵上的慰籍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如果反对,大多是因为老人名下还有财产,子女担心老人百年之后财产问题说不清,那就是要不像姥爷一样,只是找个伴,不涉及任何钱财方面的问题,老人需要的时候各自的儿女各自管。如果不愿意老人黄昏恋,那就尽自己做儿女的义务,保证老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并且尽量陪伴。

其实,父母辛苦养我们一场,作为儿女不应该干涉老人的黄昏恋,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老人也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担心后期出现财产分配问题,可以提前做好沟通。让老人安心的享受陪伴。





想向生活请个假


我想应该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如果双方老人都有这个经济能力,并且身体也算硬朗,不用孩子们负担太多,这种情况下,如果老人愿意找个伴,相伴走完最后的光阴,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支持。我们都为生活疲于奔命,留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极其有限,这时,他能找个伴,彼此照顾,还能彼此解闷,作为子女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如果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子女又都没这个经济能力来负担两个老人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子女肯定会不支持父亲或母亲另找,而不被祝福的婚姻,又怎么会幸福。

这种情况,农村居多。

我大伯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我大妈去世。大伯是个农民,只靠种那一亩半分地生活,大部分钱都得让儿女们来接济。这种情况下,大伯执意要找个伴,遭到子女们的强烈反对。大伯心情郁闷,和子女的关系也越来越僵。这种情况下,我也觉得大伯倒不如放弃这种想放,好好规划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虽然孤独些,但可以尝试一些排遣孤独的办法,比如和同样一个人的老人多聊聊天,看电视,如果可能,去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又或者常到子女家走走,总之,尽量让生活充实些,把老年生活过得快乐些。

最后,作为子女,我们小时老人养育我们成成长成才,他们老了,都怕孤独。如果我们条件允许,就让他们尽量舒服地过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能光为自己考虑,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想想如果当我们老了,我们独自面对漫漫长夜,该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如果身边有个能说话的人,内心又是多么的平安踏实。所以,如果父亲或母亲执意要找老伴的话,请你摒弃一切陈规陋习,一切自私自利的想法,尽量去支持他们的做法。


化蝶


我单身好多年了,我家孩子经常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有时候弄的我这张老脸泛着黑红(脸黑,红的色不正,也不知是啥色~哈哈)。中国是家天下,尊崇孝道,现在的中老年人国家有基本保证,不缺吃不缺穿,情感需求才是刚需,每一个为人子女的,都应当理解支持父母的感情需求,能理解支持父母的你才是一个孝顺人;欣喜的看到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支持父母恋爱再一次走进婚姻,给新生代点赞!



年叔


从骨子里不会支持,谁会愿意心里那个最重要的位置被别人‘鸠占鹊巢’呢!

但现实生活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老人喜欢自己生活,并没有因为另一半的离去而萎靡不振,也没有给子女添麻烦,而是把生活过的井井有条,仍是孩子们坚强的靠山和后盾,坚强的脊梁承载着家的和谐与重任。

有的老人失去了曾经的依靠,孤独寂寞,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们又不能经常回家照顾,一个人生活的确不行,就应该找个老伴,相伴余生。

可是从目前的黄昏恋来看,没有几个人是幸福的!因为涉及钱财,房产,大多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对簿公堂,撕破脸皮者比比皆是。所以子女在支持父母迈出这一步的同时也做好接受那个‘陌生人’来家里的心里准备吧!



两个猴子的妈妈


肯定是支持呀。不要着急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我不是子女而黄昏老者你就会明白了,但以下观点是否能被如今是子女年龄段的接授那可就是干货了。首先我认为赞成与反对才是反义词。这可不是玩文字游戏。作为子女如何使父母单身后在快乐的走完后半生,在婚肯定是一选向。这里支持就是一种态度。赞成是一种行动。比如是女方子女表示不参与母亲在婚后的财产分割就是支持。但赞成与对是男方有良好经济基础。本人有没有开郎的情怀。子女对父亲在婚的态度这都是关键点。男方子女要了解女方的家风家貌子女人品。更重要的是当事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如果你是这其中的子女,不管是父在婚,或是母在嫁。你有没有勇气向我说对那样去做,那可不取与态度方向的支持了。这里分别和男女双方子女深度分析一下。首先说男方子女尤其是成为人父人母的子女。是否能体会到一位身体健康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无奈。如果你想有一位能有心理资询和操持家务能力陪在父亲身边。那个人就是我以上所说的阿姨。这远比从职位选向上经济。在说女方子女你说什么能比母爱伟大。你们是否在小时侯进门那一声妈中长大的。你是否成为主导家风的人物。是否有希望母亲晚年幸福愿望。那就看你们实际行动了。以上观点是否被你接受不重耍。重要的是看父母在失去另一半时有没有这个需求。在需求好同时是否遇到了那个人是关键。以上所述你看我是以老卖昏呢。还是有些道理。希望遇到此事的家中子女有所帮助。干万不耍把有的没的水份超标的来衡量。还是那句支持是一种态度。反对是了解后的理由。赞成是共有需求时遇上对的人后的行动。别让我看不起你们那。


用户54651734748


老年人黄昏恋甚至再婚,这是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在晚年越来越需要依靠老伴儿,老伴儿不仅能给老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还有生活上的照料。老年人能找到老伴共享晚年,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满足,也是做子女尽孝的一种方式。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几点,替父母把好关。

一、

老年婚恋骗局较多,要提高警惕

今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父亲苏大强,说白了就是被骗取了感情,要不是子女的阻拦,估计房子也会被骗走,就像他二儿子苏明成说的:“那她图你什么呀?图你岁数大?图你不洗澡?”这句话成了经典台词,虽然听起来很搞笑,但说的也不无道理。现在网上老年婚恋骗局屡见不鲜,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子女又不再身边,以至于他们有机可乘,最后被骗取感情,骗取财产。所以做子女的要经常和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感情需求和心理需求,杜绝感情骗局的出现。

二、“黄昏恋”老人应采取正常的婚姻方式

从法律角度讲,只要符合《婚姻法》中的没有配偶、没有不适宜结婚的疾病等条件,老人再婚就是合法行为,子女不得以种种理由加以干涉。但老人未婚同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所以要走正常的结婚流程,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在相关法律部门的见证下,办理一些手续,比如再婚双方签订协议、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协调子女关系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杜绝一些问题的出现,也能让双方子女和家人放心。

三、婚后两个家庭会因为老人赡养问题出现矛盾

这个问题虽然虽然给人感觉不怎么好,但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父母毕竟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疾病,所以为了避免双方家庭因为赡养问题闹矛盾,注意一下几点:1.婚前一定要做身体检查,不要有什么重大疾病;2.婚后带父母定期检查身体,预防一些病情的出现;3.和对方家庭沟通赡养照顾的问题,看看怎么合适。千万不要因为赡养的问题,惹得父母不高兴或者两个家庭闹矛盾,好事变坏事。

父母的黄昏恋是想找到彼此相互爱护对方的一个人,想在晚年找到一个精神寄托;正确的就应该支持,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心就进行反对,作为子女我们应该考虑父母他们的感受,孝顺他们就要先从理解做起,还自己一份安心。


每寸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