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siriusdjenny


古代的人为了争夺储位,兄弟相杀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谋害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储位,更是搞得惊天动地。曹丕和曹植的幕僚们,包括杨修等人,好多都被曹操给处死了。等到曹丕当了皇帝以后,还一直非常忌惮曹植,搞出“七步诗”这样的典故来。而且对曹植一生不重用,多次对他四处迁徙,最终曹植在这种折腾中郁闷而终。

康熙皇帝的那些儿子们,甚至几乎是全民参与争夺储位,搞出了震惊世人的“九子夺嫡”事件。

(影视中的司马懿父子)

那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竟然那么团结,根本就没有争夺的现象呢?

我认为,之所以这两兄弟和历史上其他兄弟不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们不敢争夺。

为什么说司马师和司马昭不敢争夺呢?我们来看看李渊的儿子们为什么争夺?康熙的儿子们为什么争夺?曹操的儿子们为什么争夺?这几个君王,他们的权位都是比较确定的。李渊和康熙已经明确是皇帝了。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他在整个曹魏集团里,有绝对的统治权,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他的儿子们争夺储位,将来不说当皇帝,至少肯定具有绝对的统治权。

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情况就不一样。司马懿是发动政变刚刚夺取了统治权的。而且这种政变,是一种非常血腥的政变。虽然司马懿获得了统治权,但是他的位置是很不稳定的。

国内无论是曹家宗室,还是朝中大臣,很多人都对司马懿都不满。他们不断地发动反抗的行动。比如此后就有司空王凌造反,接着又有淮南二叛,还有辽东叛乱。总之,有非常多的人不满司马懿的做法,认为司马懿这样做,就是在夺取曹家的权力。

(曹操剧照)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司马师和司马昭根本没有争夺的本钱。因为只要他们兄弟之间打起来,其他不满他们的人,正好趁机起事,对他们进行各个击破。

这样一来的话,司马家族可能早就被摧毁了,也没有后来的司马篡魏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司马懿时代,直到司马昭取得领导权以后,魏国依然有非常多的人不满司马家族。我们耳熟能详的“竹林七贤”。这“竹林七贤”,除了山涛以外,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不满司马家族,又害怕被司马家族严酷镇压,因而才选择消极避世了。

再比如说钟会。他本来是司马昭最贴心的人,但是后来,他在灭掉蜀国以后,却迅速就造反,想在蜀国称帝。可见在整个魏国,真正支持司马家族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司马昭与司马师)

其二,他们不用争夺。

为什么说他们不用争夺了?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当时,当统治者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必须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

司马师最后是眼睛被射爆,又在惊吓的情况下,被吓死的。可见,司马师当时承受了怎样巨大的压力?

有这样的压力,谁愿意去抢这个位置呢?

另一方面,实际上要争夺的话,也就是司马昭给司马师争夺。但司马昭是不需要给司马师争夺的。因为司马师是没有儿子的。他唯一的一个养子。还是从司马昭的儿子中过继过去的。既然是从司马昭的名下过继过去的。那也就意味着,如果司马师一去世,江山也就到了司马昭儿子的手里。司马昭还用得着争夺吗?

反正从那时的情形来看,司马师也不可能就匆匆忙忙夺取皇位。就算司马昭夺过去,他也不可能当皇帝。这样一来他还用得着夺位吗?

由此可见,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他们并没有任何矛盾冲突,他们只可能结成利益共同体。自然也就不会相互争斗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司马师与司马昭没有出现反目的理由,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伦理观念。

司马师与司马昭都是司马懿的正妻张春华所生,也就是说都是嫡子,而司马师就是嫡长子。在一般情况下,司马昭只要不是特别有野心,不会出现反抗自己兄长的情况。

第二,司马懿的教育。

司马师与司马昭可以说是司马懿众儿子中最为优秀的两个,后来都把这两兄弟带在身边开始军旅生涯,在司马懿的言传身教下,这两兄弟的韬略、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同样的,在军中生活,感情也是不同的。男人间最牢靠的感情不就是“一起嫖过娼,一起扛过枪”吗?更何况这两个还是亲兄弟,感情更是不一样。

第三,司马师的能力比司马昭更加出色。

这个从两人对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反应可以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当司马懿将自己即将发动政变的事情告诉这两兄弟,司马昭的反应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一如既往,安然入睡。而在政变中,司马师还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

司马师当时的才能还与夏侯玄与何宴齐名,但是事实上,他们两人的才能远远比不上司马师。

第四,外部的威胁。

司马氏可以夺取曹魏的朝政大权是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得来的,曹魏宗室无时无刻想要重新得到大权。此外,蜀汉与孙吴还都在边境虎视眈眈,一旦两人反目,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因此,从道德伦理上来说,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地位,是天经地义的。从才能贤德方面来看,司马师也是要强于司马昭;从感情上来说,两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因此,司马昭是不可能会为了权力与司马师反目。


秋心谈历史


司马师和司马昭并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自相残杀,原因是多方面的。

司马师死之前,他拥有绝对权威,司马昭无法挑战司马师的权位

西晋是司马昭一脉的人创立的王朝,甚至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已经具备了篡魏立晋的条件,司马昭差一点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只是因为曹髦遇害事件,才迫使司马昭放弃称帝,改由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称帝。

这些似乎说明,司马昭创立了西晋,看似和司马师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以上都是司马师死后,才发生的事。从司马懿死后,到司马师死前,司马师都是曹魏的实际掌舵人。司马师无论是名望还是智谋,都胜过司马昭。

司马师执掌曹魏时,他在曹魏拥有绝对的权威。司马昭的地位和权力,根本没法和司马师相提并论,司马昭长期都是司马师的跟班。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昭只能拥护司马师,而不是试图挑战司马师。甚至为了维护司马师,司马昭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

如果司马师不是因为眼疾发作而暴亡,西晋的天下,当然是司马师和司马攸的了。

政敌虎视眈眈,兄弟俩只能团结一心

司马懿死后,曹魏内部并不稳固,很多人对司马家族专权不满。这些人不一定是曹魏的支持者,但对司马家掌控曹魏一事,是无法接受的。

也就是说司马家族面临着曹魏政敌的威胁。

如司马师执政时,就此遭遇两次来自司马家族外部的挑战,一次是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废掉司马师,同时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遭泄露。司马师把李丰、夏侯玄、张缉三人夷灭三族。

另一次是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联合东吴,起兵反对司马师。这次毌丘俭和文钦声势浩大,迫使司马师不得不亲征淮南。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司马师也在这次平乱中丧生。

可以说,司马师执政时,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以及司马家族,都面临政敌的挑战和威胁,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时间内斗,也没有心思内斗,他们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兄弟同心,平定外部敌人了。

曹魏失去天下的教训就在眼前

司马家族之所以能篡魏立晋,就是因为宗室力量孱弱;为什么宗室力量孱弱,因为当初曹丕和曹植兄弟俩世子之争时,大伤和气,曹丕对宗室非常不信任,对宗室看管很严,宗室没有什么权力,到曹睿朝时,虽然有所改变,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宗室力量弱小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高平陵之变时,没有曹魏宗室站出来对抗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从谋臣变成了权臣,提拔亲信和司马家,渐渐控制了曹魏,依然没有宗室站出来反对司马懿。

不是曹魏宗室对曹魏没感情,而是曹魏宗室本身就没有实权,更没有掌兵权。终曹魏一朝,曹魏的近亲宗室权力很小,相同高级囚徒。如司马懿曾杀掉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也没有宗室吭声。可见曹魏宗室之孱弱。

曹魏宗室孱弱,这才让司马家族捡了便宜。如果司马师和司马昭内斗,必定搞得司马家族元气大伤,很可能重演曹魏的悲剧。

司马家族能掌控曹魏,就是源于曹丕和曹植兄弟俩世子之争。以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智商和情商,显然不会重蹈覆辙,步曹魏的后尘。

蜀汉和东吴,也一直不消停

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执政时,曹魏都面临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威胁。都需要司马兄弟来抵御处理这种外部军事威胁。

如蜀汉的姜维,多次北伐,给曹魏带来不小的军事压力。公元250年,姜维出兵陇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修而还。公元253年,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兵攻魏,发兵二十万进攻淮南,姜维也趁机发兵,因久攻南安不克,粮尽而退。

公元254年姜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公元255年姜维趁司马师病危之际,和夏侯霸出联合出兵,大破魏军,围困魏雍州刺史王经。王经幸得陈泰和邓艾救援才得脱。

曹魏后期,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执政时,姜维多次北伐曹魏,东吴也趁火打劫。司马兄弟忙于处理外患,自顾不暇,一直都是司马师在外平定外患,司马昭在内镇守大本营,哪有时间互相残杀。

结语

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司马师、司马昭都没有内斗的资本,更不会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他们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心,完成篡魏立晋的事情。


袁卫宇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很出色,父子三人堪称一门三杰。而司马师更像司马懿,一样的隐忍狠稳,心狠手辣,司马懿最为信任的儿子无疑是司马师,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高平陵兵变,司马懿只与司马师谋划,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而直到起事前一晚,才通知司马昭,当晚,司马师安睡如故,而司马昭却不能安席。

司马懿曾经和司马师、司马昭谈到,刘备乃一贩席织履之徒,却能偏安一隅,自成霸业,其中奥妙,四个字可以囊括:笼络人心。得诸侯心者可为大夫,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得民心者可得天下。不知尔等可以笼络何人之心?司马师回答,中原之心,尽可笼络。司马昭回答,魏蜀吴三国之人,尽为我用。司马懿听了很高兴,“如此,这万里江山定归司马氏所有!”

可以说司马氏在创业阶段,三人是非常齐心的,司马懿是领导,而司马师明显是核心成员中的核心,这一点司马昭是心知肚明的。

司马师发妻夏侯徽是曹氏宗亲,为了不泄密,司马师将其毒杀,高平陵兵变后,司马师立刻将妻舅夏侯玄杀死,废曹芳,立曹髦。杀伐决断系于司马师一人,司马昭的角色都是从旁协助。

曹氏宗亲在司马兄弟的威逼下逆来顺受,俯首就戮。只有毋丘俭和文钦作乱,司马师亲自平叛,被文钦之子袭营,惊恐之下,眼部刚刚做了手术的司马师,眼珠弹出眼眶,不久死去。权力顺利交接给司马昭。

司马兄弟都是高度自律的人,在登顶权力巅峰之前,不可能会去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何况司马师不但是大哥,而且各方面都远在司马昭之上。


天下会会天下


前不久刚看完吴秀波主演的,或许在里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在影视剧中,司马师与司马昭是非常和睦的,可是这仅仅是影视剧中的效果,与历史上的司马师、司马昭有很大的差别。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哥俩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其实这哥俩并没有抢夺权力,为什么呢?这就与司马懿有很大的关系了。当时司马懿培养司马师和司马昭是有很大区别的。司马师是大儿子,比司马昭大三岁,性格沉稳,善于权谋。从这一点看,司马懿就从小培养他为朝为官。

那么司马昭与司马师有很大的差别。入朝为官的司马师成为了魏朝的重臣。曹爽举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从此之后司马师的仕途之路平步青云,一路高升。司马师屡次升迁,官拜中护军。那么中护军是干什么的呢?

中护军是负责京城守卫的,有掌管禁军的权力。中护军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司马师弟弟司马昭所望尘莫及的。后来发现了曹爽与司马懿争斗的事情,当时曹叡驾崩,让司马懿与曹爽辅政,其实一开始两人就开始了争斗。

司马师成为中护军后,其实是有很大的权力的。当时的禁军一大半归司马师管理,从这一点看,司马昭根本不是司马师的对手。两人的权力大不相同。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彻底的成为了魏朝真正的掌权人。

  可惜的是司马懿此时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司马懿在生前就已经看出了司马昭不是能够接班的人,当时发动高平陵政变之时,在事先根本没有告诉司马昭。司马懿只与司马师共同谋划了高平陵政变,此时的司马昭还蒙在鼓里。

司马懿死去,司马师顺利接班,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虽然司马懿看穿了司马昭的野心,但是在他死后,这哥俩的关系已经变得疏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权利欲望极强。可是司马师没有儿子,权力早晚到司马昭手中。

  当时司马昭虽然每天都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可是司马昭的野心根本不是别人能够想象的。虽然司马懿在活着的时候就安排司马师接班,可是他阻止不了司马昭的野心。到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称帝,成为了一统三国的人。





风清扬fighting


在权利面前没有反目成仇,我想有这几点原因吧

一,对于兄弟两个来说,那点权利还不至于反目,即便是在位高权重,也只能是曹魏的权臣。而这哥俩,一个废了曹芳,一个是杀曹髦的主使,他们也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篡位,他们的目标始终是整个江山

二,司马家族很是团结,这点从司马炎称帝后就看出来了,晋武帝把自家的亲戚都封成了藩王,这是江山一起坐的节奏呀,要不是司马炎有个痴呆儿子,估计晋朝还能持续几十年吧。

三,兄弟俩也机会争权利,司马师四十八就死了,也没个子嗣啥的,司马昭也就无需再争什么了


李牧山


在历史上看来,似乎司马昭的名气非常的大,因为后来是他的儿子司马炎逼曹魏的皇帝尚未给他当了皇帝,所以显得似乎非常牛。而司马师本身并没有儿子,过继的儿子还是司马昭的,所以在后世人看来似乎远远不如司马昭。

但事实上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是司马家族的掌门人,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而至少在当时那个时候,司马昭和他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很远。当然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昭,他们都称得上是相当强的人。只不过在司马师掌控朝廷的时候,司马昭作为他的弟弟,只是一个小跟班而已,谈不上有多么强大的实力。

有很多人可能感叹,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兄弟感情特别好,在面对强敌环测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团结,并没有兄弟相争,从而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如果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兄弟是有可能反目成仇的,但是当时司马家族强敌环刺,所以两兄弟确实显得很团结。不过更可能认识司马师作为家族的族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司马昭除了跟随他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因为在那种年代,家族族长的位置还是相当强的。作为弟弟的司马昭,如果不听从哥哥兼族长的话,恐怕是会遭到所有人非议的。

如果司马师有自己的儿子,可能会有私心,而不会把权力交给司马昭,但司马师自始至终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最终在死之前,把自己的所有权利交给司马昭,可谓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而司马昭也确实没有辜负司马师的期望,把司马家族带得进一步壮大,最后成为曹魏的第一家族,甚至取而代之。司马昭非常感激司马师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他,所以经常说自己的天下是哥哥给他的,甚至打算立哥哥法统上的儿子司马攸为太子。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关键是司马懿死后,兄弟俩深知,虽然杀死很多人,但是魏臣反对司马家的还有很多,天子也不失时机的要将其灭门。这样,一个人很难支撑,只有二人联手才能对抗天子和魏国朝臣。而且,虽然司马昭很坏,但是长兄如父是封建社会的理念,他对自己的兄长敬入父亲,甚至将自己的长子过继给司马师。即便最后司马昭快死的时候甚至还说天下是他兄长的天下,要将过继的儿子立后。后来自己的大臣建议之下才立自己第二个儿子司马炎为后。司马师在位时,已经废一个天子,又将魏国朝臣杀的差不多了,这是他却死了,司马师上台后就会轻松了很多,有几个反对他的大臣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他可以专心对付天子了。所以觉得他俩的关系第一取决于家族的危机感,这是大形势;第二关键是司马昭虽然坏,甚至杀天子,但是他思想里在自己家族中还是论资排辈的。


浩浩和汤汤


因为当时司马家并未控制全部权力,还有很多人不服,不断有地方将领反叛,司马兄弟都是聪明人。不会在这时候争权让外人有可乘之机会,加上当时不断要到处去平息叛乱,也没有精力争权,再者司马师能力要比司马昭强不少,司马昭服司马师的领导也不敢同他争权,司马师死后才将权力继承给了司马昭


历史的进程车轮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利面前没有反目有几下原因。

第一,司马懿在病故前就交代好后世,让司马师继承自己的位置,让小儿子司马昭统领兵马,两个儿子互相扶持,不能相互之间斗争,所以兄弟二人牢记父亲的告诫。

第二,司马师座下没有子嗣,司马昭和张春华把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大哥司马师,司马师对这个"儿子"很是疼爱.从继承权上来说,司马攸早晚得继承这司马师的爵位,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自个家的,司马昭心里想争它又有什么意思。所以就没发生过什么矛盾。

第三,司马师是个病秧子,患有严重的眼疾,知道命不久矣,纵观整个司马氏家族只有司马昭能撑起来,别无他人,所以,对于司马师来说,司马昭是家族未来的希望,他只会更爱护这个弟弟,不会随意打压他。

第四,司马懿在世时,一直压制曹操的后人和家族,司马懿一病故,曹氏家族随时都会对司马氏两兄弟进行报复和诛杀,这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一直担心的,所以他们两更不会为权利反目成仇,如果一旦两人不抱团,不拧成一根麻绳,随时会被曹氏家族逐个击破,直至生死人手,这也是他两兄弟最大的政治考验。所以面对这些危机二人根本不会因为权利而去争斗,让外面人有机可乘。

向日葵总结,司马氏两兄弟从父亲起,就具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和政治目标。司马懿在世没有干成的事情留给儿子干,这一点和曹操很像,曹操没当皇帝,留给儿子来当了,司马懿没当皇帝,这个皇帝留这给他儿子去干,所以说司马懿这现学现用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