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五金员工陈可为


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吕布并不像《三国演义》丑化的所谓三姓家奴那样不堪,至少吕布对谋士陈宫还是不错甚至非常宽容的,没有项羽那样绝情赶走亚父范增导致其绝望而死。而项羽与吕布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典型,当然项羽的军事才能明显强于吕布。

何况人各有志,如果所有谋士都良禽择木而栖,选择最强大最狡猾的人作为自己的主子,那三国时代其他军事集团都土崩瓦解,只剩下曹操一个军事集团,因为哪个主子都不如曹操强大狡猾,包括刘备、孙权等群雄。

但是并不是所有足智多谋的谋士都愿意为曹操卖命,比如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比如司马懿也是被曹操硬逼着才不得不为其卖命,因为违抗曹操有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有很多谋士臣子明知道自己的主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或者情义。就像田丰、沮授、审配等谋士对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袁绍忠心耿耿以死尽忠。诸葛亮不也是明知道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还选择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何况即使最强大最狡猾的曹操,也有奸诈残暴滥杀无辜的弱点,不还是有数不胜数的一大批文臣武将心甘情愿为曹操卖命吗?

但也还是有人不能容忍曹操心狠手辣滥杀无辜的缺点而选择背叛曹操。比如陈宫张邈,张邈甚至曾经是曹操生死与共的铁哥们。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因为看不惯曹操心狠手辣杀害热情招待他们的吕伯奢一家而离开曹操,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陈宫与张邈等人是因为曹操滥杀无辜,曹操为了替父亲弟弟报仇,在徐州等地多次屠城,屠杀了至少几十万无辜老百姓,甚至不分男女老少鸡犬不留全部杀掉。

曹操滥杀无辜的暴行激起很多正直名士的愤怒,名士边让就因为批评曹操,曹操居然把边让全家三百多人全部屠杀。


陈宫与张邈等曹操的心腹就是在这样曹操丧心病狂滥杀无辜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背叛曹操迎接吕布的。

历史上的陈宫文武全才,当时是曹操的首席谋士,曹操集团的第一桶金兖州根据地就是陈宫通过游说取得的。


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陈宫也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曹操是三国时代最雄才大略的领袖,但陈宫无法容忍曹操的残忍奸诈滥杀无辜,因此在三国第一奸雄曹操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之间,陈宫最终选择背叛曹操迎接吕布。

陈宫幻想吕布天下无敌的武功与自己的足智多谋结合起来珠联璧合打败曹操横行天下。但陈宫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与吕布的武功。

比如一开始吕布与陈宫在与曹操的战争中的确占据上风,甚至差一点把曹操置于死地。

比如濮阳大战曹操与吕布第一次交锋,吕布率领精锐骑兵猛烈冲击曹军,曹操被打得狼狈不堪冒火突围,甚至烧伤了手掌。

195年,曹操与吕布第二次交锋。吕布与陈宫率领一万余人来进攻曹操。


当时,曹操部下的士兵全都出去收割麦子了,在营中的不到一千人,难以守住营寨。曹操于是下令曹营中的美女们上城寨的矮墙守御,营中不足一千的士兵们全都在营垒边摆出了无所畏惧的样子。曹操营寨的西边有一条大堤,南边有一片茂密深广的树林。

吕布怀疑曹操有伏兵,于是说:“曹操多诡诈,我们不要进入伏击圈。”于是,吕布引军屯南十馀里。错失了一举消灭曹操的天赐良机。可见即便陈宫号称足智多谋,但也不是奸诈狡猾曹操的对手。

陈宫对吕布也不是一直忠心耿耿,吕布的大将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郝萌的部下曹性反正,与郝萌对战,郝萌刺伤曹性,曹性斩断郝萌一臂,高顺乘势斩下郝萌的首级,用床担着受伤的曹性前往见吕布。

吕布问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术的鼓动而造反。”吕布又问:“同谋的都有谁?”曹性回答说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坐在吕布旁边,脸发红,旁人都察觉到了。吕布因为陈宫是大将,并不追究。可见吕布也是胸怀宽广,对陈宫非常信任与宽容。

也许正是吕布对陈宫非常信任与宽容,陈宫对吕布非常感激,最后被俘拒绝投降曹操,以死报答吕布的知遇之恩。


厚德载物49847


三国时代,出色的谋臣猛将辈出,吕布手下的首席谋士陈宫,就是一个智囊型人才,只可惜跟了吕布,最终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结果。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明珠暗投,可是事实上陈宫是做出一番取舍之后,才死心踏地的投奔吕布的。

一开始的时候,陈宫是曹操身边的人,他在曹操账下效力。可是有一件事的发生,使得曹操和陈宫这对君臣分道扬镳——曹操杀死了边让。边让这个人现在没有什么名气,可是在东汉末年,却是大大的有名。他的知名度在现在应该称得上是流量明星,在当时他可是受到蔡邕,孔融等人的推崇。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曹操自任兖州牧时,这位边大才子,却对曹操极度轻视,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曹操。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话被有心人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闻言大怒,就让当地的地方官,将边让人道毁灭了。

虽然说边让的死,有其咎由自取的一面,但是曹操的残暴,依然让陈宫很不满,怎么可以杀边让呢?边让这么可爱。为了这个事情,陈宫和曹操彻底闹掰。

当时天下纷乱,英雄辈出,离开了曹操的陈宫,他会选择谁呢?历史告诉我们,他选择了吕布!

吕布在当时有一个特别大的光环,他是铲除奸贼董卓的大英雄。董卓是当时人人唾骂的奸贼,18路诸侯联合讨伐,都没有成功,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这使得吕布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在许多平民百姓的心目中,这位吕飞将是一个超级大英雄,在民间行有号召力。

而且吕布的团队其实实力很强,军事上绝对是当时最强的一个团队之一。吕布自身的武力就不谈了,而高顺更是一名猛将,他的陷阵营威猛之极,是三国时代的一支极为强大的特种部队。而他手下的八健将张辽,臧霸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侯成,宋宪等人战斗力也非常的强。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吕布团队缺少一个智囊,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吕布到处吃瘪的重要原因。陈宫去投靠他们,按照他的头脑,自然会成为吕布的谋主。以陈宫的智慧,加上吕布等人的武力,这样一个团队,肯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他不投靠刘备?当时刘备还没有开始猥琐发育呢,天下英雄名单中就没有这么一号人。至于近在咫尺的袁术,陈宫早就看穿这个人成不了大事。袁术,这个人很悲催,似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外强中干成不了大事,只有他自个儿不知道。

之所以陈宫对吕布忠心耿耿,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在吕布那里陈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几乎是言听计从,使得陈宫能够一展拳脚。面对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公,陈宫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忠心不二。

所以在吕布失败之后,陈宫没有选择重新回到自己的老东家曹操的麾下,而是为吕布殉葬,这就很好理解了。


历史评说


陈宫后来死心塌地的跟着吕布主要是因为如下三点

1、陈宫能谋善断、志向高远,他太想成就一番事业了。

在演义中,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朝廷通缉,正好逃到陈宫辖区落网。陈宫知道曹操为了挽救汉室不惜性命铲除国贼,感其忠义,县太爷也不做了,决心和他一起亡命天下。可见陈宫有多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啊,自己也在寻求一位明主!但后来,在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并且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之后,陈宫感觉他为人残忍奸诈,就与他分道扬镳了。踏上了再次寻找创业合伙人之路。

2、陈宫认为他跟吕布是很好的组合。而吕布和他的手下军事实力确实强悍!

陈宫自己足智多谋,属于顶级谋士之一,既然是找创业合伙人,应当找个和自己在能力、资源上有互补的较好。吕布不但自己武力和统率力非凡。吕布的军事初创团队确实很不错,手下首席战将高顺有着所向披靡的“陷阵营”,还有着以张辽为首的“八健将”,(另七人: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坦诚的说,虽然吕布“有勇无谋”,人不可完美,陈宫认为自己能弥补吕布的不足。如江东的孙策也并非擅谋之士,但一开始就有周瑜协调创业。

3、陈宫曾一度认为自己靠实力赢得了吕布的信任!

而后,吕布在陈宫的纵横捭阖之下成功占据兖州。最初,陈宫并未获得吕布的信任,吕布让薛兰守兖州,陈宫认为不妥,吕布不信,结果曹操轻易夺回兖州。吕布与曹操一战胜利后劳军,陈宫说要防止偷袭,吕布认为不会,结果曹操果然偷袭。经历这些之后,吕布表面上对陈宫非常尊敬了,连陈宫自己也一度认为靠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吕布的充分信任。

后来陈宫设计田氏做内应,使得曹操入城遭到围杀,如若不是典韦,曹操极大可能会命丧于此。可惜的是,吕布表面对陈宫尊重,但实际上是个无谋又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人,他并不会对有识之士充分的信任。后来多次把陈宫的建议当成耳边风,尤其是面对曹操进攻下的几次关键的谏言,以致最终战败。

最后陈宫在白门楼上的视死如归的态度衬了托吕布的贪生怕死。既然是找工作,或者说是合伙创业,总会有很大的失败概率,不能说陈宫的选择不对,人生本就需要相当的运气才能达成远大的志向和目标。陈宫确实少了点运气。如果他继续跟着曹操,即便是跟对了团队,但内心耿直嫉恶如仇,以匡扶汉室为最终目的的他,可能最后也会跟荀彧一般下场。


小姐姐爱历史


很多人以成败论英雄,只看到陈宫跟着吕布一条道走到黑,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想当然地认为陈宫是做出一个愚蠢的选择。其实,陈宫作为智谋之士,选择吕布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以古见今、以今思古,其实,很多人也会选择吕布这样的老板。抛开事后诸葛亮的论调,且不论陈宫的选择是对是错,不妨设身处地在陈宫的境地,来理解他的这项选择。

首先,陈宫先是曹操的人。陈宫反对曹操,是因为曹操杀名士边让。曹操杀边让之前,还屠戮了徐州城。在干这些事之前,曹操的形象是很正面的,所以陈宫追随了曹操。自从曹操放飞自我之后,陈宫彻底对曹操失望了。陈宫是侠士,也崇敬英雄。曹操是英雄,但曹操少了一样东西,就是儒家所说的“仁”。

吕布算不算个英雄?其实用儒家的传统来看,也不算英雄。先后追随丁原董卓,又将他们杀了。吕布非但算不上英雄,甚至也不符合儒家的“仁”。严格说起来,吕布的思想品德课得分,还不如曹操同学高呢,至少曹操没把原来的老板何进干掉吧。为什么陈宫就舍弃曹操而追随了吕布呢?这是因为,吕布身上有曹操没有的东西。

曹操多谋善断、雄才大略,没错!这些吕布都比不了。但吕布也有让陈宫看得上的东西,这一项,不但曹操,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了。

吕布对陈宫言听计从!吕布几乎对陈宫百依百顺!曹操可以吗?曹操说“对不起,臣妾做不到”,孙权可以吗?对不起,那时候还没有孙权。袁绍可以吗?袁绍袁术都不行!刘备?那时候玄德公还是个青铜,陈宫也许没发现他的存在,即使是知道,刘备还有关张赵,刘备都不可能做到只听诸葛亮的话。所以,放眼天下英雄,也只有吕布能对陈宫言听计从。对于有心一展抱负的陈宫来说,什么仁义,什么英雄,什么能力,通通不重要,你主公只要听我的,我就能放手大干一场!后来事实证明,在遇到陈登父子之前,吕布对陈宫的信赖,如同三岁小儿对父亲的痴迷,近乎盲从!

假如你是饱学之士,你不希望遇到吕布这样的老板吗?对你奉若神明,对你言必听、计必从,你让他往东,他必然不会往西。他的事业,就是你的事业,他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中型企业,老板像吕布一样对你,只怕是马云给你千万年薪,你也不会选择马云而选择吕布的!

再没有遇到陈登父子之前,吕布和陈宫的配合是天衣无缝的,陈宫运筹帷幄之中,吕布决胜千里之外,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也不过如此啊。然而,遇到陈登父子之后,吕布把对陈宫的盲从,转移到陈登父子身上了。原来在陈宫看来,吕布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变成了致命的缺点了。陈宫想让吕布明辨是非,远离陈登父子,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当年陈宫看上吕布,是因为他对陈宫盲从,现在倒要求吕布擦亮眼睛看人,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所以说,陈宫选择吕布,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陈宫未能一直霸占吕布,在发觉吕布对自己出现信任危机时,当吕陈关系被陈登父子第三者第四者“插足”时,陈宫应该果断出手,迅速解决问题,干掉陈登父子之后,是可以继续霸占吕布的。

渔樵公说,良臣择主,如同女子择夫,一定要擦亮双眼,当第三者插足时,更应妥善处理,切勿误人自误。如陈宫则是遇人不淑,嫁鸡随鸡,一误再误,最终误了卿卿姓命。


漁樵戏春秋


陈宫这个人,刚烈耿直,兵败被俘以后伸颈就刑,从容坦然,曹操很惋惜。就刑时,曹操下楼送陈宫最后一程。

陈宫死心塌地跟着有勇无谋的吕布,有以下原因:

一、陈宫本来有很多的选择,尤其刚开始是打算跟着曹操的。可是让他看到了曹操奸诈弑杀的一面,当时曹操和陈宫逃难到吕伯奢家,坐了许久,听到庄后有磨刀之声,两人以为对方是要擒自己,拿起刀就杀了人家8口人,后来才发现是误会。他们俩急忙出庄, 在路上又遇见吕伯奢打酒回来,欲走时,曹操突然挥剑砍杀了吕伯奢。陈宫见曹操嗜杀成性,乘曹操睡觉悄然离开。

二、当时吕布的势力不弱,手下也有不少勇将。陈宫离开了曹操,在兖州、徐州那一片地方择主而辅的话,也就吕布还有一定势力。陈宫辅佐吕布后,开始吕布也计从陈宫,混的风生水起。

三、吕布刚开始是听从陈宫计谋的,并且发展的很好,但是吕布是个刚愎自用又儿女情长(好色)的人。而陈宫发现这些的时候也晚了,如果再改投明主的话不合他的性格和信念,索性就一条路走到了黑。

书中虽然描写陈宫篇幅不多,可以鲜明的看出陈宫是一个刚正不阿,曲直分明,看清曹操真面目后与之势不两立的真性情之人。

陈宫追随吕布,也是命运使然。陈宫是个心中有坚持之人,亲眼见了曹操的奸诈弑杀后,是不可能再追随曹操的。在人格上我觉得比贾诩强多了。


HZ南星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今山东莘县人。史载,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便喜欢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后来,曹操起兵,陈宫便归附曹操,因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有功,被曹操视为心腹。后来,因曹操杀害边让等名士,背叛曹操投了吕布。

并帮助吕布夺了曹操兖州和徐州两地,从而成为了吕布手下第一大谋士。

曹操,文韬武略的三国第一大奸雄,吕布,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

那么,为什么吕布不跟着曹操却跟着吕布呢?

一、曹操杀害的边让等名士,寒了陈宫的心。

陈宫自幼喜好结交天下名士,他之所以归附曹操,也是看中了曹操的爱才惜才之心,然而,曹操杀害边让之时,让陈宫觉得自己受骗上当了,内心忍受不了曹操的虚伪,所以背叛了曹操。


二、吕布名声够大,实力够强。

背叛了曹操,陈宫能去投谁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了吕布。在三国,吕布战力排名第一,一匹赤兔马,一盏方天画戟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时人谓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对而言,吕布名声够大,实力够强。

三、吕布简单直率。

与曹操的阴险狡诈相比,吕布的智商俨然就简单直率多了。这样,以陈宫之智谋,必然会成为吕布手下第一大谋士。



于是,陈宫便选择了吕布,可惜不久,吕布便兵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曹操处死。


史海钩沉


这个问题以前我就很感兴趣,所以专门思考过。陈宫和吕布,他们俩凑一起,表面上看来真的很不搭。

曹操大军抵达下邳城时,给吕布送了封信,跟他分析利弊,劝他投降,当时吕布就想降了,但陈宫大力阻止,还跟他定下抗曹的计策,到时由吕布主动出城迎战,陈宫和高顺守城,双方灵活策应。

虽然最后吕布没有依计而行,但足以说明陈宫有勇气和曹操一战,吕布却没有。两人被抓后的表现也截然不同,吕布一力求降,陈宫宁死不降。看起来似乎一个贪生怕死,一个大义凛然。

(陈宫)

可以用句话来形容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为什么直到最后一刻,陈宫宁愿和吕布一起死,也不愿接受曹操的招降呢?换言之,陈宫为什么对吕布这么死心踏地?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吕布并没那么差

陈宫之所以投吕布而不是别人,自然是因为他认为吕布能成大事。

抛开最后的兵败去看吕布,会发现他其实挺值得投效。“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天下皆知他是个人物;杀丁原、诛董卓,骁勇善战,为当世第一猛将。

别管他是怎么杀董卓的,反正十八路诸侯没杀成董卓,他杀成了。对于不了解他性格的人来说,这样的主公堪称雄主。

二、接触过满腹心机的曹操之后,陈宫更欣赏没有城府的吕布

进一步接触之后,陈宫发现了吕布的很多缺点,比如心胸狭隘、有勇无谋、耳根软等等。可以说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当个听人号令的武将还行,主政就有点问题了。

但正因如此,陈宫反而对吕布更真诚。

《三国志》里,陈宫和曹操反目是因为曹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等人,而在《三国演义》里,是因为曹操杀害了帮助他们的吕伯奢一家,反正不管怎样,陈宫背叛曹操都是因为曹操不仁义。

由此也能看出陈宫是个性情中人,在他眼里,曹操事事周全,却未免太过冷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吕布虽然全身破绽,却心无城府,有什么都写在脸上。

吕布想投降时,陈宫说出了对曹操的看法:“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出自《资治通鉴》)在陈宫眼里,曹操不是明公。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人明明各方面都好,你却敬而远之,只和他维持表面的交情;有些人很多缺点,你却愿意和他交朋友。

(陈宫和曹操翻脸)

到了后来,陈宫和吕布应该有了朋友的情谊,所以被抓住后,面对曹操的劝降,陈宫指着吕布恨恨地说:“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意思是可惜他从不听我的话,否则我们不一定会被你擒住。

这样的言语,以其说是愤恨,不如说是对亲近之人的恨铁不成钢。

其实吕布也没那么怕死,曹操围城三个月,吕布军中人心涣散,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绑了陈宫去曹营投降,吕布在白门楼上见大势已去,喝令左右砍了他的首级送去曹营,左右不忍,于是吕布自行下城投降。

投降就行,为什么非得让人砍他的首级呢?有可能是想以此保住其他将领们。

(陈宫和吕布)

总之,我认为不能简单的用有勇无谋来形容吕布,陈宫愿意对他死心踏地,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史书由胜利者所书写,很多真相消散在历史中。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陈宫不是跟随吕布,而是选择吕布。

陈宫对曹操来讲,可以说是创业元老,曾肝胆相照,生死与共。遗憾的是曹陈团队由于性格不合早早破裂。原因,陈宫个人来讲,不见得有做团队领袖的想法,但陈宫的毛病是控制欲太强,而曹操之多疑,在于你是棋子还是棋手。曹操杀死无辜者是对陈宫的一个考验,或作棋子唯曹操马首是瞻,或作棋手再立门户。陈宫以自己的出身想把持曹操简直无话可谈,二人分道扬骠。

吕布出身低微,文化较低,胸无大志,喜欢享受,唯一身本领,战斗力天下无敌,所以陈宫选择吕布,思想上有居高临下得意境,能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指挥吕布,陈吕团队算是智勇双全。吕布虽为人诚恳但毕竟眼界太低,无惧抹黑,不拍封杀,吕布做团队领袖太LOW,打工还好些。所以陈宫实际控制团队,对自己选择很满意,及至关键时刻,陈宫才发现没文化,没头脑害死人,吕布冲谁都摇尾巴,提不起来的瓦片,烂泥扶不上墙。陈宫前路无途,后路已断,终受擒于曹。

总结,陈宫选择吕布,在于自己有和曹操一样的野心,除了自己组织人马别无投靠之路,不过没组织好,草草收场,所以曹操一再劝降,而不接受,好在曹操和陈宫一样,对待棋子珍惜,对待旗手尊重,不必担心为难家人。




䗝豆


以前看《三国演义》,总感觉陈宫这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和曹操作对。自从陈宫跟了吕布之后,三番五次的让曹操灰头土脸,前期简直就是曹操的克星。

陈宫最早是中牟县令,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被董卓重金悬赏通缉。但陈宫遇到逃亡中的曹操后,并没有将他捉拿,而是放走了他。而且还抛家弃子,要跟着曹操实现济世报国的愿望。

于是两人逃到成皋,借住在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是曹操义父,吕伯奢去买酒,让儿子磨刀杀猪招待曹操。但曹操疑心重,以为吕伯奢要告发他,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为了以绝后患,还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杀死。陈宫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认为曹操不是他认为的明主,所以陈宫救弃曹操而去。

陈宫离开曹操来到东郡。此时曹操要替父报仇,讨伐陶谦。陈宫作为说客,前去面见曹操,让他退军,曹操岂能答应。陈宫接着投奔了张邈,并说服张邈背叛曹操,张邈把吕布介绍给陈宫。因为吕布斩杀了董卓,在世人中有一定声望,再加上吕布是当世第一猛将,所以陈宫也就动了辅佐吕布的想法。

本来被曹操打的如丧家之犬的吕布,得到陈宫的辅佐以后,如虎添翼。在陈宫的谋划下,吕布顺利夺取衮州,盘踞濮阳。吕布一跃成为三国早期的一支优良的队伍。而陈宫也貌似物尽所值,让自己的才华有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吕布毕竟智商有限,面对陈宫的忠心视而不见,反而去贴陈珪父子的冷屁股。陈珪父子早已心向曹操,他们就不断的离间吕布和陈宫的关系。后来陈珪父子和曹操里应外合,让曹操占领了徐州和小沛,吕布只好退守下邳。

此时的吕布完全没有当年的斗志,面对陈宫的献策,他却选择相信自己老婆的建议。结果被曹操围困,吕布也被部下捉拿,献给曹操。

陈宫也被曹操拿住,但陈宫仍然大骂曹操,曹操无奈将他斩首。

陈宫之所以对吕布的忠心,更多的是一种对曹操的怨恨。一是因为曹操的狠毒,还有就是曹操屠城的行为,以及杀边让,引起士子反弹。士族阶级抱着一种“上报国家,下抚百姓”的政治抱负,而曹操却滥杀百姓。九江太守边让因为几句牢骚,就被曹操斩杀。这都让衮州人士心生不满,想要将曹操诛杀。

陈宫也对自己救曹操的行为感到自责,他认为是自己原因,才让曹操活到今天。所以他要弥补自己的过失,吕布的出现,为陈宫诛杀曹操增添了的砝码,所以陈宫会忠于吕布。


老虫


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没有跟对老板,是陈宫犯得最大错误。

陈宫追随吕布,原因有

一.吕布反董,在陈宫看来,大家是一路人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陈宫与曹操见面的片段,大家还记得吗?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董卓下放海捕文书,曹操逃至中牟县,被当时的县令陈宫擒获。陈宫对董卓的为人甚是了解,听到曹操大骂董卓,并对行刺董卓未果特别悔恨,他反而对曹操的为人十分敬佩,因此便放了曹操,并追随曹操一同逃亡。

董卓弑杀少帝,专断朝政,霸占国库,在像陈宫、曹操这类人的眼中,董卓与国贼无异。而吕布亲手杀了曹操,从某一个角度讲,吕布和曹操同是“伸张正义”的一类人。所以陈宫看吕布比较顺眼,认为大家有同样的“理想”。

二.吕布有勇无谋,容易掌控

吕布有勇无谋是尽人皆知的事,作为陈宫这种有智慧的谋士来说,投靠这样的人,更容易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玩脑系能把吕布玩蒙”,况且吕布身边并没有谋士,投靠吕布更容易出人头地。

三.吕布实力强大,投靠吕布更容易成就一番大业

不得不说,吕布当时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手下高顺的“陷阵营”威震一时,还有张辽、臧霸、宋宪、侯成等武将,在当时北方诸多势力中,算是数一数二的,陈宫自认为自己的智谋配上吕布的实力,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所以陈宫才会投靠吕布。至于陈宫是否死忠吕布,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如果不是曹操擒获的吕布,也许陈宫就投降了。只因为是曹操擒获的吕布,陈宫又看不上曹操的为人,所以才不愿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