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水滸傳》的神祕好漢,其弟子輕鬆壓制盧俊義

獨孤求敗的故事一直是所有金庸迷心中的一大遺憾,這個角色自《神鵰俠侶》中首次被提及之後便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的劍皆數神兵,他的武功也是上乘,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頂尖高手,卻只是在自己墓前留下了一句“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短短一段文字卻是讓人浮想聯翩,越是神秘,越讓人嚮往,不過很可惜,金老不過只是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中再次提及他的姓名,卻不曾替他寫一段完整的故事,讓他的故事成了一個謎,難道獨孤求敗的真實身份就永遠無法被揭曉了?恐怕未必,通過書中的蛛絲馬跡,也許能推測出他的身份。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水滸傳》的神秘好漢,其弟子輕鬆壓制盧俊義

(獨孤求敗劇照)

要探究獨孤求敗是誰,不妨先聊聊他屬於哪個時代的人,書中唯一提到他生存年代的信息是由楊過提出,不過楊過也只是猜測,說他應該是七十年前的人,而根據《神鵰俠侶》的時代背景來看,往前推七十年,其實也是個死局,因為這段時間很明顯是在《射鵰英雄傳》的故事之前,卻又沒有久遠到《天龍八部》的北宋哲宗時期,如此一來線索又斷了,其實不然,咱們不妨想一想另外一個問題,為何金庸筆下“射鵰三部曲”的故事都是連貫的,卻單單不寫《天龍八部》到《射鵰英雄傳》之間的故事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段故事被人寫過。

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雖屬於“武俠小說”的範疇,卻也涉及到不少歷史元素,等於說也可以算是歷史小說的魔改版本,若他要主動將自己的作品定義為“歷史小說”那恐怕就難以讓人接受了,然而他定義是“武俠”則無問題,不過話說回來,這段故事被人寫過,他也不是不可以再寫,不是嗎?而原因就在於這段故事太精彩,他選擇尊重那部作品,才不願意去寫它,而那本連接《天龍》和《射鵰》故事劇情的書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水滸傳》的神秘好漢,其弟子輕鬆壓制盧俊義

(呂方、郭盛劇照)

若要生硬的將名著與金庸的小說聯繫在一起難免會遭人質疑,然而對於金庸來說,他卻是可以單方面的將自己的作品與名著連接在一起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線索即是他對《射鵰英雄傳》中主角郭靖的人設,郭靖被設定為“賽仁貴”郭盛的後人,郭盛出自《水滸傳》,本就是個小說虛擬人物,也就是說,金庸所建立的“射鵰三部曲”的體系都是在延續《水滸傳》的劇情,否則郭靖的人設就不成立了,也正因為如此,《射鵰》故事之前有《水滸傳》存在,金庸才不方便再寫這段故事,如此一來,獨孤求敗的身份就很好猜測了,他所處的時代與《水滸傳》劇情發生的時代完美重合。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水滸傳》的神秘好漢,其弟子輕鬆壓制盧俊義

(盧俊義劇照)

那麼在《水滸傳》中可有劍術高明的好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這人並沒有上梁山,而那人的故事也和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一樣,如同謎團一般,那是原著的第一百零四回中提到:“李助對王慶道:‘自從別後,回到荊南,遇異人,授以劍術,及看子平的妙訣,因此叫小子做金劍先生。近日在房州,聞此處熱鬧,特到此趕節做生理。段氏兄弟知小子有劍術,要小子教導他擊刺,所以留小子在家。適才段太公回來,把貴造與小子推算,那裡有這樣好八字?日後貴不可言。目下紅鸞照臨,應有喜慶之事。段三娘與段太公大喜,欲招贅大郎為婿。’”對於他對王慶的奉承之言咱們大可忽略,而他的武功的出處卻值得注意,其中兩個信息,一是“荊南”,二是異人,都與獨孤求敗比較接近。

獨孤求敗的埋骨之處就在荊州城外的深谷之中,至於異人,以獨孤求敗的行事風格來看,的確也是個怪異之人,再加上劍術高明,此人即是獨孤求敗無誤,至少獨孤求敗就是以這個角色為原型創作出來的,而他的徒弟李助則是一出手便輕鬆壓制了盧俊義,可見劍術的確是高明。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水滸傳》的神秘好漢,其弟子輕鬆壓制盧俊義

(獨孤求敗劇照)

事實上獨孤求敗的身份挖掘到這裡又陷入了另外一個死衚衕,即便弄清楚他的原型是這位“異人”,也無法知道他本人的武功究竟達到何種程度,更不知道他誤傷的義士究竟是誰,甚至還為《水滸傳》中的這“異人”的故事感到頭疼,如此強悍之人,為何就只是被一筆帶過,或許這也是《水滸傳》和金庸作品的魅力之一,留下懸念,讓人反覆探究其中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