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貓科動物是世界上進化最成功的捕食者之一,貓科動物分為獨居生活和群居生活,我們先來看獨居生活,大多數的貓科動物都是選擇獨居生活,而且它們的生活比大多數其他動物要成功,這可能跟貓科動物的能夠獨立捕獲大型獵物有關。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獨居的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通常感覺敏銳,反應非常的敏捷,肌肉爆發力強,骨骼結構柔軟,它們的腕關節的十分的靈活,可以伸縮,便於抓牢和處理大型獵物,同時下頜骨強壯,咬合力強,簡直就是天生的殺手,犬科和熊科動物雖然身體更加強壯,但是靈活性遠不及貓科動物了,獵物是決定貓科動物空間分佈的格局的重要因素,所以許多貓科動物都會選擇獵物比較多的地方,水源倒數其次,生存和繁殖最重要,在通常情況下,比如在I非洲稀樹平原之中,一直雌性豹子終身都會生活在10平方千米的範圍之中,也就是所謂的局域性,而且豹子是過著終身的獨居生活,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獵物情況,比如雪豹,在雪豹的分佈區域內,通常獵物的密度非常低並且分散,種群密度很低,沒有哪一個雪豹可以在10平方千米的區域中生活,為了捕食雪豹會不停的尋找獵物,範圍之大,根本無法統計。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花豹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雪豹

大多數貓科動物的成年個體過著獨居生活,但是並非相互不來往,生活在同一片區域中的成年個體氣味標記和叫聲來頻繁的交流,形成複雜的社會群落,熟悉的個體可以會面,對手則彼此迴避,雄性貓科動物和雌性貓科動物在交配的季節會相會,雌性在成年以後,多數時間會帶著幼崽,人們通常認為雄性貓科動物獨來獨往,在養育幼崽方面一無是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它們在家庭中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們巡視並保護領域,驅趕遷入的的其他雄性,因為後者會趁機殺死幼崽,而失去幼崽的雌性會加速發情,使得入侵者有機會與之交配,產下後代,雄性個體反擊此類入侵,確保了至關重要的安全空間,以便雌性照顧幼崽至成年,在這個系統之下,熟悉的個體會頻繁的接頭,能強化彼此的容忍度,毫無疑問,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將會看到其他貓科動物也有相同的行為模式。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群居的貓科動物

只有少數幾種貓科動物發展出了穩定而複雜的行為,獅子就是其中的一種,獅子會圍繞幾隻有血緣關係的母獅及其幼崽建立獅群,跟其他貓科動物一樣,母獅家域的大小取決於對獵物的需求,雄獅階乘聯盟,試圖控制儘可能的母獅群,並抵禦其他雄獅聯盟的入侵,然而實際上,獅子是唯一發展出群居動物的貓科動物,有人會說,鬣狗也是群居的,但是嚴格來說,鬣狗不屬於真正的貓科動物。它屬於單獨的鬣狗科,獅子群居主要是因為有兩點,獵物是一方面原因,非洲有很多大型食草動物,密度高,單獨捕獵機會渺小,而且容易受傷,獅子如果受傷機會喪失 生存能力,結伴而行群提捕食效率更高,除了大型食草動物,母獅也能夠捕獵任何動物,母獅群結對成群是貓科動物標誌性捕獵能力的體現,在開闊的草原上,捕獵大型獵物有不便之處,不能迅速地吃完,也不容易隱藏,很容易被其他競爭者搶走,比如鬣狗是出名的”小偷“而且鬣狗一旦餓了還會捕殺獅子。所以在這種激烈的環境之中,獅子進化出了群居的屬性。還是跟親屬分享並共同保衛獵物更好。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當然群居有好處也有壞處,保衛獵物的行為會給雌獅帶來更多挑戰,集體的群獅子對雄獅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在母獅群外出捕獵的同時,外來雄獅會趁機沙幼崽,所以母獅子捕獵之前總會留幾隻照顧幼崽,如果此時雄獅子來犯,母獅一般都會趕回援助,獅群的進化,很可能是以為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護食物和幼崽的反應,其他的貓科動物沒有發展出這種選擇。很渴可能是因為它們沒有來自選擇壓力和生態機會的威脅。

動物科普:貓科動物的社會習性你都知道哪些?

對於的群居生活方式好,還是獨居好,沒有特定選擇,對於老虎,美洲豹或美洲獅來說”抱團“可能比獨來獨往的收益更大些,但是但群居生活的收益大於成本的時候,群居生活才會變得有意義,這些動物偶爾在食物匱乏的時候會抱一下團,但是更多的還是獨來獨往,它們沒有像母獅那樣,面臨著保衛大型獵物的問題,因此獨居才是它們普遍選擇的生活方式,除了獅子,獵豹也形成類似的社會性行為,不過獵豹通常是雄性豹子結成聯盟,雌性則是依舊選擇獨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