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多面化的特征,而在《红楼梦》这一本书之中,我们也常常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的用心,他将主角,尤其是女主角的性格特征刻画的十分生动,比如说在看薛宝钗的时候,一方面会觉得她为人处世敦厚平和,觉得她很亲切;但是另一方面,又会觉得她心机颇深。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而其实在书中不止是薛宝钗,林黛玉这个人物也十分的复杂,一般人在第一次看《红楼梦》时会觉得林黛玉这个人有点尖酸刻薄,嘴上不饶人,不好相处,但是读到后来才会发现,林黛玉这个人看似刻薄,但是在很多方面,她也是十分通情达理,坦坦荡荡的。

这种对于人物性格矛盾的对比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在人物所做的事情之中让读者感受到,由此可见作者的笔力之深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林黛玉她并不是一个单面性的人物。也就是说她的人物性格十分的复杂,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面的,那么她又有哪些较为矛盾的性格特征值得说一说呢?我们就从书中入手来详细了解下。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一、自尊与尊重

1、林黛玉的自尊心是十分强的。比如刚到荣国府的时候便谨记母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遗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在这里的林黛玉,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少女,她之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其实和很多人是出于谨小慎微怕得罪人不同,林黛玉本身就是官宦之女,是一个贵族女子,有她父亲的官职在,她自然不怕得罪别人,但是的自尊心不允许她不谨小慎微。

而后来,薛姨妈麻烦贾瑞家的给家中各个姐妹送宫花,原文是这样说的: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这里能够看出来,在送宫花上,薛姨妈心里是有个既定顺序的,三春是主家自然先送,林黛玉身份在贾母心中尊贵,自然也先,王熙凤虽然管家,但是毕竟是媳妇,自然要排在这四个少女后面。但是贾瑞家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很多人在这一章里直说黛玉刻薄,但是这里只是她自尊心的一个体现而已,贾瑞家的为了讨好王熙凤失礼在先,林黛玉觉得自己被轻视,自尊心受损,因而发火,这是有依据的,而并不能说她刻薄。薛姨妈已经想到的事情,贾瑞家的服侍主子那么多年怎么可能想不到?林黛玉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是林黛玉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2、当然了,林黛玉也并非只有自尊,她也十分尊重别人。就比如说她对于香菱学诗这一点十分的赞赏,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香菱和宝钗自然近一些,但是面对香菱想要学诗的请求,她却觉得香菱这是:“得陇望蜀”,还对湘云如此说到:“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在薛宝钗的观念之中,女孩子就应当做一些女红针织,本本分分的,学诗这一点就是不守本分,会被笑话。薛宝钗是古代传统社会女性的典型代表,是守旧派的集中体现。她认为女子就应当专注于相夫教子,如果做了除此之外的事情,就比如说香菱学诗这件事,那就是不本分。

但是黛玉不同,她乐于教香菱学诗,还说了:“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的话,她并没有因为香菱的身份是个婢女而轻视她,而是把她放在了和自己一同的地位上来看。并且她也不是糊弄香菱,而是真正认真的教授香菱。如果说黛玉对待紫鹃好是因为紫鹃和她关系亲厚,那么对待香菱好是真的因为她尊重他人。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二、敏感而实在

林黛玉的性格十分的敏感,甚至于有些多疑,就想上文所说的送宫花一节,如果说是一般人,可能看到精致的宫花也不会想那么多,但是黛玉想到了。

除此之外,有一章里,黛玉来找宝玉,但是却被晴雯给拦在了门外没有开门,黛玉便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外人,是寄人篱下的,那一天的她,直接想着这些事到了“二更多天方才睡了”。林黛玉本身就是个敏感的人,“心比比干多一窍”,自然会多想,但是贾府的大环境更是促进了她敏感情绪的迸发。

贾府表面上对她十分的好,但是这可是一个“与其他家不同”的地方,这里会吃人。

林黛玉作为一个官家贵族女子,却可以被王熙凤拿戏子来作比逗别人笑,在古代戏子的地位极其低下,拿林黛玉和戏子作比,正是不尊重林黛玉的做法。而在后来,大观园抄检,单单“学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到了林黛玉的屋子里却是“一一开箱倒笼”,有人说,这是说明贾府把林黛玉看作了是自己的家的人来看,所以才这样区别对待她和薛宝钗。但是林黛玉毕竟是亲戚家的孩子,和薛宝钗是一样的身份,这样的区别对待,和贾母所所表现出来的心肝儿是有差别的。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但是林黛玉并不是一味的敏感,她也是个很实诚的人,只要你对她好,她自然也会对你好。薛宝钗喊:林黛玉来“审问”她,那些《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话是从哪里看来的,并且教导她,林黛玉知道薛宝钗这是在爱护她,只是“心下暗服”,后来薛宝钗告诉她每天吃燕窝补气,并且跟她说在这里一天与她消遣一天后,黛玉更是感激,直接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直接将自己的内心全部都剖析了出来,一点也没私藏。

三、尖酸却宽厚

林黛玉是一个比较尖酸的人。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直接拿“母蝗虫”来说刘姥姥,就连薛宝钗都直接评价林黛玉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就连面对宝玉,她也不放过刻薄的机会,在薛宝钗生日上,薛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然后跟宝玉讲解,宝玉为着有些痴狂,林黛玉则说他是“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了。”

林黛玉形象在书中刻画的很矛盾,这种矛盾在性格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但是林黛玉并不是只有尖酸刻薄,同时也很宽厚。在薛宝琴进入贾府后,林黛玉并没有嫉妒,而是赶着宝琴喊妹妹,晴雯去世后,宝玉为她写祭文,黛玉也没有争风吃醋,而是称颂,这也能够看出来,黛玉绝对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而上文说到王熙凤拿戏子取乐,史湘云嘴快,直接说像林黛玉,林黛玉当场其实是有点不开心的,但是也就只是当场而已,过后依旧和湘云十分交好,如果不是因为她心胸宽厚,不喜欢斤斤计较的话,她和湘云二人的关系不会缓和的这么的快速。

总结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中,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她是不幸的,因为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从小尝尽人间百味辛苦,连和宝玉的爱情也坚守不住,但是她却是幸运的,她在大观园抄家前去世,这一辈子能够感受到的终究只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贵族生活,一辈子不会跌落尘埃之中,为人轻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