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在實際生活中,人的性格所呈現出來的往往是多面化的特徵,而在《紅樓夢》這一本書之中,我們也常常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於人物的用心,他將主角,尤其是女主角的性格特徵刻畫的十分生動,比如說在看薛寶釵的時候,一方面會覺得她為人處世敦厚平和,覺得她很親切;但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她心機頗深。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而其實在書中不止是薛寶釵,林黛玉這個人物也十分的複雜,一般人在第一次看《紅樓夢》時會覺得林黛玉這個人有點尖酸刻薄,嘴上不饒人,不好相處,但是讀到後來才會發現,林黛玉這個人看似刻薄,但是在很多方面,她也是十分通情達理,坦坦蕩蕩的。

這種對於人物性格矛盾的對比並沒有直接寫出來,而是在人物所做的事情之中讓讀者感受到,由此可見作者的筆力之深厚。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林黛玉她並不是一個單面性的人物。也就是說她的人物性格十分的複雜,並不是僅僅侷限於一面的,那麼她又有哪些較為矛盾的性格特徵值得說一說呢?我們就從書中入手來詳細瞭解下。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一、自尊與尊重

1、林黛玉的自尊心是十分強的。比如剛到榮國府的時候便謹記母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的遺言,“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去”,在這裡的林黛玉,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少女,她之所以“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這其實和很多人是出於謹小慎微怕得罪人不同,林黛玉本身就是官宦之女,是一個貴族女子,有她父親的官職在,她自然不怕得罪別人,但是的自尊心不允許她不謹小慎微。

而後來,薛姨媽麻煩賈瑞家的給家中各個姐妹送宮花,原文是這樣說的:

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今兒來的巧,就帶了去罷。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了鳳哥罷。”

這裡能夠看出來,在送宮花上,薛姨媽心裡是有個既定順序的,三春是主家自然先送,林黛玉身份在賈母心中尊貴,自然也先,王熙鳳雖然管家,但是畢竟是媳婦,自然要排在這四個少女後面。但是賈瑞家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戴。”……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很多人在這一章裡直說黛玉刻薄,但是這裡只是她自尊心的一個體現而已,賈瑞家的為了討好王熙鳳失禮在先,林黛玉覺得自己被輕視,自尊心受損,因而發火,這是有依據的,而並不能說她刻薄。薛姨媽已經想到的事情,賈瑞家的服侍主子那麼多年怎麼可能想不到?林黛玉又怎麼可能想不到?這是林黛玉對自己尊嚴的捍衛。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2、當然了,林黛玉也並非只有自尊,她也十分尊重別人。就比如說她對於香菱學詩這一點十分的讚賞,甚至可以說是有求必應。香菱和寶釵自然近一些,但是面對香菱想要學詩的請求,她卻覺得香菱這是:“得隴望蜀”,還對湘雲如此說到:“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

在薛寶釵的觀念之中,女孩子就應當做一些女紅針織,本本分分的,學詩這一點就是不守本分,會被笑話。薛寶釵是古代傳統社會女性的典型代表,是守舊派的集中體現。她認為女子就應當專注於相夫教子,如果做了除此之外的事情,就比如說香菱學詩這件事,那就是不本分。

但是黛玉不同,她樂於教香菱學詩,還說了:“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的話,她並沒有因為香菱的身份是個婢女而輕視她,而是把她放在了和自己一同的地位上來看。並且她也不是糊弄香菱,而是真正認真的教授香菱。如果說黛玉對待紫鵑好是因為紫鵑和她關係親厚,那麼對待香菱好是真的因為她尊重他人。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二、敏感而實在

林黛玉的性格十分的敏感,甚至於有些多疑,就想上文所說的送宮花一節,如果說是一般人,可能看到精緻的宮花也不會想那麼多,但是黛玉想到了。

除此之外,有一章裡,黛玉來找寶玉,但是卻被晴雯給攔在了門外沒有開門,黛玉便想到自己只不過是個外人,是寄人籬下的,那一天的她,直接想著這些事到了“二更多天方才睡了”。林黛玉本身就是個敏感的人,“心比比干多一竅”,自然會多想,但是賈府的大環境更是促進了她敏感情緒的迸發。

賈府表面上對她十分的好,但是這可是一個“與其他家不同”的地方,這裡會吃人。

林黛玉作為一個官家貴族女子,卻可以被王熙鳳拿戲子來作比逗別人笑,在古代戲子的地位極其低下,拿林黛玉和戲子作比,正是不尊重林黛玉的做法。而在後來,大觀園抄檢,單單“學大姑娘屋裡斷乎檢抄不得的”,到了林黛玉的屋子裡卻是“一一開箱倒籠”,有人說,這是說明賈府把林黛玉看作了是自己的家的人來看,所以才這樣區別對待她和薛寶釵。但是林黛玉畢竟是親戚家的孩子,和薛寶釵是一樣的身份,這樣的區別對待,和賈母所所表現出來的心肝兒是有差別的。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但是林黛玉並不是一味的敏感,她也是個很實誠的人,只要你對她好,她自然也會對你好。薛寶釵喊:林黛玉來“審問”她,那些《牡丹亭》和《西廂記》裡的話是從哪裡看來的,並且教導她,林黛玉知道薛寶釵這是在愛護她,只是“心下暗服”,後來薛寶釵告訴她每天吃燕窩補氣,並且跟她說在這裡一天與她消遣一天後,黛玉更是感激,直接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直接將自己的內心全部都剖析了出來,一點也沒私藏。

三、尖酸卻寬厚

林黛玉是一個比較尖酸的人。在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直接拿“母蝗蟲”來說劉姥姥,就連薛寶釵都直接評價林黛玉說“更有顰兒這促狹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就連面對寶玉,她也不放過刻薄的機會,在薛寶釵生日上,薛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然後跟寶玉講解,寶玉為著有些痴狂,林黛玉則說他是“還沒唱《山門》,你倒《裝瘋》了。”

林黛玉形象在書中刻畫的很矛盾,這種矛盾在性格上體現的淋漓精緻

但是林黛玉並不是只有尖酸刻薄,同時也很寬厚。在薛寶琴進入賈府後,林黛玉並沒有嫉妒,而是趕著寶琴喊妹妹,晴雯去世後,寶玉為她寫祭文,黛玉也沒有爭風吃醋,而是稱頌,這也能夠看出來,黛玉絕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

而上文說到王熙鳳拿戲子取樂,史湘雲嘴快,直接說像林黛玉,林黛玉當場其實是有點不開心的,但是也就只是當場而已,過後依舊和湘雲十分交好,如果不是因為她心胸寬厚,不喜歡斤斤計較的話,她和湘雲二人的關係不會緩和的這麼的快速。

總結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繁花似錦的大觀園中,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她是不幸的,因為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從小嚐盡人間百味辛苦,連和寶玉的愛情也堅守不住,但是她卻是幸運的,她在大觀園抄家前去世,這一輩子能夠感受到的終究只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貴族生活,一輩子不會跌落塵埃之中,為人輕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