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郑州市北郊,一个村因为一座桥而得名,一个区因为一座桥得名,一座桥因为一座城而得名,一座桥因为一条河而得名,那就是惠济区古荥镇惠济桥。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惠济桥在荥阳故城东八里,是中国大运河通济渠上重要的一段,隋唐时期运河两岸,柳树如烟,船舶繁忙。据清顺治十六年《荥泽县志》载有“地钟人文萃物华”之誉。“惠济长桥”又为古荥流域八景之一。《荥泽县志》称:“碧栏石瓮势若长虹,附居者烟火千家,往来者贸迁万种,民未病涉,诚一邑之雄镇也”。惠济桥历史悠久,曾一度繁荣昌盛,遗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惠济长桥是荥泽八景之一。全部由经过精工细雕的青石砌成。三孔拱桥,宽5米,东西长约40米,两侧建有精工细琢的各种图案形成的石栏格,两头建有壮观的桥楼。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乾隆十一年《荥泽县志》中咏有惠济桥的诗句:野店山桥送马蹄,白沙青石洗无泥。泊船秋夜经春草,明日看云还杖藜。解放初期,桥两侧栏格还完好矗立,三孔拱桥显然可见,桥面车辙五、六公分深,清淅可见。后经文革时期大的破坏,桥的原貌黯然失色。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清代荥泽县令崔淇咏云:“彩虹天半落何年,惠济美名到处传,已赖慈航能普渡,共遵王洛足周旋,一川烂熳花成锦,两岸霏微柳拂烟,东骑往来临碧间,桥囱仿佛是升仙。”此桥的确切建造年代,已为清崔淇所难定论。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惠济桥,2013年考古发掘出此桥,考古勘探结果显示,地下埋藏部分运河故道宽150~220米,两侧断续保留有河堤,河堤顶宽4~6米,底宽8~12米。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惠济桥是隋唐大运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桥,始建于隋朝,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张书基督工重新修复该桥,并取名为“惠济桥”,寓意在于惠济行人和乡民,在当时不仅是重要的水陆码头,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惠济桥所在的通济渠郑州段也成为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后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编辑整理/雪松)

古荥惠济桥  一座桥读写通济渠一段历史(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