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都在研究非小細胞癌的靶向或者免疫治療,而沒人研究小細胞癌症呢?

瘋狂的石樂志


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不同,生長異常活躍、轉移快,另外一個不同就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靶向藥效果很成功。為什麼?



通俗一點說法,讓小細胞肺癌耐以生存的體內通路非常複雜,還亂糟糟的互通八達,很難能堵住一條路就讓他死亡。

不同於非小細胞肺癌EGFR、ALK等,小細胞缺乏一個很明確的驅動基因。所謂驅動基因就是他生長增殖的關鍵基因,抑制這個基因腫瘤就會死亡。

2015年歐洲肺癌大會公佈的I期臨床試驗數據中:Rovalpituzumab 針對DLL3陽性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率高達45%。非常可惜的是最近他的擴大III臨床試驗失敗了。此外還有免疫藥Nivo,雖然因為初期臨床試驗結果被批准用於二線治療小細胞,可惜的18年III期臨床試驗以失敗告終。

當然也有好消息,就是18年免疫藥物atez和多靶點藥物安羅替尼在小細胞中取得成功。雖然他們的療效沒有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那麼卓越。


醫療科普徐醫生


其實並非沒有人研究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而是由於小細胞癌的發病機制更復雜,目前還沒有像非小細胞肺癌那樣,取得這麼多豐碩的成果,但相關的臨床研究其實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小細胞肺癌佔了所有肺癌的15%,是所有肺癌中侵襲性最強,生長速度最快,早期就容易發生轉移的一種惡性腫瘤。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研究進展緩慢,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裡,提示小細胞肺癌的發生可能包含多種基因的參與,包括抑癌基因p53、RB基因(視神經母細胞瘤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Myc基因, PI3K/AKT/mTOR信號轉導途徑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可靠的靶點被證實能很好的控制小細胞肺癌的進展。

在2016年的ASCO年會上,曾公佈過一項關於抗藕聯藥物(rova-T)的研究數據,在一項包含了61例復發的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25%的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其中72%的患者病情穩定,但在2018年3月公佈的一項三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中,rova-T的有效率僅為16%。

還有一種用於小細胞肺癌的RNA聚合酶抑制劑(Lurbinectedin),這也是美國FDA唯一批准用於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臨床獲益率為50.8%,中位生存期為11.8個月。

總之,小細胞肺癌發病機制複雜,目前在靶向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成果不多,化療仍然是這類肺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深藍醫生


為什麼都在研究非小細胞癌的靶向或者免疫治療,而沒人研究小細胞癌症呢?非小細胞癌,小細胞癌?丟了一個“肺”字吧: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

沒人研究小細胞肺癌,此話怎講?誰說沒人研究小細胞肺癌?研究多著呢,只是你不知道罷了,只是很多是失敗的結果,因為失敗的結果,除了關注這些進展的專業人士,普遍老百姓是不會知道的。醫學的進步正是在大量失敗的基礎上走出來的。

由於在傳統的化療方面,小細胞肺癌比非小細胞肺癌總體上效果更好,因此在化療時代,小細胞肺癌僅EP、CAV、IP方案就差不夠了,而非小細胞肺癌老的EP方案則不太好,所以不斷有新的研究,新一代的化療方案比如NP、DP、GP、TP等就出來了,可見在化療時代,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就比小細胞肺癌多,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小細胞肺癌比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好,通常新的研究更針對那些搞定的類型,遇到更大困難就更會想到去研究。

除了這方面,總體上,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也比小細胞肺癌更多,這個不用說,非小細胞肺癌是一大類,佔肺癌85%左右,而小細胞肺癌佔15%左右,從病人的絕對數量上,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約對數量比小細胞肺癌,也是應該的。事實上,肺癌是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癌種,因此,全世界關於肺癌的研究也比任何一個癌症要多。越是發病率高的病種,研究數量就會越多,這個很好理解。少見病,罕見病的研究數量當然更少。

關於小細胞肺癌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靶向時代,很多研究是失敗的。現在進入免疫治嗍時代,小細胞肺癌似乎有點起色。期待小細胞肺癌有更多的研究進展。


腫瘤專科醫生


小細胞癌當面的研究一直沒有突破,現在國外部分機構認定為神經細胞癌,除了化療至今沒有好的藥物可以控制,化療次數過多後耐藥就麻煩了


潭變


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不是沒有研究,而是基本都是失敗的結果。

根據進口免疫藥物PD-1單抗的數據,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有一線希望,可以使用。目前國產免疫藥PD-1單抗也在小細胞肺癌病人做臨床觀察,有機會的病人,能入組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