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鈕欣/文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李洪太老師作品

楷書也稱正楷,真書,正書,產生於漢,《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做楷模”。(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也有人說是東漢末年的劉德升,有人說是三國鍾會的父親鍾繇所創,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王次仲所創)盛行於魏晉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

  是由隸書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慢慢脫化出來的,她或多或少帶有隸書的意味,直到唐初的一些書家,還喜歡用一點隸書的筆法來寫楷書的某些點畫,所以楷書在歷史上也曾被人稱為“今隸”。楷書的字體不像隸書比較圓潤,多呈長方,比隸書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點畫,而且每個基本點畫的“個體特徵”都比隸書鮮明。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楷書除了波磔,掠,點具有較為突出的特點外,其他的基本筆畫如橫,豎,依然不同程度的沿用著篆書的線條形態,只不過是把篆書的圓潤變為方正罷了。楷書端莊工整,又比隸書便於書寫,點畫稍加變動或連筆,還可以成為日常最習用的行書,經過長期試用,證明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的較好,是用作官方最為合適的字體。一直到現在,楷書都作為書法最正統的字體,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楷書的黃金時段是在唐朝,唐初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謖號稱初唐四大家。其中歐陽詢所寫《九成宮醴泉銘碑》、《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虞世南誇獎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唐高祖李淵也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在我的老家懷遠,有位張家治老師便是以歐體為範本,習練多年,其字體法度森嚴,且漸入自由化境,在當地廣受大家好評。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中唐顏真卿的書法筋力豐滿,氣派雍容,時人說他“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他早期代表作品《多寶塔碑》規範端正,後期作品《東方朔畫贊》嚴整凝厚,豐茂壯實。《麻姑山仙壇記》則被人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晚唐的柳公權集楷書結體法則之大成,代表作品《玄秘塔碑》體勢勁媚,骨力遒勁,結構嚴謹,字體清秀。世人評價他們的書法為“顏筋柳骨”。他們的書法歷來被公認為是楷書的典範。

楷書漫談——書法溯源之三

  唐以後的蘇東坡,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也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各有獨到之處。學習楷書的人大都先以唐宋以來這些大家的作品為範本。我省著名書法家潘成華老師便是初學顏柳,多年鑽研後,又加入了自己的風格,其楷書作品獨樹一幟,在省內外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