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中韩实力差距肉眼可见 东亚杯反成里皮“正名之战”

东亚杯连输日韩,中国球迷普遍情绪稳定,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还有球迷对赛果并未崩盘表示满意。是的,当一件事情的走向落入期待,你似乎很难被调动起“蓝瘦香菇”的情绪。

就拿刚刚输完的一场球举例,中韩之间的实力差距可以说是“肉眼可见”。整场比赛,韩国队传球次数570次、成功505次;而中国队为268次、成功212次。韩国队几乎是在中国队半场传接球,而中国队也几乎是在中国队半场传接球,这就是网友形容所谓“摁在地板上摩擦”。

目睹这一“凄凄惨惨戚戚”,球迷其实已经用“无奈”填充了“愤怒”,用“无言”替换了“吐槽”。引用0-3完败日本女足的中国女足主帅贾秀全那直击灵魂的话说就是:“我也想赢三个,但技不如人怎么办?”

要说还是前任主帅里皮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在辞职后曾对意大利媒体表示,“我想如果明年我们与韩国、澳大利亚或者日本之间的球队同组,他们会把我们活活吃掉。所以说我不想抢钱,我对球队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我决定放弃那些在我看来不值得的金钱。”

“活活吃掉”、“不想抢钱”……在我印象中,面如平湖的老帅极少动用感情色彩如此强烈的词汇说事儿。当在谈及潜在对手韩日澳时,他似乎在心理方面也出现了某种情绪波动。而这种“心理战栗”,正源自对自身实力的摇头叹气。

如今,一个颇为玩味的现象是:本次东亚杯似乎成为了里皮的正名之战。

中韩实力差距肉眼可见 东亚杯反成里皮“正名之战”

两场输球过后,被网友点赞数簇拥的热评是:“里皮是对的,我当初错怪了他。”还要加上一个捂脸的小表情。

也许,球迷们已经忘了:2017年3月23日晚,正是里皮在长沙带领中国男足一球埋葬了韩国足球的荣耀,对韩国队实施了一次锋利的羞辱。

而今,被里皮坚决弃用、却是部分球迷“心头好”的三位“偏将”曹赟定、姜至鹏和于大宝,在比赛中的表现几乎是给本人投上了否决票。姜至鹏踢的是少林足球,曹赟定“边裁质量”一般的防守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于大宝则在中后卫位置展现了令人沮丧的“方位感”。

所以,我一直苦口婆心地劝说部分球迷要理性,不要“无知者无畏”地去质疑里皮的“用人观”,因为后者看过的足球录像带比你看过的小电影小视频总和都要多。

意大利媒体曾经报道说:在意大利家中,里皮的足球录像素材可谓是汗牛充栋。他连1982年执教桑普多利亚青年队时的训练素材都还保存着。这些宝贝在家里地位显赫,储存录像带的房间是禁区,哪怕是妻子,里皮也不许靠近。通过不厌其烦地观看录像带,里皮总能找到对手的破绽与命门。

与浸淫足球执教圈层37年的世界杯冠军教头相比,球迷(包括足球媒体人)对足球的认知仅仅属于业余水平。

倒是于大宝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实情:“球队整体表现有点紧张,对手高压逼抢,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之下,队员有点不太敢于拿球。”

中韩实力差距肉眼可见 东亚杯反成里皮“正名之战”

我此前也曾就国家队所谓“遗珠”话题咨询过一些圈内专业人士,得到答复其实跟于大宝的这段讲话相吻合:国际赛事强度和节奏均高于中超,某些受外界青睐的球员,体能未必能够支撑,对抗也未必能够适应。

所以,我们恐怕也要认真检视一下所谓“世界第六大联赛”的质量:这是不是一个与世界潮流几乎脱钩的自娱自乐的闭环操作系统?

过往很多年,中国足球“恐韩”只是心理层面的畏惧,双方实力大抵四六开——球迷大都觉得中国队尚有一拼尚可一战;但如今,中国足球病理已经超出了“心理建设”层面,病变扩散到了“技不如人”层面。

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